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西县

越西县

中文名 越西县
外文名 YuexiCounty
别名 越嶲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下辖地区 越城镇、中所镇、新民镇40个乡镇
行政代码 513434
县长 何建梅
方言 彝语
著名景点 天皇寺
地区生产总值 578809万元(2021年)
电话区号 0834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越西县越西县(3)越西历史悠久。先秦时期,属“西南夷地”。汉置阑县。北周天和三年(568年)置邛部县直至隋唐,宋太祖“玉斧划界”大渡河以南弃为夷地,元称邛部州。明洪武二十五年,封骠骑将军俞通渊为越嶲侯,命于邛部州筑越巂侯卫城。清为越嶲厅,民国2年(1913年)改为越嶲县。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越西县。1959年普雄、越嶲两县合并置越西县。

2000年,越西县辖5个镇、36个乡 [13]。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3798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越城镇 26581 、中所镇 8897 、新民镇 9254、 乃托镇 7324、 普雄镇 15911、 新乡乡 2396、 马拖乡 8952 、大瑞乡 11502 、南箐乡 7754 、丁山乡 5881 、大花乡 5479 、河东乡 7322 、西山乡 4521、 板桥乡 7150 、瓦岩乡 6124 、大屯乡 7819 、保安藏族乡 3953、 白果乡 5067 、梅花乡 3265 、拉普乡 5645 、铁西乡 4152 、尔觉乡 4611 、四甘普乡 4287 、贡莫乡 5481 、拉白乡 2155 、乐青地乡 5245、 德吉乡 2162 、依洛地坝乡 6524 、尔赛乡 4650 、古二乡 3244 、竹阿觉乡 2759 、保石乡 3196 、五里箐乡 5154 、书古乡 5322 、瓦菩莫乡 2592、 申果乡 2984 、瓦曲觉乡 2734 、申普乡 4121 、瓦曲乃乌乡 405 、瓦里觉乡 2991 、拉吉乡 2982。现在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2004年,越西县辖5个镇(越城、普雄、乃托、新民、中所)、35个乡(河东、西山、大花、南箐、大瑞、马拖、新乡、板桥、瓦岩、梅花、白果、铁西、拉普、尔觉、德吉、尔赛、保石、拉吉、贡莫、书古、大屯、丁山、古二、拉白、四甘普、乐青地、五里箐、瓦普莫、瓦里觉、瓦曲觉、瓦曲乃乌、依洛地坝)、1个民族乡(保安藏族)。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越西县下辖17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

截至2022年3月,越西县下辖17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14]

区划详情

17个镇:越城镇、中所镇、新民镇、乃托镇、普雄镇、大瑞镇、竹阿觉镇、书古镇、依洛地坝镇、南箐镇、贡莫镇、梅花镇、尔觉镇、拉普镇、马拖镇、大花镇、板桥镇。

1个民族乡:保安藏族乡。

2个乡:拉吉乡、申果庄乡。

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越西县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北部,东邻美姑县,西接冕宁县,南与喜德县、昭觉县相连,北与甘洛县、石棉县毗邻。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2°20′—102°54′,北纬28°18′—28°53′之间。境内南北长66千米,东西宽56千米,总面积2257.37平方千米[15]

地形地貌

越西县境内山地占90%以上,以山、谷相间的中山宽谷地貌为主要特征。整个地形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倾斜。山谷地势起伏,形成海拔差较大,一般为1000―2000米。阳糯雪山主峰铧头尖海拔4791米,为境内最高峰,北部梅花镇巴姑河边海拔1170米,为境内最低处:境内越西河谷海拔1600—1700米,普雄河谷海拔1500—2000米,宝珠拉达及则普拉达海拔2400—2600米[15]

气候环境

越西县越西县县境内多山,气候属西昌巴塘亚热气候区,天气凉爽,雨量充沛,四季不太分明。海拔1600-2100米地区,年均气温为11.3-13.3℃,≥10℃的年有效积温3915.7-3200℃,年日照时数1612.9-1860小时,无霜期225-248天,春季气温回升快。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越西县越西县(3)物产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马铃薯、小麦、荞麦。土特产有苹果、花椒、核桃、生漆。野生药材有天麻、贝母、虫草、杜仲等162科903种。珍贵树种有连香树、润南、香樟、楠木等。珍贵动物有大小熊猫、虎、豹、猕猴、獐子、黑熊等。

土地资源

县区可使用土地面积22.0196万公顷,规划中工业用地0.169万公顷,农业用地2.38094万公顷,其它用地城镇279.8公顷,农村居民3915.9公顷。

矿产资源

矿产主要有煤、铁、铅、锌、硫铁矿、白云石、大理石、石灰石、水晶石、泥炭土等。已探明储量煤炭为5844万吨(多为无烟煤),赤铁矿1.2亿吨,磷矿1500万吨,石灰石3亿吨,大理石1000万立方米,花岗石300万立方米,泥炭1亿吨。此外,褐铁矿、铅锌矿、水晶石、硅石、玄武石、高岭土、石英等储量也很丰富。全县水力蕴藏量大,水位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64.1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7.93万千瓦,目前已开发利用的仅2.4万千瓦。

优越的环境,丰富的物产,充沛的光、热、水等资源,使越西成为发展农业的适宜区,并为越西发展工业提供了先决条件,也为外来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越西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发现矿种有铁、铜、铅锌、煤炭、泥炭、硫铁矿、白云石、水晶等十多种矿产。其中赤铁矿累计探明储量1.2亿吨,硫铁矿5000万吨,煤炭5844万吨(多为无烟煤),泥炭1亿吨,白云石7000万吨。

