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小庄乡地处桑干河、洋河两河汇流的三角地带。面积61.34平方千米,人口3.15万人(2002年)。辖1个居委会、17个行政村,乡政府驻东小庄村。景点有“金马泉”。处在桑干河与洋河之间,四周环山,悠远的地域文化以及肥沃的土地养育了世世代代人。所以这儿被人们称为“水果之乡”,主要生产大量绿色优质葡萄,品种繁多,货源充足。
东小庄乡(图2)1958年属涿鹿公社,1961年析建东小庄公社,1982年底改乡。1996年初郭庄乡并入。1997年,面积58.2平方千米,人口3.2万,辖东小庄、白辛庄、大西庄、保庄、双树、下太府、辛兴堡、郭庄、红庙堡、尹文屯、界牌梁、洪家坊、东辛庄、大姚庄、小姚庄、高庙、南庄17个行政村。
东小庄乡130731200:~001大塘湾居委会 ~201大西庄村 ~202下太府村 ~203辛兴堡村 ~204东小庄村 ~205自辛庄村 ~206双树村 ~207保庄村 ~208红庙堡村 ~209尹文屯村 ~210郭庄村 ~211界牌梁村 ~212南庄村 ~213高庙村 ~214东辛庄村 ~215洪家房村 ~216大姚庄村 ~217小姚庄村。
东小庄乡(图3)东小庄乡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的特点。无霜期140天,年均日照数2875小时,日照率为65%,对农作物积累干物质极为有利。 东小庄乡地势南北低,中间高。以桑干河南岸的五堡、保岱村为界,北部为河川区,中部为丘陵区,太平堡以南为山区。海拔高度平均在500—1200米之间,最高点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最低点桑干河、洋河交汇处海拔460米。涿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日照2875小时,年平均气温9.1℃,极端最高气温39.2℃,年均降水量372.7mm,日最大降水量67.8mm,水资源总量7.45亿立方米,风速为2.5米/秒,较大风速24米/秒。
东小庄乡城是秦汉以前的古下洛城,城内明初建造的九门九关城廓和“古涿鹿郡”牌坊,标志着它的古老和文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城区人口5万人,城市面积由93年的3.2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5.5平方公里。城内道路初步形成横向以轩辕路、东风街、南、北环路;纵向以人民大街,涿下公路、东环路,为框架的城区道路骨干网络。城建方面 按照西移北扩的城市发展思路,确立了建改同步的城建规划。先后实施了人民大街贯通、东风路改造、下广线绕城段西移等一系列大型城建项目,城市品位得到明显提升。投资近2.2亿元的怡馨家园住宅小区已有13幢楼共12.1万平米交付使用;投资1500万元的轩辕西路开发工程,在原有920米的基础上又向西延伸1800米,投资54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正在加紧建设之中。
东小庄乡是涿鹿县的产粮大乡。一直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农民增产不增收。1996年秋,该乡在与天津王朝葡萄酒公司的接触中,了解到酒用葡萄赤霞珠前景看好,市场供不应求。1997年,该乡到昌黎、卢龙、徐水等地考察葡萄种植情况,并请林果专家到乡论证种植的可行性。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论证,确认该乡在土质、纬度、气候等方面都适宜葡萄种植,并且与怀来县毗邻,可以成为长城葡萄酒公司的种植基地。1998年,该乡决定将全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一步迈在发展酒用葡萄种植这条路上。大力发展以酒用葡萄为主的葡萄栽植,经过几年的发展,全乡葡萄种植总面积由2000年的2000亩发展到12000亩,其中酒用葡萄赤霞珠10000亩。2005年,全乡葡萄总产量达到1194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3700多2万元。其中酒用葡萄赤霞珠产量972万公斤,收入3499万元,成为本县酒用葡萄生产第一乡,仅此一项,全乡农民人均实现收入1136元。
东小庄乡师资力量东小庄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日趋完善。东小庄乡拥有各类中小学167所,其中小学144所,普高2所,职业中学2所,初级中学19所,专任教师2877人,其中专科以上学历教师1856人,占总人数的64.5%,在校学生约49625人,有20多所中小学建起了“远程教育终端”,顺利通过省政府“普九”复查和“普实”验收,内设有自考本专科考点,教育产业化发展初见成效。2003年,进一步加快推进学区一体化管理,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水平,建成寄宿制小学14所,减少一人一校的“微型小学”近百所,有效改变了偏远山区的教育面貌。民办教育顺利起步,首家由民间投资建设的保岱精英学校已招生开课,私立察哈尔教育集团正在创办当中。
金马泉是个美丽的环形清水池塘,四周木桩柳编护岸,北面石条层层砌阶,东、南两边微微斜爬着两棵多年多代的老榆树,据说,“双树”村名。泉水碧波潋艳,澄彻如镜。两棵老榆树,虽然年逾古老,树干上刻下了深深皱纹,但圆蓬蓬的树冠,却是枝青叶绿,满目峥蝾,显示着蓬勃旺盛的生机。金马泉,胸怀宽阔,正气凛然,池水长明,尽阅千古。过去,默默鉴定了人间的真伪,美丑,恶善,载下了人民的忧伤和欢乐。
桥山即黄帝陵桥山,为子午岭中部向东延伸的支脉,位于黄陵县城北1公里处,桥山土厚水丰,林木郁葱,现有柏树林1300余亩,柏树8万余株。桥山周围群山环抱,后有祖山子午岭相依,四神灵排列有序,是难得的符合传统风光观的宝地。桥山上现存远古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陶片、灰坑、屋基以及堑壕、夯土台、城墙、神道、庙址等历史遗存,周围又环绕着黄帝黄城八宫、黄帝文化遗址及翟道、长城、故城、杏城、坊州等古城遗址,文化遗产非常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