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桥镇南路通衢观桥镇位于三蓬、观射、观菊、观鲁(鲁班湖)四条公路交汇处,距三台县城31公里,是风景旅游区鲁班湖、道教圣地云台观、著名文化古迹汉墓群三点一线旅游带的中转站和必经之路,是云台区连接成达铁路的枢纽和商品物资集散地。1全镇东与景福镇接壤。南与安居镇、菊河乡毗邻。西与鲁班镇相接,北与新生镇为界。全镇总面积72.22平方公里,场镇面积2平方公里。
全镇主要河流3条,王凯河最长,全长6公里。植被面积3628公顷,森林面积286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5%。治地地理坐标北纬30o52',东经105o05',海拔484.1米。地处丘陵,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9℃,年均降水量820.9毫米,无霜期280天左右。全镇水利设施较为完备,鲁班水库18个流量的鲁联干渠南北穿镇而过,文君、鲁千等6条支斗渠及108公里的渠道控准全镇,还有塘、库、堰等水利设施,保灌农田3.03万亩,自流灌溉达80%。
桥镇观桥办事处围杆村,2006年通过县农业局科技宣传,了解到地膜玉米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就试种了6亩地膜玉米,在大旱之年,周围地块玉米纷纷欠收的情况下,这6亩地膜玉米取得了较好的收成,种植地膜玉米的农户尝到了甜头,周围的农户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全村农户主动增大投入,全村共种植了510亩地膜玉米。观桥镇政府也出台措施,以奖代补,给种植地膜玉米的农户每亩奖励10元钱,以促进全镇大力发展地膜玉米。
国内生产总值10098万元,比上年-1.9%。其中第一产业5254万元,第二产业729万元,第三产业4115万元。本级财政收入220.7万元,比上年增长7%。农业总产值8247万元,比上年增长3.8%。粮食总产18545吨,比上年增长1.9%。油料总产2257吨,比上年增长3.l%。组织劳务输出8049人,实现收入255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130元,比上年增长10%。工业总产值1903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完成利税218万元,买现利润116万元。企业总数671个,职工1138人。
全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18万余元,建筑业完成总产值3O5万元,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全年环境保护总投资3.5万元。镇内通车里程143公里,县乡公路21.3公里。年货运量4.6万吨、客运量24.3万人次,运输车辆52辆,客运线4条。邮政业务总量540万元,业务总收入3.2万元,市话交换机1台,程控电话安装964部。开通了中国移动、联通无线通信网络。
全镇有科技人员168人,民营科技人员42入。有高中1所,单设初中2所,中心小学4所,其中附设初中2所,基点校13所,教学点5所,幼儿园15所,在校学生8629人,教职工465名,其中代课教师69名,适龄儿童入学率l00%。稳定粮食面积,猛攻单产。粮食作物面积3345公倾,经济作物面积1306公顷。全年养蚕发种8306张,产茧24.9万公斤,创产值250万余元,产蚕量连续5年实现全县第一。大力发展草食性动物和小家禽畜,牛羊出栏7272头(只),小家禽畜出栏36.4万只。大力发展生猪生产,加速品种改良,全年生猪出槽4.08万头。
![]() |
![]() |
![]() |
![]() |
三台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郪王国的国都在今三台县郪江镇。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在此置郪县,此后历代在此设县、州、府等,名称各异,主要用名有郪县、梓州、潼川府,治所也在今郪江镇与今三台县城(潼川镇)之间反复变化。其中梓州是“四川”的四个“川”之一(“四川”指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设置三台县,县城从此固定在潼川府(今潼川镇)。郪江曾用名千子公社、千子乡,三十年代更名为郪江乡,1992年建镇,同年被命名为省历史文化名镇。
唐代诗人杜甫曾于安史之乱期间于梓州居住一年零八个月,在此期间作的诗留传下来的有近150首,其中包括着名的爱国诗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现在三台的梓州公园(牛头山,山名可能源于杜甫的诗“滚滚上牛头”)上建有三台杜甫草堂以纪念杜甫。
全县目前无高等学校,主要的普通高中学校有:四川省三台中学、三台县第一中学、芦溪中学、三台县塔山中学、西平中学、观桥中学。县城内主要的初等中学有:潼川中学、三台英语实验中学(原三台师范校,名义上并入三台中学)、梓州中学、城西中学。主要的小学有:潼川二小、潼川一小、潼川三小、潼川四小(原三台师范校附属小学)。
观桥镇小学,在距县城33公里的观桥镇上,现有教师41人,学生1148人,班级24个,中心校一所,下辖4个村小学。学校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向高中输送合格新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轻松愉快,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办学宗旨是培养学生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健康发展,努力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学校的服务范围是观桥镇场镇和观桥镇观桥办事处9个行政村,2万多人口,20多平方公里。
抗日战争期间,国立东北大学(今东北大学)曾内迁于三台县,占用潼川联立高级中学(今三台中学)部分校舍。东北大学回迁沈阳后,在此建川北大学,四年后,川北大学迁南充,后几经更名,成为今西华师范大学。三台中学的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潼川府中学堂以及民国期间设立的三台县女子中学;三台县第一中学的前身是民国政府设立的国立第十八中学。
云台观,道教寺庙群,位于安居镇云台山,始建于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创建人赵法应。云台观现存明清古建筑有:玄天宫、三皇观、城隍殿、慈航阁、青龙殿、白虎殿、十殿、九间房、灵官殿、降魔殿、藏经阁、梓潼殿、茅庵殿(供奉开山祖师赵法应)、香亭、木牌坊、钟楼、鼓楼、回龙阁、长廊亭、石华表、券洞门、三合门、三天门、玉带桥等。从山门至玄天宫绵延二里馀。
郪江古镇,古郪国遗址。郪江汉墓群郪江汉墓群分布在郪江镇金钟山、泉水坝、松林嘴、天平土,银杏沟等五处,经普查有上万座,实地勘察暴露的有1683座。
鲁班湖,原名鲁班水库,建于1980年代初,引水于都江堰,为三台县的农业灌溉起了重大作用。
梓州公园,位于潼川镇牛头山,山上有为纪念杜甫而建的三台杜甫草堂。
东山公园,位于县城东涪江东岸东山。
观桥是三台南路片区交通枢纽,区域性大镇,公路四通八大,三(台)大(英)路﹑射 ( 洪 ) 观 ( 桥 ) 路﹑均为二三级公路, 观 (桥) 菊 ( 河 )路﹑ 观 ( 桥 ) 鲁 ( 班 )路﹑均为镇乡公路,公路状况良好,是南下大英前往达成铁路 成南高速,北上三台前往成德南高速 绵遂铁路,左到中江广福至中江县城,右至射洪县城的交通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