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琴

擂琴

目录导航

历史

擂琴是中国著 名民间艺人王殿玉(1899~1964)在坠胡的基础上改革而成,它较坠胡音量大、音域宽、音色美,最早称之为“大弦子”,“大擂”。王殿玉是山东省郓城县人,他家境贫寒,自幼因出天花而双目失明。他曾拜师学习坠胡等民间乐器的演奏,由于他的天赋和刻苦学习,他能用坠胡演奏一些民歌和地方戏曲的唱腔。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王殿玉对坠胡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加长了琴杆,加大了琴筒,并且在琴筒上蒙上适当厚度的蟒皮,这样,一种比坠胡的音量更大、音域更宽、音色更美的新乐器便在他的手中问世了1953年,这种乐器被正式定名为"擂琴"。

1953年正式定名为“擂琴”。

擂琴音域宽广、音量较大,音色柔和圆润,富有丰富的表现力。既可独奏、重奏或合奏,又可模拟人声,戏曲唱腔、鸟兽啼叫和多种乐器的音响效果。

擂琴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已经积累了一批曲目,所奏戏曲流派唱腔,如京剧“梅派”、“程派”、“谭派”、“马派”、“余派”和评剧、河北梆子、河南梆子的著名演员唱段,均惟妙惟肖,颇受群众的欢迎和喜爱,俗称“大擂拉戏”、“单弦拉戏”、“巧变丝弦”。此外,擂琴还能模拟笙管合奏、军乐鼓号以及民间小调等。著名曲目有《小寡妇上坟》和《洪湖水浪打浪》等。

结构

坠胡

擂琴是在坠琴的基础上,加长琴杆、加大琴筒、改蒙蟒 皮而成。

擂琴是在坠琴的基础上,加长琴杆,加大琴筒,改蒙蟒皮而成。

擂琴琴杆窄而长,表面为指板。琴头呈铲形,左右各置一弦轴,轴表面刻有瓣纹,轴顶嵌骨饰。

琴筒大而短,采用薄铜板制成,圆形,前口蟒皮,后敞口。置琴码,张两弦。

琴弓较二胡弓长,所拴马尾束较宽。

擂琴有大、小两种规格。大擂琴长 110厘米,张钢丝弦;小擂琴全长90厘米,张丝弦。

琴杆、琴头和弦轴用硬木制作。琴杆窄而长,表面作为指板。琴头呈铲形、左右各置一弦轴。弦轴表面刻有花纹,轴顶嵌有骨饰。

琴筒较短,采用薄铜板制成,前口蒙以蟒皮,后口开放。蟒皮上支有琴马。张弦两条。

琴弓较二胡弓长,所拴马尾束也较宽。

坠胡坠胡

组成

擂琴由琴杆、琴筒、琴头、弦轴和琴弓等部件组成。琴杆、琴头和弦轴都是用硬木制成的。擂琴的琴头呈铲形,弦轴的表面刻有花纹,轴顶嵌有骨饰。擂琴的琴筒比较短,采用 薄铜板制成。它的琴弓比二胡的琴弓长一些,上面拴着的马尾束也比较宽。另外,擂琴还有大小两种规格,大擂琴张钢丝弦,体长110厘米;小擂琴张丝弦,体长90厘米。擂琴通常按四度或五度关系定弦。大擂琴的定弦不太统一,一般是根据演奏者的习惯确定的,音域可达三个半八度。小擂琴的定弦和音域与大擂琴相同,只是发音高了一个八度。

定弦与音域

大擂定弦不统一,里、外弦一般定为e 、a 或d 、a ,音域约三个半八度。

小擂的定弦和音域与大擂相同,发音比大擂高八度。

擂琴常按四度或五度关系定弦。

大擂定弦不统一,多根据演奏者的习惯来定,里、外弦一般定为e 、a 或d 、a ,音域约三个半八度。

小擂的定弦和音域与大擂相同,发音比大擂高八度。

演奏擂琴采用坐势,将琴筒置于左腿上,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弓拉奏,指法与二胡相同,但多用食指和无名指按弦,并多用大音程滑奏。

