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寒冬,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不久,沈阳前进歌舞团的创作员邬大为与魏宝贵到中苏边境珍宝岛前线采风。当时正好是“三九天”,屋外零下40摄氏度,战士们从傍晚开始到前线执行在雪窝里潜伏放哨的任务,一直到天蒙蒙亮才返回营地。整个过程中,战士们必须忍受着寒冷一动也不动。一天早晨,邬大为问一位刚刚披着斗篷戴着口罩潜伏归来的战士,“潜伏冷不冷?”战士回答:“真冷,像猫咬一样疼。”邬大为问他最冷时的感受,这位来自南方的战士回答:“看到周围都是雪花,这时正是家乡桃花盛开的季节,想到家乡的桃花,再冷再苦也不怕了。”邬大为非常感动,他觉得要给可爱的战士写一首歌,通过歌曲表达对家乡的爱,对祖国的爱[2]。创作的灵感和源泉虽然有了,但由于“文革”的文艺专制,无法创作此类抒情歌曲。直到邬大为听到了《军港之夜》,感觉到文艺创作的春天来了。很快,他一气呵成写出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1981年8月,歌词首次发表在《音乐生活》杂志中[3]。
歌词由铁源谱曲,刚开始谱的曲调有点邓丽君的风格,但之后,铁源把自己的创作推翻了,他感觉那样缺乏阳刚之气,不适合战士歌唱。铁源开始想把曲子改成蒙古族民歌的风格,后来,铁源想到自己的家乡大连有桃花,于是在歌中添加了辽东曲调,最后定稿 [2][3]。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有我可爱的故乡
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
桃林环抱着秀丽的村庄
啊 故乡 生我养我的地方
无论我在哪里放哨站岗
总是把你深情地向往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有我迷人的故乡
桃园荡漾着孩子们的笑声
桃花映红了姑娘的脸庞
啊 故乡 终生难忘的地方
为了你的景色更加美好
我愿驻守在风雪的边疆
啊 故乡 终生难忘的地方
为了你的景色更加美好
我愿驻守在风雪的边疆
①歌词美在对环境的描写,桃树环抱的村庄,明净的水面映着盛开的桃花,在如此美丽的地方,又传来孩子们的欢笑,显现姑娘们喜悦的脸庞,这一切巧妙地组合成一幅美丽的人文风景画卷,激发了人们对美好故乡的眷恋以及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②歌词美在对边防战士的刻画,为了美丽的故乡,为了故乡的明天更加美好,愿意驻守在最艰苦的地方,这种“苦了我一人,幸福千万家”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令人肃然起敬。
③美在运用映衬的手法,更鲜明有力地突出了主题,一面是如画的故乡:盛开的桃花,明净的水面,孩子们的欢笑……一幅祥和宁静的生活画面;而另一面则是风雪交加的边卡,两相对照,更映衬出战士们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
④歌词语言清新、质朴,有诗的韵味,全歌词押“ang”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音韵美。一个“愿”字表现力极强,它道出了我们这防战士真挚的情感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