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槐树寻根祭祖习俗是山西省洪洞县在清明节期间举行的一种寻根祭祖活动,主要是移民后裔通过焚香、献供、跪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先和家乡的怀念之情。
大槐树祭祖习俗图册(12)洪洞大槐树移民活动始自宋室南迁,止于清代中后期开发边疆,其中以洪武 初年(1368)到永乐十五年(1417)大约五十年间为高潮,在此期间一共从山西迁民18次,其中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这些移民直接迁徙地包括18个省(市)里的498个县(市),包括汉、回、蒙等多个民族。时至今日,大槐树移民后裔已遍及全球。清末时,洪洞贾村景大启在山东曹州任官,交游甚广,与许多洪洞大槐树移民后裔相识,经与山东长山县司吏刘子林、河南杞县告老还乡的贺柏寿(均为洪洞籍)共议,遂修建经幢、石塔、长廊、木枋、茶亭等,并于原古大槐树旧址竖碑建造碑亭,古大槐树处初具规模。在民间流传着洪洞大槐树的移民传说,比如官方当时哄骗不愿外迁的人到槐树下集合,然后强行押解迁徙;移民过程中形成了复形小脚趾的特点以及大小便喊“解手”(因为手被捆住了)之类的俗语;比如传说牛姓从大槐树迁徙河南时,父亲将一口铁锅打破成三块,分给三个儿子,三子各生六个儿子,形成河南十八处牛姓,他们自称“打锅牛”等。因此,在现在的祭祖仪式后,我们会看到很多人会折一小枝槐树,或者带一点泥土,甚至还有带一个瓦罐来、在大槐树前摔成碎片带回去分给不能来祭祖的移民后代的。
(洪洞大槐树祭祖大典图集 [1] [2])
![]() |
![]() |
![]() |
![]() |
迎请神主,敬香通神,敬献三牲五谷,敬献时鲜面点,敬献福酒,三献礼之后由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范忠义先生向移民先祖敬致祝文,表演队伍向移民先祖敬献乐舞、鼓祭,在饮福受祚环节,主祭人向陪祭人员及参与游客分发献点,赐饮福酒,代表先祖神灵护佑群生。最后所有人员列队,鞠躬辞神,感谢古槐庇佑,感谢先祖功德。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伴随着6道彩烟喷发升腾,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庚寅年中元节祭祖大典落下帷幕。[2]
为了让这一“祭祖习俗”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从1991年开始,洪洞县顺应民情,在几百年民间祭祖活动的基础上,吸纳了大量民间祭祀仪规,于每年4月1日--10日举办大规模官民合祭的“寻根祭祖节”。[2]
项目 | 内容 |
---|---|
项目名称 | 大槐树祭祖习俗 |
级别,批次 |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批准文号 | 国发〔2008〕19号 |
批准时间 | 2008年06月7日 |
类别 | 民俗 |
申报单位 | 山西省洪洞县 |
审批序号 | 997 |
项目编号 | Ⅹ-90 |
[3]
项目 | 内容 |
---|---|
项目名称 | 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 |
级别批次 | 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批准文号 | 晋政发〔2006〕46号 |
批准时间 | 2006年12月18日 |
类别 | 民俗 |
申报单位 | 临汾市洪洞县 |
审批序号 | 95 |
项目编号 | Ⅹ-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