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燕杰
丛书名: 幸福直通车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307686
出版日期:2013 年1月
李燕杰是中国著名的国学专家,几十年来接待过无数登门求教中国文化的世界各地知名人士,他曾应邀到世界上许多国家与城市演讲,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和平崛起、与时并进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走遍七百多个城市,演讲6000余场,在全国享有广泛的声誉,被称为“铸魂之师”。他“生于国学之家,居于国学之里,勤于国学之义”,一生传播国学之道。更加本身诗文并茂,著名的前辈作家冰心曾称他是“诗之心,国之魂”。他一生培育了无数新人,引领着无数青年的激情和梦想,因此获得国家授予“教育培训终身成就奖”。这正说明他是中国国学界中真正伯乐的确切写照。
《人生九级浪》是李燕杰从探求人类忧患与追求人类吉祥的过程中度过了几近毕生的人生历程,形成了一生中人生九级浪,所谓九九归一。1. 有艰而无苦,由于心态平和,所以受苦而不觉苦,形成我早年有艰而无苦的心态;2. 有战而无伤,想到那些牺牲的战友,就感到难过,同时,更加感到无怨无悔,无私无畏;3. 有灾而无难,想到那些受难者,就促使要进一步研究天人合一,天人合德,天人合美;4. 有困而无惑,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也从中得到锻炼、学习与提高;5. 有惊而无险,在心中,气要和平,量要阔大,志要坚实;6. 有风而无波,凡事泰然处之,行若无事,原谅所有对不起我的人;7. 有病而无痛,让正气压倒邪气,用正风压倒邪风,永远保持乐观态度; 8. 有疲而无倦,保持积极向上心态,并能不断学习,不仅有一种晚年成就感,而且乐亦在其中,形成一种独特的晚年人生的享受;9. 有老而无朽,坐集千古睿智,张扬人间正道。
《人生九级浪》通过展现李燕杰教授的人生体悟与处世哲学,引导读者如何放平心态,拥有卓越的人际沟通能力,提高自己的心理弹性或心理复原能力,学会反思和反省自己的行为并获取对于说话技巧以及人际沟通的佳境。
《人生九级浪》
让经典带你重走人生路
姜太公——钓鱼钓天下
鬼谷子——先养气,后知人
老子——走出人脉雾区
范蠡——人生的事业怎样经营
诸葛亮——智慧无所不达
刘伯温——学会叫嚣足智的尺度
曾国藩——谋略的舞台有多大
周公姬昌——易与不易的弯弯绕
孙子——人生无处不战争
黄石公——兼顾之道必须懂
节约你的人生成本
你的理想照进现实了吗?
你的青春谁做主?
真爱来时,你感觉到了吗?
你的人生是否多梦?
我思故我在?
你的信念够执着吗?
成功曾与你擦肩而过?
.命运的出口在哪里?
你离“英雄”有多远?
这个时代是你的时代吗?
平凡或不平凡,你说了算?
今天你变通了吗?
能舍方有得?
实力取决于对手?
什么是“财富轮回”?
幸福原本如此简单?
你善待自己了吗?
你的灵魂很美好?
生活容不得半点儿矫情
读书别忘记时间
笑,是一门学问
人活着就要战斗
平安的生,宁静的死
爱于悲中终结
珍惜那人生的一瞬
多点写实的情怀
采满红豆休说梦
沉浮是一种真诚
乐音,这洗涤心灵的圣水
知识无寒暑
心念中国人的天下
后记
《人生九级浪》编辑推荐:1、《幸福直通车》是国内第一套“幸福”主题丛书,迎合今年联合国首次将“幸福”正式列入全球议事日程的《第65/309号决议》生效。
2、他与郭沫若、艾青、冰心、臧克家、贺敬之、曹禺、张岱年、季羡林、南怀瑾等相见恨晚;他与魏巍、刘吉、彭清一、庄则栋等成为挚友;他被冯远征、吕良伟、于丹、张海迪、杨利伟、李素丽、公房彬、姜岚昕尊称为“敬爱的李老”。
3、冰心,艾青,贺敬之,臧克家曾寄语:冰心:诗之心,国之魂,诗如其人;艾青:青年导师,无上光荣;贺敬之:让闪光的思想插上诗的翅膀;臧克家:使“诗可以群”,“诗可以兴”。
4、其父在清华师承梁启超、赵元任、王国维、陈寅恪:博学之志;其母毕业于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博爱之心。李燕杰秉承“二博”告诉你:没有权力至上,没有命运注定,能够要你一辈子“被奴役”!