白云石石质优大,是越西县的拳头产品,按部颁标准可达特级熔炼。

赤铁矿:

储量大,品位高,含铁平均地质品位45%,最高品位67%。

硫铁矿:矿山遍布越西全境,以有害元素含量低(双零),出酸率高等优点深得用户欢迎。

泥炭:储量大,质量好,开采条件佳,是花卉栽培,复合肥生产的理想原料,其质量可与红原泥炭媲美。

森林资源

越西县国土总面积225656.0公顷,其中林业用地129626.0公顷,占57.4%。林业用地中有林地38318.7公顷,占29.6%,无林地56077.8公顷,占43.3%,疏林地6558.0公顷,灌木林地26895.6公顷。全县活立木总蓄积3197515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8.9%。

越西县植物资源丰富,分布树种65科230种,主要优势树种有冷杉、云南松、桦山松、华木\桤木、栎类等。全县投产经济林木156万株,以花椒、苹果为主。全县区划林业用地面积124418.4公顷,其中生态公益林98430.7公顷,商品林18119.2公顷,兼用林5850.3公顷,为林业分类经营改革打下基础。县内可供药用植物162科903种,常用中药和稀有名贵药材150多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有蕨类、虫草、鸡棕等。全县野生动物有21科48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大熊猫、云豹、金钱豹、灰腹角雉等;二类保护动物有小熊猫、苏门羚、短尾猴、金猫、斑羚、岩羊、水獭、穿山甲、猕猴、绿尾红雉、白腹锦鸡等。

水利资源

越西县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河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9条河流。其中,有两条流域面积达500平方公里以上。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22.624亿立方米,另有溶水3.286亿立方,径流总量25.91亿立方米。河床坡度大、落差集中,有利水能资源开发。全县水能蕴藏量64.16万千瓦,可开发量17.93万千瓦。普雄河、越西河、漫滩河是县内水能资源主要河流,其中普雄河水能蕴藏量为9.07万千瓦,可开发量3.624万千瓦,占全县总可开发量的20.2%;越西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3.314万千瓦,可开发量5.026万千瓦,占全县总开发量的28.9%;漫滩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3.123万千瓦,可开发量8.291万千瓦,占全县总可开发量的46.25%,现已开发2.46万千瓦(包括在建的白沙河二级电站)。

越西水利工程始于清道光五年(1826年),当时兴修的西山堰,至今仍灌溉着西山下和县城西北一带农田。其后历经清末、民国、解放后几个时期维修建造,整治完善,现已有灌溉渠堰127条,电力提灌站7座,控灌面积58240亩。。

旅游资源

越西县旅游以南方丝绸古道”为主线,各景点均在“古道”旁。重点旅游点在县城以北有“树衔碑”、“天皇寺”;在城以南有“零关古道”、“文昌帝君诞生地(文昌宫)遗址”。

树衔碑:位于县城城北18公里处。属“县级自然奇观保护点”。景点为清代一汉族墓碑,被坟上一大树衔起,提断墓碑。树衔首大半截石碑生长达0.6米,形成一大奇观。此景点已录入《中国旅游名胜大辞典》。景点近100平方米,地处一片良田之中,四面环山。

天皇寺:城北5公里处的山岗上。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佛教寺院。有许多有趣的传说、故事、诗、楹平。面积50亩。

零关古道、文昌帝君诞生遗址:位于县城南5公里处的公路旁。“零关古道”有“丁山桥”、摩崖石刻“零关”,是“古道”遗迹。桥建于明朝以前;“零关”属清代古迹。“文昌帝君诞生遗址”,即“文昌宫”遗址,是文昌帝君诞生的地方。文昌帝君与孔夫子齐名,是文神。遍及全国的文昌文化由此传出,资料记载:文昌帝君于晋太康八年(287年)诞生于此处……

“南方丝绸古道”的各驿站遗迹、古寨,以及古道遗迹等,给各景点增加神秘特色。

人口

人口详情

2017年,新出生人口15545人,死亡人口6711人,迁入人口1215人,迁出人口1705人。全县年末总人口364966人,比上年增加2.3%。其中:男185853人、女179113人,男女性别占比为50.9:49.1。农业人口311901人,占总人口的85.5%;非农业人口53065人,占总人口的14.5%。18周岁以下人口是137437人,占总人口的37.6%;18—60周岁人口193674人,占总人口的53.1%;60周岁以上人口33855人,占总人口的9.3%。汉族72303人,占总人口的19.8%;彝族287913人,占总人口的78.9%;藏族3813人,占总人口的1%;其他少数民族937人、占总人口的0.3%。全县年末总户数108786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215户,增长1.12%。2017年全县常住人口29.3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24万人,城镇化率28.04%。

2021年户籍人口:全年新出生人口7674人,死亡人口1275人,迁入人口494人,迁出人口1966人。全县年末总人口379989人,比上年增加1.31%。其中:男193492人、女186497人,男女性别比为103.75:100。农业人口317448人,占总人口的83.54%;非农业人口62541人,占总人口的16.46%。18周岁以下人口141011人,占总人口的37.11%;18—59周岁人口205921人,占总人口的54.19%;60周岁以上人口33057人,占总人口的8.7%。汉族68947人,占总人口的18.14%;彝族306367人,占总人口的80.63%;藏族3762人,占总人口的0.99%;其他少数民族913人,占总人口的0.24%。全县年末总户数105098户,比上年同期减少593户,减少0.56%。

