坭兴陶

坭兴陶

品质特点 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
中文名 坭兴陶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8年第145号
目录导航

产品特点

坭兴陶坭兴陶双料混炼:用钦江两岸东泥、西泥两种自然材料按一定比例配比混练成陶坯料,改善炼烧性能。

骨肉相融:用于制陶的东泥、西泥两种材料混练至骨肉融合在一起的状态。

自然素烧:陶坯不上釉不上彩,自然状态烧炼。

烧炼出彩:不上釉彩的陶坯烧炼后偶然发生色泽变化出彩,即窑变出彩。

坭兴陶无釉无彩,在1150°C以上高温烧制过程后窑变产生“自然陶彩”是其艺术风格的一大亮点。广西陶器是特定陶土与高温窑炼的结晶,历经数十道工序,最终产生丰富的“陶褐”和“陶彩”,经打磨去表层后才发现其真面目,形成各种斑斓绚丽的自然色彩,若隐若现古铜、墨绿、紫红、虎纹、天蓝、天斑、金黄、栗色、铁青等诸多色泽,质地细腻光润。“陶彩”的产生不需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任何陶瓷颜料,呈现的色彩也是人为无法准确预测和控制的,是自然形成的。

陶刻纹印:以刻、纹、印的方式形成视觉及艺术效果。

陶刻纹印包括陶刻艺术,“陶刻艺术”是指陶刻艺术家在坭兴陶陶坯上任意用刀,运用陶刻技艺在陶坯上进行陶书法、陶刻线画及其他陶刻艺术等陶刻创作,经煅烧后形成作品。坭兴陶泥质含水量适中,质地细腻,可塑性好,结实润滑,制成陶坯坚而不脆,硬而不散,柔而不软,韧而不粘,是各种陶刻艺术创作无可比拟的优质坯材。

陶艺造型:以陶器造型的方式形成视觉及艺术效果。

坭兴陶使用特定陶土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坭兴陶烧制技艺烧制,其特定的陶土和独特的烧制技艺,使其陶艺造型极具民族特色。历代传人都具有较高的民族文化素养,善于从民族文化中汲取精华,运用高超的技艺,将民族文化元素,如民族风情、历史传说、民族服饰、民族头饰、图腾崇拜和民族的名胜古迹等,运用于造型、装饰等的创作中,使广西陶器更显古朴的神韵,突显广西陶的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性。

历史溯源

坭兴陶历史悠久,是万年坭兴陶文化遗产发扬光大的结晶。

史志记载

钦州有悠久的制陶史,其制陶艺术自成一体,地方区域特征明显。

据史志记载:我钦陶器,谅发明于唐以前,至唐而益精致。民国九年(公元1921年)城东七十里平心村农于山麓发现逍遥大冢,内藏宁道务陶碑一方,旁有陶壶一个,此碑刻有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3年)字样。迄今(2006年)已历1273年,民国二十八年夏,醴江处士林绳武对宁道务陶碑进行了考证:“此志民纪九年出土,于钦江上游距城七十里之平心村,质为陶土,初出土时,异常松脆破为大小十块,村人任意分藏,无人辨别其朝代及人物。十七年武因总纂县志,遍搜金石,始发现为坭兴陶,既而汇集块片,合读首尾,始知为越陶,且知为宁越郡(即现钦州市)第五世刺史宁道务墓志……吾国数千年志著录,未曾有千言以上之坭兴陶,此志乃达千六百余言……而道务乃中国坭兴陶也,今国人渐知钦县陶产,远迈宜兴……”。

发展鼎盛

坭兴陶坭兴陶(20)盛于清朝咸丰年间,胡老六创制吸烟小泥器,精良远胜苏省之宜兴。亡后潘允兴、尤醉芳、郑金声相继而出,研究日精。当时生产的产品有各种吸烟小泥器、茶壶、小花瓶和文具。从事此项生产的有40多家,其中较负盛名的有“黎家园”、“仁我斋”、“符广音”、“麦兴记”、“潘允馨”等家。至清同治年间,从事坭兴工艺的人家,大都聚居于市城南鱼寮横街设店经营,形成一条坭兴巷,即“烟斗巷”。