铸魂育才与敬业爱生
我在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上大学和北京华夏管理学院深造时,就知晓李燕杰教授来过我们学校演讲,并引起了巨大轰动和反响。但是与李老却没有近距离接触过。
时光荏苒,我已经是一名世华智业集团和北京华夏管理学院的工作人员,而且亲眼目睹了李老的风采。几天前与李老的初次见面,却已深感他所具有的学者与大家风范。他并没有把一个陌生的人另眼相看,而是一见如故地与我聊天攀谈。
现在,人们都知道,李老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但却仍能谦虚地把一个低自己好几辈的无名青年,当着朋友般礼遇,让我与他成为忘年之交。我的脑海就会不时地浮现出一位青年教育艺术家的伟大形象,我想我体会到了古人所说的虚怀若谷和海纳百川!
李燕杰教授出生于一个旧社会典型的小康知识分子家庭,然而好景不长。在他出生的第二年,也就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臭名昭著的“九一八”事变,强行占领中国东北,此时整个中国陷入唇亡齿寒的境地。
1937年7月7日,在李燕杰教授刚上小学的时候,日本帝国主义又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七七”事变,日军进攻北平。没过多久北平沦陷,李艳杰教授全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在饥饿线上。
李燕杰教授不得不在念小学的时候就去卖报纸。摆小摊,帮助父母挣钱养家。12岁时,他会一个人带着肥皂、毛巾、洋火等生活必需品,偷偷地踏上开往保定的火车,冒着巨大的危险换回过年时全家才能吃得上的白薯干。汉肉。这期间,他利用仅有的时间,跑到私塾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四书,这些打下了他今后入国学之门研究的基础。
由于贫困所迫,李燕杰教授在上中学的时候不得不去天津茶淀的盐碱地开荒。当母亲生七妹的时候,由于交不起住院费,作为老大的他只能以给医院当练习生的方式冲抵住院费。
就在如此艰难的生活环境下,李燕杰教授仍继续利用难得的礼拜六、礼拜天时间去当时的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学院、朝阳学院、中国大学旁听。
1946年7月11日,李燕杰教授心目中的偶像——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在昆明遇害,噩耗传来他悲痛万分。而闻一多先生最后的演讲,也无疑对他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年,李燕杰教授接触革命。随后他参加了轰动全国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学生运动。1949年,李燕杰教授在北平经常能够听到著名学者、文学家郭沫若先生的演讲。郭沫若也成为了影响李燕杰教授文艺创作生涯中的第二位重要人物。
1958年,已回到北京的他又进入北平师范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前身)就读中国语言文学系,为自己的文学造诣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土壤,首都师范大学也因此成为他一生的母校。经过三年自然灾害、十年动乱之后,1977年1月25日,已经47岁的李燕杰教授看着因高考停滞,而导致这些上不了学的青年办大学,并给邓小平同志写信,请他为学校题写校名。
聆听完李燕杰教授传奇般的心路历程,已时至傍晚。更让我感动和崇敬的是,当我起身告别时,他不仅在我造访时亲自开门把我迎进书房,临走时还送我到门外走廊的电梯,与我挥手作别。这些尽管是小事中的小事,却再一次体现了一位老人所具备的高尚美德,而对于一个人来说拥有这些其实比拥有大学问更重要,更能赢得人们的尊敬!
告别李老之后,内心一直心存感怀之情!初步完成这部运用翔实的参考资料,总结和描写李燕杰教授思想与智慧的作品之时,心中喜悦与忐忑并存:喜悦的是这部作品终于赶在李老八十寿诞之前问世了;忐忑的是读者的内心才是权衡的唯一标准。因此,祝愿每一位相遇的朋友,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们更真实地走近李燕杰教授的思想,走近一位我们既熟悉又睿智潇洒的老人!
