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岩画

中文名 贺兰山岩画
开放时间 8:00--18:00
代表景点 贺兰山岩画
所属国家 中国
建议游玩时长 2-3小时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这是自远古以来活跃在这一地区的 羌戎、 月氏、 匈奴、 鲜卑、铁勒、 突厥、 党项等民族的杰作,时间大致从春秋战国到西夏时期。

贺兰山岩画在不同的地点有着不同的内容: 石嘴山一带以森林草原动物为主,如北山羊、岩羊、狼等形象;贺兰山一带多以形形色色的类人首为题材; 青铜峡、 中卫、 中宁一带的岩画则以放牧及草原动物北山羊为主。在贺兰山白芨沟等地,还发现了成片彩绘岩画,内容以乘骑征战人物形象及北山羊、马等动物形象为主。彩绘岩画的发现,为贺兰山岩画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

年代说法

贺兰山岩画的年代,目前学术界尚未有一致的看法,分歧很大。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旧石器时代晚期说法

一、岩画刻制年代上限在旧石器时代晚期。 周兴华认为“少量属于 旧石器时代晚期,大部分属于中石器、 新石器时代, 少量延续到 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也有若干作品出自秦汉以后,近至宋元、西夏”。

艾天恩认为“岩画大致是在一万五千年到六千年前的氏族公社时期产生的”。

新石器时代晚期说法

二、岩画刻制年代上限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或产生于 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钟祝辉、 李树俨认为“贺兰山岩画深受仰韶彩陶文化的影响,是仰韶文化特异化的产物”,认为“贺兰山史前岩画深受仰韶—马家窑—齐家史前文化的影响,其制作年代相当于仰韶—龙山考古文化年代,即距今6000—4000年”。 高文宁认为“贺兰山人面像岩画的最早创作年代应确定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四五千年”,“贺兰山动物岩画的刻制……大约距今5000—4000年前”。 刘贻清认为贺兰山岩画“至少不迟于青铜、铁器时代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五千年以上,较晚的延至明清或更近于今”。

早期铁器时代说法

三、岩画刻制年代的上限“在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即青铜文化—早期铁器时代”。

上述三种意见,各有所据。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但多数学者倾向于贺兰山岩画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说法。近年在贺兰口岩画分布区内发现的具有齐家文化特征的为数不少的石器和陶片,为贺兰山岩画的制作年代确定在距今5000—4500年提供了新的证据。相信随着贺兰口岩画景区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及研究工作的深入,贺兰山岩画的年代问题将会得到更为科学的、令人信服的结论。

代表景点

岩画内容

贺兰口距银川城50余公里,位于贺兰山中段的贺兰县金山乡境内,山势高峻 ,海拔1448米,俗称“豁了口”。山口景色幽雅,奇峰叠障,潺潺泉水从沟内流出,约有千余幅个体图形的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画面艺术造型粗犷浑厚,构图朴实,姿态自然,写实性较强。以人首像为主的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牛、马、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

表现形式

人首像画面简单、奇异,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圆顶帽。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的挽着发髻,风姿秀逸,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有的大耳高鼻满脸生毛,有的口衔骨头,有的面部有条形纹或弧形纹。还有几幅面部五官似一个站立人形,双臂弯曲,两腿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图腾 巫觋的造型形象。

贺兰山岩画贺兰山岩画(3)动物图形构图粗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有奔跑的鹿,有双角突出的岩羊,有飞驰的骏马,有摇尾巴的狗,有飞鸟的图形和猛兽的形象,有部分人的手和太阳的画面,还有原始宗教活动的场面。

根据岩画图形和西夏刻记分析,贺兰口岩画是不同时期先后刻制的,大部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北方 游牧民族所为,也有其他朝代和 西夏时期的画像。刻制方法有凿刻和磨制两种:凿刻痕迹清晰,较浅;磨制法是先凿后磨,线条较粗深,凹槽光洁。贺兰口岩画的题材、内容与表现手法都十分广泛,富有想像力,给人一种真实、亲切、肃穆和纯真的感受。众多岩画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风土人情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物资料,堪称是一处珍贵的民族艺术画廊。

