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尔斯比港(8)
1873年,英国船长约翰.莫尔斯比(John Moresby)在沿巴布亚海岸探险航行之际发现此天然良港,欣然命名位莫尔斯比港,并以其祖父费尔法克斯(FAIRFAX)的名字命名该港所在的港湾。此后,英国传教士和商人接踵而来,纷纷在费尔法克斯港湾附近的村庄建立落脚点,逐使着一带成为小城镇。
20世纪初叶,英国将巴新的巴布亚殖民地交由澳大利亚管理,莫港应运成为该殖民地的统治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莫港曾是澳大利亚北部抗击日本侵略的前沿战略基地。
1971年,巴新自治政府宣布莫港为城市,并成立了第一届市政委员会。
1974年,自治政府决定,巴新独立后,首都将设在莫尔斯比港,并将该地区从原中央区划出。
1983年,莫港首都地区临时委员会成立。
莫尔斯比港风景(5)莫港行政上分为7个区及远郊大小数10个村镇。其中港湾区(PORT MORESBY)布罗科区(BOROKO)及霍霍拉区(HOHOLA)等区为商业中心;政治与文化中心相对集中在韦盖尼区(WAIGANI),政府各主要部委办公大楼、国会大厦、最高法院、国家博物馆、档案馆、艺术展览馆、国家图书馆、农业银行、邮政总部、巴新大学、行政学院、市政厅、总理府、国宾馆、我援建的韦盖尼体育中心及各国驻巴新使团等,均毗邻坐落于此。
位于巴布亚海岸中央省境内,其以欧文·斯坦利山脉为屏障,两面环水,一面是天然良港费尔法克斯湾,另一面是珊瑚丛生的大海。
莫港地处海湾和山麓间一块狭长的平原。
莫港年平均气温在21至32℃之间,每年大体经历旱雨两个季节。5至11月份受“贸易风”影响,东南风持续不断,降雨量较少,气候凉爽。12月至来年4月,受季风影响,常刮西北风,闷热多雨,白天气温最高可至38-39℃。全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
总人口41.0954万(2011年)。
城市周围有大片的种植园和养殖试验场,出口椰干、咖啡、橡胶、胶合板、木材和黄金等。主要工业有酿酒、烟草加工、伐木、水泥制造和手工艺品生产等。
莫港基本上仍是个商业城市,制造和加工业刚刚起步,尚未形成规模。大中型商业企业均由外国人控制,外国货充斥市场,物价昂贵,1998年消费指数与日本东京持平,通货率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
莫尔斯比港汇集了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丰富物产,又靠近澳大利亚,因而货物并不十分缺乏,只是物价稍高。莫尔斯比港Boroko区有Tabati Place百货大厦,可以买到日常用品和其他商品。巴布亚新几内亚部族众多,这也造就了它艳丽斑斓的手工艺品制作,取自海洋的贝雕、美丽的珍珠饰品、清新木材制成的雕刻和梳子等用品、原始纯朴的陶器、原用于祭祀的面具、优质的渔具等五花八门的工艺品,在城内市场就可买到。
莫尔斯比港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首都,也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第一大城市,背倚欧文·斯坦利山脉,市郊濒临海湾,城市中高大的热带林木随处可见,鲜艳的各种花朵全年盛放,景色优美。
杰克逊斯国际机场可降各种大型客货机,巴新民航与北美、大洋洲及欧亚各主要干线相连。
莫港是巴新中央政府所在地,是全国政治中心。国家博物馆、首都植物园、巴新大学、国家研究所和一些大型体育场馆均设在此地。巴新全国性的两家日报《国民报》和《信使邮报》以及国家广播公司、EMTV电视台(私营)总部均设在该市。
莫港现已成为一个新兴的中等城市,巴新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其交通、运输及网络信息,无论在南太地区,还是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均位居前列。莫港的码头可直接停靠万吨级以上的货轮;电讯网络与100多个国家的几百个城市通联;
莫尔斯比港的自然景观和气候条件都十分优越,但其不大优良的治安状况、不注重环保导致的空气污染、与城市状况不相符合的昂贵物价,都使其难以成为世人向往的热带旅游胜地。自然景观之外,莫尔斯比港还有一些值得一观的建筑物,其中以巴布亚新几内亚议会大厦为代表,议会大厦饰满立体绘画和雕刻的正面墙壁,就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过去与未来的写照。莫尔斯比港的国家博物馆、首都植物园等处,也是该市的重要景点。
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莫尔斯比港与中国山东省省会济南市于1988年9月28日建立了姐妹城市关系。
2024年1月11日。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马拉佩1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首都莫尔斯比港市从当天起实施为期14天的紧急状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