2021年全县常住人口30.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1万人,城镇化率33.22%。

民族构成

现在有汉族、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政治

党委领导

书记:陈路[16]

副书记:何建梅、沙马木机、王晓波[17]

政府领导

县长:何建梅[12]

副县长:蒋勇[18]、曲木尔足、金波、马海木呷、胡兴、肖天荣、曾凡玉、蹇丹[12]

人大领导

主任:李长德[12]

副主任:谢彬、刘加荣、袁智[12]

政协领导

主席:张华[19]

副主席:罗立新、马民德、曲木政府莫、郭蓉[19]

经济

综合

2017年全县现价总产出751548万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达到366101万元,比上年增加5982万元,增长1.7%,经济总量在全州17个县市排名第 9 位。按可比价计算的生产总值为348794万元,发展速度为-1.6%,增速在全州17个县市排名第16位。全县人均GDP是12469元,比上年减少53元,下降0.4%。现价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22984万元,同比增长4.1%,总量在全州排序第8位,按可比价计算增加值123329万元,发展速度3.9%,在全州17个县市排名第5位;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7708万元,同比下降26%,总量在全州排序第12位,按可比价计算增加值75758万元,发展速度-18.4%,在全州17个县市排名第17位;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55409万元,同比增长25.96%,总量在全州排序为第9位,按可比价计算增加值149707万元,发展速度4.8%,在全州17个县市排名第13位。现价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重是33.59:23.96:42.45。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现价)完成578809万元,同比增长7.82%,地区生产总值(可比价)完成568777万元,增速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现价)为155446万元,同比增长4.13%,可比价增速5.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现价)为93638万元,同比增长10.34%,可比价增速5.5%;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现价)86496万元,同比增长10.89%,增速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5.8%;建筑业完成增加值(现价)4597万元,同比增长3.28%,增速下降4.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现价)332725万元,同比增长8.95%,可比价增速6.3%。现价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是27:16:57。全县人均GDP为19040元。

第一产业

2017年第一产业总产出206591万元,比上年增加10290万元,同比增长5.24%,实现现价增加值124554万元。总量在全州17个县市排名第8位。

2017年,实现可比价增加值124877万元,发展速度4%。增速在全州17个县市排名第5位。

2017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2659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8042公顷,粮食总产量122598吨,同比增长1.35 %和 2.51 %;油菜播种面积3254公顷,油菜籽产量8370吨,分别增长0.49 %和增长3.23 %;烤烟播种面积3280公顷,产量6740吨;蔬菜播种面积 4439  公顷,产量为90011吨,比上年增长11.5% 和 39.3%。全年种植业总产出102182.3万元,实现增加值70591.32万元。

2017年,四大牲畜出栏418308头(只),比上年减少705头(只),下降0.17%。其中生猪出栏280366头,同比增加0.1%;牛出栏为14124头,同比减少1.4%;羊出栏123818只,同比增长0.5%。全年家禽出栏286778只,同比减少1.6%。全年肉类总产量23970吨,比上年减少720吨,同比下降2.9%。其中猪肉产量19900吨,比上年减少921吨,同比下降4.4%;牛肉产量1432吨,羊肉产量2208吨,禽肉产量430吨。年末四大牲畜存栏483378头(只),比上年减少184头(只),同比下降0.3%。其中生猪存栏 199000头,比上年下降0.1%;牛存栏52244头,比上年减少0.1%;羊存栏217662只,比上年减少0.1%。年末家禽存栏351628只,比上年增加1.3%。全年畜牧业总产出86963.26万元,实现增加值42904.26万元。

2017年,林业总产出11553万元,实现增加值8979万元;渔业总产出为741万元,实现增加值490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出2201万元,实现增加值1570万元。

农业农村改革纵深推进,完成20个乡镇,163个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通过清产核资,全县农村集体资产总计111698.26万元,全年集体经济收入达315万元。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2021年建成2个州级产业园区,累计建成6个。大力实施“大凉山”越西品牌战略,获国家农业农村部“国家地理标志”认证3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个,绿色食品认证3个。完成烤烟种植面积5.67万亩,收购烟叶15.2万担,产值2.06亿元。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69.41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8.276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22.66万亩,总产量34.1万吨(未折合原粮),荞麦种植面积6.85万亩,产量0.95万吨;油菜种植面积24030亩,产量4712吨;发展苹果达10万亩,产量18450吨;生猪全年出栏24.35万头;牛出栏1.55万头;羊出栏17.45万只;特色小家禽出栏50.01万羽,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67吨。粮食及肉类总产量分别达到13.78万吨、2.25万吨。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9691.5万元,实现现价增加值158318万元,增速5.8%。

第二产业

2017年第二产业总产出294971万元,实现增加值为87708万元。

2017年全县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出104357万元,实现现价工业增加值45792万元,比上年下降33.3%,总量在全州17个县市排名12位。工业可比价增加值38101万元,发展速度为-11.2%,增速在全州17个县市排名第14位。