赵立阳 北京华夏管理学院李燕杰研究所
李燕杰,世界华人演讲家大同盟主席,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演讲家、哲学家、中国青少年责任与成长大讲堂名誉主席、学术总指导。北京华夏管理学院荣誉院长。196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北京师范学院副教授,北京市青年研究会第一、二届副会长,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地第一届常务理事,三优网国学顾问,北京市学习之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善于针对青年特点进行教育,寓德育于智育、美育之中,并注重青年教育的理论研究。著有《塑造美的心灵》,发行1500万册。在中国以及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评价。
体验沁人心脾的“脑桑拿”
五年前,黄海平非常激动地向我介绍了一位作者,说他曾经是一个时代的名片,是“点燃心灵之火的智者”……听他满怀激情地介绍,我默然,因为我真的没有听说过这个人。回到家问先生:“有人推荐我出版李燕杰的书,你怎么看?”没想到一向沉稳的先生,立刻激动起来,说:“这个人的书你一定要出版”。平时不爱说话,惜字如金的先生,紧接着还加了一句:“谁的书不出,你都要出他的书!”很少给书稿好评的先生这样说,我更疑惑了,平生第一次对自己被人鄙视的孤陋寡闻有了羞愧之感。先生还说当年李燕杰去南开大学演讲时,大礼堂挤满了人,而他就属于那些没挤进去的人之一。
我再问别人,有个市长告诉我,当年听过一次李燕杰的演讲,激励了他整整20年,并且至今仍然激励着他。还有人告诉我,李燕杰《塑造美的心灵》等演讲集总发行超过一千万册,媒体读者、磁带学员、收音机听众过亿;他作过四千多场演讲,按平均每场一千人计算,就有听过四百多万人;因为演讲,去过几十个国家总共808个城市;他收到的信件超过十七万封,其中回信万余封;他亲自接待青年上万人次……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于业,可谓勤矣”。
第一次拜访这位传奇长者时就让我大吃了三惊。他的家竟然这么小,而狭小的空间却堆满了书和稿件,这让我们有幸和李老师近距离接触;年近80的李老师却显得十分年轻和精神了,比我见过的同龄老人看上去至少年轻十几岁,精神状态竟然超过了很多阳光少年;尽管已经查了很多资料,李老师丰富的人生经历还是让我们惊叹不已,我们本打算只坐半小时,结果毫不知觉地听李老师讲了四个小时。李老师是真正的“与时俱进”的践行者,他竟然知道时下流行的几乎所有热词、热门人物和热门事件,对他们的分析与点评比很多网络达人更酷、更炫……我们在李燕杰老师那里呆的几个小时里,通过他的讲述,不仅为他的智慧和阅历折服,还吸取了很多老前辈的智慧。
……
20世纪80年代,李燕杰老师找了个机会去拜访当时经常被冷落的著名作家姚雪垠。姚老说:“人嘛,耐不住寂寞才寂寞,耐得住寂寞不寂寞。”
有一年他遇到了谢觉哉的夫人,九十多岁的红军老战士王定国老妈妈,和她开玩笑:“王老,现在的年轻人把长征都忘了,把你们这些老前辈也都忘了。”王老妈妈说:“忘了就忘了吧,长征就是为了不长征。”
……
这四个小时,让我经历了一番从没有过的“日日勤拂拭”式的“脑桑拿”体验。
我还有幸在清华听过一场李燕杰老师的演讲,从八点到十二点,讲了几乎四个小时,到点后学生仍然不肯下课。导致中间只休息了不到20分钟,并且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李燕杰老师也没休息,他站着为排长队等候他签名的学员一一书写赠言。作为一个患癌症多年的人,他在四个小时里不仅没有坐一下,甚至没有喝一口水,他告诉我:“喝水后会去卫生间,这样会耽误别人的时间。”
后来,我常常去李老师家,还经常和他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通电话讨论他的著作。寒冬腊月的一天,我在李老师楼下遇到正要出门的师母,问她这么冷的天为什么要出门,需不需要帮她。她说不用,要去趟邮局,把李老师替一个作者写的序言寄给人家。我大为不解,为什么求李老师写序的人不自己来拿,还要寄去?师母说,那位作者本来说好今天来拿,但是忽然有了急事来不了了,正好自己不忙,不如给人家寄去,以免耽误作者的事情。我早就知道李老师非常热心帮年轻人,只要自己时间上有一丝可能,只要作者的书写得好,他一律帮忙推荐,从来不问报酬,完完全全地为别人着想!
李老师总是利用所有空闲时间写作,不管多忙,不管一天接待多少来访者,他都要坚持每周写几篇文章。每次下飞机的时候,他都会在好几张便签上写满文字。
“先生之风,高山仰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每次从李燕杰老师那里出来,回家的路上,我都在想,李老师真的是一个无尽的宝藏啊,我是不是应该辞掉工作,专心致志地整理李老师的思想和文字,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尽可能早地面世啊?这样拖延下去真是罪过啊!
感谢上苍,让我终于有精力可以好好地出版李老师的书。在孙履冰、于倩等编辑熬夜加班的帮助下,在李老师已经出版的四本书《大道有言——李燕杰演讲精选》、《总有一种方式让你脱颖而出——李燕杰演讲美学及非凡演讲解答》、《生命在高处——李燕杰诗歌散文集》、《走近智慧》的基础上,在他丰富的藏稿之中,精选了一遍又一遍,终于可以先出版这两本书——《人生九级浪》和《不是第一,就是唯一》。虽然比我期望的出版时间晚了很久,但是,总算可以缓解一下几年来积累的愧疚了。
张立红
诗之心,国之魂,诗如其人。
——冰心
青年导师,无上光荣。
——艾青
让闪光的思想插上诗的翅膀。
——贺敬之
使“诗可以群”,“诗可以兴”。
——臧克家
我最喜欢李燕杰老师书里的这句话:“有些人像海边的沙石经常互相冲撞,我们像碧空的星斗永远互相辉映!”我经常会想起这句话,让我在与所有人相处的时候心里洒满阳光。
——《人生可以美得如此意外》作者 周士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