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3)周征东夷后,临沭县地属鄟(今贺城一带)、祝(今夹谷山一带)等小国。
春秋战国时,先后属吴、越、楚三国。
秦代,北部属琅琊郡莒县,南部属东海郡郯县。
汉初,东及东北部,属利城、祝其二县,北部韩村、白旄、青云一带属琅琊郡魏其、高乡二县,西部醋庄、曹庄一带属东海郡即丘县,南部石门、西南部华桥一带属东海郡郯县、东安县。
三国魏黄初年间(220-226年),东部及东南部分治于东海国祝其、利城二县,西部、中部属琅琊国即丘县,南及西南部隶属东海国郯国,北部为城阳郡莒县地。
西晋时,隶属关系与三国魏时基本相同,分治于东海、琅琊、城阳三郡。
东晋时期,在后赵、前燕、前秦政权时,南境属东海郡,北境属琅琊郡;后燕、南燕时,北境属琅琊郡,南部属东晋东海郡。
南北朝时期,刘宋时分治于东海、琅琊两郡;北魏时为琅琊郡即丘县、东海郡郯县分治。东魏、北齐时,全境属北徐州琅琊郡。
隋代大部属琅琊郡临沂县,东部唐岭、蛟龙一带隶于东海郡怀仁县,西南部曹庄、华桥一带为下邳郡郯县辖。
唐初,为沂州琅琊郡和海州东海郡分治。武德四年(621年),析置临沂县为兰山、临沭、昌乐三县,今临沭地域尚含利城、新乐(后改称祝其)二县之域。六年(623年),临沭县撤销,并入临沂县。八年(625年),利城、祝其二县撤销,并入东海郡怀仁县。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大部属沂州临沂县,西南部曹庄一带属泗州下邳,东部唐岭、蛟龙、芦庄一带为海州怀仁县辖。
宋代,为沂州府临沂县辖。金时,为沂州府临沂县辖。元代,属益都路,为沂州府临沂县辖。
明朝洪武初年,属山东布政司济宁府沂州,五年(1372年)改属济南府沂州,十八年(1385年)又改属兖州府沂州。万历十年(1582年),大部属沂州,西南部属郯城县,东及东北部为南京淮安府赣榆县辖。
清代,属山东布政司沂州府,为郯城、兰山二县分治。
民国初年,属济宁道,1925年(民国14年)改属琅琊道。1936年,属山东省第三行政区,北部为临沂县第五区,南部为郯城县第五区。后郯五区析置郯六区、郯七区,隶属国民党郯城县政府第二办事处。
1940年1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郯东北第一办事处,直属鲁南专署领导。同年7月,改称苍马办事处,属鲁南地区第三行署。
1941年6月,临沭北部成立了沭水县,苍山、朱仓、石河、青云等属该县辖。8月苍马地区改为临沭县。因县临沭河故名。隶属鲁南专署第四行署。
1942年4月,隶属滨海专署。
1943年10月,属滨海专署第二行署(滨南行署)。
1945年4月,滨海专署第二行署改称滨海行署第二专署,即滨南专署)。
1946年7月,属滨海专署。1948年8月,属鲁中南行署第六专署。
1949年5月,属滨海专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临沭县政府驻地由流动不定正式驻夏庄(今临沭街道)。
1950年5月,属临沂专署。
1950年5月,属临沂专署。
1956年3月,临沭县撤销。
1956年3月,临沭县撤销,南部划归郯城县,北部划归莒南县。
1961年8月恢复临沭县,全县辖曹庄、南古、石门、店头、大兴、观堂、白旄、韩村、夏庄、蛟龙、朱仓11处人民公社,561个大队,2863个生产队。
1961年8月,临沭县恢复,属临沂专署。
1971年4月,国务院对石梁河库区区划作调整,将蛟龙、观堂两公社的26个村庄划归江苏省东海、赣榆两县。
1981年3月,隶属临沂行政公署。
1984年5月,临沭县人民公社改为乡、镇,全县设临沭、石门、曹庄、南古、韩村、蛟龙6个镇,郑山、白旄、东盘、朱仓、唐岭、芦庄、前庄、官庄、周庄、古龙岗、青云、华桥、醋庄14个乡。
1994年12月,撤销临沂地区,设立地级临沂市,临沭县属之至今。
1994年11月10日,撤销卢庄乡,设立大兴镇。1995年11月9日,撤销前庄乡,设立前庄镇。1996年1月3日,撤销白旄乡、郑山乡,设立白旄镇、郑山镇(鲁政函民字[1996]2号)。
1998年7月28日,撤销唐岭乡,设立玉山镇(鲁政函民字[1998]20号)。
2000年5月11日,撤销周庄乡,设立周庄镇;撤销店头乡,设立店头镇(鲁政函民字[2000]35号)。
2000年12月29日,撤销周庄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临沭镇;撤销韩村镇、青云乡,以原韩村镇、青云乡的行政区域设立青云镇,镇人民政府驻原韩村镇人民政府驻地;撤销醋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南古镇;撤销华桥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曹庄镇;撤销前庄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石门镇;撤销古龙岗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大兴镇;撤销官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店头镇;撤销东盘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朱仓乡(鲁政函民字[2000]92号)。
2009年10月20日,撤销临沭镇、郑山镇,设立临沭街道办事处、郑山街道办事处。(临政发〔2009〕42号)
2011年8月12日,临沭县南古镇区划调整工作会议召开,南古镇沭河以西隶属南古镇的8个村街划归临沂市经济开发区梅家埠街道管理,沭河以东的8个村街划归郑山街道管理。玉山镇和朱仓乡合并,定名玉山镇,驻地设在朱仓。
