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史

德国史

中文名 德国史
品牌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作者 史蒂文•奥茨门特
译者 邢来顺、肖先明、常县宾、徐继承、刘馗
出版社 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ISBN 978-7-500-08237-8
出版日期 2009年9月1日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书名:德国史

作者:(德国)史蒂文·奥茨门特

译者:邢来顺、肖先明、常县宾、徐继承、刘馗

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9月

版次:2009年9月第一版

外文书名:A New History of the German People

丛书名:世界历史文库

装帧:平装

正文页数:363页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16

ISBN:978-7-500-08237-8

条形码:9787500082378

定价:48.00

商品尺寸:22.8 x 15 x 1.8cm

重量:558 g

内容简介

所有这些都会使人产生疑问。超过2 000年的悠久文明能用过去的150年加以定性吗?谁是1848年和1933年之前的德国人?贯穿着这些意义重大却截然不同的事件的悠久德国历史,能有助于今天对这些事件的理解吗?本书接受了“塔西佗的质疑”,试图通过尽可能久远地找到相关的合理信息来考察和阐释德国人所构成的历史。无论今天人们对德国人怎么评价,他们似乎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仍使敌人和自己幸存了下来。他们的所作所为已载入漫长的历史的记忆中。

目录

引言:寻找优秀的德国人

一、历史学家   

二、政治家   

第一编 从早期部落到第一帝国   

第一章 错综复杂的蛮族:古代罗马人与日耳曼人的关系   

一、罗马化的日耳曼人   

二、蛮族化的罗马   

三、如日中天的日耳曼人   

第二章 从墨洛温王朝到霍亨斯陶芬王朝:中世纪日耳曼人的统治   

一、墨洛温王朝   

二、加洛林诸王   

三、从法兰克帝国到德意志诸邦   

四、皇权的回光返照:霍亨斯陶芬王朝   

第二编 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   

第三章 人与神: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德国   

一、首位新教选帝侯   

二、新神学体系   

三、新的市民社会   

四、宗教改革和犹太人   

五、现代批判视野中的宗教改革   

第四章 饱经蹂躏的欧洲大地:三十年战争时期的德国   

一、战争起因   

二、战争的爆发   

三、丹麦人   

四、瑞典人   

五、最后的战斗   

六、和平降临   

第五章 帝国之敌:专制主义与普鲁士的崛起   

一、勃兰登堡一普鲁士   

二、虔敬主义与政治   

三、开明君主   

四、哲学家国王   

五、西里西亚战争   

六、现代型国家   

七、真正的音乐家   

第三编 启蒙运动反对革命德意志新时代   

第六章 特洛伊木马:从法国革命到德意志革命   

一、启蒙运动的冲突模式   

二、法国病症   

三、德国崛起   

四、迈向1848年革命   

五、1848—1849年革命   

第七章 绝对之精神和绝对之人民:19世纪德国知识分子的洪流   

一、从康德到尼采   

二、纯洁的民族   

三、抉择   

第八章 革命的保守主义:俾斯麦时代   

一、宗教和政治   

二、首相和宰相   

三、震撼欧洲   

四、天主教会的防卫   

五、真相   

第四编 现代德国   

第九章 最后的帝国:从威廉二世时期到魏玛德国   

一、倒退与过渡   

二、卷入世界大战   

三、战争的代价   

四、魏玛共和国   

第十章 野蛮君王:民族社会主义的兴衰   

一、希特勒   

二、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   

三、国家的复兴   

四、巅峰时刻的纳粹   

五、邪恶的根源:犹太人、基督徒和布尔什维克分子   

六、为什么是希特勒?   

第十一章 复合的德国人:二战后的德国   

一、奇迹和挫折   

二、1990年德国统一   

索引   

译后记

编辑推荐

《德国史》:世界历史文库

文摘

插图:


考察谢鲁斯克人4代首领的历史表明,罗马人在促使蛮族自相残杀方面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公元46年,该部落25岁左右的军事酋长阿尔米纽斯指挥着罗马帝国军队的日耳曼分队,并因此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和罗马公民权。公元9年,他率领战士反击罗马日耳曼尼亚总督帕布利乌斯·昆克蒂利乌斯·瓦鲁斯指挥的3个罗马军团。此次战役使用了诱导和伏击战术,后来被称为Blitzkrieg①。阿尔米纽斯的军团在托依托堡森林赢得了让人无法忘怀的胜利,结束了罗马人把帝国扩张到莱茵河以东地区的计划。②(今天的德国人仍经常瞻仰19世纪竖在戴特莫尔德的阿尔米纽斯纪念碑。)在15世纪后期的印刷术时代,德意志人文主义者和民族人士发现和出版了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宣称阿尔米纽斯是日耳曼人的“解放者”,他的胜利标志着德意志历史的开端。③
为何罗马方面在阿尔米纽斯身上的投资没有得到回报?在他反叛时,谢鲁斯克人对罗马的税收和司法感到痛心,许多人与阿尔米纽一样,他们看到自己的未来只是寄人篱下。阿尔米纽斯家族的三代人在效忠部落还是效忠罗马的问题上摇摆不定,但从未反叛。阿尔米纽斯的岳父西吉斯特长期为罗马人服务,当他得悉了阿尔米纽斯的计划后恼羞成怒,竟在攻击的前夜将反叛的消息泄漏给罗马人。阿尔米纽斯的兄长弗拉维乌斯同样效忠罗马。

后记

史蒂文·奥茨门特(Steven Ozment)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主要从事德国近现代史和宗教改革运动的研究。现在呈献于尊敬的读者面前的是其2004年出版的新作。
译者接触过不少国内外有关德国史的学术著作,也曾翻译过相关的德文和英文著作。相比较之下,奥茨门特的这部德国史新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著作并非以新颖的撰写体例取悦读者,也没有以激进偏颇的观点吸引人们的注意,更非以一手的史料拉抬身价。其突出之点在于,力求辩证地审视两千年的德意志文明,纠正人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德国历史的全方位批判和否定,在指出德国历史阴暗面的同时,展示德国人优秀的一面,以便让人们看到一部客观公正的德国历史。
作者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史学界“把民族社会主义、大屠杀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战争罪行和赔偿作为德国历史的支撑点”,“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状况解读德国历史”,是“有缺陷的,而且也是过时的”,人们“有理由更充分和更公正地讲述德国历史”,“以更客观、更富有同情心的立场来重构德国历史”。其理由有三点:其一,“每个历史时期都存在着不成比例的善与恶”,而“德国历史上的文明和创造的记录要比非人道和破坏的记录更长”。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史蒂文•奥茨门特 译者:邢来顺 肖先明 常县宾 等

序言

在全球化时代,关注世界各国各地区文明发展的源流、现实和未来,不仅仅是新世纪人文学科的一个重点课题,也是许多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强烈兴趣所在。甚至,关注别国热点,不亚于关注自身状况,也已经成为心态开放、视野开阔的许许多多当代中国人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然而,至今我国尚未出版过一套相对完备的世界国别史及地区史丛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虽然陆续推出过一些国别史、地区史,但既无规划,也很分散,而且主要集中在英、法、美、俄、日、德等大国,覆盖面过于狭小,更遑论完备与权威了。为此,中国出版集团公司通过深入调研,邀约史学界专家进行多方论证,精心策划组织出版这套《世界历史文库》。
《世界历史文库》主要选收国别史、地区史的通史性著作,以国别史为主体,适当辅以地区史。计划共出版80种,2年内出齐。文库编辑委员会特邀我国世界史学界著名学者专家担任学术顾问,精心遴选著作。编选者和学术顾问一致认为,每个国家、地区的历史只选一种著作,因而要求此一种应是在学界已获得广泛定评的上乘之作,且最好是最新成果,作者应为著名史学专家,原出版者也应是知名的出版机构。原著使用的语种主要是英语、德语、法语、俄语、日语等,中文译者应基本上是史学专业人士或具有较高史学修养的翻译家。总之,学术性、权威性、完备性、可资借鉴性以及可读性,是《世界历史文库》编选出版工作所追求的目标。
显而易见,入选《世界历史文库》的著作,只是给读者们提供了关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历史一种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并可资借鉴的优秀文本。在史学领域里,治史者所拥有的材料、眼光、立场以及才学识见的不同,必然导致历史研究结论与叙述状态的迥异,相信读者们会在阅读研究时注意加以辨别。上下数千年,人类一直在探寻自己的历史,寻找“信史”,追求“良史”,以期获得历史的真相和启悟。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