主要类型

贺兰山岩画贺兰山岩画在贺兰山东麓发现了数以万计的古代岩画,它记录了远古人类在3000年前至10000年前放牧、狩猎、祭祀、争战、娱 舞、交媾等生活场景,以及羊、牛、马、驼、虎、豹等多种动物图案和抽象符号,揭示了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生殖崇拜、 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是研究中国人类文化史、宗教史、原始艺术史的文化宝库。

据调查,贺兰山岩画分布在宁夏贺兰山东麓三市九县(区),共27个地点。其中: 银川市境内的贺兰山东麓共有12个岩画点,从北到南计有大 西峰沟、小西峰沟、白虎沟、插旗口、贺兰口、 苏峪口、回回沟、拜寺口、水吉口、 滚钟口、红旗沟、柳渠口。

贺兰山的“岩画”确切地说是岩刻。我国云南、广西也有不少岩画,亦称崖画,是用颜料画的,而且多用红色颜料;而我国北方的“岩画”多半是岩刻。贺兰山的众多“岩画”,只有白芨沟的是用颜料作画,其他的都属于岩刻。

依据岩画分布状况,贺兰山岩画可分为三种类型:

山前草原岩画

主要分布于贺兰山北段的石嘴山区、惠农县境内。

山地岩画

主要分布贺兰山中北段,多凿刻于深山腹地的崖壁上。

沙漠丘陵岩画

主要分布于贺兰山南段 卫宁北山。贺兰山岩画一般分布在沟口内外山体上和沟口外洪积扇 荒漠草原上。

分布区域

银川境内贺 兰山岩画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貌特征。在苏峪口以北至大西峰沟,岩画多分布在沟口内外的山体上,山前洪积扇荒漠草原上也有大量岩画分布。而苏峪口以南至柳渠口,山体岩画数量很少,荒漠草原上几乎没有岩画分布。在沟口内外山体上的岩画,多集中在距离沟谷山根以上约10米的范围内,并呈片状分布。最高处的岩画不超过50米,其上则很少有岩画发现;沟口内的岩画,纵深分布在500米的范围内,数量以沟口为多,越深入沟谷,两侧山体上的岩画越稀少。在山前洪积扇荒漠草原上的岩画,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多磨刻在可以移动的独石和出露地表的立石上。从沟口到洪积扇,岩画的空间布局明显地呈现出由密集到疏稀的扇状分布特征。

贺兰山岩画包括石嘴山市岩画、 平罗县、贺兰县、青铜峡市、 中卫县岩画几部分:

石嘴山市岩画

①麦如井岩画,是贺兰山最北端的一个岩画点,一般画面较小,多为个体图案,组 合的图案极少。画面以动物居多,也有个别的人物、植物或符号图案。岩画采用敲凿和划刻两种方法。

② 黑石峁岩画,分布比较集中,主要采用敲凿法,少量为磨刻的图案,个别采用划刻法。

③韭菜沟岩画,这一带的岩画中有虎的形象,形体强健,身体上饰有条纹装饰,由双钩刻线构图。另一种内容是塔。

平罗县岩画

①龟头沟岩画,龟头沟旧称“ 归德沟”。岩画多朝西,保存较差,相当一部分脱落或不清楚,基本上都用敲凿法,凿点大而深,图像粗糙而不规范,岩画内容以动物为主,也有个别人物图像。

②白芨沟岩画,这是贺兰山惟一的彩色涂绘岩画。位于白芨沟一个的天然石洞的东侧岩壁上,岩画为红色涂绘,共有37组,100余幅,内容比较丰富。人物形象中有征战的乘骑者和狩猎的猎人;动物包括北山羊、蛇、狗等。这里的岩画还表现了生殖崇拜和太阳崇拜的内容。另有些其他标识和符号。