2012年7月,苍马山景区范围内临沭街道山西村、苍隆居、山里村,玉山镇月庄村,蛟龙镇西盘村,青云镇曹界前村、李界前村共7个行政村,19个自然村划归苍马山风景旅游区管理。
2013年7月,白旄镇并入青云镇。临沭县辖临沭、郑山2个街道和蛟龙、石门、曹庄、青云、大兴、玉山、店头7个镇,及县经济开发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区、苍马山风景旅游区、白旄现代农业开发区,共有行政村(居、社区)236个。
临沭县(3)现辖7个镇、2个街道、[8]300个行政村;总面积1010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人[9]。
临沭是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刘少奇、罗荣桓、陈毅、粟裕、肖华、朱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临沭战斗过,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八路军115师师部和滨海地委、行署曾长期驻扎在这里。
县人民政府驻临沭街道,邮编:276700。行政区划代码:371329。区号:0539。拼音:Linshu。
截至2021年,临沭县下辖2个街道、7个镇。[8]
2个街道:临沭街道、郑山街道。
7个镇:蛟龙镇、大兴镇、石门镇、曹庄镇、青云镇、玉山镇、店头镇。[8]
地理位置
临沭县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洼,县境东部和北部为低山丘陵,西部沭河沿岸为冲积小平原,海拔高度均在60-400米之间,全县大小山峰44座,最高海拔394.70米。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3.82%,丘陵占72.82%,平原占23.36%。境内有苍马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沭河生态旅游区等名胜。临沭县位于山东省最东南部的苏鲁交界处,因濒临沭河而得名。东、南分别与江苏省 赣榆、 东海两县交界,西、西南与河东区、郯城县相连,北与莒南县接壤,距临沂市 经济技术开发区不足10公里。[9]
重晶石临沭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重晶石、金刚石、大理石、石英石、金红石、云母、陶土、粘土页岩、优质矿泉水等20余种,[10]其中金红石、陶土、粘土页岩储量十分丰富,质量非常好,具有很高的开采利用价值,闻名全国的“常林钻石”(158.7860克拉,出土时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就出土在临沭县曹庄镇常林村,享有“钻石之乡”的美誉。
临沭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寒暑交替,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3℃;年均降水量852毫米。这里没有北方漫长的冬季,没有南方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没有海滨的潮湿,也没有北方内陆地区的干旱,是投资兴业、工作、生活、居住的理想之地。
临沭县(3)2021年,全县户籍人口68.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41万人,农村人口37.13万人。常住人口57.9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4.4万人,农村人口23.59万人。全年出生5658人,其中二孩2444人,占全县出生人口的43.2%。出生性别比116:100。人口出生率9‰,死亡率7‰,自然增长率2‰。[3]
截至2013年,临沭县除汉族外,有回族、满族、哈尼族、彝族、蒙古族、傈僳族、苗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32个,少数民族人口不足全县人口的1%。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张雷 |
县委副书记 | 侯素云 |
职务 | 姓名 |
---|---|
县长 | 侯素云 |
副县长 | 颜士刚、周超、吕晓飞、胡文君、管涛、庄金才、许昭辉、苗壮 |
参考资料来源:临沐县人民政府网[6][11]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张雷 |
县委副书记 | 侯素云 |
职务 | 姓名 |
---|---|
县长 | 侯素云 |
副县长 | 颜士刚、周超、吕晓飞、胡文君、管涛、庄金才、许昭辉、苗壮 |
202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32.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9.94亿元,同比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80.09亿元,同比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122.35亿元,同比增长7.9%。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2.9:34.5:52.6。[3]
