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氏菌科

弗兰克氏菌科

目录导航

简介

Fulankeshijun ke

弗兰克氏菌科

Frankiaceae

弗兰克氏菌属存在于土壤中的孢子遇到适合的植物根毛时,即萌发并侵入,使根毛弯曲、变形、分枝。在根毛内,本属放线菌呈丝状体,直径0.5~1.0微米。有分枝的菌丝穿过外皮质胞壁进入皮质层,形成一条感染线。寄生皮质细胞受刺激而膨大并进行分裂形成根瘤前体。带荚膜的菌丝在寄主细胞大量分枝,末端膨大成囊,棒状或球形,可能是固氮酶活性最强的处所。菌丝局部变粗,膨大部分由横隔分成节。节变圆,胞壁加厚形成孢子。寄主细胞死亡破裂,释放出孢子,孢子直径 1.0~1.5微米,通常杆状或卵圆。游离的孢子在土壤中存活,遇到适合寄主再次萌发侵染。

本属菌现已命名的有10种。中国广泛栽培的木麻黄根瘤内有木麻黄弗兰克氏菌。

属性

弗兰克氏菌是与非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瘸并能固定大气氮的放线菌。革兰氏阳性或不定。大概是微量好气的中温菌。在共生植物的组织内生长发育;也可能游离存在于土壤中,大概是休止阶段。遇适当宿主植物,通过根毛进入植物根系,同时产生生长素使根毛弯曲,内生菌由感染线达到根的皮层,引起侧根分生组织细胞的增殖,形成根瘤。根瘤就是生长受到抑制的变形侧根。感染的细胞膨大,具有变形的大核。只有一属即弗兰克氏菌属Frankia。

分类

细菌--放线菌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