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

品牌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页数 308页
书名 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
语种 简体中文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目录导航

图书信息

中文名: 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作者: 曲新久

图书分类: 人文社科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书号: 7562022658

发行时间: 2002年10日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通过对中西刑事政策理论与实践历史的简要回顾,作者发现,存在于各国刑事政策实践和理论中的共同线索,是支撑于刑事政策背后的权力。作者试图通过对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为我国刑事政策学知识体系和形容范式的建立,提供一个思路,理出一些头绪,得出一些初步结论。

作者提出,所谓刑事政策,是指国家基于预防犯罪、控制独生子罪以保障自由、维持秩序,实现正义的目的而制定并实施的准则、策略、方针、计划以及具体措施的总称。刑事政策与权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刑事政策是权力支持下的公共政策。任何刑事政策都依赖于组织化、合法化的权力系统支持。刑事政策背后的权力系统以国家的强制性权力为中心,但又不限于国家的强制性权力,还包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公民个人的一切为法律、习惯所认可的预防、控制犯罪的权力。作者提出,我们需要对支持刑事政策决策和执行的各种权力进行系统分析,具体来说,以刑事政策的价值目标——自由、正义、秩序为标准,分析刑事政策决策权力以及刑事政策执行权力。

作者简介

曲新久,1964年生,山东省菜州市人。1985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兼职律师。发表论文60余篇,专著《刑法的精神与范畴》、合著《案例刑法教程》参加编著《经济刑法学》、《经济犯罪学》、《刑法各论的一般理论》、《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刑法教科书》、《刑法教程》、《刑法学》、《刑事政策学》等。

目录

引论

1.简要的历史回顾

2.本书的任务

3.分析工具——权力

4.关于分析方法的说明

第一章 刑事政策概念的权力分析

5.四分五裂、支离破碎的刑事政策概念

6.语言分析与理论综合的困难

7.政策科学基础上的权力分析

8.以权力为线索的跨学科锁定

9.刑事政策——作为权力知识的公共政策

第二章 刑事政策决策的权力分析

10.中央刑事决策系统及其决策形式

11.地方刑事决策系统及其决策形式

12.刑事决策的合法性

13.刑事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第三章 刑事政策执行的权力分析

. 14.刑事政策执行系统与模式

15.党的领导权

16.权力机关的监督权

17.政府的行政权

18.人民检察院的地位与作用

19.人民法院的地位和作用

20.监狱权力的行政化与司法化

21.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权力

22.公民个人的权力

第四章 刑事政策法律化的权力分析

23.刑事政策法律化与权力的联系

24.政策与法律关系的传统表述及问题所在

25.以死刑为标本的具体考察

26.以“严打”为标本的具体考察

结论

附录一: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附录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

附录三:“严打”整治政策决策

文摘

书摘

书 摘

我国有政策学学者将政策定义为,“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和目标而规定的行动准则和行动方向。”⑶这一定义与现代汉语权威字典的字意解释基本相同,对于定义刑事政策来说,价值已经不大。进一步的定义指出:“公共政策是指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其表达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和口头声明和指示以及行动计划与策略等等。”⑷这一定义在仍然将政策的主体限制于政党和政府的同时,指出了公共政策的具体表现形式,内涵有了较为明显地扩展,强调了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引导性。还有学者指出:“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的一种行为。社会公共权威是指能够运用它的物质力量对社会公共事物作出权威性决定,对社会资源作出权威性分配的政治实体。因而,在我们国家,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行为也属于社会公共权威的行为。”⑸这一定义强调了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的行为,并将公共政策的主体抽象为政治实体,提高了公共政策一词的统摄性和涵括量,使公共政策概念的实质含义丰富起来。还有学者认为:“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⑴这一定义将政策的内容扩展到政治行动,而并不是局限于准则、行动方向、计划、谋略等。从我国政策科学学者的定义来看,基本上是西方学者观点的综合,并且有越来越长、越来越复杂的趋势,以图包括政策概念的全部含义。⑵这也正反映了我国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引进特点。
我认为,政策科学关于公共政策概念较为普遍一致的观点。对于我们研究刑事政策是有理论价值和有借鉴意义的,将这些内容综合起来,大体上可以适用于刑事政策定义。
第一,公共政策是一个系统整体,可以区分为不同的层次。并且动态地存在而表现为过程。公共政策是权威者制定的行动准则,这是公共政策的最高层次,而且,就是在这一层次上政策还可以进一步分层。按照政策学的观点,公共政策并非单一层次的事物而是可以区分为元政策(总政策)、基本政策、方面政策(具体政策)等不同层次的政策系统整体。⑶公共政策还表现为权威者行动的目的以及与行动目的相适应的措施或者计划。公共政策也是权力者行动的方针、路线,即权威者行动的大体方向。作为动态的过程性存在,公共政策还可以是权威者有意识地行动或者不行动本身以及权力者有意识行动或者不行动的策略和艺术。可见,公共政策是一个包涵丰富内容的复杂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单称事物,这一点对于我们……

媒体推荐

书评
中青年法学文库
总 序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学术文化传统。在我们的古典文化中,经学、史学、文学等学术领域都曾有过极为灿烂的成就,成为全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正如其他任何国家的文化传统一样,中国古典学术文化的发展并不均衡,也有其缺陷。最突出的是,虽然我们有着漫长的成文法传统,但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却迟迟得不到发育、成长。清末以降,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法律学校的设立,法学才作为一门学科而确立其独立的地位。然而,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坎坷曲折的历史终于使法律难以走上坦途,经常在模仿域外法学与注释现行法律之间徘徊。到十年文革期间更索性彻底停滞。先天既不足,后天又失调,中国法学真可谓命运多舛、路途艰辛。
70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国策的确立、法律教育的恢复以及法律制度的渐次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十多年来,我国的法学研究水准已经有了长足的提高;法律出版物的急剧增多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样的成绩。不过,至今没有一套由本国学者所撰写的理论法学丛书无疑是一个明显的缺憾。我们认为,法学以及法制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深层次的理论探索。比起自然科学,法学与生活现实固然有更为紧密的联系,但这并不是说它仅仅是社会生活经验的反光镜,或只是国家实在法的回音壁。法学应当有其超越的一面,它必须在价值层面以及理论分析上给实在法以导引。在建设性的同时,它需要有一种批判的性格。就中国特定的学术背景而言,它还要在外来学说与固有传统之间寻找合理的平衡,追求适度的超越,从而不仅为中国的现代化法制建设提供蓝图,而且对世界范围内重大法律课题作出创造性回应。这是当代中国法学家的使命,而为这种使命的完成而创造条件乃是法律出版者的职责。
“中青年法学文库”正是这样一套以法学理论新著为发表范围的丛书。我们希望文库能够成为高层次理论成果得以稳定而持续成长的一方园地,成为较为集中地展示中国法学界具有原创力学术作品的窗口。我们知道,要使这样的构想化为现实,除了出版社方面的努力外,更重要的是海内外中国法学界的鼎力推助和严谨扎实的工作。“庙廊之才,非一木之枝”;清泉潺潺,端赖源头活水。区区微衷,尚请贤明鉴之。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