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滑脱症

目录导航

病因

1.由于解剖因素,下腰椎承受应力较大,腰椎又是活动最多的部位,椎弓根峡部所受应力较大,反复的受力使峡部发生疲劳骨折,峡部发育异常、薄弱及该处承受剪切力等 , 即可引起峡部崩裂,使椎体不稳而向前移位。2.肥胖体型,重量增加使腰椎前突,引起椎间关节囊与前后纵韧带松弛。以及患有内分泌紊乱或某些代谢疾病均为发生本症的诱因。3.退行性改变,尤其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关节突关节高度降低,使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松弛,使椎间高度下降,椎体发生移位,腰椎椎体发生异常常运动 ,称为退行性脊椎滑脱症,一般也是向前移位,少数为向后滑脱。不伴有峡部裂。

临床表现

本症多见于20~40岁的青年或成年人,重体力劳动的男性多见,但少数亦见于儿童。大部分患者没有明确的外伤史,患者常出现下腰痛和(或)僵硬以及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间隙性跛行。腘肌腱紧张使得患者行走时膝盖弯曲,步幅减小,导致姿势不良和步态异常。

检查

1.X线检查X线检查可发现在双侧椎弓根峡部典型的缺损,椎体向前滑脱。2.CT检查CT横断扫描时,由于椎体前移或后移,造成上、下椎体的相邻终板在同一层面前后错位显示。椎弓崩裂者,横断CT可见“双关节征”,CT矢状位多平面重组可直接显示椎弓峡部的裂隙。3.MRI检查矢状位显示椎体滑脱的程度,与X线侧位平片表现类似。同时可显示椎间盘及椎管内的改变。

诊断

1.病史患者没有明确的外伤史。慢性腰痛史。
2.症状本病的典型症状为患者常出现下腰痛和(或)僵硬以及下肢放射痛或间隙性跛行 ,患者行走时膝盖弯曲,步幅减小,导致姿势不良。
3.CT、MRI(磁共振)检查可见脊椎前移或后移的表现。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即可诊断。

治疗

1.局部理疗热敷、按摩、针灸、经皮电刺激等疗法,均有缓解疼痛的暂时性效果。佩戴腰围可以缓解症状。
2.对症治疗只能缓解症状,减轻疼痛。首先是卧床休息,避免或减轻体力劳动强度,尤其是避免腰部负重。还要控制体重以防止病情加重。病因治疗也是重要的环节。
3.手术治疗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又无手术禁忌的患者,可考虑行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

预后

病情进展缓慢。预后较好。

预防

保护腰椎,重体力劳动者注意劳动姿势,佩戴腰围,一旦发生滑脱可以穿戴支具、限制活动从而减轻症状。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