2017年,联网直报建筑企业总产值7560万元,比上年下降48.57%,全县建筑业按当年价格计算增加值41916万元,比上年下降16.1%,建筑业总量在全州 17个县市排名第14位。建筑业实现可比价增加值为37657万元,增长-24.5%,增速在全州17个县市排名第16位。建筑业在二产业中的比重达到47.79%,逐渐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工业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不断推动工业经济向绿色、环保发展,紧盯总投资8.5亿元、装机10.6千瓦的华润风电项目,加快推进工程建设,推动企业并网发电。2021年筹集资金1680万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8家,积极推动各项政策落实落地,为企业协调留存电3472万千瓦时,加快推进工业集中区土地收储、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资金301万元用于中国大凉山食品产业园前期工作和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公园壹号、越西康城、水墨领地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天然气管道经营项目的建设。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累计实现产值84088.9万元,比去年同期80017.4万元,增长5.09%。工业完成增加值86496万元,增速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5.8%。2021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09亿元,同比增长10.4%。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597万元,增速下降4.9%。

第三产业

2020年,越西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6亿元,增速下降5.8%。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4.57亿元,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98亿元。全县批发零售业实现现价增加值4.77亿元,增速下降4.3%,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14亿元,增速下降7%。

2020年,越西县以信息传播、房地产、居民服务业为主的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85亿元,增速下降4.5%。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4.79亿元,增速1.6%。

2020年,越西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646万元,同比增长4.6%[20]

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着力推动成昆铁路扩能工程越西段建设、G245越西段完成升级改造工程、小相岭隧道打通3.1公里、S208梅花至青云桥段完成恢复重建、通乡油路实现全覆盖、通村通畅率提高到96%、完成农网改造项目82个。2017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9个,本年竣工项目23个,本年投产项目23个,累计完成500万元以上及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68586万元,比上年增加38017万元,增长3.3%。按行业分类划分:第一产业投资1374万元,占投资总额的0.51%,第二产业投资39335万元,占总投资额的14.65%,比上年增长53%;第三产业投资227877万元,占总投资额的84.84%,比上年增长7.2%。按资金来源划分:企业和公司自筹资金投资和其他资金投资32477万元,占总投资额的12.09%,农户投资资金35000万元,占总投资的13.03%。按资金用途划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1461万元,比上年下降61.7%,占总投资的15.44%,产业投资34209万元,比上年增长524.6%,占总投资的12.73%,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186446万元,比上年增长64.7%,占总投资额的69.42%。

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树立扩大投资为支撑,做大项目促发展的理念,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的有效手段,成昆铁路复线建设完成91.4%,完成投资92478万元。兑付征地拆迁补偿资金53289万元,全年推动33个续建项目全部竣工、30个新开工项目全部开工,全力推进项目储备工作,推动58个储备项目前期工作,202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33791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其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11.9%,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0.4%;按行业分类划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比上年下降13.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58.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比上年下降5.2%。一二三产业完成投资占比为7.1:20.5:72.4。

交通运输

2021年公路养护总投入1439.9万元。G245线白沙河至中所路面修复整治,投入资金1299.9万元;S218线冕中路、G245中所至书古段全部标线进行了重画,投入资金30万元;G245大瑞至书古段、S218冕中路局部坑槽进行了修补,投入资金70余万元;在越西全境范围内进行路域环境整治,投入资金40余万元。完成两座水毁桥梁重建工程,总投资402.29万元,采集水毁47处,抢险金额50万元。经2021年对我县道路进行普查和详细测算,我县国省干线总里程为200.42公里,已全部通畅; 县道总里程184.68公里,已全部通畅;农村公路乡道总里程为387.24 km,已通畅道路387.24 km;村级公路总里程424.08 km,已通畅424.08公里。 2021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333万元,同比增长10.82%,增速7%。

贸易

2017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6476万元,比上年增长11.18%。总量和增速在全州17个县市排第8和9位。全县批发零售业实现现价增加值30045万元,同比增长34.32%,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6724万元,同比增长51.21%。

消费品市场快速回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876.2万元,增速12.6%。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63595.6万元,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4280.6万元。全县批发零售业实现现价增加值56337万元,同比增长16.04%,增速11.9%,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1791万元,同比增长11.61%,增速8.7%。

2021年以信息传播、房地产、居民服务业为主的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0713万元,增速3.94%。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60414万元,增速5.45%。

财政金融

2017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4858万元,比上年增加1726万元,增长13.14%,总量和增速在全州17个县市排第13和4位。全年公共财政支出215926万元,比上年下降5.2%,总量和增速在全州17个县市排第9和13位。

2017年,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09819万元,同比增长13.83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9082万元,同比增加109.28%。金融保险业总产出15048万元,实现增加值11772万元,同比增长49%,可比价发展速度6.9%。

2021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497万元,同比增长31.6%。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3085万元,同比减少23.3%。

2021年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3.72亿元,同比增长8.39 %,其中:储户存款余额70.18亿元,同比增长12.21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6.85亿元,同比增长2.18%。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17372万元,同比增长5.96%,可比价增速1.3%。

服务业

2017年房地产行业实现增加值1843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3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它服务业总产出16659万元,实现增加值8916万元,比上年增长83.1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总产出12431万元,实现增加值6264万元,比上年增长 83.1%。

2017年全县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1692万元,比上年增长0.42%,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33.26%,占GDP总量的14.12%。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行业发展相对平稳。财政预算支出中八项支出161002万元,增长速度12.5%。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总产出50984万元,实现增加值27827万元,比上年增加117万元,增长0.42%。