2021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577494万元,增长8.7%。其中,农业总产值210100万元,增长3.1%;林业总产值75333万元,增长2.3%;牧业总产值238395万元,增长27.6%;渔业总产值18532万元,增长2.6%;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5134万元,增长6.7%。
2021年,全县实现粮食总产量31.64万吨、同比增长0.2%,花生总产量16.07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水果总产量5.04万吨、同比增长34.8%,蔬菜总产量16.56万吨、同比增长0.8%,烤烟产量439吨、同比增长1.9%。
2021年,全县年末生猪存栏27.30万头、同比增长9.1%,家禽存栏1003.65万只、同比增长18.9%。全年生猪出栏42.11万头、同比增长53.5%,家禽出栏3193.40万只、增长25.2%。肉类总产量7.75万吨、同比增长24.8%,禽蛋产量4.03万吨、下降6.4%,奶类产量1.20万吨、下降25.4%。[3]
临沭县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东茶、西菜、南桑、北柳”的产业化格局,建立起了10万亩白柳、5万亩烟桑、16万亩果茶、6万亩蔬菜等生产基地。花生产量居全国油料百强县前20位;柳编制品畅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杞柳之乡”;是全省板栗生产基地县。
2021年,全县18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6.2%。23个行业大类有21个保持增长,增长面达91.3%,其中19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分产业看,“3+2”主导产业累计完成产值313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化肥化工、农副产品、钢管、机械制造、柳编等分别完成产值129.4亿元、84.2亿元、60.6亿元、21.3亿元、1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8%、49.8%、6.5%、23.8%、35.8%。分企业看,全县累计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65家,同比增长29%。44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37.7亿元,同比增长190.5%,拉动全县增长8.4个百分点。
202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1%,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4%。全年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58家。
2021年,全县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0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2亿元、增长10.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2.5万平方米、建筑竣工面积111.3万平方米。[3]
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
2021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2%,两年平均增长9.2%。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37.9%、2.4%、36.2%,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3.1:53.1:43.8。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2.4%,“四新”投资增长24.8%、占全部投资的63.9%;民间投资增长15.4%,占全部投资的82.4%、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
2021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27.5亿元、增长15.5%,新开工面积107.3万平方米、下降25.6%。商品房销售面积121.8万平方米、增长11.2%。
2021年,全县签约项目28个,到位县外资金86.77亿元。
国内市场、外经外贸
2021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3亿元,同比增长16.9%。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单位85家,实现销售额189.1亿元,同比增长23.3%;限额以上住宿餐饮单位13家,实现营业额1亿元,同比增长27.9%。
202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1%。
2021年,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101.2亿元,同比增长32.3%;其中,出口85.1亿元、进口1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46%。
