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学论集》是学者杜琪对敦煌文学的研究所得。
敦煌文学在中国乃至整个人类文化史上具有特殊的“文化标本价值”。它是一个社会文学活动的整体影像,几近是全景式地显出一个区域性的社会聚落文学活动发生、发展过程。
而这一点,不要说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绝无二例,就是在当今社会以抽取“样本”的方式做到,也是很不容易。因此,从文化学、社会学的角度去认识和研究敦煌文学,才是我们今后应该更加着力的地方。
杜琪涉及敦煌文学研究的多篇论文,显然是沿袭着我们过去在学科建设上的主要方向撰写的。
比如,他的一组“作品”题注,就可看做是他在其前研究基础上的继续思考,其中对于敦煌文学作品的分类就不乏自己的一些新的创见;
他的《敦煌书仪文学概论》一文,较之他在为《敦煌文学概论》所撰写的相关章节中的论述就更加完备;他的《敦煌军旅文学述略》一文,又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敦煌文学的价值作了论述。所有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序
颜廷亮我和杜琪同志在同一单位从事敦煌文学研究已经二十多年了。在长期共事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到杜琪同志为人正直,待人热诚,做学问功底厚实,思维敏锐开放又善于独立思考,所发表的文章多有见地。近几年间,我由于已经退休,不大能碰见他。大约在一个多月前偶然相遇,他告诉我,说是拟从自己已发表的有关敦煌学研究方……
略述敦煌遗书中的甘肃文学
■唐、五代以至宋初,甘肃文学有一个极易为人们忽视的重要方面——这就是珍存于敦煌遗书中,从其署名、题记、内容或可判定为这一历史时期甘肃籍作者和外省籍旅陇作者的文学作品。自从汉武帝开通西域,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咽喉的边鄙敦煌,就日渐兴盛起来。历经数百年军屯民垦的农业开发和丝绸之路的商业滋润,这里不但经济……
略论敦煌遗书中的甘肃文学
■在浩繁的敦煌遗书中珍藏着十分丰富的文学典籍,而在这批文学典籍中,甘肃籍作者和外省籍旅陇作者的作品又占有相当的比重。这种情况就使我们在述及甘肃文学发展历史的时候,不能不注意到这些作品的客观存在。同时,由于这些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乃至艺术风格,都和甘肃地域的、历史的某些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生动真实地……
敦煌文学中的表、疏作品
■封建时代,凡属臣下进呈帝王阅览之文,皆各有定名。表、疏就是其中的两种。《文心雕龙·书记》:“详总书体,本在尽言……若夫尊贵差序,则肃以节文。战国以前,君臣同书,秦汉立仪,始有表奏。”同书《奏启》:“自汉以来,奏事或称上疏。”据此可以知道,表、疏的立体命名,当在秦汉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之际,是因着……
敦煌文学中的书、启作品
■在敦煌遗书中,保存了为数不少的书、启两体文字。过去,敦煌文学研究界很少有人看到其所具有的文学意味。从而,也就很少有人将其归入敦煌文学的内容和范围之中,从文学角度对之考释研究。然而,认真看来,敦煌书、启两体文字中,很多作品都颇有文学色彩,有的还写得相当好。“书”,本是一切载籍简册的泛称。许慎所谓……
敦煌诗赋作品题注
■在敦煌遗书中珍存的诗歌作品达4000余首,赋体作品也有数10篇。其中,如《诗经》《玉台新咏》《文选》《楚辞》等传世典籍中可见的作品几乎占有一半。这些作品,当然不仅仅是在版本学上有着极其宝贵的价值和意义,即它们既经由敦煌人士之手抄录而得到保存,糅杂在其间的一些异文乃至错讹,实际上也是在有意无意中发……
敦煌歌辞作品题注
■敦煌河西地区,自古就是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如玉门火烧沟所出之三音孔陶埙,即为距今约3800年以前之羌人乐器;著名的《祁连燕支曲》,亦为西汉之初就已入传中原的一首匈奴族民歌。而后来由于丝路的开通,介于文化交流的日渐频密,当地的音乐传统更是得到了绝大发扬,不仅出现了“歌吹日纵横”“但事弦歌……
敦煌说唱作品题注
■说唱文学作品主要是为说唱技艺提供一种文字底本。就其或散或韵,或散韵结合的体裁样式,以及在语言上注重口语表达的特点讲来,在我国可谓是渊源既久。不但在上古神话传说、歌谣、歌诗中都可发现其影踪,即如在《荀子》这样的儒家经典中,其《成相篇》,就采用了一种亦散亦韵的文体模式。但不可否认的是,其终于演变成为……
