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阳虚

就诊科室 中医科
常见病因 阳气不足、阴寒内盛
目录导航

病因病机

肝阳虚多由寒邪直中脏腑,折损阳气,或阴(精)血不足,阴损及阳,或肝阳虚损,无以升发,阴寒之气充斥脏腑而发病。其病位在肝,累及于肾。

临床表现

懈怠疲劳,抑郁胆怯,畏寒肢冷,面色惨白,口唇发青,男子阳痿,女子少腹冷痛,月经不调或崩漏,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诊断

根据形寒怯冷,指甲淡白,睾冷囊湿,阳痿不举,举而不坚,旋即阳痿,腹满能食,面青目昏,耳聋,善恐,经迟,崩漏,带下清冷,宫寒不孕等,即可辨为肝阳虚证。

辨证施治

治疗法则:温补肝阳。

1.肝阳虚 证候眼目昏暗;或头痛,眩晕,耳鸣,目干畏光,视物昏花,急躁易怒;或肢体麻木,筋惕肉瞤,舌干红,脉弦细数者。 治则温阳补气养血。 主方温阳补肝汤加减。 方药黄芪、党参、肉桂、白芍、肉苁蓉、巴戟天、葫芦巴、杜仲。水煎,取汁200~250毫升,分2~3次温服,每日1剂。

若畏寒肢冷,颠顶阵痛者,加吴茱萸、生姜;若面色惨白,口唇发青,加川芎、人参;若妇人经闭,胁肋少腹寒痛,宫寒不孕,带下清冷,崩漏,加川芎、香附、法半夏。

2.肝阳不足,阴血亏虚 证候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面色萎黄,神疲体卷。 治则补气生血。 主方当归补血汤加味。 方药当归、黄芪、党参、白芍、桂枝、细辛、鹿茸、甘草。水煎,取汁200~250毫升,分2~3次温服,每日1剂。

懈怠疲劳者,加羊肝或鸡肝、猪肝等。

3.肝肾阳虚 证候腰酸脚软,肢体畏寒,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频数,舌质淡胖,尺脉沉细;及痰饮喘咳,水肿脚气,消渴,久泄。 治则温补肾气。 主方肾气丸加味。 主 药附片、肉桂、熟地、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丹皮、乌药、沉香、小茴香。水煎,取汁200~250毫升,分2~3次温服,每日1剂。

若阳痿囊冷阴湿,下肢不温者,加鹿茸、菟丝子;肝阳虚,精寒肾冷,滑精无梦者,加五味子、覆盆子、菟丝子、枸杞子。

其他疗法

1.外敷药物

(1)芪香末、小茴香、黄芪,共研末,加麝香置纱布上,贴于肾俞、肝俞、神阙、下极等处。任选2处,每天保留8~24小时,连用7天。

(2)吴茱萸研末,置纱布上敷期门或神阙。

2.灌肠疗法

黄芪、益母草、香附、附片,煎取汁150~200毫升,高位保留灌肠,每日一次,保留灌肠20分钟,7日为1疗程。一般可用2~3疗程。同时可将药渣轻轻按揉阴部或少腹。适用于男子阳痿,女子少腹冷痛者。

3.饮食疗法

(1)当归生姜羊肉黄芪汤当归20克、黄芪15克、生姜6克、羊肉250克,煎汤内服,并将羊肉食下。适用于阴损及阳之肝阳虚证。

(2)黄芪粥黄芪50克、粳米150克,煮粥,加少许红糖,可长期食用。适用于素体阳虚者。

(3)枸杞羊肝汤枸杞20克、羊肝200~250充,煎服。适用于肝阳虚。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