③大西峰沟岩画,西峰沟又称“西伏沟”或“西佛沟”,位于平罗县和贺兰县交界处,距平罗县县城30余公里。大西峰的岩画内容有人面像,人物和动物,岩画共有8个点。

贺兰县岩画

①小西峰沟岩画,内容以动物表现为主,制作手法多为凿刻法,也有个别的使用磨刻方法。

②白头沟岩画,白头沟沟口有一小山梁将沟的出口成两部分,北口俗称叉子渠,岩画分布在叉子渠渠口的北山坡的拐弯处,均面东南。凿刻了 羚羊、岩羊、 北山羊、飞雀等动物,又有牧马图,其中的人物系有尾饰。

③插旗口岩画,插旗口位于贺兰县金山乡金山村的贺兰 山东麓,内容有人面像、符号和动物。

贺兰山岩画贺兰山岩画(3)④贺兰口岩画,沟口开阔,面对黄河,沟内泉水流淌不止。岩画分布在沟谷两岸的断崖石壁上,以沟口北崖向阳的岩画数量居多。岩画保存情况不一样,位于沟崖北侧的岩画保存明显好于南崖的崖面。贺兰口是贺兰山岩画最为集中的一处,内容绝大多数是人面像,另有人物、舞者、天体和马、羊、虎等动物。岩画以敲凿法和磨刻法为主。从画面的风格、题材和内容及剥落的情况看,贺兰口岩画的凿刻延续时间很长。

⑤苏峪口及回回沟岩画,苏峪口俗称“宿嵬口”,岩画分布在苏峪口沟谷两岸,迤南至回回沟,原来调查岩画的数量有200幅,由于开矿炸石,修筑公路,大部分岩画已被毁,现存的岩画仅有几十幅,以兀立山头巨大的《神牛图》最为著名。

青铜峡市岩画

①口子门沟岩画,内容以动物表现为主,制作手法为凿刻法。岩画主要散布 在一座座山梁上,每一座山梁上的岩画数量都较少,而且比较分散。

②四眼井岩画,凿刻于贺兰山山体东侧的一道道的崖壁和岩石上,每一岩画点的岩画相对比较密集。

③芦沟湖岩画,岩画散布在沟两侧山崖上。

④砂石梁岩画,石质为红色,作画于岩石自然平整处。

⑤广武口子门沟砂石 梁子山岩画,位于贺兰山余脉的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头道乡与青铜峡市广武乡的邻接处,凿刻着顶角的北山羊与狼,人骑、手印和脚印等。

中卫市岩画

中卫县市 处黄河前套上首,西临 腾格里沙漠。

①苦井沟岩画,位于贺兰山南端的卫宁北山里,岩画分布极广,也比较密集。几乎每一条岩脉上都凿刻有岩画。它的制作绝大多数使用的是敲凿法。

② 大麦地岩画,大麦地在中卫县城的东北,岗峦遍地,沟壑纵横,在约6平方公里的面积内,有1089幅岩画。题材以动物为主,反映了狩猎和放牧的生活特点,除此之外还有星辰、西夏文题刻等内容。

③东沟岩画,山沟呈南北走向,俗名为中豁子口。岩画分东侧和西侧两个部分。

④钻洞子沟岩画,制作于山沟北侧的崖壁上面。内容包括羊群和 马群,鹿和驼等动物;骑猎射猎的场面中有猎鹿和猎羊的情景,还有部落战争的场面;另有双人舞、符号和人面像(或类人面像)等。

⑤ 大通沟岩画,其岩画点与大麦地相望,彼此之间相距5公里。这里有31组岩画,凿刻着动物(也有些植物)、人物与人面像或符号。

岩画范围

据调查,贺兰山岩画分布在宁夏贺兰山东麓三市九县(区),共27个地点。其中银川市境内的贺兰山东麓共有 12个岩画点,从北到南计有大西峰沟、小西峰沟、白虎沟、插旗口、贺兰口、苏峪口、回回沟、拜寺口、水吉口、滚钟口、红旗沟、柳渠口。

