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医护人才,我们组织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的病理生理学专家、教授共同编写了这《病理生理学基础(供临床医学类、护理学类(含助产)、医学技术类、预防医学、检验医学、药学等专业使用)》,供本科医学类各专业、护理学类(含助产)、相关医学技术类及其相关专业教学使用。
《病理生理学基础(供临床医学类、护理学类(含助产)、医学技术类、预防医学、检验医学、药学等专业使用)》依据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精神,以及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提高护理实践能力等护理人才需求,本着“三基、五性、三特定”的编写原则,立足基础,注重能力,密切结合临床,同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精炼教材内容,选取与临床密切相关的病理生理学知识,使之更加贴近临床。教材内容分15章,分别为:绪论,疾病概论,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应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心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同时设有“问题分析与能力提升”“同步练习”“模拟试卷”等,针对护理专业知识需求,增加了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知识容量增大,内容充实而形象,使教材更具专业特色,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以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1]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性质、任务及特点
第二节病理生理学的内容
第三节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与发展概况
一、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二、病理生理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疾病概论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
第二节病因学
第三节发病学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第四节疾病的转归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一节水、钠代谢紊乱
一、水、钠的正常代谢
二、脱水
三、体液容量增加
第二节钾代谢紊乱
一、正常钾代谢
二、低钾血症
三、高钾血症
第三节钙、磷代谢紊乱
一、正常钙、磷代谢
二、异常钙、磷代谢
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正常的酸碱平衡
一、体内酸碱的来源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二节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意义
一、pH值
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三、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
四、缓冲碱
五、碱剩余
六、阴离子间隙
第三节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一、代谢性酸中毒
二、呼吸性酸中毒
三、代谢性碱中毒
四、呼吸性碱中毒
第四节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一、双重性酸碱平衡紊乱
一、三重性酸碱平衡紊乱
第五节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方法
一、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
一、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
三、酸碱图
第五章缺氧
第一节常用的血氧指标
第二节缺氧的原因和类型
一、乏氧性缺氧
一、血液性缺氧
三、循环性缺氧
四、组织性缺氧
第三节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
第四节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第五节缺氧防治与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六章发热
第一节发热的病因和体温调节机制
一、发热的病因
一、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第二节发热的时相及其热代谢特点
第三节发热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与代谢变化
第四节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第五节发热防治与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七章应激
第一节应激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一、应激与应激源
二、应激的分类
三、应激的发生机制
第二节应激时物质代谢与机体功能的变化
第三节应激与疾病
第四节应激防治与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八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一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和发生机制
第二节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
第四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第五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防治与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九章休克
第一节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第二节休克的微循环发生机制
一、微循环缺血期
二、微循环淤血期
三、微循环衰竭期
第三节休克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第四节各型休克的特点
第五节休克防治与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章缺血一再灌注损伤
第一节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条件
第二节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一、自由基的作用
二、钙超载的作用
三、白细胞的作用
第三节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一、心肌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二、脑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三、其他器官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第四节缺血一再灌注损伤防治与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一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一节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第二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三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防治与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二章心功能不全
第一节心功能不全的病因和诱因
第二节心功能不全的分类
第三节心功能不全发病过程中机体的代偿活动
第四节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一、正常心肌舒缩的分子基础
二、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第五节心力衰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第六节心功能不全防治与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三章肺功能不全
第一节呼吸衰竭的病因和诱因
第二节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二、肺换气功能障碍
第三节呼吸衰竭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第四节呼吸衰竭防治与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四章肝功能不全
第一节肝功能不全的原因和分类
第二节肝功能不全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第三节肝性脑病
一、肝性脑病的分类和分期
二、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
三、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四、肝性脑病防治和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五章肾功能不全
第一节急性肾功能衰竭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分类和病因
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机制
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功能代谢变化
四、急性肾功能衰竭防治与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二节慢性肾功能衰竭
一、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分期
三、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机制
四、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功能代谢变化
五、慢性肾功能衰竭防治与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三节尿毒症
一、尿毒症毒素
二、尿毒症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模拟试卷(一)
模拟试卷(二)
参考文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