清光绪年间,坭兴陶,已驰名于各省。自钦设道署后,官员来往较多,无不购坭兴陶带出外省,名传各地。清末民初期间曾参加世界性的陶艺评比,均获大奖。

据台湾台北市印行的《钦县志》记载:“清光绪二十九年,李象来钦做官,曾由官家开设坭兴习艺所,在其产品的底部有‘钦州官窑’小方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晚清、民国时期制作的坭兴陶器有二十多件,其中一件为风格独特的白泥纹瓶,瓶高29.8厘米,器底落印阳纹“钦州官窑”款。从它的胎体和制作工艺断定其使用的泥极细腻,烧成后都经过磨光,有玉质效果,这是它区别于其它窑口生产的陶器的主要特征。

考证坭兴陶的历史,在清朝中叶时期,还没有确切的名称,至清朝咸丰年间,钦州陶器发展鼎盛,坭器得以广泛兴用,故得名“坭兴”。坭兴陶产品主要有茶具、文具、食具、咖啡具、花瓶、花盆、熏鼎及仿古制品等八大类,以及电热炊具等系列产品,花色品种达六百余种。大的有高达二米的大花瓶,小的有直径仅三厘米的小茶杯。其中以各式茶具、花瓶笔筒、盆景和食具最负盛名。钦州坭兴陶是广西最具传统民族特色产品的两件宝之一,被列为钦州乃至广西重点文化产业来保护、弘扬和发展。为了坭兴陶产业的长远发展,钦州市以地域优势明显,坭兴陶原料独特、产业发展良好,前景无限巨大等优势,积极组织成立申报工作组,落实专项资金,由市委宣传部、市工信委、市二轻联社、市坭兴陶行业协会以及部分工艺美术大师、企业负责人等人员组成申报材料编制小组等,积极开展一系列申报“中国坭兴陶之都”工作。

钦州坭兴陶,历史悠久,驰名中外。钦州坭兴陶艺人名传四海。从清朝起,曾被光绪皇帝、袁世凯、段祺瑞召见。

重要历程

1915年在美国召开“巴拿马运河开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组团参加国际大赛,钦州坭兴陶就荣获金牌奖。新中国成立后,坭兴名家荣幸地受到朱德、邓小平、华国锋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历代诗人、著名的书画艺术家对钦州坭兴陶情有独钟纷纷作诗赞誉。

1984年,在新中国首次派出代表团参加23届洛杉矶奥运会之际,海外华人即促成北部湾地区的钦州市一次性出口美国30万件凝聚中美文化交融结晶的坭兴桂陶艺术品“神鸟”,缔造了中国单件陶器艺术品一次性出口欧美市场数量最大的行业奇迹,成为新时期“一带一路新丝路”中美文化交融商贸互通的典范,开创了新时期“一带一路新丝路”文化商贸的先河。[1]

万年坭兴陶

据考古发现,钦州市的独料村遗址陶有4000年历史,合浦汉墓群古陶遗址有2000年历史,钦州宁道务墓出土陶碑有1300多年历史。

万年以来,广西制陶史从未间断,发展传承今形成了中国坭兴陶。1915年,坭兴陶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得金奖,从此坭兴陶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坭兴陶已经发展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其制作工艺于2008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制陶术自成一体,广西钦州坭兴陶即形成独特的、鲜明的、以“双料混炼、骨肉相融、自然素烧、烧炼出彩(窑变)、陶刻纹印、陶艺造型”等区域特征为特点的制陶工艺。广西坭兴陶制陶工艺历代薪火相传,万年以来,这六项鲜明特征从未间断,不断传承。发扬光大化蛹成蝶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坭兴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评估专家、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跨文化系主任Ingolf Thuesen教授认为,万年坭兴陶起源及发展脉络清晰,传承完整有序,世界罕见,既具有世界文化遗产的OUV共性,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

千年传奇

坭兴陶“神鸟”坭兴陶“神鸟”坭兴陶是运用广西钦州特有陶土制作的。钦州是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城,钦州于南朝宋元嘉第一次建制,称为宋寿郡,隋开皇十八年(598)易名为钦州,取“钦顺之义”,此为钦州最早得名,之后一直沿用此名。一千多年以来,钦州制陶人不断发扬传承坭兴陶的制陶精髓,将“双料混炼、骨肉相融、自然素烧、烧炼出彩(窑变)、陶刻纹印、陶艺造型”六项传统制陶工艺淋漓尽致地运用于陶器艺术创作中,独特地运用钦江两岸的红泥白泥烧制出古朴、典雅、厚重的坭兴陶,在钦州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创造了千年传奇的人间奇迹。特别是进入清朝咸丰年以后,坭兴在承载万年桂陶千年传奇等深厚文化基础上化蛹成蝶,开创了万年坭兴陶艺术升华的新篇章,至1915年终于在美国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得金奖,成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1984年,30万只凝聚中美文化交融结晶的坭兴陶艺术珍品“神鸟”穿越太平洋,飞抵大洋彼岸的洛杉矶,成为讫今为止我国陶器行业单件陶器艺术品一次性出口欧美市场最大纪录,再一次缔造了神奇,开创了新时期海上新丝绸之路的先河。

