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钗记

紫钗记

作者 汤显祖
出版时间 2009年9月1日
创作年代 明代
目录导航

内容简介

《紫钗记》是16世纪中国明代杰出戏剧家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中的第一梦(其他三梦:《牡丹亭》《邯郸记》和《南柯记》),取材于唐代蒋防的《霍小玉传》。其主要情节为:才子李益元宵夜赏灯,遇才貌俱佳的霍小玉,两人一见倾心,随后以小玉误挂梅树梢上的紫钗为信物,喜结良缘。不久李益高中状元,但因得罪欲招其为婿的卢太尉,被派往玉门关外任参军。李益与小玉灞桥伤别。后卢太尉又改李益任孟门参军,更在还朝后将李益软禁在卢府。小玉不明就里,痛恨李益负心。黄衫客慷慨相助,使两人重逢。于是真相大白,连理重谐。该剧热情讴歌了爱情的真挚与执著,深刻揭露了强权的腐败与丑恶。

作品目录

紫钗记1

第一出 本传开宗

第二出 春日言怀

第三出 插钗新赏

第四出 谒鲍述娇

第五出 许放观灯

第六出 堕钗灯影

第七出 托鲍谋钗

第八出 佳期议允

第九出 得鲍成言

第十出 回求仆马

第十一出 妆台巧絮

第十二出 仆马临门

第十三出 花朝合卺

第十四出 狂朋试喜

第十五出 权夸选士

第十六出 花院盟香

第十七出 春闱赴洛

第十八出 黄堂言饯

第十九出 节镇登坛

第二十出 春愁望捷

第二十一出 杏苑题名

第二十二出 权嗔计贬

第二十三出 荣归燕喜

第二十四出 门楣絮别

第二十五出 折柳阳关

第二十六出 陇上题诗

第二十七出 女侠轻财

第十八出 雄番窃霸

紫钗记2

第二十九出 高宴飞书  

第三十出 河西款檄  

第三十一出 吹台避暑  

第三十二出 计局收才  

第三十三出 巧夕惊秋  

第三十四出 边愁写意  

第三十五出 节镇还朝  

第三十六出 泪展银屏  

第三十七出 移参孟门  

第三十八出 计哨讹传  

第三十九出 泪烛裁诗  

第四十出 开笺泣玉  

第四十一出 延媒劝赘  

第四十二出 婉拒强婚  

第四十三出 缓婚收翠  

第四十四出 冻卖珠钗  

第四十五出 玉工伤感  

第四十六出 哭收钗燕  

第四十七出 怨撒金钱  

第四十八出 醉侠闲评  

第四十九出 晓窗圆梦  

第五十出 玩钗疑叹  

第五十一出 花前遇侠  

第五十二出 剑合钗圆  

第五十三出 节镇宣恩

出版信息

作者汤显祖作者汤显祖作 者:(明)汤显祖著,汪榕培,朱源等译

出 版 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9月1日

开 本: 16开

印 次: 1次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9787536056244

包 装: 精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外语 >> 英语读物 >> 英汉对照

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自幼刻苦攻读,博览群书,早年即有文名。因不肯依附宰相张居正,直至万历十一年(1583)才考取进士。任南京礼部主事时,上书批评时政,触怒皇帝,被贬广东徐闻县典史,后迁浙江遂昌知县。万历二十六年(1598)弃官。此后家居十八年,以文墨自娱。著有玉茗堂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和《紫萧记》。

序言

《大中华文库》终于出版了。我们为之高兴,为之鼓舞,但也倍感压力。  当此之际,我们愿将郁积在我们心底的话,向读者倾诉。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系统、准确地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翻译成外文,编辑出版,介绍给全世界,是几代中国人的愿望。早在几十年前,西方一位学者翻译《红楼梦》,将书名译成《一个红楼上的梦》,将林黛玉译为“黑色的玉”。我们一方面对外国学者将中国的名著介绍到世界上去表示由衷的感谢,一方面为祖国的名著还不被完全认识,甚至受到曲解,而感到深深的遗憾。还有西方学者翻译《金瓶梅》,专门摘选其中自然主义描述最为突出的篇章加以译介。一时间,西方学者好像发现了奇迹,掀起了《金瓶梅》热,说中国是“性开放的源头”,公开地在报刊上鼓吹中国要“发扬开放之传统”。还有许多资深、友善的汉学家译介中国古代的哲学著作,在把中华民族文化介绍给全世界的工作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或囿于理解有误,或缘于对中国文字认识的局限,质量上乘的并不多,常常是隔靴搔痒,说不到点子上。大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中国有最完备的国史。但他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哲学,还处在哲学史前状态。这么了不起的哲学家竟然作出这样大失水准的评论,何其不幸。正如任何哲学家都要受时间、地点、条件的制约一样,黑格尔也离不开这一规律。当时他也只能从上述水平的汉学家译过去的文字去分析、理解,所以,黑格尔先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认识水平是什么状态,也就不难想象了。  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缺少不了中国。中国文化摄取外域的新成分,丰富了自己,又以自己的新成就输送给别人,贡献于世界。从公元5世纪开始到公元15世纪,大约有一千年,中国走在世界的前列。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她的光辉照耀全世界。人类要前进,怎么能不全面认识中国,怎么能不认真研究中国的历史呢?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曾经辉煌过,蓝天、白云、阳光灿烂,和平而兴旺;也有过黑暗的、想起来就让人战栗的日子,但中华民族从来是充满理想,不断追求,不断学习,渴望和平与友谊的。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的话就是要人们向别人学习。这段话正是概括了整个中华民族与人交往的原则。人与人之间交往如此,在与周边的国家交往中也是如此。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