敦煌小说作品题注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本意是指故弄玄虚以耸动人心的伪言巧语。以至《汉书·艺文志》中所谓的“小说家者流”,仍不过是指“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词”的杂著而己。依据前人的考证,其作为具有故事性文体的专称,是始于宋时。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
敦煌史乘散文作品题注
■在敦煌遗书中,珍藏着一大批以传记人物、纪写事物以及生活事件为题旨的具有史乘文特性的文篇。这些文篇,一般都有着较高的文字水准,或扬榷前贤,褒表人物,或缵述行事,传闻纪实,皆于抑扬往复之间,取舍分合之际,咸有精义可识。故此,几乎每一篇题,都可作为有着一定艺术品位的散文作品加以珍赏嚼读,而其中之佼佼者……
敦煌应用散文作品题注
■“散文”之称,最早见于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中引周益公语:“四六特拘对耳,其立意措词贵浑融有味,与散文同。”自此而下,遂渐述载籍。其内涵意义主要是为一切散行文体的代名,用以在文章类别中与“骈四俪六”的骈体文相区分。直至近代,方才演替为一种与诗歌、小说、戏剧等相并列的,在形式更为自由、在题材上更为宽……
敦煌书仪文学概论
■书仪作为一种具有典式意义的著述品目,主要是用来为书信一类实用性文书的写作提供一套文体规范和用语模式。其作品形态,通常采用一种示例体制,即通过一些范文的“现身说法”,一方面以图式化的辞格语序形象地标定出有关文书的外观层次,另一方面以帖适而典型的情事质料自然地演释出有关文书的题旨表达原则。因此,倘若……
敦煌军旅文学述略
■“军旅文学”作为一种由军事生活的亲历者写作,表现和反映战事、军营生活及军人精神世界的文学现象,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视野中,可谓云蒸霞蔚,佳作巨构美不胜收。然而如果涉及中国古代文学范畴,人们却于此了解无多。甚至是在专业研究领域中,亦仿佛成为一个被人们遗忘的生僻角隅。即或有“边塞文学”之说,也多是从一些……
敦煌文学的价值及概念再议
■自周绍良先生之《敦煌文学刍议》发表以及由颜廷亮先生主持编著的《敦煌文学》《敦煌文学概论》出版以来,“敦煌文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学术概念已经较之以前更为明晰,且日益为人们接受和应用。由此而后,敦煌文学的研究可谓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尤其是在资料整理和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1985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术讨论会语言文学组活动述评
■1985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术讨论会于8月3日至9日在乌鲁木齐举行。参加语言文学组活动的中、外代表有二十余人,提交论文十余篇。代表们除重点讨论了柴剑虹、高国藩、牛龙菲、张鸿勋、韩建瓴等同志的论文外,还就“变文”之“变”的词义来源问题进行了专题座谈,听取了谢生宝同志关于河西室卷的搜集、整理情况介绍。……
附录
■舞剧文学的宏构巨制——对舞剧《丝路花雨》评论的思考性回顾舞剧《丝路花雨》被人们称做“史诗”性的作品,这不仅在于其反映的题材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还在于其剧情规模的巨大涵盖力量和人物情态的真实思想意绪,构成了一种广博深厚的历史氛围,使人们通过这种历史氛围的心理构筑,获得了一种历史意识的感悟。而这些……
舞剧文学的宏构巨制
发扬敦煌文化优势,促进地方文明建设
在兰州建设“敦煌壁画建筑景观园”的可行性理论探述
长安芙蓉园文化内涵表征叙目
后记
编成这个集子,有许多感慨,但时时萦绕心头的却是想起自己年轻时的一桩糗事。那就是30多年前,我虽与常书鸿先生的公子常家煌已是多年的朋友了,又在同一大学读书,来往密切,可一次谈起莫高窟的时候,我竟然以“莫高窑”相称,还是家煌对之作出纠正。足见那个时候,我对敦煌学的认识是怎样的了。所以,后来与敦煌学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