贺兰山岩画一般分布在沟口内外山体上和沟口外洪积扇 荒漠草原上。银川境内贺兰山岩画的分布,有着明显的 地貌特征。在苏峪口以北至大西峰沟,岩画多分布在沟口内外的山体上,山前洪积扇荒漠草原上也有大量岩画分布。而苏峪口以南至柳渠口,山体岩画数量很少,荒漠草原上几乎没有岩画分布。

特征

在沟口内外山体上的岩画,多集中在距离沟谷山根以上约10米的范围内,并呈片状分布。最高处的岩画不超过50米,其上则很少有岩画发现;沟口内的岩画,纵深分布在500米的范围内,数量以沟口为多,越深入沟谷,两侧山体上的岩画越稀少。在山前洪积扇荒漠草原上的岩画,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多磨刻在可以移动的独石和出露地表的立石上。从沟口到洪积扇,岩画的空间布局明显地呈现出由密集到疏稀的扇状分布特征。

在 岳飞的《满江红》中,就有"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词句。

旅游信息

一、贺兰山岩画门票价格:

成人60元/人 景区往返电瓶车票10元/人

学生30元/人 景区往返电瓶车票10元/人

二、景区开放时间:8:00--18:00

三、免票优惠:

1、身高1.3米(含1.3米)以下儿童免票(初中高中学生购买学生票)

2、持老人优待证的老人或凭身份证65周岁(含65岁)以上免票

3、军官凭证免票(持本人证件)

4、离休人员(持本人证件)

5、残疾人(持本人证件)

6、记者(持本人证件)

四、2018年7月,宁夏公布参加“三群体”重点优抚对象优惠卡活动的景区名单,贺兰山岩画在列。[1]

交通信息

一、自助游

乘车地点:银川市新月广场

乘车时间:旺季每天8点、9点发两班车

票 价:贺兰山岩画15元/人 拜寺口双塔10元/人

二、自驾游

银川---进入G110国道--靠右进入文昌路立交--靠右进入石银高速公路--贺兰山岩画靠左--右转进入镇芦路--右转进入G110国道--左转进入镇苏路--右转进入岩画路--贺兰山岩画(苏峪口向南进入Y051,直行5公里为拜寺口双塔)

门票信息

一、贺兰山岩画门票价格:

成人60元/人 景区往返电瓶车票10元/人

学生30元/人 景区往返电瓶车票10元/人

二、景区开放时间:8:00--18:00

三、免票优惠:

1、身高1.3米(含1.3米)以下儿童免票(初中高中学生购买学生票)

2、持老人优待证的老人或凭身份证65周岁(含65岁)以上免票

3、军官凭证免票(持本人证件)

4、离休人员(持本人证件)

5、残疾人(持本人证件)

6、记者(持本人证件)

2018年6月10日至8月31日期间,全国应届中、高考学子凭准考证到贺兰山岩画景区可享受免首道门票优惠活动。福建籍游客持身份证6月免贺兰山岩画景区首道门票,7月至12月享受贺兰山岩画景区门票半价优惠。湖南籍游客持身份证6月享受贺兰山岩画景区门票半价优惠。2018年6月15日前,到贺兰山岩画景区可享受景区义务讲解服务。[2]

扩展阅读

人面像

在贺兰山上万幅的岩画中,人面像极具特色。原贺兰山岩画管理处主任贺吉德说,放眼整个地球的岩画图系,在岩画图像中最普遍的人面像,大多集中于环太平洋地区,这个地区有11个国家和地区分布着人面像岩画,但在远离环太平洋的贺兰山却以近千幅的数量成为世界上人面像最集中、图形最丰富的地区。

