柳青文学奖

单位承办 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
中文名 柳青文学奖
目录导航

介绍

柳青是实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我国当代著名作家, 他深入生活、贴近时代的文学精神在我国当代文坛广有影响并享有盛誉。 “柳青文学奖”就是为纪念这位现实主义文学大家而设立的、经陕西省委宣传部批准成立的陕西省唯一一个文学类综合大奖。“柳青文学奖”每三年评选一次,设优秀长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优秀诗歌奖,优秀散文奖,优秀文学理论奖,优秀文学评论奖,文学新人奖等八个奖项。评奖范围为陕西作家及陕西籍在外工作作家在国家批准出版发行的报纸、刊物、出版社发表和出版的小说、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文学评论等文学作品。

柳青介绍

柳青(1916-1978),本名刘蕴华,字东园,笔名柳青,陕西吴堡寺沟村人。柳青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副主席、政协陕西省委员会副主席。他的小说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生活气息浓厚,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的现实生活和精神面貌。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地雷》、《牺牲者》、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第一、二部),中篇小说《狠透铁》,散文特写集《皇甫村的三年》、《柳青小说散文集》等。

奖项介绍

柳青文学奖,设立优秀长篇小说、优秀中篇小说、优秀短篇小说、优秀诗歌奖、优秀散文奖、优秀文学理论奖、优秀文学评论奖和文学新人奖八个子项。

荣誉

第一届

优秀长篇小说奖:红柯《天下无事》、方英文《落红》、孙见喜《山匪》、李春平《步步高》

优秀中篇小说奖:张虹《小芹的郎河》、吴克敬《五味十字》

优秀短篇小说奖:温亚军《映雪》、李凤杰《拯救男生》、阎道勇《银子放光的故事》

文学新人奖:寇挥 长篇小说《想象一个部落的湮灭》、王晓云 中篇小说《海》

第二届

优秀长篇小说:《青木川》(叶广岑)、《村子》(冯积岐)、《金石记》(马玉琛)、《圣哲老子》(张兴海)、《石羊里的西夏》(党益民)、《农民父亲》(高鸿);

优秀中篇小说:《状元羊》(吴克敬);

优秀短篇小说空缺;

优秀散文奖:《回乡札记》(和谷)、《西地平线》(高建群)、《中国蜀道》(王蓬)、《一地花影》(刘亚丽)、《马语》(杜爱民);

优秀诗歌奖:《雪·火焰以外》(成路)、《青春的备忘——一个知青的往事追怀》、(薛保勤)、《浮土与苍生》(远村)

优秀文学理论评论奖:《沈奇诗学论集》(沈奇)、《当代散文流变研究》(梁向阳)、《小说的伦理精神》(仵埂)、《陕西文学苦质精神的遗落与重铸》(赵德利);

荣誉奖授予:徐剑铭、喊雷、王峰;文学新人奖授予范超、梦野、吴文莉、王春、丁小村、杨则纬。

第三届

冯积岐的《逃离》、寇挥的《北京的传说》、安黎的《时间的面孔》获优秀长篇小说奖;

李康美的《空村》、刘爱玲的《上王村的马六》获优秀中篇小说奖;

黄建国《一个叫红六的人》、和军校的《卖羊》获优秀短篇小说奖;

柏峰散文集《归梦绕家山》、赵峰散文集《孤独无疆》、邢小俊散文集《泼烦》、刘炜评散文集《半通斋散文选》、祁玉江散文集《故土难离》获优秀散文奖;

耿翔诗歌集《长安书》、李小洛诗歌集《偏离》、横行胭脂诗歌集《这一刻美而坚韧》、梦野诗歌集《在北京醒来》获优秀诗歌奖;

吴妍妍文学评论《作家身份与城乡书写》、冯肖华文学评论《文学气象与民族精神》获优秀文学评论奖。

第三届柳青文学奖

昨天上午,陕西省第三届柳青文学奖颁奖典礼在西安举行。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在缅怀柳青的同时,忠告青年作家要潜心写作。记者邢小俊的散文集《泼烦》获评优秀散文集,他说:“本次获奖对我是一次极大的鼓励,文学奖项的鼓励对作者很重要。”

贾平凹说:“创作是一个作家的生命,在柳青文学奖的获奖者中有专门写作人员,也有利用工作之余时间写作的人,在这样的时代下更需要潜心写作的精神,只有潜心写作才能从奈何桥的此岸到彼岸。”

获奖作品中以长安上王古镇为故事背景的作品《上王村的马六》尤其引人注意,作者刘爱玲是位残疾作家,作品从小人物入手、以小环境为叙事重点,让了解陕西文化的读者倍感亲切:“就像发生在自家门口的事情一样。”刘爱玲在领奖台上说:“虽然我身体有些不方便,但我相信,我的文字就像我的脚,能带我走得很远很远。我想把自己获奖的好消息第一时间分享给丈夫,因为他一直在鼓励我创作。”

青年作家王飞获得新人奖,这是他继8月获得冰心散文奖之后获得的又一文学大奖,他表示今后一定要“好好干工作,努力写东西!”另一位获新人奖的青年作家辛娟说:“获得这个奖,我庆幸自己坚持走在文学道路上。”

贾平凹将“写作”比作“奈何桥”

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在第三届柳青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说,“设立柳青文学奖,选出更多的优秀的作品,是对柳青最好的敬意与缅怀。柳青是陕西文学界的榜样,设立柳青文学奖,是为陕西文学界留下一份光荣。”

在缅怀柳青之后,贾平凹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将“写作”比作“奈何桥”。他说,“创作是一个作家的生命,在柳青文学奖的获奖者中有专门写作人员,也有利用工作之余时间写作的人,在这样的时代下更需要潜心写作的精神,只有潜心写作才能从奈何桥的此岸到彼岸。”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