钦州建制千年以来,坭兴陶在美丽的北部湾畔演绎着化蛹成蝶的神奇,谱就了“万年坭兴陶,千年传奇”的绚丽华章。[2]

万年传承

广西在一万两千年以来,陶器从起源、发展、成熟、传承至当代具有非常清晰连贯的脉络,万年以来一直保留了“双料混炼、骨肉相融、自然素烧、烧炼出彩(窑变)、陶刻纹印、陶艺造型”六项制陶基本特征,这六项制陶特征是制作出艺术观赏性极高的钦州坭兴陶。

产品荣誉

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中,钦州坭兴陶和广西“壮族织锦”一起列入被保护的民族特色工艺品。钦州坭兴陶当属广西两件宝之一。

2006年,坭兴陶“连心碗”被指定为国宾礼品赠送东盟十国领导人。

2008年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将坭兴陶与中国传统乐器埙相结合,制作出拥有坭兴陶特色的传统乐器。

2013年1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正式批准授予钦州市“中国坭兴陶之都”称号。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坭兴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钦北区、钦州港经济开发区、三娘湾旅游管理区、灵山县陆屋镇现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坭兴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质量技术要求

(一)产品种类。

工艺美术陶、日用陶。

(二)原料组成。

1.白泥,矿石类型为风化残积粘土,呈显微鳞片泥质结构,土状构造。

2.紫红泥,矿石类型为风化的紫红色泥岩,呈显微鳞片泥质结构,块状构造。

3.化学组成:

原料名称 化学组成范围
SiO2 Al2O3 K2O Na2O CaO MgO Fe2O3 TiO2
紫红泥 58~66 15~19 ≥1.5 ≤0.8 ≤1 ≤1.5 ≤8 ≤1
白 泥 62~67 16~17 ≥1.5 ≤0.5 ≤0.5 ≤1.0 ≤5 ≤1

(三)加工工艺。

1.制泥工艺:白泥存放在避雨场所风干风化,紫红泥露天存放,风化淋浊。再按比例混合球磨、过筛、陈腐、搅拌、抽浆压滤,暗房陈腐15天,再真空练泥压制成泥条、陈腐。泥的细度过250目筛余小于1%的范围内.可塑性指标大于2.5。

2.成型工艺:

(1)工艺美术陶:采用手工成型、机械辅助成型和注浆成型。

(2)日用陶:根据不同产品器型,分别选用手工成型、机械成型和注浆成型。

3.雕刻装饰工艺:按照造型设计要求,充分发挥刻刀功能,尤强调以刀代笔,注意掌握力度,一挥而就。要点为“线行表外,以线托形”。

4.烧成工艺:根据不同成形方式及器物实行不同的烧成方法,烧成温度为1100℃至1180℃,在烧成过程中主要掌握升温曲线,烧成温度及烧成气氛的控制,在整个烧成时间安排上,着重把握缓烧,平烧、快烧三种烧成技法的结合。

5.打磨、抛光工艺:首先对烧成产品表面粗糙的表层进行粗磨,然后细磨深加工,再进行精磨,打磨后的产品经烘热后搽上薄的食品用石蜡层,用布轮抛去产品表面多余的蜡层,使产品表面的纹理和色彩更加光润柔和。

(四)质量特色。

1.外观品质特色:

(1)日用陶产品:质地细腻结实、敲击声音铿锵, 色泽柔和。

(2)工艺美术陶:质地细腻结实、敲击声音铿锵、色泽光润柔和,装饰精雕细刻,质感古色古香。

2.理化指标:

(1)热稳定性:200℃至20℃热交换三次不裂。

(2)吸水率:1.5%至5%。

(3)铅、镉溶出量:铅≤0.5mg/L,镉≤0.05mg/L。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工艺特点

原料名称 化学组成范围
SiO2 Al2O3 K2O Na2O CaO MgO Fe2O3 TiO2
紫红泥 58~66 15~19 ≥1.5 ≤0.8 ≤1 ≤1.5 ≤8 ≤1
白 泥 62~67 16~17 ≥1.5 ≤0.5 ≤0.5 ≤1.0 ≤5 ≤1

