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桥镇

镇桥镇

人口 5.9万(2018年)
中文名 镇桥镇
江西省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方言 赣语
电话区号 0798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1950年设镇桥乡,1958年设东风公社,1968年更名镇桥公社,1984年设镇桥乡,1988年建镇。   

镇桥原名镇泽桥,历来是乐安河下游水患频发区,过去曾饱受水患之苦,20世纪60、70代勤劳勇敢的镇桥人民为根治水患,兴修水利,建了一条圩堤、两条高排沟等大型水利设施,变水患为水利,保障了人民的生活、生产需要。1989年镇桥撤乡建镇,经过之后的十多年的努力,该镇已把穿老街道路改造和商贸市场建设有机结合,形成向周边县(市)辐射,具有一定影响的乐平新型卫星边贸重镇。

行政区划

镇桥镇辖:镇源居委会,塘湖、乐安、库前、新乐、百乐、蔡家、孙家、古塘、墩上、徐家、坑口、浒崦、神溪、护里、吊钟、杨畈、金山、金喜、坑畔19个村委会。

自然资源

境内山林面积达5.2万亩,多集中连片,坡度低,适宜租赁开发和实施生态林工程,护里、浒崦等村通过招商引资,建立一批特色种葛基地,山林开发势头强劲。境内可供开发水面达7000余亩,其中水面达800亩以上的水库就有四座,其他小型水库、山塘、湖泊星罗棋布,浙江、婺源等客商纷纷来镇投资开发水面,水面综合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境内还蕴藏有海泡石、粘土、金银等矿产资源,坑畔、墩上、金喜等山区金银贮量大、品位高,易于开采。

社会经济

  该镇有耕地面积3.4万亩,主要种植蔬菜、水稻、棉花等,其中尤以蔬菜生产为主导产业,到2004年,全镇蔬菜面积已突破2万余亩,常规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并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蔡家村灯笼椒、高埂村地瓜、护里村大白菜、大甲村大蒜、桥黄等村毛豆尤为著名。高埂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进村道路两旁鲜艳碧绿、瓜果飘香。全国劳动模范华福寿就在这里以种植反季节蔬菜而闻名。企业以建筑、建材、棉花和蔬菜加工及运输业为主。坑口为农副产品集散地。   进入21世纪以来,镇桥镇为策应市“一优三化”战略,切实做好招商引资、经济发展工作,全面提升镇域经济实力。一是大力营造良好的招商氛围,形成“人人招商,招商有责”的格局;二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环境,搞好服务;三是实施“安商、亲商、富商”工程,让投资者放心、舒心。

基础设施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镇桥镇也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着力搞好投资硬环境。为充分挖掘潜力,利用资源,搞好服务,增强经济实力,该镇在巩固发展原有的塔山服务大队基础上,又新成立了镇桥劳动服务中心。劳动服务中心主要业务有砂石供给、装卸、挖土、劳动服务、组织劳动力外出务工。   境内交通便利,西边临近景鹰高速,新老206国道贯穿全境,并在坑畔枫树下、古塘竹窠里有交汇点。皖赣铁路自东部斜穿,设有库前车站。到2008年,镇里已构筑“三纵两横一循环”交通框架,100%的行政村铺上了水泥路或柏油路。乐安河16公里河道沿镇边境流过,通航极佳,20—100吨船位可由长江、鄱阳湖上溯到塔山码头。   镇桥镇是乐平市水利重镇之一,境内水利设施众多。紧邻乐安河,圩堤长15.8公里,两条高排沟长约20余公里,有小一型水库(共青水库、栽禾峰水库)两座,小二型水库14座,塘坝工程97座,堤身涵闸37座,高排沟水闸5处。   电力通讯发达。国家重点输变电工程一一50万V变电站落户吊钟安山,昌乐II线、黄金埠外线均经境内;移动、联通、电信在境内均建塔,通讯畅通。

旅游资源

  镇桥镇是一个水利大镇,蔬菜大镇,同时也是个历史古镇,文化名镇。镇桥亦名“寡妇桥”,据载明朝年间,原镇桥街靠船索过渡,为了方便过往行人,由一寡妇修建了这座桥,“寡妇桥”因此而得名。以后桥两边经商买卖,逐渐形成今天镇桥街的繁荣。可见镇桥街的历史悠久,并形成了其独特的旅游资源。   古塘湖座落在与万年石镇交界的206国道边上,依山傍水,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山间房屋时隐时现,山下阡陌纵横,湖面珠光闪闪,湖下鱼虾嬉戏,如世外桃源般田园景色,适宜观光游玩,盛夏避署,闲时垂钓。   全镇有古戏台20多座古戏台,尤以浒崦、坑口古戏台著名。浒崦戏台始建于道光五年,道光十年完工,道光十二年三月举行竣工庆典,迄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整台设计科学合理,分晴雨台。戏台是由浙江东阳专家画图,建筑取材于婺源老家黄墩,屋顶飞檐流,动铃翘角,屋脊中间起避雷避邪的七色风波瓶珠光宝气,耀眼生辉,珠宝瓶顶端有一方天戟,真指天穹,两边的人物,造型对称呼应,活灵活现,前台油梁是一幅气势辉宏的九狮过江图,九狮仅以一条妞带连结,充分体现了建造者的独具匠心,镂雕而成,其下是一幅家喻户晓的剧目《龙凤图》中的杨波抱太子登基图,前台正中是四个抢劲的金光闪闪的大字《久看愈好》,字的底报是一幅浮雕的十八罗汉图,是灿烂的文化遗产,2000年7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坑口古戏台屋脊的两端分别饰有造型优美的鳌鱼,正面上方都有做工精致、直冲云霄的飞檐翘角,使戏台在端庄中显露出冲天豪气,这种造型在中国古建筑中极为罕见;飞檐翘角下饰有凤凰木雕;檐下悬系4只风铃铁马,风起铃响,清脆悦耳,令人遐思不已。风铃铁马又能传达风讯,发挥防风报警的作用。晴台中堂为精雕细刻的花格窗棂木雕;中堂两侧过门上方饰有月亮枋,枋上为木顶隔、鹅颈隔。楹联和匾额极其考究,更增添了古戏台的风采。装饰精美,镏金髹漆,字迹出自本村乡儒耆宿之手,刚劲圆润、潇洒自如,内容形象生动,寓意深长,回味无穷,是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坑口村古戏台是江南近古乡土建筑的典型模式,均为砖木结构,既兼庑殿式建筑的庄重,又寓楼阁式建筑的灵巧。目前,在“江南菜乡”的大背景下,该镇借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机遇,以快乐畈万亩蔬菜核心区为基础,依托千亩石墨湖、千亩湿地、千亩果园及“省保”浒淹古戏台的优势资源,打造富有文化内涵的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区。  镇桥老街处该镇坑口——徐家地段,前沿206国道,背靠乐安河,是波阳、乐平、万年三县(市)相邻的一个古老而又有影响的集镇。也是镇桥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老街依旧保留了原有的低屋和作坊,传统的打铁、酿酒、竹器加工等,力求古色古香,原汁原味。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