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面积520.75平方公里,耕地50.17万亩,林地13.5万亩,草原牧地1.7万亩,水面0.5万亩。盛产水稻、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畜牧业以奶牛养殖为主。 全场总人口17249人(2010年),下设13个管理区及16个工商运建服企业。
八五零农场位于黑龙江垦区东部。下辖:
230381500402 123 八五零场直社区
230381500501 220 八五零农场第一管理区
230381500502 220 八五零农场第二管理区
230381500503 220 八五零农场第三管理区
230381500504 220 八五零农场第四管理区
230381500505 220 八五零农场第五管理区
230381500506 220 八五零农场第六管理区
230381500507 220 八五零农场第七管理区
农场土地总面积为50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5万亩,林地13.5万亩,其中天然次生林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7.8%;现有草原牧地1.7万亩,水面0.5万亩。耕地的80%是低湿耕地,土壤类型以白浆土和草甸土为主,分别占耕地面积的58%和33%。农场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有效积温2501℃,年平均降雨量540mm,全年平均日照2305小时,无霜期134天。850农场
建场以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418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2094万元,净值9690万元。拥有各类联合收获机148台,大中型拖拉机350台,各类汽车252台,其中载重汽车150台,各类农业机械设施2010台套,各类国产和进口喷灌机械155台套;工业企业主要有日处理甜菜1000吨糖厂、年产万吨颗粒粕厂、日处理鲜奶40吨乳品厂、日处理700吨、仓储能力2万吨的粮食处理中心、日处理小麦100吨面粉厂、年产3000吨酒精厂、年加工处理4500吨的种子加工厂以及制油厂、葡萄糖厂、农用机械制造厂、纸箱厂、生物制造厂等企业,主要产品有奶粉、大米、面粉、机制糖、豆油、农药、生物肥料、农业机械。
农场已发展种植水稻50万亩,种植大豆、小麦、玉米和经济作物15万亩,其中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7万亩,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10万亩。主要农产品有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粮豆商品率达60%以上。现有优质黑白花奶牛存栏3028头,年产鲜奶1万余吨。年产粮豆20万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5万元,人均纯收入34500元。
农场境内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土特产品主要有木耳、蘑菇、猴头、榛子、蕨菜、薇菜等野生山产品,野生药材出要有人参、五味子、刺五加、冬青等,野生动物有鹿、野鸡、野鸭、狍子、狐狸等。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位平均为1.9~2.9米,可利用水量达9000万平方米。境内建有一座可灌溉用水量0.47亿立方米的云山水库,有鲤鱼、鲫鱼、鲢鱼等自生自繁水产品。
自“六五”开始,八五零农场被国家科委定为“三江平原农业科技攻关试验区”,十几年来,科技攻关经济效益累计达到11.7亿元。2004年被省农业厅授予黑龙江省科技示范基地称号。
农场注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形成科研、生产、销售配套机制,具有全套农业试验、检测设施,“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被国家定为科研攻关基点,取得了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30多项。农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突出牛、稻主线,建好科技示范和工业开发两个园区,全力推进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开放开发和素质工程四项工作。到2005年,实现农场经济根本好转,经济总量位次前移,步入垦区经济发展的前列。到2010年建成国内一流的现代企业集团和省内一流的农垦中心小城镇,实现农业现代化,成为农、工、商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综合发展的现代化新型国营农场。[1]
