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坝镇

陈家坝镇

人口 3779人(2018年)
中文名 陈家坝镇
所属地区 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
政府驻地 陈家坝村街上组
邮政区码 723402
面积 79.79km²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相传清嘉庆十年(1805年),有一陈姓道台定居此地,绝大部分土地为其所有,故名陈家坝。

清先属洋县蒲河骆谷里。

清道光五年(1825年),属洋县东乡兴隆里。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蒲河乡公所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蒲河区公署辖。

1950年5月13日,县第二区公所辖。

1952年,属县第三区公所辖。

1956年,属县直辖乡。

1958年9月15日,城主蒲河公社辖原石墩河、陈家坝两乡地。

1958年11月,撤县,划入石泉县。

1961年9月,恢复县制后,改为陈家坝管理区,属石墩河区辖。

1962年7月,成立陈家坝公社。

1967年,更名为东方红公社。

1973年,恢复陈家坝公社。

1984年5月,改设陈家坝乡。

1996年8月6日,改设镇至今。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陈家坝镇辖陈家坝、孔家湾、郭家坝、金星、三郎沟5个行政村;下设38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陈家坝镇下辖5个行政村[1]。人民政府驻陈家坝村街上组。

统计用区划代码 城乡分类代码 名称
610730101200 121 陈家坝村
610730101201 220 孔家湾村
610730101202 220 郭家坝村
610730101203 220 金星村
610730101204 220 三郎沟村

地理环境

统计用区划代码 城乡分类代码 名称
610730101200 121 陈家坝村
610730101201 220 孔家湾村
610730101202 220 郭家坝村
610730101203 220 金星村
610730101204 220 三郎沟村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陈家坝镇地处县域东部,东与安康市宁陕县筒车湾镇毗邻,南与石墩河镇相邻,西与袁家庄街道相连,北与安康市宁陕县四亩地镇交界。总面积79.79平方千米。

水系水文

陈家坝镇地处秦岭山脉中段南坡腹地,地势北高南低。境内蒲河将宽阔的山间盆地一分为二,两岸依次为谷坝、低山、中高山区。主要山脉有桃园梁、太北垭、新龙寨、土地梁等。最高峰位于陈家坝村的新龙寨,海拔1609米;最低点位于金星村冷水沟口,海拔650米。

自然资源

陈家坝镇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主要河流蒲河,汉江二级支流,从安康市宁陕县四亩地镇入境,纳洋马沟、枸园沟、文家沟、冷水沟水,流经陈家坝、郭家坝村,从金星村出境,境内流长11.8千米,流域面积41.5平方千米,年均流量6.74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陈家坝镇境内已探明矿藏资源主要有大理石。已开发的大理石矿位于三郎沟村铁厂组,矿区面积0.15平方千米,地质储量0.4亿吨,可采量0.3亿吨,年产量1.10万吨。山茱萸8250亩,天麻1100平方米,猪苓1600平方米。有麝、金钱豹、黑熊、水獭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种;野生珍贵兰花3种。

人口

陈家坝镇境内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暴雨、洪涝、连阴雨、冰雹等。暴雨一般与洪涝相伴而生,最严重的一次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在2002年6月9日,3500人受灾,失踪12人,水毁农田1050亩,损毁民房3.1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

经济

截至2011年末,陈家坝镇辖区总人口416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67人,城镇化率23.2%。另有流动人口621人。总人口中,男性2137人,占51.3%;女性2029人,占48.7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8.2人。

截至2018年末,陈家坝镇户籍人口3779人。

综述

第一产业

2011年,陈家坝镇财政总收入249.49万元,比上年增长77.9%,人均财政收入598.9元。2011年,陈家坝镇实现税收96万元。

2011年,陈家坝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717元。

2018年,陈家坝镇有工业企业3个。

2018年,陈家坝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4个。

第二产业

2011年,陈家坝镇农业总产值达到2653万元,比上年增长12%。农业耕地面积3422亩。

陈家坝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陈家坝镇粮食生产1740吨,其中水稻1150吨、玉米500吨。

陈家坝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陈家坝镇油料作物种植面积650亩,产量73吨;蔬菜种植面积594亩,产量1765吨,主要品种有萝卜、白菜、茄子、菠菜。

截至2011年末,陈家坝镇累计造林1.8万亩,其中防护林1万亩,经济林800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5万株,林木覆盖率87%,活立木蓄积量34.79万立方米。2011年,陈家坝镇水果种植面积150亩,产量30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梨、杏。

陈家坝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陈家坝镇生猪饲养量5400头,年末存栏2200头;牛饲养量56头,年末存栏56头;家禽饲养量1.95万羽,上市家禽0.9万羽。2011年,陈家坝镇生产肉类54吨,其中猪肉51吨;禽蛋3吨;畜牧业总产值883.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3.3%。

截至2011年末,陈家坝镇有大型农业机械31台(辆)。

第三产业

陈家坝镇初步形成了以石材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陈家坝镇工业总产值达到280万元,比上年增长52%。

交通运输

截至2011年末,陈家坝镇有商业网点135个,从业人员195人。2011年,陈家坝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50万元,比上年增长12%;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20万元,比上年增长11.8%。

截至2011年末,陈家坝镇有陈家坝信用社1家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4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1%;人均储蓄1.1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880万元,比上年增长29%。

社会事业

陈家坝镇境内已形成由三陈公路为依托、镇村公路为辐射的交通运输网络,有五级客运站1个。2011年,陈家坝镇客运总量7.3万人次,货运总量1.825万吨;有镇村级公路4条、总长30.8千米,日客运量180人次,年货运量400吨。截至2011年末,陈家坝镇镇区道路总长度1.5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1.55米;镇区桥梁1座,总长度140米。

文化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陈家坝镇有文化艺术团体1个、会员20个,创作完成的文化艺术作品有地方戏、曲艺;艺术表演团体1个,演职人员15人,年演出6场次,观众达6000人次,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个,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藏书5000余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人,占全镇社会从业人员的0.13%,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3人。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八叉、地蹦子、二簧等。

1970年9月25日,陈家坝镇成立广播放大站,转播县站节目,编播本乡新闻,广播入户率达100%。1981年3月,在海拔1300米的王家山建1个电视差转台,覆盖5个村;1996年开通有线电视,同时传送18套电视节目,用户580户;截至2011年末,陈家坝镇“村村通”电视用户9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6%。

科技事业

截至2011年末,陈家坝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67人、专任教师2人,小学1所,在校生135人,专任教师1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陈家坝镇教育经费达373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371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371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37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22%、24%、24%。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1%。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陈家坝镇有各类科技人才79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20人,经营管理人才80人,技能人才340人,农村实用人才250人。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陈家坝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10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1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5张,固定资产总值0.03亿元。专业卫生人员8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注册护士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0.5人。2011年,陈家坝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10万人次,住院手术56告次,出院病人560人次。

2011年,陈家坝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384/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474人,参合率98%;孕产妇死亡率为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均为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