制作

窑变

钦州坭兴陶制作工艺是世代相传的。艺人们利用具有很强可塑性的泥质,在器皿坯体上雕刻诗文和绘画,诗文内容高雅,绘画主要以山水花鸟为题材,富有中国画白描风格。在坭坯上按预先设计好的图样雕刻,如仙女散花、桂林象山、水月洞、八仙过海或各种花、鸟等,刀法老辣、古拙,运刀如运笔。坯体上刻出花纹后,再在刻痕中填上另一种坭料,例如填以白色坭料,趁坭湿时填充融合,可以烧出红器白花,白器红花的效果,使坭兴陶在单纯古朴中透露出一种又醇又浓的人文味,是一种雅致的工艺品,又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博得了人们的喜爱。

结构

坭兴陶窑变坭兴陶窑变(7)坭兴陶在烧制过程中不添加任何陶瓷颜料可产生窑变体。过去,在传统工艺的烧制过程中,其颜色多为朱色或紫红色。偶尔有1 个或少数几个产品产生深绿色或古铜色的“窑变”体,是无法预测和控制的,素有“窑宝”之称。钦州坭兴陶的“窑变”技术,堪称“中国一绝”。

坭兴陶产品经窑变,表层形成各种斑斓绚丽的自然色彩,若隐若现古铜、墨绿、紫红、虎纹、天蓝、天斑、金黄、栗色、铁青、银白等诸多色泽,质地细腻光润,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开发利用

坭兴陶,耐酸耐碱。无毒性(铅镉释出量几乎为零),它独具透气而不透水的天然双重气孔结构,有利于食物长久储存。实践证明茶叶置于坭兴陶罐数年而无霉变。茶具泡茶,味正醇香,隔夜而色味不变。久用之空壶冲入白开水仍有芳香茶味,乃茶具上品。坭兴花瓶插花,花艳叶茂、经久不谢;尤其桃李,更可开花结果;坭兴食具盛装食品,暑天隔夜不馊。这些都是坭兴陶独具的特点。

坭兴四宝

产值

2011年实现产值1.5亿元,直接从事坭兴陶产业人员约4000人,行业中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名,广西省级工艺美术大师9名,钦州市级坭兴陶工艺美术大师51名。

坭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钦州坭兴陶正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向现代创意产业转型。记者从广西钦州市政府获悉,钦州市正倾力打造全国首个融城市景观、文化、旅游、物流为一体的坭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按照规划,到2015年钦州坭兴陶产业园产值超过15亿元。

广西钦州市工信委主任谢立品介绍,钦州市正在积极打造的钦州坭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面积2500亩,将成为中国西南陶瓷出口物流基地和贸易中心。园区立项、可研选址、环保评估、土地预审等各项前期工作都已经完成,1000余万元首期征地资金已划拨到位,有望在年内实现企业入园建设并于2013年投产,到2015年坭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产值可超过15亿元。

在倾力打造全国首个坭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同时,钦州市还积极推进坭兴古陶街区的建设,计划将坭兴陶悠久历史与陶艺文化与旅游结合,建设坭兴陶博物馆、陶艺演示区、产品销售和展示街、陶艺风情主题公园、古窑址浏览区、古窑址浏览区,以坭兴陶为主体,融合茶艺、古玩、书画、花鸟、根艺、奇石等高端文化艺术产品为一体的文化工艺品集散地。

坭兴陶制埙陶制的埙是古代就流行的乐器之一,属于吹奏鸣响乐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时期,埙的演奏就很盛行。埙在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八孔,九孔,十孔,双八度等,六孔埙市场上已不常见)。亦称“陶埙”。以陶制最为普通,也有石制和骨制等。

2008年研制开发出用坭兴陶制作陶埙,并申请通过坭兴陶制埙国家专利。为坭兴陶在音乐领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然陶彩

坭兴陶的艺术魅力在于不上釉不上彩而获得“自然陶彩、陶刻技艺、古铜陶鹤(褐)、陶艺造型”等“坭兴四宝”,这是坭兴陶的艺术瑰宝。坭兴陶是特定陶土、艺术创作、高温窑炼三者融合的产物。陶土、高温结合产生神奇的陶褐(鹤)与陶彩,艺术家的陶刻艺术、陶艺造型与高温陶土融合后使坭兴四宝形成其独具特色的艺术,这正是坭兴陶的魅力所在。[3]