旅游
2021年,全县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6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61亿元。年末2A级旅游区2家、3A级旅游区3家、4A级旅游区1家;旅行社3家、分社1家、旅行社服务网点19家。
财税、金融、保险
2021年,全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税收收入1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6.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4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农林水、卫生健康、教育分别支出5.8亿元、4.0亿元、1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3%、1.9%。全县税务部门国内税收收入24.5亿元,同比下降5.5%。
2021年,全县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99.7亿元,比年初增长12.6%,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79.3亿元,比年初增长13.8%;人民币贷款余额337.6亿元,比年初增长10.1%,其中居民贷款187.0亿元,比年初增长15.1%。
2021年,全县保费收入9.80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14亿元,同比下降0.63%;人身险保费收入6.66亿元、同比增长1.22%。赔付支出3.66亿元,其中财产险公司赔付支出2.27亿元,同比增长25.87%,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1.38亿元,同比增长20.81%。[3]
临沭县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完善。百公里内有三个大港口(日照、岚山、连云港)、两条铁路(陇海、焦兖石)、两个机场(连云港、临沂),改造后的327国道、225省道纵横交叉通过县城,连临高速贯穿其中,京沪高速公路距县城也只有35公里,即将建设津汕、枣岚高速境内交叉穿过,加之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水泥路,形成了纵横成网、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村村通电话和有线电视,电力供应充足。
2021年,全县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948.05公里,其中,农村通硬化路里程1877.99公里,国道及省道通车里程70.063公里。[3]
临沭县服务设施日趋完备。全县拥有30000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10万名较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并常年开设各类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现有医疗卫生机构20所;公共图书馆、体育场、市民活动中心、文化大楼等一批文化体育设施;涉外高等级宾馆2家,并建有一批高档别墅和适合外商入住的生活区,具备良好的外部接待条件。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迅速。
2021年,获批“山东省技术转移先进县”,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1项,山东省金桥奖3项。新增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1家、临沂市企业重点实验室3家、临沂技术创新中心2家,临沂市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全县累计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9家、市级科技创新平台47家。现有省级农科驿站7家、市级农业示范园5家。全县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9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4.64%,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工业总投资的37.7%。全社会研究与实验费用7.3亿元,占GDP的3.53%。登记技术合同113项,技术交易成交额首次突破10亿元。
2021年,全县山东知名品牌产品7个,山东优质品牌产品7个,省服务名牌1个,省长质量奖2个(提名奖)。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到10件。[3]
2021年,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增,普惠率达93.4%。夏季高考本科进线1773人,万人比再创新高;实现课后服务在92所小学和城区学校的“全覆盖”。建设“招生一网通办平台1.0”,实现了义务教育招生“一网通办”。成立了临沭县继续教育学院。学生资助规范实施。发放贫困学生助学金1289.51万元;免除学前、高中学费75.78万元;提供补偿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38.94万元。[3]
