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弥尔顿

约翰·弥尔顿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608年12月的一天,莎士比亚还在创作他伟大的戏剧作品,英国另外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伦敦呱呱坠地了。他就是约翰·弥尔顿。

弥尔顿的父亲是一位法律文书,家境较为殷实[8]。他父亲虽然是清教徒,但并不像当时其他的清教徒那样呆板,他喜欢音乐,也引导弥尔顿喜爱上音乐。他还爱书如命,而年轻的弥尔顿打小就同父亲一样爱好书籍。弥尔顿的父亲还专门为他聘请了私人教师,弥尔顿刚满十岁时,就能写出一些不错的诗歌。那时弥尔顿就经常学至深夜,这对他以后的身体影响极坏。

12岁时,父亲便把弥尔顿送到当时伦敦一所名叫圣保罗的著名男子学校念书,15岁时进入剑桥大学深造。年轻的弥尔顿面相英俊,但为人骄傲,思想独立,据称当时已被认为是剑桥大学最出色的学者。

约翰·弥尔顿约翰·弥尔顿弥尔顿原本打算入英国教会做牧师。但当时国教徒和清教徒之间的冲突激化,而弥尔顿是一个清教徒。正是在这个时候,一些清教徒开始到普利茅次去传教,若干年后,清教徒中的一部分人在新英格兰的塞勒姆和波士顿开始殖民定居。

写诗经历

完成大学学业以后,弥尔顿放弃了入英国教会做牧师的想法,曾有一段时间,他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反复思考之下,他坚信自己天生就应该做诗人。他在父亲离伦敦约20英里的霍尔顿乡村庄园生活了将近5年,为了日后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开始努力地写诗和读书。

在这五年的时间里,他写下了大量的短诗,其中《快乐的人》抒发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沉思的人》对深思冥想进行了描写,《列西达斯》歌颂一位被淹死的朋友,《科马斯》则展现了一次化妆舞会。

革命经历

但不久,他对这种安静的田园生活开始感到厌倦。他渴望外面更精彩的世界。于是,他带着父亲给他的钱,踏上了去法国、瑞士、意大利的旅行之路。在意大利,他听说英国国王同人民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马上可能就要爆发战争。于是他立刻放弃了旅行和写诗的计划,匆忙回到了英国。

回到伦敦以后,他极力反对保王党,并倾注全部精力写下了大量的拥护人民自由的政治性小册子。1641年出版《论出版自由》,大胆攻击当时英国新闻审查制度;1649年出版的《偶像的破坏者》,主张处死查理一世;1650年出版《为英国人民辩护》,为此迎接共和与革命的到来。

1649年,根据议会判决,国王查理一世被斩首,同时奥利弗·克伦威尔上台,成为政府首脑,并受封为“护国公”。一行的清教政府的领袖们对在革命中弥尔顿为共和国的胜利写下的大量随笔和小册子记忆深刻,于是任命他为外交事务拉丁文秘书。他除了负责翻译外国政府的拉丁文书信以外,还必须用拉丁文进行回答,他还负责对反对克伦威尔政府的攻击和言论进行批判。由于任务繁重,他不得不日夜工作,不久,视力开始下降,医生警告他必须停止用眼,否则他将会失明。但他拒绝了医生要他放弃繁重的阅读和写作工作的劝告,继续勤奋工作。

最终,到了1652年,他双目完全失明。即使如此,他也没有停止工作,他采用他念别人写的方式夜以继日地继续工作。不久,妻子病故,给他留下了三个嗷嗷待哺的小女孩,最大的也不过6岁,这对于一个公务繁忙的盲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不久,保王党重新夺回了政权。查理二世(前国王的儿子)登上了王位。新教徒到处逃命。有的去了美国,有的被抓住判了死刑。弥尔顿则躲进朋友家住了几个月,他的财产被没收,他的书被刽子手焚毁。最后弥尔顿还是被抓进了监狱,好在国王后来放过了他。弥尔顿结束了社会生活,又重新开始了诗歌创作,他花了七年的时间写下了伟大的诗歌《失乐园》。在这篇诗歌里,他讲撒旦怎样背叛了上帝,夏娃和亚当怎样被逐出了伊甸园等等。他因双目失明,只好由他念,有时候让他女儿代写,有时候由来访的朋友代写。《失乐园》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许多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因此不顾路途遥远,前来拜访他。完成这篇大作之后,他又写下了《复乐园》,和一部关于力士参孙的戏剧(参孙是以色列大力士,晚年像弥尔顿一样双目失明)。