2017年全年第三产业总产出252187万元,比上年增长24.96%,实现增加值155409万元。

民营经济

2017年全县工商登记企业、个体户期末总户数8825户,比上年增长41%。其中个体工商户7937户,比上年增加2221户;私营企业586户,比上年增加187户。工商登记年末注册资金628696万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84883万元,占注册资金总额的14%;私营企业注册资金402308万元,占注册资金总额的14%;私营企业注册资金422308万元,占注册资金总额的68%。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98551万元,比上年增加5617万元,上升2.91%,可比价速度下降1.6%。民营经济占GDP比重为54.23%,比上年上升1.2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7749万元,比上年增长4.02%,占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83%;第二产业民营增加值70726万元,比上年下降22.95%,占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80.64%;其中民营工业经济实现增加值45476万元,比上年下降33.31%,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99.31%;建筑业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为25250万元,比上年增长了6.99%,占建筑业增加值比重为60.24%。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80076万元,比上年增长44.95%,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53%。民营经济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壮大的最主要力量。

2017年全县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167550万元,比上年增加了365万元,增长0.42%,占GDP比重为45.77%。

脱贫摘帽

2020年实现脱贫摘帽[21]

企业概况

以川西水泥厂为代表,越西县目前还有索玛锌品厂、碳化硅厂、电力公司、朝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网眼袋厂、自来水公司等企业。其中骨干企业川西水泥厂始建于1986年,拥有固定资产1.15亿元,核定生产能力20万吨,职工535人。1999年年产水泥14万吨,实现产值3296.6万元,税金400余万元;索玛锌品厂1999年年产电锌2687.82吨,磷肥11191吨,实现产值1643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县电力公司始建于1958年,公司拥有资产3190万元,职工300余人,自营电站6座,装机容量6800千瓦,1999年销售收入969万元,实现利润205万元,上缴税金130万元。越西县碳化硅厂、朝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网眼袋厂是越西县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山东省枣庄市碳化硅厂、四川大学、浙江玻璃投资商分别投资兴办的企业,现已建成投产,预计产值为碳化硅厂1200万元,朝阳食品公司1200万元,网眼袋厂280万元。

文化

地名由来

越嶲因越过嶲水设郡县得名[2]

地方文化

民族风情

越西县主要居住有彝、汉、藏、回4种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65%。越西彝族的服饰、风俗与凉山州其它县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男装

蓝、黄、红布缠头,左前方缠绕一束“英雄结”。上身穿窄袖、紧身、斜扣的短装上衣,上衣外披“擦尔瓦”。下身穿“大裤脚”下装。领口、袖口、裤脚边、襟边均绣有花边。

女装

未婚姑娘梳发辫,中缠红头绳,蓝红布绣花头帕叠似瓦片,发辫经头帕中段覆盖头上。上身穿高领斜扣镶花边短衫,外套白毛镶边领褂,衣袖绣三角形对称花纹。耳缀银箔泡花。下身穿筒形褶纹两节裙。婚后改穿三节百褶裙。婚后妇女头戴茶叶形状青蓝布夹帽,帽檐及后脑处绣简易花纹。中老年妇女的上衣较宽大,长可及膝。妇女和男子一样,常披“擦尔瓦”和披毡。

彝族妇女心灵手巧,她们刺绣的镶边花纹有:日、月、星、彩虹、白云、山、水、波纹、鸡冠、羊角、牛眼、树叶、花卉、什物器皿、古老钱、几何图案等。色调和谐,绣工精细。

彝族人民普遍好客,诚挚大方。无论认识与否,到了彝家,主人都热情接待,杀鸡、宰猪、羊等待客。敬客人吃鸡头,客人走时送半边猪头或一块羊膀肉。家中人员除陪客的外,须让客人吃后才吃。敬酒是普遍的礼俗。遇着熟人,敬你半斤必回敬半斤,习俗“转转酒”,如果拒饮敬酒,视为不礼貌。

彝族的节日有火把节、彝族年。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7月24日,节日里人们要耍火把,还有斗牛、摔跤、赛歌、赛马、跳舞等比赛活动。整个节日是“火的旋律、歌的海洋、力的角逐、爱的升华”。

彝族年没有国定的日期,一般按彝历兔月(农历十月)。过年的第一天称“库色”。炊具、餐具、刀子要经过“乐察苏”以驱除邪恶。杀年猪后,先取些猪肉,砣砣肉和米饭都是煮好后,各舀一盆,上放汤勺祭祖后,全家才正式吃年饭。彝族年要过三天,每天都有不同的仪式。

地方信仰

原始宗教

民主改革前,处于奴隶社会的彝族地区信仰停留在原始阶段。毕摩:毕摩是彝族中的祭师,是专职的宗教职业者,经家传或学习而成。作法的主要法具有经书、签筒、神铃、法帽、法扇等。活动多是安灵、送灵以及为人招魂、禳灾、驱鬼、治病、预卜和协助家支头人对某些纠纷进行神明裁决。其中安灵、送灵是毕摩经常进行的最具有特色的活动。苏尼:苏尼是彝族社会较早的神职人员,即为“巫师”,地位较毕摩低。男女均有;女性苏尼称为“莫尼”。苏尼不懂经典,也不是师承而来,作法无一定仪式,主要法器是羊皮鼓。苏尼进行占卜活动的方式有看猪脾,烧羊胛骨、鸡足、舌卜、砍木刻等。

