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

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

品牌 中华书局
页数 297页
书名 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
语种 繁体中文
出版社 中华书局
目录导航

图书信息

作  者:(唐)义净 著 王邦维 注 丛 书 名:中外交通史籍丛刊 出 版 社:中华书局ISBN:9787101011524 出版时间:1995-04-01 版  次:1 页  数:297 装  帧:平装 开  本:大32开 所属分类:图书 > 传记 > 宗教人物

内容简介

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晋代的法头、唐代的玄奘、义净是西行求法运动中最为著名、最有成就、影响最大的三位僧人。其中义净的时代较晚。他生于唐代初年,在唐高宗咸亨二年(671)从海路赴印度,武后证圣元年(695)绕回到洛阳。义净一生,译经甚多,因此又与比他时代更早的鸠摩罗什,比他稍早的真谛,与他同时代的玄奘等并称为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译家。

目录

义净与《南海寄归内法传》——代校注前言

第一章 义净生平考述

一、籍贯、家世与出家事迹

二、西行求法

三、归国与两京译经

四、着译编年目录

五、简短的评价

第二章 《南海寄归内法传》研究之一——论义净时代印度佛教的部派及大小乘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二、义净讲的部派是什么

三、部派与大乘、小乘的关系问题

四、义净时代佛教部派与大小乘的实际状况

五、附论:提婆达多派问题

第三章 《南海寄归内法传》研究之二——论义净时代的佛教寺院

一、寺院内部的组织

二、寺院的经济活动

三、寺院的宗教生活

四、寺院和教育

五、义净封中国佛教的批评:中印佛教某些对比

第四章 校洋说明

南海寄归内法传卷第一

一、破夏非小

二、对尊之仪

三、食坐小床

四、餐分净触

五、食罢去秽

六、水有二瓶

七、晨旦观虫

八、朝嚼齿木

九、爱齐规则

南海寄归内法传卷第二

十、衣食所须

十一、着衣法式

十二、尼衣丧制

十三、结净地法

十四、五来安居

十五、随意成规

十六、匙筋合否

十七、知时而礼

十八、便利之事

南海寄归内法传卷第三

十九、受戒轨则

二十、洗浴随时

二十一、坐具衬身

二十二、卧息方法

二十三、踁行少病

二十四、礼不相扶

二十五、师资之道

二十六、客旧相遇

二十七、先体病源

二十八、进药方法

二十九、除其弊药

三十、旋右观时

南海寄归内法传卷第四

三十一、灌沐尊仪

三十二、赞咏之礼

三十三、尊敬乖式

三十四、西方学法

三十五、长发有无

三十六、亡则僧现

三十七、受用僧衣

三十八、烧身不合

三十九、傍人获罪

四十、古德不为

附录

一、中文专名索引

二、专名译名对照

三、《南海寄归内法传》佚文辑考

四、玄奘的梵音“四十七言”和义净的“四十九字”

五、评王邦维《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

重印后记

前言

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晋代的法头、唐代的玄奘、义净是西行求法运动中最为著名、最有成就、影响最大的三位僧人。其中义净的时代较晚。他生于唐代初年,在唐高宗咸亨二年(671)从海路赴印度,武后证圣元年(695)绕回到洛阳。义净一生,译经甚多,因此又舆比他时代更早的鸠摩罗什,比他稍早的真谛,与他同时代的玄奘等并称为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译家。除了翻译的佛经外,义净遗留下了几部著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南海寄归内法传》(以下简称《寄归傅》)舆《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以下简称《求法高僧传》)。本文的目的,是在封《寄归傅》一书进行全面的校勘、整理、注释的基础上,通过封义净及义净此书的研究,迤一步暸解义净时代印度、南海(今东南亚地区)以及中圃佛教历史发展的实际状况,以期对逭一时期佛教历史上的一些问题以及义净本人提出一些看法,解释和评价。

编辑推荐

《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繁体)》:中外交通史籍丛刊

文摘

第一章 义净生平考述
本章拟根据现存有关史料,全面地考察盏净一生的事迹,并说明他在历史上的影响。
一、籍贯、家世与出家事迹
义净,唐代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唐时治历城,辖数县,地域更宽)山庄人,姓张,本字文明。义净是他出家后的僧名。
义净生于唐贞观九年(635)。现存有关义净的史料,除了义净自己的两部著作《寄归传》和《求法高僧传》中的一些片段外,保存在卢代著作中的,主要有智昼的《续古今译经图记》和《开元释教录》(以下简称《开元录》)卷九、凰埋的《贞元新定释教目录》(以下简称《贞元录》)卷十三中的义净的小传。我们考察义净的生平,主要就依靠这些史料以及其它一些零星的材料。义净生于贞观九年,是依照《开元绿)等讲他去世于先天二年(713),去世时七十九岁推算出来的。
关于义净的籍贯,过去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齐州,一种说是范阳(今河北涿县)。主张范阳说的人较多。近代人梁启超、蒋维乔、冯承钩、汤用彤等都持范阳说。外国学者沙畹、高楠顺次郎等也持此说。主张齐州说的人较少。陈垣先生编《释氏疑年录》,即持齐州说。但是细考遣两种说法,应该说祇有齐州一说是正确的。详细的考证请见拙文《义净籍贯考辨及其它)。

后记

本书书稿完成于1987年,199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2000年重印。这次重印,在不影响版面的前提下,对以前校对中没有发现的错误做了一些改正,同时收入了两篇我在十多年前写的舆《南海寄归内法传》直接有关的两篇文章和一篇书评。书评的作者Max Deeg(宁梵夫)是一位德国教授。书评用英文写成,由北京大学当时的研究生郑国栋与杨嵋翻译为中文,为此我要感谢他们。
我同时要感谢的还有日本东方学会的加藤荣司和京都大学的船山澈先生,他们都曾经认真地向我提出过在文字方面修订的建议。尤其是加藤荣司先生,我们至今未曾谋面,他在打听到我们的地址后,前后给我写过十多封信,内容都与《南海寄归内法传》有关。2004年,加藤先生与另一位日本学者宫林昭彦一起在东京出版了《现代语译南海寄归内法传》,其中很多地方引用到我的这本《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日本学者到今天仍然对《南海寄归内法传》的研究保持兴趣,是件使人高兴的事。
四川外国语学院的谭代龙先生,也发表过文章,对书中的断句提出过一些很好的意见,这次重印,也吸收了进来。

作者简介

作者:(唐代)義净 解说词:王邦维

序言

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晋代的法头、唐代的玄奘、义净是西行求法运动中最为著名、最有成就、影响最大的三位僧人。其中义净的时代较晚。他生于唐代初年,在唐高宗咸亨二年(671)从海路赴印度,武后证圣元年(695)绕回到洛阳。义净一生,译经甚多,因此又舆比他时代更早的鸠摩罗什,比他稍早的真谛,与他同时代的玄奘等并称为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译家。除了翻译的佛经外,义净遗留下了几部著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南海寄归内法传》(以下简称《寄归傅》)舆《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以下简称《求法高僧传》)。本文的目的,是在封《寄归傅》一书进行全面的校勘、整理、注释的基础上,通过封义净及义净此书的研究,迤一步暸解义净时代印度、南海(今东南亚地区)以及中圃佛教历史发展的实际状况,以期对逭一时期佛教历史上的一些问题以及义净本人提出一些看法,解释和评价。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