人物逝世

1674年11月8日,这位伟大的英国诗人终于与世长辞,在身边陪伴他的只有几位最知心的朋友。

他最伟大的作品《失乐园》采用宗教讽喻的形式,展示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其基本思想让人一目了然:即揭露当时的反革命力量,表达对自由的强烈呼吁。

文学贡献

约翰·弥尔顿约翰·弥尔顿(3)弥尔顿的一生跨过了整个十七世纪的四分之三。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弥尔顿是他那个时代的文坛巨匠,以及继莎士比亚之后主要的英国诗人。他的传记比其他诗人的更为重要也更为有趣,因为它与主人公生活时代的历史紧密相连。可以断言,任何一位诗人都受到他生活于其中的环境的影响,以及受到童年时代的影响,并且有一些诗人直接投身于实际事务之中。但是弥尔顿的一生或许恰恰是他所生活的十七世纪思想史的基础。弥尔顿在他的青年时代就是一个出色的学者和早熟的诗人,其思想境界属于伊丽莎白时代。他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是1632年附于莎士比亚第二折本里的颂诗。他创作了《快乐的人》、《幽思的人》和《利西达斯》等精致美妙的短诗。这些诗作足以促使他在英国抒情诗坛上占据一个显要的位置。1642年国内战争爆发,他站在叛军一方,随后的二十年他背叛了缪斯精神,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小册子的创作中,为自由党服务。后来他开始变得盲目起来,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担任克伦威尔的外国语秘书。大英联邦失败王朝复辟之后,由于朋友的帮助和敌人的手下留情,弥尔顿幸免于走上绞刑架。退隐后,他把余生投入到他的杰作《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的创作中。因此他的职业生涯可以根据十七世纪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伊丽莎白王朝的尾声、共和国时期以及王朝复辟时代。[9]

主要作品

约翰·弥尔顿约翰·弥尔顿1649年共和国成立后,新政府任命他为拉丁文秘书。他写了不少文章捍卫共和国,因积劳过度,双目失明,但仍坚持斗争。王朝复辟后,他受到迫害,著作被焚毁,生活贫困。这一时期,他完成了三部杰作:《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10]

弥尔顿早年的创作主要是短诗,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快乐的人》和《幽思的人》(1631)。这两首诗描写诗人的轻松愉快心情和沉思的乐趣,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生活享受的追求。他的十四行诗歌颂自由,斥责教会,或抒写个人的情怀,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

弥尔顿在担任政府职务前后写过不少政论文,参加宗教和政治论战。他站在清教徒立场,主张取消国教的主教制度,并在政治问题上给王党以有力打击。他的《论出版自由》(1644)主张言论自由,反对当权的长老派的跋扈。《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1649)从《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学说中找出论据,说明人民有权废除和杀死暴君,以坚定人民的革命信心。《为英国人民声辩》(1651)驳斥反动派所谓英国人民犯了弑君之罪的谰言。《失乐园》(1667)长约一万行,分十二卷,故事取自《旧约》。夏娃和亚当因受撒旦引诱,偷吃善恶树上的禁果,违背了上帝旨令,被逐出乐园。撒旦原是大天使,但他骄矜自满,纠合一部分天使,和上帝作战(卷5、6),于是被打到地狱里遭受苦难(卷1、2)。他这时已无力反攻天堂,才想出间接报复的办法,企图毁灭上帝创造的人类。上帝知道撒旦的阴谋,但为考验人类对他的信仰,便不阻挠撒旦。撒旦冲过混沌,潜入人世,来到亚当居住的乐园(卷3、4)。上帝派遣拉法尔天使告诉亚当面临的危险,同时把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的经过告诉他(卷7、8)。但是亚当和夏娃意志不坚,受了撒旦的引诱,吃了禁果(卷9)。上帝决定惩罚他们(卷10),命迈克尔天使把他们逐出乐园,在放逐前,迈克尔把人类将要遭遇的灾难告诉了他们(卷11、12)。

