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引《延年秘录》
【别名】 [[葛根汤]]
【处方】 [[葛根]]1两,[[葱白]]1握,豉半升,米1合。
【功效与作用】 [[热病]][[劳复]],身体痛;[[天行]],[[壮热]]烦闷。
【用法用量】 上先切葛根,以水9升,煮取7升;纳葱白,更煮取4升;去葛及葱滓,纳豉及少许米,煮之沸,并滤去米等滓,分服。当有汗出即愈,明旦又更作服。
【注意】 忌[[猪肉]]、蒜等。
【摘录】 《外台》卷三引《延年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葛根饮
【处方】 葛根(锉)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桂(去粗皮)1两,[[甘草]](炙)半两,[[槟榔]]1枚(锉),芎䓖半两,[[赤芍药]]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效与作用】 [[产后虚烦]]热渴。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方出《千金》卷五,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七四:葛根饮==
【处方】 [[葛根汁]]6合,淡竹沥6合。
【功效与作用】 小儿[[伤寒]]。
【用法用量】 上相和。2-3岁儿分服,百日儿斟酌服之。
【注意】 不宜生,煮服佳。
【摘录】 方出《千金》卷五,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圣济总录》卷二十三:葛根饮
【处方】 葛根(锉)1两,[[黄芩]](去黑心)1两,[[大青]]1两,[[石膏]](碎)1两,人参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效与作用】 伤寒。燥渴,[[头痛]],[[不得眠]]睡,四肢烦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中药方专题模板}}
《外台》卷三引《延年秘录》:葛根饮
【别名】 葛根汤
【处方】 葛根1两,葱白1握,豉半升,米1合。
【功效与作用】 热病劳复,身体痛;天行,壮热烦闷。
【用法用量】 上先切葛根,以水9升,煮取7升;纳葱白,更煮取4升;去葛及葱滓,纳豉及少许米,煮之沸,并滤去米等滓,分服。当有汗出即愈,明旦又更作服。
【注意】 忌猪肉、蒜等。
【摘录】 《外台》卷三引《延年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葛根饮
【处方】 葛根(锉)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桂(去粗皮)1两,甘草(炙)半两,槟榔1枚(锉),芎䓖半两,赤芍药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效与作用】 产后虚烦热渴。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方出《千金》卷五,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七四:葛根饮 【处方】 葛根汁6合,淡竹沥6合。
【功效与作用】 小儿伤寒。
【用法用量】 上相和。2-3岁儿分服,百日儿斟酌服之。
【注意】 不宜生,煮服佳。
【摘录】 方出《千金》卷五,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圣济总录》卷二十三:葛根饮
【处方】 葛根(锉)1两,黄芩(去黑心)1两,大青1两,石膏(碎)1两,人参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效与作用】 伤寒。燥渴,头痛,不得眠睡,四肢烦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三[1]
葛根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