佛教

封建时代,汉民族普通崇敬神灵,深信佛教“因果报应”说教。因而,自发捐助,普建神庙,就近朝拜。明清期间,仅有万人的城区,建有寺、庙、庵等,以天皇古寺为隆盛。清同治五年(1866年),遂宁海源和尚应邀来县主持整修天皇古寺。此后以天皇古寺为主开展“我佛慈悲”等教义活动。每年正月初二至初九日,香火最旺,前往进香朝佛的人络绎不绝。县内藏族信仰喇嘛教,即藏传佛教的本波派,神职人员俗称“苏宛”。还信仰本地原始宗教,从职人员俗称“煞巴”。无论是婚丧嫁娶,出门远行、播种收割等,都要请“苏宛”、“煞巴”念经卜吉凶祸福。宗教意识感情渗透于民之中,同民族习俗交织融合。

道教

崇老子、东华少阴君。明洪武时,城外南街建真武观,为道士仰奉团拜之所,属南宗全真派。民国初年废止。

伊斯兰教

越西县内第一个清真寺在元末明初建于保安。为便于南北居住的回民朝拜,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越西石城竣工后,将保安清真寺迁至城内敦化巷拐角处建新寺。同治十三年(1874年),守备场同先令将清真寺搬迁至南门左侧三倒拐建寺。“文化大革命”中,清真寺被拆除,经典被查抄,寺基被人侵占。1988年在原址重新修建清真寺。

天主教

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法籍光司铎(神甫)来县城传教,在中所街上及新民茶园设经堂。之后,中所陶姓住宅设教堂,当地群众视为“邪教”,将其捣毁。民国5年(1916年),路司铎在县城城隍庙巷建教堂“永安公”。教堂有神甫1人,会长、修生童贞女、传教士及教书先生多人。教堂经费由西昌主教区核拨。“永安公”神甫更迭共8人,其中法国籍4人,中国籍4人。

基督教

民国36年(1947年)组建,年底上报有教徒465人,附设于永安公福音堂。解放初,随天主教堂关闭而停止活动。

文物古迹

越西县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名称

年代

地址

类别

级别

公布时间

丁山桥及零关题记

唐代至民国

丁山乡丁堰村

古建筑及石刻题记

国家级

2013.03

小相岭古道遗址

明代

南箐乡小相岭村

遗址

省级

2019.01

新民古城遗址

元代

新民镇新市村

遗址

省级

2007.06

禹王宫

明代、清代

越城镇半边街

古建筑

县级

2006.06

武侯祠

清代

越城镇外南街

古建筑

县级

1992.07

铁马大桥

现代

乃托镇莫洛村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县级

2011.06

松林山哨所遗址

明代

板桥乡板桥村

遗址

县级

2011.06

越西县烈士陵园

当代

越城镇城郊新村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县级

2011.06

南箐岩画

唐代

南箐乡南山、苏呷村

石窟寺及石刻

县级

1999.02

红军洞

现代

南箐镇河坎村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县级

1999.02

白果乡“文革标语”

现代

白果乡塔拉村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县级

2011.06

天皇寺

明代

大屯乡天兴村

古建筑

县级

1999.02

参考资料:[22]

民族风情

名称

年代

地址

类别

级别

公布时间

丁山桥及零关题记

唐代至民国

丁山乡丁堰村

古建筑及石刻题记

国家级

2013.03

小相岭古道遗址

明代

南箐乡小相岭村

遗址

省级

2019.01

新民古城遗址

元代

新民镇新市村

遗址

省级

2007.06

禹王宫

明代、清代

越城镇半边街

古建筑

县级

2006.06

武侯祠

清代

越城镇外南街

古建筑

县级

1992.07

铁马大桥

现代

乃托镇莫洛村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县级

2011.06

松林山哨所遗址

明代

板桥乡板桥村

遗址

县级

2011.06

越西县烈士陵园

当代

越城镇城郊新村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县级

2011.06

南箐岩画

唐代

南箐乡南山、苏呷村

石窟寺及石刻

县级

1999.02

红军洞

现代

南箐镇河坎村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县级

1999.02

白果乡“文革标语”

现代

白果乡塔拉村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县级

2011.06

天皇寺

明代

大屯乡天兴村

古建筑

县级

1999.02

参考资料:[22]

交通

越西县主要居住有彝、汉、藏、回4种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65%。越西彝族服饰、风俗与凉山州其它县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彝族人民普遍好客,诚挚大方。无论认识与否,到了彝家,主人都热情接待,杀鸡、宰猪、羊等待客。敬客人吃鸡头,客人走时送半边猪头或一块羊膀肉。家中人员除陪客的外,须让客人吃后才吃。敬酒是普遍的礼俗。遇着熟人,敬你半斤必回敬半斤,习俗“转转酒”,如果拒饮敬酒,视为不礼貌。

彝族的节日有火把节、彝族年。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7月24日,节日里人们要耍火把,还有斗牛、摔跤、赛歌、赛马、跳舞等比赛活动。

公路

铁路

2017年,全县国省干线总里程为207.5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2200万元;县道总里程86.4公里,已通畅55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3750万元;农村公路乡道总里程为187.6km,已通畅道路187.6km,累计完成总投资46900万元;村级公路总里程674.08km,已通畅670.08公里,累计完成总投资36854.4万元。

2017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总产出16517万元,实现增加值8802万元,比上年下降1%。截至2020年末,越西县国省干线总里程为200.41千米,县道总里程84.40千米,,农村公路乡道总里程为137.8千米,村级公路总里程600.73千米。

截至2020年末,越西县国省干线总里程为200.41千米,县道总里程84.40千米,,农村公路乡道总里程为137.8千米,村级公路总里程600.73千米[20]