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在于说明人类不幸的根源。他认为人类由于理性不强,意志薄弱,经不起外界的影响和引诱,因而感情冲动,走错道路,丧失了乐园。夏娃的堕落是由于盲目求知,妄想成神。亚当的堕落是由于溺爱妻子,感情用事。撒旦的堕落是由于野心勃勃,骄傲自满。诗人通过他们的遭遇,暗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由于道德堕落、骄奢淫逸而惨遭失败。

弥尔顿继承了十六世纪的人文主义思想,接受了十七世纪新科学的成就,同时对它们采取批判的态度。他肯定人生,但否定无限制的享乐。他肯定人的进取心、自豪感,但否定由此演变出来的野心和骄傲。他肯定科学,但认为科学并不是一切,有科学而没有正义和理想,人类不会得到和平与幸福。弥尔顿的这种思想也就是革命的清教思想的反映。

弥尔顿在这首诗里对于封建贵族的放荡生活也给予尖锐的批评。

《复乐园》(1671)四卷,根据《新约·路加福音》描述耶稣被诱惑的故事。耶稣在约旦河畔由圣徒约翰施洗后,准备公开布道,这时圣灵引他到荒郊,先要给他一次考验。这考验就是撒旦对他的引诱。撒旦第一天以筵席,第二天以城市的繁华和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引诱耶稣,都遭到拒绝。第三天撒旦使用暴力,把耶稣放在耶路撒冷的庙宇的顶上,他也毫不畏惧。后来天使们把他接下来,认为他胜利地经受了考验,于是他开始面道,替人类恢复乐园。

《力士参孙》采用了崇高严肃的题材,具有汹涌澎湃的感情,质朴有力的语言,活泼有节的音律。这一悲剧是弥尔顿艺术的新发展。它运用希腊悲剧形式,实际上是一部宏伟的剧诗。

弥尔顿也是英国又一位现实主义教育的重要人物。他生活于17世纪,是当时资产阶级革命的出色辩护人和在文学界具有重要地位的杰出诗人。其教育观点主要体现在1644年《论教育》这篇著名的论文之中。

弥尔顿在《论教育》一文中严厉批评了当时英国学校的教育。指出学校“违反常规地强迫头脑中空无所有的孩子去写作文、写诗、写演说词”,还用很长的时间学习日常少用的希腊语和拉丁语等,浪费了青少年的宝贵青春。到了大学,经院主义的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又成为学生的主课,无法获得有用的知识,学生极易成为愚昧无知、唯利是图或野心勃勃的小人。因此,这样的教育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程度,这是关系到民族存亡的大事。

中文名

体裁

年份

《快乐的人》《幽思的人》

1631

《论教育》

论文

1644

《论出版自由》

政论

1644

《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

政论

1649

《偶像的破坏者》

政论

1649

《为英国人民声辩》

政论

1651

《建设自由共和国的简易办法》

政论

1660

《失乐园》

长诗

1667

《复乐园》

长诗

1671

《力士参孙》

长诗

创作特点

中文名

体裁

年份

《快乐的人》《幽思的人》

1631

《论教育》

论文

1644

《论出版自由》

政论

1644

《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

政论

1649

《偶像的破坏者》

政论

1649

《为英国人民声辩》

政论

1651

《建设自由共和国的简易办法》

政论

1660

《失乐园》

长诗

1667

《复乐园》

长诗

1671

《力士参孙》

长诗

人物评价

约翰·弥尔顿约翰·弥尔顿(3)《失乐园》、《复乐园》和《斗士参孙》都表现出人的奋争和救赎,都是触及人类心灵的作品,是诗人对人类最深层的道德、精神和信仰的探索,折射出弥尔顿对人和人性反思、对人类不幸根源探究和人如何才能得到拯救等问题的思考。救赎主题具体体现在长诗的题材的选取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题材选取上,弥尔顿《失乐园》借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受撒旦引诱堕落而被逐出乐园的故事,揭示基督教“原罪”观念,提倡人类应以现实的态度勇于承担尘世生活的重担,以赎罪拯救自身。《复乐园》用耶稣战胜撒旦种种诱惑而恢复乐园的故事,说明人类如能完善自身品格,定可战胜种种磨难,得到拯救。《斗士参孙》借悲剧人物参孙中计、被囚、失明、饱受凌辱、不惜生命报仇雪耻的经历,申诉了弥尔顿自己的政治遭遇和理想信念,颂扬了为高尚事业而斗争的坚韧不拔的品格和不惜牺牲自己的救赎精神。