2021年,全县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均为国家一级馆。县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9.11万册,中外报纸期刊210种,年新增借书卡2361张。接待读者25.6万人次,流动图书26.1万册次。乡村记忆馆70处,文化广场300处、县图书馆文化馆分馆15处。放映公益电影3000场次,送戏下乡397场。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77处。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非遗项目3项,市级14项,县级102项。无线广播电台1座,广播覆盖率100%,电视转播台1座,电视覆盖率98%。
2021年,承办省、市级赛事10项,县级赛事活动73项。组织实施镇街、社区赛事活动171余项,惠及民众2万余人。体育设施建设优化提升。镇街灯光篮球场、多功能运动场、社会足球场建设完成率达100%。健身器材覆盖率达到95%。竞技体育运动不断突破。获十四运银牌一块、省山地越野锦标赛女子组第一名、省拳击锦标赛48公斤级笫二名,获得省市级赛事前三名人次达20余人。[3]
2021年,全县共有省级重点专科3个,市级重点专科19个。建立居民健康档案569197人,居民建档率达到90.8%。累计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活动75次,活动参与人数6450人。购置疫苗冷链运输车1台、疫苗接种车2台、负压救护车1台、常规救护车2台、新建核酸实验室1处,改造隔离医学观察场所3处,建设健康社区(村居)75个、健康促进医院16个、健康促进机关37个、健康促进企业24个、健康促进学校54所、健康家庭36153户,健康公园3处、健康步道3条。[3]
2021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97元,同比增长9.4%。其中,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3801元、17045元,同比分别增长8.3%、12%。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104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21240元、10903元,同比分别增长8.5%、14.5%。
2021年,全县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工伤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7万人、4.5万人、4.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5.2万人。2021年,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8.92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达6.8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达52.03万人。全县医疗保险基金收入76879.68万元,支出79603.33万元,累计结余37763.15万元。[3]
2021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659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全年共组织职业技能培训1.1万人、其中创业培训0.1万人。[3]
2021年,全县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亡人事故3起,其中交通运输和仓储事故3起。死亡3人,其中交通运输和仓储事故3人。[3]
2021年,全县实现邮政业务量0.94亿元,邮路总长度187公里。电讯业务收入3.28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32万门,其中城市用户2.08万门,农村用户1.25万门;移动电话用户57.73万户,互联网用户18.82万户。[3]
2021年,全县环境优良天数264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50,PM2.5平均浓度44微克每立方米,获市大气考核奖补资金590万元,获省级大气生态补偿资金395万元。国控、省控重点河流断面和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3]
新闻媒体
临沭电视台、临沭人民广播电台[9]
网络媒体
临沭网、临沭在线、百度临沭吧
利城遗址
利城遗址位于县城东15公里之后利城村东200米处。遗址南北200米,东西100米,略高于四周,呈现鏊面状,土黄褐色。[12]
遗址地面有汉代砖瓦及商周时的陶片。
遗址东及东南半公里处各有汉墓1座,后皆平掉种地。平墓时出土铁剑1把,铜镜1面。
遗址西南1公里的岭上有汉代墓群,东南江苏境内有古城遗址。
《临沂县志》载,汉武帝无朔四年城阳共王子刘钉为侯国于此。
