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
中文学名:
沙门氏菌属
拉丁学名:(Salmonella Lignieres,1900)
形态描述: 直杆菌,0.7~1.5μm×2.0~5.0μm,符合 肠杆菌科的一般定义。革兰氏阴性。通常运动(周生 鞭毛)。兼性 厌氧。 菌落直径一般2~4mm。 硝酸盐还原到 亚硝酸盐。通常从 葡萄糖产气,常在 三糖铁琼脂上产生 硫化氢, 吲哚阴性,常利用柠檬酸盐作为惟一碳源。通常赖氨酸和 鸟氨酸 脱羧酶反应阳性。 脲酶阴性。 苯丙氨酸和 色氨酸不氧化脱氨。通常不发酵蔗糖、 水杨苷、肌醇和 扁桃苷。不产生脂酶和 脱氧核糖核酸酶。对人致病,引起 肠伤寒, 肠胃炎和败血症,也可能传染人类以外的其他多种动物。某些血清变型是严格的寄主适应型。
DNA的G+G mol%是50~53(HPLC,Tm,Bd)(Hill,1966)。 亚属间的区分见表3-7。
模式种: 猪霍乱 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
沙门氏菌属
Salmonella
肠杆菌科的 1属。因美国病理学家D.E.沙门于1884年发现本属菌中的猪霍乱 杆菌而得名。本属菌是一群抗原构造和生物学性状相似的 革兰氏阴性杆菌。菌型繁多,已发现有2000种以上的 血清型。能对人和少数 温血动物致病。
菌体大小(0.6~0.9)×(1~3)微米无 芽胞,一般无 荚膜,除 鸡白痢沙门氏菌和 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大多有周身鞭毛。营养要求不高,分离培养常采用肠道选择 鉴别培养基。 生化反应对本属菌的鉴别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见表)。不液化明胶,不分解 尿素,不产生 吲哚,不发酵乳糖和蔗糖,能发酵葡萄糖、 甘露醇、 麦芽糖和卫芽糖,大多产酸产气,少数只产酸不产气。 VP试验阴性,有赖氨酸脱羧酶。DNA的G+C含量为50~53%。对热抵抗力不强,在60℃15分钟可被杀死。在水中存活2~3周。在5%的 石炭酸中,5分钟死亡。
本属菌按生化反应分为 4个亚属。亚属Ⅰ是生化反应典型的和最常见的沙门氏菌;亚属Ⅱ和Ⅳ是生化反应不典型的沙门氏菌;亚属Ⅲ是 亚利桑那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具有复杂的抗原结构,一般可分为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3种。
沙门氏菌通过消化道传染致病,统称为 沙门氏菌病。引起人类疾病的沙门氏菌大多属于A、B、C、D、E5个血清群,病型有① 伤寒与副伤寒(统称肠 热症):由伤寒沙门氏菌、甲型和乙型 副伤寒沙门氏菌等引起;② 食物中毒:可由不同菌型引起,以 鼠伤寒沙门氏菌、 肠炎沙门氏菌、汤卜逊沙门氏菌等最为常见;③败血症:由 猪霍乱沙门氏菌等引起,此外,还可引起 慢性肠炎。
对 禽兽致病的沙门氏菌大多属于B~E血清群。以侵害幼年动物为主,发生急性败血症、 胃肠炎以及其他局部炎症。对成年动物常引起局部慢性或隐性疾病。患沙门氏菌病痊愈的动物具有一定的免疫力。能抗再感染。但局部慢性患病的动物免疫力不强,在疾病恢复期间常成为带菌者。目前,对猪伤寒、马流产等11种传染病已使用 菌苗。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