这为学者们出了一道至今没有破解的难题,贺兰山岩画人面像究竟透露出了怎样的文化信息?它是中国本土的产物还是与欧洲、非洲及其他地区的人面像属于同一种文化结果呢?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龚田夫说:“贺兰山人面像是同一种文化长距离传播的结果。它们一般都刻在 圣山上,特点是比较统一。刻的人一般是不住在山里而是住在山外的平原上的。人面像多是摹刻的,看似人面, 其实是符号的组合,有着一些基本规律,赤峰发现的人面像就像个 星象图。处于内陆的内蒙古 额济纳境内就有人面像,不过很粗糙,这说明内陆地区也有人面像。”

长期关注并研究贺兰山岩画的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李福顺说:“在中国发现的岩画中,就人面像之多种多样且集中这一点来说,贺兰山地区最具代表性。”那些奇形异状、形态不同的人面像究竟暗含哪些古老而神秘的信息呢?专家们继续着他们的研究。

战车

岩画中出现的车的形象,又扯出了另外一个谜团。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华裔历史学家 许倬云在他的《万古江河》一书中曾提出:“公元前2000年,西亚、南亚、东欧、北非的族群移动十分频繁,这些族群的移动都伴随着战车的传播,而战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传入中国的。”显然,没有正式的文献资料为他的这种提法作为例证,岩画或许能提供一些线索:沿着一条自欧洲到亚洲的岩画之路,我们会发现这也是一条战车蔓延之路,而车辆的形状进入中国后就出现在了天山、祁连山、贺兰山、 阴山的这条线上。殷商时期,北方的战车在性能上就高于中原地区, 姜子牙帮助周文王伐纣时,派遣大将南宫适“求车八百乘于戎”,这些来自北方戎人的战车在摧毁殷商政权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贺兰山地区当时就属于戎人生活的地区,如今,在整个贺兰山区,车的岩画明确显示这里当时已经拥有了成熟的造车技能。在整个 中国岩画分布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贺兰山是岩画中车辆图像出现得最靠近中原王朝的地区。但是,这仅仅是一种猜想。

祈水图

这样的猜想还有许多。有学者通过对岩画的解读,认为贺兰山岩画不仅见证了生活在这里的少数部族的原始崇拜、生活场景,也见证了贺兰山地区的人地关系演变。从贺兰山地区的岩画中鱼、水禽等图形到双峰驼、羊、犬、老虎等动物画像的出现,似乎证实贺兰山走过了一个从水产丰足到牛羊遍地再到降水稀少乃至干旱屡降的环境恶化路径。而大麦地岩画中的祈水图,更是突出了岩画晚期的人们对水的渴望。

贺兰山岩画的古文字之说,又引发了一个热门话题。宁夏作家、评论家 高嵩多年来研究岩画,贺兰山岩画在他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个“突变”——他认为,贺兰山岩画是用经过巫变造型的文字形式通过敬祖和记事的神圣功用保存在岩壁和砾石上的华族古史,是古老的文字,不仅表文字,还表音。由于他是从音韵学出发探讨岩画文字,使惯常从单纯的岩画进行研究的专家们要么否定,要么三缄其口。而李祥石、原 宁夏博物馆馆长周兴华等 本土学者则在贺兰山西边余脉的大麦地岩画研究中,提出大麦地岩画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比甲骨文要早得多。

盖山林有不同意见:文字是定型的,画却在不同的地方意义不同,北方游牧民族通过岩画来表情达意。甲骨文是汉字,而岩画是游牧民族的,后来的突厥、女真、契丹等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系统,但和汉字的区别很大。岩画不是汉字的基础。而 新疆艺术学院教授史晓明也不认同:文字是规范的,是要传播的,贺兰山岩画缺乏文字的这个基础,至少它是前文字阶段的,它可能代表着某种寓意,但它没法传播、流传。

所获荣誉

2018年4月13日,入围“神奇西北100景”。[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