大擂琴用于独奏时通常只用外弦,合奏时演奏低音声部,用以加强乐队的音响厚度。

演奏小擂琴时时,右手执弓,左手握住外弦的弦轴,以改变音高。小擂常用于独奏,一般不参加乐队合奏。

擂琴无明显的音区差别,音量较大,音色柔和圆润。

演奏方法

和其它 拉弦乐器一样,演奏擂琴也采用 坐姿,演奏者把琴筒放在左腿上,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弓在两弦之间拉奏。擂琴的按指方法和演奏技巧有很多独到之处。比如:演奏者对琴弓的控制就有渐强、渐弱、慢弱突强、慢强突弱和大幅度变换弓法等技巧。擂琴的指法与二胡比较接近,不过,它大多是用食指和无名指按弦。

影响

擂琴是一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乐器。它的 音域宽广、音量较大,音色柔和圆润。它既可以独奏、合奏和重奏,又可以摸拟人声、戏曲唱腔,同时还可以表现各种动物的鸣叫声以及笙、管、唢呐、京胡、二胡、锣、鼓等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的音响效果。

中国民族乐器

展开收起

乐器类别 乐器名称
吹奏乐器 木叶| 纸片| 竹膜管( 侗族) | 田螺笛( 壮族) | 招军( 汉族) | 吐良( 景颇族) | 斯布斯额( 哈萨克族) | 口笛( 汉族) | 树皮拉管( 苗族) | 竹号( 怒族) | 箫( 汉族) | 尺八 | 鼻箫( 高山族) | 笛( 汉族) | 排笛(汉族) | 侗笛( 侗族) | 竹筒哨(汉族) | 排箫(汉族) | 多( 克木人) | 篪(汉族) | 埙(汉族) | 贝( 藏族) | 展尖( 苗族) | 姊妹箫(苗族) | 冬冬奎( 土家族) | 荜达( 黎族) | 口利咧(黎族) | 唢呐( 汉族) | 管(汉族) | 双管(汉族) | 喉管(汉族) | 芒筒( 苗族) | 笙(汉族) | 芦笙(苗| 瑶| 侗族) | 确索( 哈尼族) | 巴乌(哈尼族) | 口哨( 鄂伦春族)
弹拨乐器 金属口弦( 苗族、 柯尔克孜族) | 竹制口弦( 彝族) | 乐弓( 高山族) | 琵琶(汉族) | 阮(汉族) | 月琴(汉族) | 秦琴(汉族) | 柳琴(汉族) | 三弦( 汉族) | 热瓦甫( 维吾尔族) | 冬不拉( 哈萨克族) | 扎木聂( 藏族) | 筝( 汉族) | 古琴(汉族) | 伽耶琴( 朝鲜族) | 竖箜篌| 雁柱箜篌
拉奏乐器 梆子(汉族) | 杵( 高山族) | 叮咚( 黎族) | 梨花片( 汉族) | 腊敢( 傣族) | 编磬(汉族) | 木鼓( 佤族) | 切克( 基诺族) | 钹( 汉族) | 锣(汉族) | 云锣(汉族) | 十面锣(汉族) | 星( 汉族) | 碰钟 | 钟(汉族) | 编钟(汉族) | 连厢棍(汉族) | 唤头(汉族) | 惊闺(汉族) | 板(汉族) | 木鱼(汉族) | 吾攵(汉族) | 法铃( 藏族) | 腰铃( 满族) | 花盆鼓(汉族) | 铜鼓(壮| 仡佬| 布依| 侗| 水| 苗| 瑶族) | 象脚鼓( 傣族) | 纳格拉鼓( 维吾尔族) | 渔鼓(汉族) | 塞吐( 基诺族) | 京堂鼓(汉族) | 腰鼓(汉族) | 长鼓(朝鲜族) | 达卜( 维吾尔族) | 太平鼓(满族) | 额( 藏族) | 拨浪鼓(汉族) | 扬琴(汉族) | 竹筒琴( 瑶族) | 蹈到( 克木人) | 萨巴依( 维吾尔族)
打击乐器 乐锯( 俄罗斯族) | 拉线口弦( 藏族) | 二胡( 汉族) | 高胡(汉族) | 京胡(汉族) | 三胡(汉族) | 四胡(汉族) | 板胡(汉族) | 坠琴(汉族) | 坠胡(汉族) | 奚琴(汉族) | 椰胡(汉族) | 擂琴(汉族) | 二弦(汉族) | 大筒(汉族) | 马头琴( 蒙古族) | 马骨胡( 壮族) | 艾捷克( 维吾尔族) | 萨它尔( 维吾尔族) | 牛腿琴( 侗族) | 独弦琴( 佤族) | 雅筝( 朝鲜族) | 轧筝(汉族)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