该遗址为汉代遗址,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沟头遗址
北沟头遗址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西北3公里处的沟头村东北。重点保护区占地百余亩。遗址有一条长80米、宽60米、高7.5米的平顶土台。历年出土文物有石斧、石铲、石凿、石锛等石器,灰陶鼎、黑陶壶、蛋壳陶杯等陶器,鹿角、骨针、骨镞、铜币、铜箭头以及汉代砖瓦等。系新石器文化遗址,历经商周一直延续到秦汉。据《沂州府志》载,该遗址有“康王城”之说,无考。
滨海革命烈士陵园
原名临沭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临沭县境内的苍山脚下,南距县城十华里。它始建于是1968年,后经多次整修扩建,现已占地区性13200多平方米。这里苍松凝翠,怪石嶙峋,涧幽壑深,鸟语啁啾,风景十分优雅。
冠山仙人洞景区
冠山仙人洞景区,是临沭苍马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冠山仙境”与区内沂州八景之冠的“苍山叠翠”不仅自然风光秀美,且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相互间构成了鲁东南绝妙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她东邻大海与花果山相望,西枕苍山沭水,北依演武山,山顶北侧有一巨石隆起形成的奇峰,主峰海拔299.5米,状若凤凰之冠而得名冠山。
一六六八年莒郯大震之前,相传人们清晨立于苍马之巅望大海旭日东升,红霞满天,静处于汪洋中的冠山被笼罩在金光万道的神秘之中,犹如太阳般灿烂,故日冠山为太山。
据东盘观音禅寺碑载大清雍正皇帝甲辰年巡游此山,建有太山行宫,现仅存遗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冠山以其优美静雅的自然环境引来了道教创始人老子的道德经传人尹喜及徐则、张良、徐庶等历代数位高人在此修炼成仙而名闻天下。
长春观
位于冠山与演武山之间的朝阳怀抱处,面积近百亩,东西北三面皆为山崖,林深涧蓝,祥云辽绕。
隋唐义军将领罗成曾在此操练兵马,至今尚存演武台、点将台及山顶部的寨墙遗迹。相传罗将军在长春观的基础上重修庙宇后,改称“演武庙”。宋元时期著名道教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曾在观中传道诵经,并自谕长春子。观内有“三清阁”、千佛塔、讲经台等。
《续修临沂县志记》载:“三清阁有银杏二株。”其中,一株在长春观院内,至今保护完好。树龄2100余年,高24米,主干约7米,最大围粗7.7米,须5人合搂。枝繁叶茂,遮阴200多平米。
大晋八年,即公元227年碑记树为徐则栽植,是临沂市树龄最长的银杏树。另一株在观前墙外约20米处,古碑记载,此树为“尹喜所植”,距今已有近两千五百年的历史。
该树曾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毁于战乱,时隔十年后又在根部抽出一枝新芽,即观前银杏树,高达21米,胸径达1米,且挺拔茂盛。活灵活现地印证了道家“万事万物,生生不息,周而复始”的宇宙观。当今画坛泰斗张文俊先生面对苍桑古树,深情而感慨地说:“这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应当备加保护和珍惜”。
仙人洞
又称神仙洞。位于冠山主峰北侧,有石洞两穴,分上下垂直序列。面对大海。世传汉代大军事家张良及三国时期名将徐庶先后在此修炼成仙而名为仙人洞。上下两洞相距约数米。洞内留有古老遗迹;《临沂县志》称它“容积不逾方丈,而中有天然之石榻石椅,滑而光泽,若人常坐卧者然。”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战时期,人民领袖刘少奇同志来山东视察指导工作时,就曾住冠山脚下的东盘村,五月的一天,少奇同志绕有兴趣地登上了冠山,当他被眼前幽美的自然风光而深深感动之余,欣然挥笔在仙人洞口写下了“冠山仙境,福地洞天”八个秀美的墨宝。同时,他还诙谐地笑着说:“大家齐心努力,等我们的事业成功了,我也来做神仙”。星转斗移,人民领袖的音容笑貌仍与冠山仙境同春共青,传为佳话。
观音禅寺
又名沂阳观音院。坐落于鲁东南临沭苍马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冠山之阳的东盘凤凰台莲花湾畔,始建于隋唐,是名闻遐尔的千古名刹。主要供奉佛祖、观世音菩萨及十八罗汉等,当地百姓传说,到该院烧香特别灵验,能达到有求必应、心想事成的结果。
寺院碑载早在宋元之前,观音禅寺就是声望甚高的佛教圣地,香火极盛,信徒如云。仅大元至正已未年至大清光绪十九年的六百年间,官府与民间先后五次重修此院,足见该寺院地位之要。
2003年始,当地知名人士李培梅先生为抢救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和弘扬佛学,跑遍大江南北,向多位佛学家求教,并举多年自办石材公司积蓄,倾其所囊,投资400多万元,在原址修复了占地120多亩的玉圣园(暂名)观音禅寺。李培梅先生坦言“不图家产万贯裕后,但求佛光普照众生”。毅然将寺院义捐给佛协,以表信徒虔诚崇尚佛法之心境。
云林栗海
云林栗海素有“杨柳遮路不知村,绿林深处有人家”的中国板栗之乡,山东临沭县白旄镇沭河古栗林,位于苍马山风景名胜区西部沭河北段东侧的河滩地带,自古就有“沭河栗海”之美誉。
它沿河遍布于南起周官庄,北至柳庄村的整个沭河流域。栗海西涉碧水金沙,东望杞柳翻浪,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数里,总面积十万余亩,约五百万株古栗树,多数为明清时期所植,至今枝繁果盛。
