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外阴皮肤瘙痒<又名:外阴瘙痒>
英文翻译:
治疗方法:细胞免疫介入新疗法、三加一综合疗法
外阴瘙痒指外阴不同疾病引起的外阴瘙痒的症状。但也可以发生在外阴外观正常者,瘙痒严重时,坐卧不安,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外阴瘙痒虽然预后较好,但是疾病本身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较多,因此,在平时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很重要的,一旦疾病发生,宜尽早去医院检查,早期诊断,能够得到正确及时的治疗。
外阴白斑的病因很复杂,外阴瘙痒白斑是外阴白斑的典型症状表现,此病可发生于女性任何年龄阶段,如果女性发现外阴有瘙痒白斑症状,应积极去正规医院进行有效治疗。下面是权威专家介绍的有关外阴瘙痒白斑的几种不同症状类型。
一、增生型外阴白斑症状
患病初期主要症状是外阴瘙痒,有相当部分患者瘙痒严重,晚间加剧。常因搔抓引起红肿和溃破,有烧灼感觉。发展到中期,病变区皮肤出现角化增生,皮肤色素减退,呈霜样变白。病情继续发展,则皮肤角化增生严重,角化层反复脱落,因搔抓出现水肿、皲裂、糜烂,还伴有疼痛感,患者自觉症状剧烈。
二、萎缩型外阴白斑症状
病变早期可无症状或仅轻度瘙痒,性交困难症状较早出现,并伴有刺痛、瘙痒,外阴有肉眼不可见的轻度萎缩,局部皮肤色素变淡变白,有时大小阴唇间变淡白色,亦有外阴普遍变白,波及小阴唇、阴蒂、阴蒂系带和肛门;中期患部皮肤可因角化过度而变白加重,皮肤干燥、皲裂,无弹性,小阴唇变薄、萎缩消失,阴蒂萎缩、粘连;晚期外阴明显萎缩,甚至消失不见。
三、硬化苔藓型外阴白斑症状
外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奇痒,期有不同程度的硬化、色白、裂口、合并萎缩。外阴初期有色白、大小不等的小白疹、瘙痒及剧裂瘙痒;严重时脱白屑、瘙痒加剧、奇瘙难忍、夜不能眠,外阴整体逐渐缩小、硬化、呈皮革样变,凹凸不平;到晚期干燥皲裂,痛痒难忍,外阴似老树皮样变、干燥、裂缝,令患者无法生存。
四、混合型外阴白斑症状
在以上三型,只要具备两型合并的患者,均称之为混合型。无论哪一型外阴白斑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头发干枯、白发、阴毛脱落、皮肤干燥、脸上或手上有色素斑、老年斑早期出现,心烦、口干、大便干,失眠多梦,性欲减退或无性欲,严重者性生活疼痛裂口。
外阴瘙痒是外阴白斑的典型症状之一。由于搔抓局部时刺激较大的神经纤维,可抑制瘙痒神经纤维反射,症状暂时缓解。但搔抓又加重皮肤损伤使瘙痒加重,表现为愈痒愈抓,愈抓愈痒,形成恶性循环,严重者坐卧不安,影响睡眠。
由于长期搔抓患处,外阴道会有多处抓痕,常伴有红肿现象,时间一长使得外阴局部发生溃疡、皲裂、溃烂和继发性感染。所以,患者常有局部灼热疼痛感,特别是阴蒂、小阴唇等处极为敏感。
若是患有外阴白斑而长期不治的话,易造成阴部上皮鳞状细胞的坏死、浸润,外阴局部形成瘢痕样增生、苔藓及局部组织硬化,严重影响外阴局部的血液循环和组织供养,加速上皮细胞的坏死进程。由于新生组织神经丰富,受坏死细胞的炎性浸润,外阴会发生剧烈瘙痒,且萎缩疼痛、局部皮色减退,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理功能的正常。所以,外阴白斑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产生外阴瘙痒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生活中的很多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都会产生该病症的,主要包括:
1、特殊感染霉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是引起外阴瘙痒最常见的原因。虱子、疥疮也可导致发痒。蛲虫病引起的幼女肛门周围及外阴瘙痒一般仅在夜间发作。
2、慢性外阴营养不良 以奇痒为主要症状,伴有外阴皮肤发白。
3、局部过敏避孕套、卫生棉条、卫生巾或其他药物、化学品过敏所致。
4、不良卫生习惯 不注意外阴局部清洁,皮脂、汗液、月经、阴道内分泌物,甚至尿、粪浸渍,长期刺激外阴可引起瘙痒:经期用橡皮或塑料月经带,平时穿着不透气的化学纤维内裤均可因湿热郁积而诱发瘙痒。
5、其他皮肤病变、擦伤,寻常疣、疱疹、湿疹、肿瘤均可引起外阴刺痒。
6、糖尿病由于糖尿对外阴皮肤的刺激,特别是伴发霉菌性外阴炎时,外阴瘙痒特别严重。不少患者都是先因外阴部瘙痒和发红而就医,经过进一步检查才确诊为糖尿病的。
7、精神性因素:多由于心里紧张等原因所致,妇科检查无发病原因,病人常诉外阴瘙痒在夜间加重。
8、粪便、尿液刺激,有极少数病人会因患有尿道阴道瘘,或小便失禁,或肛瘘,使粪便、尿液长期刺激外阴而出现瘙痒。
可见,外阴瘙痒的病因是复杂多样的,为了防止外阴瘙痒出现,患者在生活中应该做好以下的预防措施:
1、在生活中选择穿宽松、透气性好、纯棉的内衣裤,避免穿化纤内裤,时刻保持外阴干爽、清凉、通风,避免摩擦刺激,禁忌搔抓等。
2、发生外阴瘙痒时,不要用手去抓,应该在专家的指导下正确的用药、涂药,避免外阴受到外来细菌的感染。
3、外阴本身有自洁的作用,专家建议,女性朋友不要过度清洗外阴,一周清洗2到3次即可,清洗的时候不使用肥皂或者是碱性清洗液,避免开水过烫。
4、多吃富含营养元素的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避免胃酸过低和一切不正常的饮食习惯。
5、多做运动,不仅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还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抵抗疾病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