建场以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亿元,用于农业机械更新及现有机械配套,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高达92%。农场拥有大米加工、玉米烘干、生物肥料、种子加工及粮食处理等10余家工业企业,水稻年加工能力近20万吨,年产种子4500吨,生物肥料年产量近8000吨。农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通讯设施齐备。境内有六处火车站和一处客运站,每天有五对铁路客车和四十多辆公路客车贯穿全场。拥有铁路专用线1.8公里,同时拥有占地面积7,973平方米的发货站台,拥有12,000平方米的农用飞机场一处。[1]
农场将在小城镇建设、生态农场建设、绿色产业开发区等方面进行广泛的招商引资,重点集中在水稻精深加工、生物肥料(农药)、作物秸杆综合利用及文化、教育、卫生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房地产开发、畜禽养殖。
八五零农场场部生态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以“生态城镇、绿色家园”为主题,科学规划,大力开展城镇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场部驻区主要街道全部为水泥路面,沿街铺设彩砖人行道。全面实施“安居工程”,坚持不断在城区植树、绿化,城镇绿化覆盖率要达到41%以上。八五零农场被先后授予“省级优美乡镇(农场)”,农垦总局首批“黑龙江垦区卫生小城镇”称号,并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镇”的验收。
农场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条件便利,通讯设施齐备,公共设施日趋完善,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哈尔滨至东方红的铁路线、方正至虎林的公路线贯穿全场,场部与生产队之间全部铺有场内公路,境内有六处火车站(其中卫星站距场部中心仅1公里),建有货物转运站两处,自有铁路专用线1.8公里,拥有12000平方米的农用飞机场一处。农场建有自动程控交换通讯网,已实现数控全球通讯。
经过五十年的开发与建设,农场已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2002年末全场总人口15439人,其中从业人员7622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039人。设有独立核算单位58个,包括32个农牧生产连队以及科研所、林场、渔场、奶牛养殖场和职工医院、高中、小学、幼儿园、物资、种子等单位。[1]
主要有薇菜、蕨菜、黄瓜香、刺嫩芽、黄花菜、土当归、猴腿等十多个品种。蕨菜、刺嫩芽制作酸渍菜。近山地区生长四叶菜、鸭嘴菜、黄花菜、柳芽蒿、小根蒜、苣卖菜等。收购的有薇菜、蕨菜、黄瓜香、刺嫩芽、山花菜、土当归、猴腿等品种,销往国内和国际市场。在山麓地带的四叶芽、鸭咀芽、黄花芽、抑芽蒿、小根蒜、黄菜芽等也开始得到开发利用。
约有中药材210多种。药材总蕴藏量为1亿公斤(地道药材1447.5万公斤,大宗药材3435万公斤)。
硕大的野生人参动物药材以田鸡油、鹿茸、鹿尾、熊胆等最为名贵。地道药材有黄柏、刺五加、槲寄生、芡实、五味子、龙胆草、细辛、满山红、桔梗等。大宗药材有生麻苍术、大活、苍耳、威灵仙、贯众、益母草、人参、川山龙、苦参等。国家和省管地产药材有人参、黄柏、刺五加、龙胆草、满山红、防风6种。
国家和省保护的地产药材有鹿茸、熊胆、田鸡、人参、黄柏、刺五加、五味子、龙胆草、芡实、细辛、满山红、柴胡、桔梗、防风等14种。已开发利用的有100余种,形成规模的有刺五加、人参、五味子、蜂王浆、熊胆,尚有100余种还未开发。
浆果主要有山葡萄、猕猴桃、笃斯、刺枚草、五味子、草莓、树莓等;干果有松籽、榛子、橡子、山核桃等。
色泽晶莹,醇厚甘甜,比一般蜂蜜含有更多的葡萄糖、果糖、维生素、氨基酸、激素、酶及酯类,具有补血、润肺、止咳消渴、促进细胞再生,增加食欲和止痛等多种疗效,是蜂蜜中难得的佳品。椴树是长白山野生的优势树种之一,广泛分布于长白山山脉,是长白山最重要的、最优质的野生蜜源植物。
椴树蜜呈浅琥珀色或乳白色粘稠液体,低温条件下呈乳白色凝脂状或白色结晶,有油脂样光泽,具有浓郁的椴树蜜特有香味,回味甘甜,深受欧洲人喜爱,是难得的森林蜜种。 长白山原生态植物营养蜜是以产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的优质椴树原蜜为原料,并加入长白山特有珍稀药用植物萃取精华,经现代先进低温加工工艺精制而成的营养强化型蜂蜜。既解决了每天单独服用人参、西洋参、红景天等滋补药材的繁琐,又能缓解人参等的燥热,避免上火,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可以服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