栗树最大胸径约2m,最长树龄乃云林观古唐栗,相传系隋唐瓦岗寨首领程咬金亲手所植,因此,当地人称其为“千岁栗祖”。观前有楹联曰:“问四时墨林何处弄来碧水金沙呈画卷,听千岁栗祖眼前正于闲云雅士话苍桑”。
清代著名进士吴步韩在“墨林庄云林观赋”中,描写沭河栗海的壮观景色,“春草连塘,和风绕廊,几枝红杏,万树绿杨,燕双飞而试剪,莺百啭以流黄。每携竿而载酒,足鼓吹乎诗肠,至如朝雨初过,午阴乍凉,蛙鼓两部,蝉琴一张,乐薰风之自至,正高枕乎羲皇,既而栗叶渐黄,枫林半霜,桂花已蕊,菊影自芳,寄远怀乎千里,盼雁仰乎一行,迨夫木叶尽脱,空林气苍,雪花著树,满目淋琅”。
“漫天苍翠沭河崖,千树万树栗花开;清风最知游人意,故将芬芳拂面来”的诗句,则更是时人对其发自内心的由衷赞美和感叹。
沭河栗海
树姿百态,造形奇异,金色柔软的沙地林带上,芳草青青,彩蝶翩翩。春天花放万树;夏时栗林深幽;秋季硕果累累;冬雪鹤鸟竞飞,真乃名符其实的栗海森林。各种桃李杂果相间林中,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随处可见。
栗海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趣事传说众多,古代绿林好汉罗成的爱情故事堪称路人皆知。尤其是云林观遗址、龙凤栗轶事、钟华山的传说、柳毅庙的晨钟暮鼓,更为古栗海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该栗林被国内知名专家认定为是现代人休闲度假、回归自然和举办各种大型节庆活动的理想佳境。
沭河生态风光旅游景区
沭河,位于县境西部平原,发源于沂山山脉,婉延数百里,流经马陵山脉。
境内沭河以其景观特色,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游以古明清时几百万株古栗树形成著名的“沭河栗海”,四时风光,独具特色;中游,得力于解放初期党和人民政府的“导沂入沭”、“沭水东调”工程,几十里浩瀚水面,壮丽的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鲁东南“沭河都江堰”;下游,即沭河古道,因沭水东调开挖新河相对得名。古道水路湾湾,细柳如烟,绿杨似山、障立两岸,鹤鸟意飞。河中芦苇丛生,两岸生态原始,环境恬静幽美,天蓝水秀,素有“中国北方漓江”之誉。
苍马山旅游区
临沭苍马山景区(2)苍马山旅游度假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紧邻黄海,自古便有黄海第一山和古琅琊国八景之首的美誉,由苍山、马山、草山、冠山、演武山如同五环相扣天然而成。景区总体定位是突出康体长寿文化,打造娱乐、观光、休闲、度假、养生等旅游精品。
整个景区由云溪谷、欢乐谷、茶溪谷、革命历史教育红色文化景区、蓝钻度假小球训练区、民俗民风生态农业观光区等6大板块组成,景区将与泰山、趵突泉、孔庙、崂山、蓬莱阁等知名景点互为支点,形成山东旅游大环线。
苍马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临沭县城东北3公里处,属马陵山系。景区由苍马、马山、草山、冠山、演武山组成,总面积30平方公里。境内松青、草绿、水蓝、云翠,历史文化传说甚多,是从古至今在鲁南苏北,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道教圣地。
苍马群山,绵亘数十里,方圆近百里。《续修临沂县志·山川志》称:“山在沭东者,古悉以苍山赅之”。苍山主峰海拔394.7米,平地崛起,挺拔峻秀,有砥柱触天之感。《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称,立于苍山之巅,“东望沧海、汪洋无际,因名”《续修临沂县志·山川志》赞美苍山:“高出众山,耸秀绝伦。”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据《沂州志》记载:“苍山在州东八十里,上可望东海,前有窦王坟,后有秦王柱,中有石室,世传安期生、徐则升仙处。”
“安期生,琅琊人,受学河上丈人,卖药海滨,老而不壮。时之谓之千岁公。秦始皇东巡与语三日,夜赐金壁,直数千万。置阜乡亭而去。留赤玉舄为报。致书始皇曰:后数十年求我于蓬莱山下。安期生与蒯通交往,项羽欲封之,不肯受。沂州东苍山之阳,玉虚宫乃其修炼处,遗址尚存。”
“徐则,秦时郯人,沈静寡嗜欲,不娶妻,入天台山,绝俗养性。晋王手书召之,遂诣扬州。夕中命侍者取香火如常仪,五更而死。遣使人送还天台定葬。在道,则则徒步至旧居,取经书道法,分遣弟子,跨石梁而去。”
岁月悠悠,苍山依然叠翠。如今的苍山仍是层峦叠嶂,林木葱郁,云蒸霞蔚,峰回路转,风物有殊。特别是雨雾新晴、晚霞映照之时,呈出层层叠叠,翠绿如染的奇观。
主峰苍山,从八个方向看去,有“犀牛望月”、“出水芙蓉”、“书圣笔架”、“骆驼饮水”、“老君乘龙”、“青嶂列戟”、“卷帘诰轴”等“七景八观”之说。
羽山
羽山,以禹王父子治水的故事而闻名天下。位于县城东南30公里的苏鲁交界处。海拔269.5米,东西走向,总面积1.5平方公里。山势挺拔,景色秀丽,有“殛鲧泉”、“禹王庙”、“出云洞”、“凤凰石”等名胜,自古为游览胜地。古诗云:“羽山一点青,海岸杂花碎。日暮千里帆,楚色有微霭”。
相传,夏禹的父亲鲧,因治水不力,被舜帝正法于此山,后在鲧死处涌出一山泉,谓之“殛鲧泉”,泉水终年不涸。明隆庆海州志;载:“羽潭在羽山下(左传)鲧化为黄熊人于羽渊即比”。又“羽泉亦谓舜殛鲧处,其水常清,牛羊不饮”,清嘉庆海州直肃州志载:“山西南有渊水即羽泉也,俗谓此山为惩父山”。“鲧化为黄熊,以人于羽渊,池上多生细柳,野兽不践”。
此山旧称禹山,后因山石多羽毛状,更名羽山。亦说因山上古有一种珍鸟,羽毛甚美,得名羽山。