截至2021年末,越西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051.1千米。其中,国道2条(国道G245线、国道G550线)119.9千米;省道2条(省道S218线、省道S309线)82.18千米;县道4条(普火路:普雄火车站至呷古村一组)(乃火路:莫洛村至乃拖火车站)(两裤路:洛觉阿莫至喜德县入口)(比团路:苏特洛至申普乡)84.4千米;乡道36条137.8千米;村组道路626.82千米[23]

社会

越西县境内成昆铁路通车里程达79千米。成昆铁路在此设立越西站。

2022年10月25日,原成昆铁路越西站正式更名为乃托站[24]

综述

基础设施

越西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中冕公路开通后,越西至州府西昌的距离缩短到135公里,境内成昆铁路通车里程达79公里,省道乌金路自北向南纵贯越西,铁路公路纵横交错,形成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通信手段先进,现已开通光纤程控电话、移动通信、互联网等。进一步缩短了越西与外部的时空距离。

改革开放以来,越西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近年来,通过内联外引,招商引资等方式,在县境内建成了一批项目,并逐步产生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引进实业家罗晓波投资1500万元,盘活了电锌存量资产;成昆铁路输变电线路越西22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产;与西昌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建设的装机2×6300千瓦的铁马二级电站投产发电;引进成都矩星高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越西管道燃气站已初步建成进入试运行;引资新建了越西县灵峰肉类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山东碳化硅厂创办了电冶结合高耗能企业,与四川大学合作创办了朝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项目。

教育事业

电厂和装机能力,输变电能力:

越西县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理论蕴藏量64.16万千瓦,可开发量17.93万千瓦,现已开发2.46万千瓦(包括在建的白沙河二级电站),占可开发量的13.7%。截至2000年,全县水电电源装机已达59处69台,容量10400千瓦(不包括铁马二级电站)。其中:并入县电网装机已达9处17台,容量9535千瓦;国营电站5处10台,容量7750千瓦;农村(包括铁西电站)54处59台,容量2650千瓦。

全县拥有输配电线路总长1214公里。其中:35千伏线路87公里;10千伏线路412公里(国营电网286.5公里,农村电网125.5公里);0.4千伏线路715公里(国营534公里,农村181公里)。

拥有城关110千伏变电站1处,容量10000千伏安;35千伏降压站2处,容量10000千伏安(普雄降压站1台2000千伏安;川西水泥厂降压站2台容量8000千伏安)。

拥有配电变压器397台,容量19240千伏安(其中:国营314台,容量15010千伏安;农村83台,容量4230千伏安)。

拥有电源升压站11处16台,容量18580千伏安(其中,国营5处9台16975千伏安,农村6处7台,容量1605千伏安)。

截至2000年,全县通电乡41个,乡通电率100%;通电村265个,村通电率92%;通电户53664户,户通电率93.3%;电炊户11439户,户用电率20%。人均用电量267.5千瓦时;户均生活用电量341.9千瓦时。

公路和城市建设情况:

越西县现有通车里程515.9公里,其中有省道128公里,县道200.7公里,乡村道187.2公里。投资350万元,整修县城主街道水泥街面1800米长及相应配套设施。制定招商引资房地产开发建设,沿街各单位新建整齐大楼,总投资700万元,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改观县城主街道面貌。投资50万元,整改安装县城供水主管道,有效地解决县城供水不足。

卫生事业

2017年,教育经费投入7.2亿元,比上年增长32.47%。优先发展教育战略思想不动摇,深入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营养改善计划等。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建成“一村一幼”教学点291个,学前一年毛入院率97.21%。2017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61580人,比上年增长7.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81.05%。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89%,小学阶段的六年巩固率96.93%。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8.12%,初中三年巩固率90.03%。普通高中在校生2983人,县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666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48.12%,比上年增加2.75个百分点。

2017年,教育行业全年总产出26206万元,实现增加值18593万元,同比增长0.42%。

2020年末,越西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8所,其中职业高中1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直属小学3所、小学54所、小学教学点26个、幼儿园75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6所,民办幼儿园48所,全县汇总统计的“一村一幼”1所),在校学生9.36万人,其中学前教育2.09万人、小学4.96万人、初中生1.82万人、特殊教育58人,高中教育阶段4657人。全县有教师3386人,其中小学2277人,初中801人,高中208人,职中46人,幼儿园54人[20]

文育

201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2017年全县卫生经费投入32093.0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643.09万元,比上年增长31.26%。全县年末共有床位1007个,比上年增长6%。在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72名,比上年增长1.86%,其中持执医生325名,护士371名,其他卫生服务人员176名。全年总诊疗24.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76%,其中入院治疗5.2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04%。医疗收入18219.46万元,比上年增长9.15%。

2017年,卫生和社会工作业总产出10440万元,实现增加值4963万元,比上年增长0.43%。

2020年末,越西县有公立医疗卫生单位共43个,民营医院4家,村卫生室289个。全县拥有医疗卫生编制1009名,现有在编职工893名,缺编116名,民营医院职工342名,村医生278人,卫技人员1235名,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80人,执业护士595人;正高级4人(公立医院3人,民营医院1人),副高级80人(公立医院72人,民营医院8人),中级职称232人(公立医院148人,民营医院84人),初级职称759人(公立医院536人,民营医院223人);本科学历181人,大专学历696人,中专学历以下358人;全县医院床位950张。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3.5人、执业(助理)医师1.36人、执业护士1.69人、床位2.69张,村卫生人员278人。编制使用率为92%[20]