陶刻艺术

坭兴陶无釉无彩,在1200°C以上高温烧制过程后窑变产生“自然陶彩”是坭兴桂陶艺术风格的一大亮点。

坭兴陶是特定陶土与高温窑炼的结晶,历经数十道工序,最终产生丰富的“陶褐”和“陶彩”。特定陶土经高温窑炼窑变产生的“陶彩”艺术品位极高,堪称“中国一绝”。坭兴陶窑变产生墨绿、紫红、天蓝、虎斑、火焰、彩霞等各式各样斑斓的自然色彩,称为“自然陶彩”。坭兴陶烧制经窑变后,表层形成各种斑斓绚丽的自然色彩,显现出古铜、墨绿、紫红、虎纹、天蓝、天斑、金黄、栗色、铁青、银白等等诸多色泽,质地细腻光润,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其中尤其以陆窑、贵台龙窑的柴烧最为显著。

“陶彩”的产生及其色彩是人为无法准确预测和控制的,是自然形成的,坭兴陶“陶彩”的产生不需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任何陶瓷颜料。钦州坭兴陶窑变产生“自然陶彩”的技术,在中国陶瓷行业中绝无仅有,是坭兴陶四宝之一。

古铜陶鹤

“陶刻艺术”是指陶刻艺术家在坭兴陶坯品上任意用刀,运用陶刻技艺在坭兴陶上进行陶刻书法、陶刻线画及其他陶刻艺术等陶刻创作,经煅烧后形成坭兴陶刻艺术作品。

坭兴陶泥质含水量适中,质地细腻,可塑性好,结实润滑,制成陶坯坚而不脆,硬而不散,柔而不软,韧而不粘,是各种陶刻艺术创作无可比拟的优质坯材。“陶刻艺术”是坭兴桂陶四宝之一。

陶艺造型

坭兴陶无釉无彩,采用广西钦州市钦江两岸东泥、西泥经坭兴陶烧制技艺煅烧打磨后,便如天鹅般脱胎出美轮美奂般的品相,其独特的古铜色泽成为典型的、以褐色为色泽基调的坭兴陶基本色泽,称为“古铜陶鹤(褐)”,是坭兴陶四宝之一。

坭兴神鸟

坭兴陶使用特定陶土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坭兴陶烧制技艺烧制,其特定的陶土和独特的烧制技艺,使其具备陶艺造型创作的各种优势,艺术家的陶艺造型艺术在坭兴陶艺术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陶艺造型”是坭兴陶四宝之一。

在坭兴陶艺术作品中, “自然陶彩、陶刻技艺、古铜陶鹤(褐)、陶艺造型” 四宝可同时出现,这就是艺术家与高温窑炼、特定陶土融合的艺术产物,当四宝结合之际,便是坭兴陶艺术珍品诞生之时。

挑选方法

“坭兴神鸟”是当年广西钦州市向美国出口的一批坭兴陶艺术品之一。1984年,钦州市坭兴制陶人挤开紧闭的国门,一次性向美国出口30万件坭兴陶艺术品“神鸟”,缔造了中国单件陶器艺术品一次性出口欧美市场数量最大的行业奇迹。当年在中国国内滞留有为数不多的“神鸟”,已经成为多方面满足国家文物定级标准的坭兴陶珍品,假以时日,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文物。而当年飞抵美国的“神鸟”,随着岁月的流逝更是难以寻觅,成为中美文化交融的瑰宝。如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制作的“神鸟”已成寓意“爱情永恒,和谐幸福”的信物。

代表人物

收藏一把具有实用性和艺术品的坭兴壶,需要从“变”、“泥”、“形”、“工”、“款”、“功”、“名”等六个方面着眼考虑。

任何陶瓷器,皆离不开“变”,从泥土变为陶瓷器的变,在所有情况下陶器在烧制后都会被永久硬化,坭兴陶泥胚不上釉,烧制后产生一定概率的窑变,其窑变色彩丰富,纹理自然独特,无可复制性,原记载共产生过九彩窑变,或单一色彩,或多色相互组合,或鲜艳,或素雅,人为烧制,天意成全,窑变极其难得,成品率极低。如若茶壶窑变,一段时间养壶,晶莹剔透、珠圆玉润,具有玉、石的把玩观赏性。

