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形螨病

常见病因 毛囊螨寄生在毛囊深处、皮脂螨寄生在皮质腺
常见症状 皮脂腺肿胀增生,局部产生炎症,皮肤轻度潮红,丘疹,脓疱,结痂,脱屑等
英文名称 demodecticacariasis ,demodicosis
目录导航

病因

人蠕形螨虫体分长短两种,毛囊蠕形螨长,皮脂蠕形螨短。蠕形螨常寄生在皮脂腺发达的部位,多见于鼻部,颊部等,严重者可侵及眼睑,口周甚至全面部。少数可侵及头皮,肩,胸,背部。毛囊螨寄生在毛囊深处,皮脂螨寄生在皮质腺。

诊断

凡面部多油,出现持久性红斑、丘疹、脓疱、结痂、脱屑,或表现为毛囊性栓塞,毛细血管扩张,伴有细薄的白色或脂性鳞屑,或是在红斑脓疱的基础上伴有干性脱屑,均应考虑蠕形螨病的可能。如能检查到毛囊虫,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临床表现

人蠕形螨常寄居在正常人的毛囊和皮脂腺内,一般没有症状。如宿主的皮脂分泌增多或寄生的虫体多,使皮脂腺肿胀增生,加之虫体的代谢产物和死虫崩解物的刺激,可使局部产生炎症反应,有时再继发细菌感染,使炎症反应加重。

初发时局部皮肤轻度潮红,以后红斑逐渐明显,持久不退,由鼻尖蔓延至鼻翼,额,面颊,甚至扩展到胸,背,头皮等处,在红斑上逐渐出现丘疹,脓疱,结痂,脱屑。日久,鼻部皮肤逐渐增厚,毛囊口扩张,毛细血管扩张,形成持久性红斑,临床表现为寻常痤疮或酒渣鼻的表现。有的病例鼻部皮肤正常,仅口周或口角出现红斑,丘疹,脱屑。个别人可出现眼睑炎或头皮脱屑的现象。临床上,蠕形螨病有七种类型:酒渣鼻型,痤疮型,脓疱型,色素沉着型,糠疹型,花斑癣型,粟粒脓疱型。

鉴别诊断

蠕形螨病需与寻常痤疮、酒渣鼻样结核疹、脂溢性皮炎和口周皮炎等鉴别诊断。

治疗

注意面部的清洁工作,不用公用毛巾、脸盆等。

目前尚无满意的杀死毛囊虫成虫,幼虫及虫卵的药物。可以使用一下药物:

1.甲硝唑片,每日三次,十五天为一个疗程。停药两周后再用第二个疗程。

2.有继发感染者,可以给予米诺环素,每日2次,15天为一个疗程,或用红霉素,每日3次。

3.外用药在保持面部清洁的基础上,可以给予过氧苯甲酰,硫磺或甲硝唑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