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本病电镜检查发现其皮损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有病毒颗粒。
(二)发病机制
Gross等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发现病损组织切片中有HPV结构抗原,同时采用核酸杂交技术分型,发现有HPV-16型相关序列。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无特殊的并发症。
发病年龄为1~64岁,多好发于21~30岁之间,皮损为多个或单个色素性丘疹,其大小不等,直径2~10mm,为肉色或红褐色,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境界清楚,丘疹表面可光亮呈天鹅绒外观,或轻度角化呈疣状,皮损散在分布或群集排列成线状或环状,甚至可融合成斑块,皮损好发于腹股沟,外生殖器及肛周的皮肤黏膜,男性多好发于阴茎及龟头,女性多发生于大小阴唇及肛周,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病人有瘙痒或烧灼感,病程慢性,少数病人的皮损可自然消退,但可复发。
病理变化:典型Bowen病的表现为表皮细胞结构混乱,有很多核大,深染,成堆的异形的鳞状上皮细胞,亦有角化不良,多核的及异形核分裂像的角质形成细胞,极少数病人同时或同一损害中见有鲍温样丘疹及尖锐湿疣两种病理改变共存的现象。
本症呈良性多形性改变,故常误诊为扁平苔藓,银屑病,环状肉芽肿,色素性乳头瘤,脂溢角化症,尖锐湿疣等,但有特殊的原位鳞癌的组织像,可资鉴别。
与Bowen病区别之点是本病发病年龄轻,皮损多发,有色素沉着倾向,而Bowen病多发生于老年人,皮损常在龟头,为单个大斑块,斑块缓慢地离心性增大并有浸润。
(一)治疗
可采用电灼、冷冻、二氧化碳激光、微波等物理治疗,亦可局部外用腐剂,如5%氟尿嘧啶凝胶或咪喹莫特乳膏。
(二)预后
病程慢性,少数病人的皮损可自然消退,但可复发。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
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