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二郎山

神木二郎山

中文名 神木二郎山
开放时间 常年开放
景点级别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海拔 1082m
目录导航

景区简介

神木市二郎山景区神木市二郎山景区(3)神木-----二郎山,俗称西山,位于神木市城西1公里的窟野河与芹河交汇处,因其山上有二郎庙延名。文人墨客视其貌似驼峰,又多称“驼峰山”。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武宗皇帝巡行驻跸,赐名“笔架山”。

                              历史沿革

                                创建年代

                                二郎山的创建年代,无确切记载,据《国家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载,明初山上已有庙宇,部分建筑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重修,清代至民国年多次修葺,“文革”间损毁严重,80至90年代数次维修。

                                发展现状

                                由于二郎山的山势雄奇秀丽,古建筑如串珠般遍布在1公里多宽的山峦上,多姿多彩,所以它闻名于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  二郎山一年四季游人不断,特别是每年传统文化庙会期间,香火旺盛,商贾云集,遂成一方胜境。2003年9月二郎山庙群被 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代表景点

                                二郎山巍峨峻秀,挺拨险要,东西石壁陡峭,松柏挺立,前后两峰凸起,中稍低凹,两峰中断处原建有一木桥,游人攀蹑而过,名“断续桥”。在前后相距1公里多的山脊上,依照山形地势,有一百余间(孔)建筑,殿、庙、亭、阁、窟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其规模颇为宏大各现特色。主体建筑有八仙洞,地藏洞、浩然亭、二郎庙、关帝庙、诸神殿、祖师庙、玉皇阁、娘娘庙等,其建筑多为单檐硬山式或砖石窑洞带廊檐,庙、殿现存明清壁画18幅。多为工笔重彩,间有国画。还有明清及民国年间碑石60余通,明代及清嘉庆元年(1796年)摩崖题刻七方。特别是明代照壁,正面石刻“虎啸图”,背面石刻“九龙戏水图”,栩栩如生;明代石牌楼,造型古朴;地藏洞石窟藻井,雕刻细腻,均有较高的艺术及历史价值。山上还有抗日战争中部分爱国将领在“浩然亭”中留下的题刻,为古老的殿庙渗入了新的生机。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