人物形象上,弥尔顿出于表达救赎这一崇高思想的需要,选用宏大的事件作为题材,采用宏伟的长诗作为体裁,以引经据典、气势恢宏的风格,创造了文学史上经典的人物形象:耶酥、参孙、亚当和夏娃等。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带有诗人救赎思想的烙印。亚当和夏娃是人类的始祖,他们身上有人类普遍的品质,是救赎的条件;耶酥是诗人理想人格的化身,美德是救赎的基础;参孙是救赎之路上的典型形象,堕落与再生给人类带来救赎的希望。

社会影响

约翰·弥尔顿约翰·弥尔顿弗莱曾这样论述“弥尔顿诗作中天堂和地狱的区别等都是通过诱惑来表现诱惑所带来的挣扎和善恶间的内在竞技,成为他四部主要诗作的主题。”

弥尔顿!你现在还活着该有多好。 ——华兹华斯

文学影响

自由观念

弥尔顿约翰·弥尔顿作品约翰·弥尔顿作品(3)仍然是他那个时代最重要的散文家、雄辩家和小册子作者之一。那是个辩论的年代,其中的一些争论我们已经不再感兴趣,而一些优秀的争论则被一些劣等的作品所玷污。但是弥尔顿的一些散文和演讲至今仍旧闪耀着光芒,例如《阿洛佩格提卡》这部关于出版自由的作品就是那些信仰言论自由的永恒的宣言:“如果说,杀人者杀戮的是有理性的动物,是神的形象;那么,毁坏有价值的书籍就直接扼杀了理性本身,即神本身了。”

英国文学中的古典主义因素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存在,从弥尔顿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古代文学的影响。但古典主义作为一个流派则是随复辟王朝从法国回来之后才形成的。英国古典主义流派依附反动封建王朝,从一开始就具有保守倾向。他的创始者是约翰·德莱顿(1631-1700)。他是复辟王朝的桂冠诗人,信仰天主教,他站在保守立场写了一些政治讽刺诗、宗教论争诗和剧本。他的文学评论如《论剧诗》(1668)和许多作品的序言,强调理性和规律,指出悲剧中三一律的重要性,主张形式完美。他推崇古希腊、罗马作家,但也肯定乔叟、斯宾塞、莎士比亚的成就。他观察敏锐,对作家的评论时有灼见,超出前人和同时代的评论家。他的大量古典主义创作,系统的古典主义理论,他的讽刺诗的技巧,他的翻译,他的准确平易的散文,都对18世纪英国古典主义文学有着巨大影响。

词条图册

弥尔顿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其思想受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双重影响[11]。他既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又拥有渊博的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了一个具有个人主义倾向的基督教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弥尔顿的自由观正受到了上述思想很大的影响。

弥尔顿自由观点的阐发是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联系在一起的,正是英国国内形势的发展推动他不断地关注各种问题,不断地对自由问题进行阐发。他曾经说过,人类必须有三种自由:即宗教自由,家庭或个人自由,以及公民自由。没有这三种自由,人们就不可能愉快地活下去。

在为英国革命辩护所写作的《国王和官吏的职责》、《偶像破坏者》、和《为英国人民声辩》中,[12]弥尔顿第一次将公民自由等同于公民权利,肯定弑君是人民对其天赋权利的运用。将自由理解为不受强制地享有一些特定的公民权利,在古希腊罗马的著作中并没有出现,在马基雅维利等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中也没有提出。在古罗马作家和文艺复兴时期主张共和理论的人们看来,生活在一个自由国家中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这样的共同体特别适合获取成就。他们宣扬只有自由国家才能够保有光荣和伟大,因此将重点放在能够保证和促进公民自由这样的制度上。弥尔顿也认为自由共和国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每个人的发展。但是弥尔顿和他同时代的人却更关心个人自由的伸张,成为用人权来捍卫自由肋最早的思想家之一,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吹响了号角,被恩格斯称为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老前辈”。

弥尔顿出版自由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13]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新闻自由运动有巨大贡献;二是对于推动资产阶级新闻自由思想的学术研究有巨大贡献。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