纯正的坭兴陶土因其“柔而不软,细腻纯净”给人感官上的享受;同时其原矿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铁、锌、钙、镁、钾纳等微量元素。会在泡茶的同时提供人体所需。坭兴壶具有保味功能好,泡茶不失原味;陈茶不馊,暑天越宿不起腻苔;经得起温度冷热巨变的特点。这些特点都缘于坭兴陶土结构有独特的透气不透水的双重性,使器皿内氧分充足。在我国,只有在广西钦州本地的高岭土中才能开采出这种陶土。因此在中国,坭兴陶土是的,用的泥做出的壶当然他山之石无法相比的。

坭兴壶的“形”有千变万化,其中不乏有一些壶型是坭兴人借鉴紫砂壶而做的,但一代代的坭兴艺人正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除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壶型,这不仅聚集了手工艺人的创作智慧和心血结晶更体现了手工匠人对坭兴壶的理解与期望。作为中国茶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坭兴壶所追求的意境,应与茶道所追求的“涤净烦嚣,淡泊明志,超世脱俗”的意境想融洽,所以具有“古拙韵味”及“民族特色”造型的坭兴壶才能被中国的传统文化所接纳,古朴传统造型的坭兴壶比造型奇特的壶更具有的收藏意义及升值的空间。

“工”是坭兴壶价值的灵魂所在。一把壶的制成要经过几十上百道工序,手拍、拉坯 、雕刻、烧制、打磨……只有道道工序的精心制作,才能使壶恰如其分地体现坭兴陶窑变的温润与古朴。

好的坭兴壶除了壶的流、把、钮、盖、肩、腹、圈足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外,点、线、面的过渡转折也一定要交待清楚、流畅。在整体上,坭兴壶形态端正,无别扭感觉之处;在细节上坭兴壶当直则直,当曲则曲,当须则须,当毛则毛,丝毫不含糊。做工精良的坭兴壶或给人高昂情绪的激发,或人气质内敛的含蓄,不仅表达着作者的思想,更具有区别于其他壶的“神”、“气”、“态”。

“款”是指镌刻在坭兴壶上的诗词书画及印款,这些也包含在坭兴壶的价值之内。好的镌刻甚至是出自名人之手的镌刻,会大大提升坭兴壶的艺术性和收藏性。

“功”为一坭兴壶的实用性,必不可少,也是收藏一把好壶的价值体现之重点。坭兴壶功能主要表现在容量适度、高矮得当、口盖严密及出水流畅四个方面。“功”好的坭兴壶在一定的程度上比“功”不好坭兴壶具有较高的价值。

一般来说,精细的做“工”可以使坭兴壶具有较好的使用“功”能。但是有些坭兴艺人自身不喝茶也就缺乏对用坭兴壶泡茶的理解,不清楚不同茶叶要求坭兴壶在做工细节上的区别。因此做出来的茶壶就算做“工”较好、“功” 能不错,可壶不能很好地体现不同茶叶的特点,使得品茶变得乐趣全无。这样的坭兴壶的价值当然也不会很高。

坭兴壶的“名”是指壶的作者,作者的名气构成了坭兴壶的附加价值。名头响亮的坭兴艺人做出的自然比一般匠人的壶卖价高,在投资收藏坭兴壶时,非常有必要考虑制壶之人的名气。对于资金不太宽裕的坭兴壶爱好者来讲,也可注意和挖掘用料真实,做工精细,有自己独特制壶风格,但现今名气较小的制壶者。这种人就如同“黑马”,他日名气及口碑长足发展的时候,其壶的附加价值的增长定会给投资者带来满意的回报。

词条图册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李人帡

李人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一个背负着钦州坭兴传承重任的人,他把传统工艺和现代创新结合起来,他设计和制作的200多种坭兴新品种有半数获国家和省部级奖,作品先后被2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藏。他的作品《陶牛角》《海石花》获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珍品奖,《四神挂碟》《巡天壁挂》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

《三辅黄图》曰:“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取材于中国古天文学的《四神挂碟》,正是用这四种我国人民喜爱的动物,表达出某种吉祥、长寿、威猛、高贵的象征与寄托。再细看苍龙腾空飞舞,白虎扑跳勇猛,朱雀起飞雄健,玄武遒劲浑朴。且在这圆圆的挂碟中,感觉不到外圆对碟内构图的限制,甚至觉得正是这外圆饱满了图画,正是这限制性的外圆给了图内形象以自然开阔的天地,它的宏大,远远超出了我们想象的范围。李人帡就是这样将深厚的精神力量溶入了这小小的坭兴挂碟中,使人神往。

《巡天壁挂》则把炎黄子孙龙的图腾、人类对月亮的依赖及由此产生的顶礼膜拜,花山壁画的千古之迷融合在一起,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