社会保障

2017年,全面建成3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并投入使用,建成289个农家书屋和5个乡镇社区。实现村(社区)农家书屋全覆盖,全年农村电影放映289个行政村,共放映场次3468。完成59个行政村村村响和6427户户户通安装任务,维护无线数字基站43次,维修村村通、户户通设备647台,维修村村响应急广播设备26台。我县成功创建文昌故里国家4A级旅游景区,水观音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昌故里旅游景区建设共计1.2亿元。完成38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8个彝家新寨配套体育实施工程建设,投入20万元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2017年文化体育娱乐业总产出2653万元,实现增加值993万元。

环境保护

2017年全县243.46万元用于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就业培训1318人,完成州下达任务的132.7%。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提高, 全年共计100439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完成省州下达目标任务的100.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共计13352人,完成省州下达目标任务的111%。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低保对象2715户5210人,全年累计支出城市低保金1667.1万元,月人均补差260元。全县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3472户34379人,全年累计支出农村低保金7632.8万元,月人均补差185.3元,。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5895人,参合率100%。在贫困残疾人扶助方面,对全县2196名贫困残疾人按月人均70元的标准,全年共计发放生活补贴金184.5万元;在城乡医疗救助方面,全年累计救助66841人次,累计支出城乡医疗救助金1527.7万元,其中资助城乡低保对象等五类特殊群体参保参合24439人,资助资金365.8万元;门诊救助41410人次,救助资金553.1万元。在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方面,全县2017年末有农村特困人员408人全部实行分散供养,按月人均上半年300元、下半年400元的供养标准,全年共计发放供养金180.5万元。在救灾救济方面,全年共发放救灾资金322.97万元。在落实孤儿保障政策方面,2017年全县孤儿572人,按月人均748元的标准,全年共发放孤儿救助金507.3万元;对全县1977名特殊困难儿童,均分别纳入城乡低保的基础上,按月人均200元的标准,共计发放特殊困难儿童生活补助金458.6万元。在推进社会养老服务建设方面,投入2555万元,新建有730个床位的越西县中心敬老院一分院、越西县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和越西县社会福利救助中心等三个工程项目;在落实养老政策上,全年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2568人发放高龄生活补贴共计162.8万元,在优抚安置方面,对全县599名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共计313.87万元均由银行打卡直发;全年发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517人次132.6万元;对优抚对象医疗救助635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35.67万元,为伤残人员73人共发放伤残抚恤金132.07万元;2017年退役士兵接受率达到100%,发放义务兵优待金50.42万元,对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地方经济补助金130.55万元,并投入6.6万元开展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技能培训任务。

2017年,全面统筹解决城镇“三无”农村“五保”和低保老人新农合参保资金,老年人高龄生活补贴全部兑现。城乡居民收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根据城乡一体化新口径调查统计,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32元,比上年增加875元,同比增长11.28%,总量和速度在全州排序第11位和第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4059元,比上年增加1933元,增长8.74%,总量和速度在全州排序第13位和第5位,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9:1。

2020年,越西县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收入12.72亿元,其中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3.42亿元;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4322个(含东西部临时性公益性岗位2000个),发放公益性补贴2319.93万元。共发放低保金1.36亿元,帮助988名农民工追回工资928.13万元。

2020年,越西县累计发放残疾人补助资金46.23万元,享受残疾人补助人数708人;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2804万元,受益6.28万人次。

截至2020年末,越西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3.88万人,享受待遇人数32.42万人次,养老金共计发放3366.17万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员7266人,发放养老金共计1.27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员9301人(其中在职6758人,退休2543人),发放养老金1.53亿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4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6.82万人[20]

旅游

2017年越西县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率为100%;2017年越西县县域地表水(越西大河)水质稳定,达标率为100%。

2017年越西县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监测期间达优天数179天,达良天数131天,达优良天数310天,达轻度污染天数为3天,优良率为99.04%。2017年越西县空气中主要污染物SO2年平均浓度为17.2ug/m3;NO2年平均浓度为16ug/m3;O3年平均浓度为94ug/m3;CO年平均浓度为1.7mg/m3;PM10年平均浓度为48.1ug/m3;PM2.5年平均浓度为24.1ug/m3。

2017年,越西县按照州环境监测站进行城镇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质常规监测,分上半年和下半年共监测两次。越西县所在地的城镇地下水、乡镇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规定的水功能区划要求。2017年监测的37个乡镇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37个水源地水质均达标,达标率为100%,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Ⅲ类水域标准。县域地表水水质状况:2017年按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要求,对越西县越西大河断面水质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均达到Ⅲ类水域标准。

文昌故里景区

四川申果庄省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文昌故里景区

文昌故里景区,位于越西县中所镇。景区背靠的金马山有大营盘山、小营盘山,景区西面是小相岭,景区西北是老凉山[6]。文昌故里景区有和平彝寨、文昌大庙、水观音、拜仙桥、亲水廊桥等主要景点[9]

小相岭

四川申果庄省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位于越西县东部海拔三千米的申果庄地区。保护区内生活着大熊猫、小熊猫、黑熊等国家保护动物,有原始森林、中药材基地、优质蜂场、无污染畜牧养殖基地等[9]

荣誉

小相岭,位于越西县南箐镇,与喜德县、冕宁县邻界,属小相岭山系,海拔从1988米延伸至4506. 4米,山峰俊秀、重峦叠嶂、林木苍翠,是零关古道必经之地

词条图册

2020年6月30日,越西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5]

2021年3月,越西县入选四川省民政厅、四川省财政厅公布的四川省第二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单位名单[25]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