王椽,清代官吏王椽(1747—1815),今山东省临沭县人,1770年中举,1781年后,任山东成武、博兴和沾化县教谕;58岁时考中三榜第61名进士,分发湖州补用,后利用时间用于著书立说,钻研理学经文,写了不少诗词歌赋,并译注了《圣经全文》、《四书文稿间斋》,《砚亭诗文集》等作品;1814年,赴京山县担任知县,在任期间,勤政爱民,百姓拥戴。
杨汉文,男,汉族,1928年生,山东临沭人。1990年7月晋升为空军中将军衔。是第六、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83年5月至1985年8月任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政治委员,1985年8月至1987年2月任济南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1987年2月至1990年6月任济南军区空军副政委。
靖志远,男,汉族,1944年12月出生,山东临沭人,1963年8月参加工作,196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武威炮兵学校、解放军军事学院基本系毕业,大专学历。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司令员,上将军衔。
2016年6月,山东省环保厅下发了《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命名济阳县等县(市、区)为省级生态县(市、区)的决定》,临沂市蒙阴县、临沭县被命名为省级生态县。[13]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全县各级以“奋力跨越争进位,富民强县快发展”为目标,按照突出抓好“四个重点”(农民增收、民营经济、外经外贸、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四个突破”(重点项目、园区建设、机制创新、环境优化),切实加快“四化”进程(工业规模化、农业产业化、经济国际化、城市化)的总体思路,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双拥模范县“两连冠”、全国国土资源执法先进集体、全省双拥模范县“四连冠”、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环保先进集体、全省科普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2018年,一季度临沭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1.2%,全省排名第30位。[14]
2019年1月25日,临沭县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15]
山东省临沭县是世界著名“常林钻石”的故乡,比“常林钻石”更早出名而且在东南亚市场上一直享有盛誉的是临沭的'太子参”,据史料记载:太子参原指五加科植物人参之小者,故名童参。据传说明朝有个皇帝的儿子有病,什么药都用遍了,治不好,后来有人采了野生药(即太子参)吃了后才好转,为此后来人就把这种野生药取名太子参,临沭县种植太子参已有80年历史,现全县已发展3万余亩,年产太子参80万公斤,占全国总产量的70%左右。
它既可入药有补肺气,健脾胃、生津液等功效,还能治肺气喘咳,儿童虚汗等病,又是高级滋补品;加工生产的太子参健美茶,太子参口服液等倍受东南亚华人的喜爱。韩国,新加坡,香港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临沭县西南部与郯城县东北部接壤的石羊岭、金鸡岭一带,历史上就以盛产金刚石而著名,这里被称为钻石之乡。这一带是穷乡僻岭、土地瘠薄,砂石遍地。在旧社会,名贵的宝石并没能改变这里贫穷落后的面貌,百姓们祖祖辈辈依然在贫困线上挣扎。解放后,走上了集体化道路,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但仍未能彻底解决温饱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了大包干责任制,才逐步解决了温饱问题,在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引下,一步步走上了致富之路。
这里的金刚石主要为零星分散的砂矿,无集中矿床。临沭县华桥乡的谭庄、东西郭疃、东西萨庄以及常林村一带,地表常有钻石裸露,群众时有发现,尤其是春夏两季,大雨过后,地表泥土被冲刷,常有金刚石裸露地面,晶莹透亮、光彩夺目。当地群众素有在雨后到田间岭坡寻觅金刚石的习惯。据老人讲:在旧社会这里的地主买下大宗草鞋,让雇活的长工穿着下地干活,把穿旧了的草鞋集中起来用火焚烧,冲洗掉灰土杂质,常能从中找到钻石。直到现在这里有些年长者在夏季还有穿草鞋下湖干活的,回家后把鞋脱下来,仔细拍打掉附着在鞋底上的砂子,碰上运气好,鞋底上还能沾上钻石哩。特别是人民公社化以后,大搞治岭改土、深翻地,埋在砂土中的金刚石常被翻到地面上来,被人们发现拾取的就更多了。据了解,这一带的村庄里几乎家家都收藏有一颗到几颗大小不等的钻石,他们用红绸子包好珍藏,轻易不肯示人。也有的把拾到的钻石交给国家,用奖励的资金盖上了漂亮气派的瓦房。据不完全统计,从1982年到1984年的三年间,这一带就发现拾取了32颗,计160余克拉(5克拉=1克)
清朝末年,德国人曾在这一带岭上购买了大片土地,进行采挖,到底挖走多少钻石,无人知道。建国后,国家在这里建立了八O三矿,进行采挖淘洗,为国家创造了巨额的社会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