而被国内近20个省、市人民政府收藏的《高鼓花樽》器表饰纹充分汲取铜鼓、壮锦、花山壁画的艺术神韵,用凝练、流畅和富于变化的线条,表现出古人竞舟、舞蹈和翔鹭穿梭往来等灵动飞扬的生活场景,充分展现了广西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

优美的造型、绚丽多彩的窑变颜色、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四者的结合,是李人帡作品的成功之处。

黄孙祝

黄孙祝教授在指导学员制作坭兴陶黄孙祝教授在指导学员制作坭兴陶黄孙祝,原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广西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广西委员会常委、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中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广西工艺美术学会会长、广西科技书画院院长,现任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党委书记。

2009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并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广西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主任及广西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评委。

2007年,黄孙祝与王廷革、梁荣贵、黄源德、赵杰共同开发的坭兴陶作品《花瓶--万象更新》、《茶壶--壮锦》,荣获钦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的“2007年度坭兴陶人才技术进步奖”,并获钦州市人民政府表彰及奖励。

2008年11月,由黄孙祝、梁荣贵创作的坭兴陶作品--“壮锦茶具”,在第九届中国“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奖,并获得钦州市人民政府的表彰与奖励。

2009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2009年,黄孙祝与王廷革、梁荣贵、赵仰杰、黄东共同开发的坭兴陶作品《国色天香瓶》,荣获钦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的“2009年度坭兴陶技术进步奖”。

2010年4月,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人帡监制,广西工艺美术大师黄孙祝设计,坭兴陶拉坯第十六代传人黄源德制坯,陶刻艺术家梁荣贵组织刻制的,高达2.2米,宽0.66米,重250公斤,被誉为史上最高的坭兴陶巨型花瓶《世博缘·壮乡情》设计和烧制成功,并作为镇馆之宝布置在上海世博会的广西馆内。[4]

2012年7月,作品获首届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展金奖。

2012年7月,作品获首届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特别成就奖。

2009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并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广西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主任及广西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评委。

坭兴陶手拍壶艺人

吴丽华吴丽华吴丽华,女,出生于坭兴陶都—钦州,成长于坭兴陶世家,自小受到坭兴陶大师们的耳濡目染,长大后又在兄长的坭兴厂工作,体会了坭兴陶工艺的全过程,并学习了手拍壶工艺,结合钦州陶土特性大胆创新尝试新的坭兴陶制壶工艺,并把手拍壶技艺定位在方形壶的工艺上,独树一帜,闯出了自己的一条新路。

中国独创坭兴陶之“墨缘山水”陶艺家

洪建海,出生于书香门第,幼承家庭,随外祖父学习诗书、礼、乐及道德文化。早年随著名画家白桦学习江树晓渡绘画,并多方走访名家,博采众长,传统书画功力深厚。先后毕业于广西民族师范图音专业、钦州学院美术系、进修于桂林中国画学院花鸟方向研究班,师从著名画家梁耀、陈再乾教授,现为钦州坭兴陶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其所制坭兴陶作品中国传统书画韵味十足,传统中求新意,小品中求大气,大品中求细腻,并独创坭兴陶之“墨缘山水”,在坭兴陶艺界独树一帜,作品曾多次获奖。其作品因富含浓厚的人文书画韵味,谨示文与画,博智者一笑,而深受当代收藏界行家的钟爱。

中国楷书雕刻第一人

刘明洲,这个当今中国楷书陶刻第一人,一个让书法艺术深植于坭兴陶中的人,一个让坭兴的生命更多彩的著名老书法家,深入对比宜兴紫砂,景德镇陶瓷、佛山陶瓷等中国名瓷,最后发现:最适宜刻字的,还是细腻瓷实的钦州坭兴陶!1992年以来共创作了坭兴刻字作品200多件,更有猪胆瓶收藏于广东省工艺珍品馆。

广西坭兴陶都制陶拉坯第一人

周长元,高级工艺美术师,广西工艺美术大师。1970年生于重庆市云阳县,出身于制陶世家,幼承家学,天赋异禀,未届弱冠之年即享誉乡里。自1998年至2005年,在广东省佛山市拉坯制陶,在强手如林的南国陶都脱颖而出,成为佛山“拉坯界”的名人。2006年至2013年辗转到广西钦州,与四大名陶之一坭兴陶结缘。同样很快被坭兴界人士认可,成为广西坭兴陶都制陶拉坯第一人,有“拉坯王子”美誉;制作出的陶器得到各界人士的认可和称赞。

