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月,学校正式划归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主管并被确定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属的、唯一的重点院校。以金融为重点迅速发展,服务金融经济成为学校的主要办学特色。1985年11月,学校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系统副部级以上领导(如中国证监会、银监会、审计署等)、知名工商业及金融系统领导(如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等)很多都出自西南财经大学。
1995年3月,在全国文科类院校中第一个通过了国家“211工程”建设预审,接着进入正式立项程序。2000年2月,学校以独立建制由中国人民银行划转教育部直接管理,融入我国高等教育主流,进一步彰显金融特色和财经特色。
西南财经大学不仅是四川和西部的高水平大学,也是中国和世界的特色鲜明高水平财经大学,被誉为“中国金融人才库”和“西部地区经济管理人才的摇篮”。如今学校进一步实施“智库工程”,增强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能力,为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学校已形成以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为主体,金融学科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经、管、法、文、理、工相结合的学科特色。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和统计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人文学院(通识教育学院)是适应我校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完善学科专业结构需要于2007年初组建的充满浓郁光华财经文化底蕴的学院。学院秉承“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西南财大精神,以学校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积淀为基础,积极整合校内相关学科专业和部分优秀人文教师资源,努力引进、吸纳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了一支教学经验比较丰富,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其中,专职教师中教授、副教授19人,讲师16人,助教3人。中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100%。
人文学院(通识教育学院)既是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两个本科专业和媒体经营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所在的专业教育学院,也是全校一年级本科生所在的基础教育学院。除承担相关学科和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任务外,学院还担负着全校低年级本科生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及相应的教学组织、学生管理工作,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学生管理干部队伍。面向全校的通识教育课程涉及文、史、哲、艺、美、经、管、法、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学科领域,努力培养学生较为广博的学科视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卓越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作为基础教育学院,人文学院(通识教育学院)承担全校一年级本科生的管理工作。所有一年级本科学生集中在本学院接受以通识教育内容为主的综合教育,从二年级开始进入各个学院进行专业学习。这种培养模式和学习模式顺应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是现代大学培养综合素质高、人文科学素养深厚、专业水平精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的新型人才的需要。
人文(通识)学院自成立以来,积极整合校内相关优势学科及教师,努力引进、吸纳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建立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发展后劲足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院现有专职教师3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1人、讲师1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共16人,中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100%。此外,学院还拥有一支由22人组成的专职行政辅导员队伍。
为了进一步提高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我院全面实施教师海内外“跟教”(Shadow Teacher)计划。从2014年开始,学院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分6批次将全体教师送到国内、境外知名大学,旁听课程、开展学术研究,引进海内外名校的先进经验和成熟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学校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多渠道拓展国内外合作与交流,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家知名大学、金融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学校形成了以经济管理学为主题、金融学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特点,学术影响力与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深厚的进入行业背景、独特的金融学科优势、出色的金融行业影响力,是学校的显著特色。
1学校一直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引进和培养,近几年来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引进了包括美国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销、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以及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博士等280多名海内外优秀人才任全职教师,100余名海外学者任讲座教授、课程教授,引进四川省“百人计划”入选者6人,特聘名海外知名学者为个专业学院特聘院长。学校特别重视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力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不断促进青年教师队伍成长成才。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学校在“211工程”建设中,实施了“跨世纪人才工程”,加大了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入选“跨世纪人才工程”的大部分教师现已成为各学科学术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近年来,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快引进和培养学术领军人物,启动了以重点培养10名左右国内中青年学术拔尖人才、50名左右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00名左右中青年教学骨干为目标的“151工程”,现已遴选20名“首批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和39名“首批教学科研骨干培养人选”;实施青年教师成长项目,供遴选、自助了230余名青年拔尖仁慈啊,以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学校和学科长远发展培养后备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