四体书法皆备的雕刻大师

王兆儒-“文明之光”陶灯王兆儒-“文明之光”陶灯王兆儒,“中国坭兴陶都”最早的一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也是第一批获得“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老陶艺家。曾先后应邀赴新加坡、澳大利亚和美国举办个人书法展及讲学活动。他在陶器造型设计方面,悉心钻研、溶古铸今,别出新意;在陶艺雕刻装饰方面,拓宽思路,把自己所擅长的篆、隶、行、草四体书法和娴熟运用了半个世纪的篆刻刀法施于坭兴陶上,给本无生命的陶器赋予了生动的灵魂,作品在全国工艺美术展赛中屡获金奖。2012年,“钦州八景八体书法瓶”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第四届中国美术陶瓷技艺大赛授予“评委提名奖”,更是对王兆儒陶艺造诣的高度肯定。

在坭兴陶上复活青铜金文的“中山女王”

王茁 清莲瓶王茁 清莲瓶王茁(女),号怀馨馆主人、怀馨,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鲍志强入室弟子,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理事,钦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钦州坭兴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文理双硕士。幼承家学,传承于其父王兆儒、义父王传善,擅长古篆雕刻及理论研究。曾获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最高奖、全国首届“张芝奖”书法大赛最高奖、文化部全国第十六届“群星奖”等近百个奖项。其独创以战国“中山王”青铜器铭金文书法雕刻坭兴陶,作品连续获第二、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第四届“大地奖”两项金奖[5],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坭兴陶精品创作工程金奖、广西首届“八桂天工奖”金奖(广西艺术品行业最高奖)、广西首届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银奖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艺术部门收藏。因其多次以“中山王”金文创作作品屡获全国大奖而被誉为“中山女王”。

坭兴陶新秀

杨烈,原名杨定烈,字承之,号无为斋主人,1979年生,广西藤县人。知名坭兴陶雕刻艺人,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性醇和。五岁随伯父习字,主攻楷书和行书,十多岁时又自学绘画,三十余年从未间断。他的坭兴陶作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壶、百福壶、十八罗汉浮雕壶、关公浮雕壶等受到很多文雅人士的追捧和收藏。

杨烈图集杨烈图集(5)其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在广西藤县蒙江镇大德村度过,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中国内地的农村,文革余患尚存,村民普遍生活在贫困线下。杨烈的家庭也不例外,导致他接受完义务教育后便草草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但对于字画和雕刻的强烈爱好始终没放下,反而成为他在逆境中聊以自慰并获得内心平静的最好方式。

2011年底杨烈来到钦州,其时正是坭兴陶最风生水起之时。坭兴陶与紫砂、建水陶、荣昌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很多人认为这是广西最具特色的产业之一。杨烈突然觉得坭兴陶才是值得为之托付终身的事业。他回到原来工作的地方交接了工作,便只身来钦,从此跟坭兴陶结缘。

因为有年少时期习字绘画的功底,又有多年的烙画和核雕工作历练,技艺日益成熟。杨烈的作品很快便得到众多玩家和消费者的认可。他与坭兴陶的缘分还将继续下去。

杨烈说,他是一个手艺人,他会用一个手艺人的坚持,做最精致的作品,并让使用或欣赏这些东西的朋友感到温暖。

钦州全手工壶制作人

姚树赛擅长手工壶制作 2013年 参加第五届中国美术陶瓷技艺大赛荣获银奖。2012年 参加第四届中国美术陶瓷技艺大赛荣获铜奖。多年的全手工制壶经验,自己不仅在技术上娴熟,而且也逐渐在传统壶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制作了不少的精美作品。

智美壶(姚树赛制)智美壶(姚树赛制)姚树赛手工壶姚树赛手工壶(3)跟随沈文泰(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玄壶秘器大师)学习紫砂壶文化艺术与制作及陶瓷设计艺术,受其深刻教导,后由沈文泰引荐拜师于崔龙喜(高级工艺美术师 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在大师的悉心指导严格要求下,技艺突飞猛进,并经常受到多位紫砂陶艺名家的指点。对于传统手工制壶尤其专研,擅长制作全手工壶。精通制陶的整个流程和泥料。其制作的壶体气势雄健、线条优美圆润、细节生动细致、壶韵温文儒雅。深受行家好评,为众多收藏家所喜爱。2010年随师到钦州从事坭兴陶全手工壶创作。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