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多县

玛多县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玛多县在秦汉时期为西羌地,南北朝时为辽东鲜卑族之一的吐谷浑部族迁居活动地,唐属羁縻州辖地,后属吐蕃,明属朵甘行都指挥使司,明末清初属和硕特蒙古政权辖地,清属上郭罗克百户辖地,隶四川松潘镇漳腊管辖,民国三十年(1941年)置哈姜设治局,民三十二年(1943年)并入星川设治局。

1950年解放后分属达日县和甘德县辖。

1957年由达日县、甘德县析置玛多县。

1959年划归海南藏族自治州管辖,1962年复归果洛藏族自治州。

1958年玛多县实行民主改革。改革前,玛多居住着和科、夸科、查科三个藏族部落。和科部落最大,居住今黄河、黑河、扎陵湖3个乡的草原。这个部落的千户头人,相传已有5代,180多年的历史。和科部落有一座帐房寺院,已有70多年的历史。其全盛时期,寺院有阿卡、喇嘛300多人,寺院住房100多间,高大宽敞的经堂,是一顶牛毛做成的帐篷。

玛多县政府所在地黄河沿镇,它自唐代以来就是我国内地通往西藏的重要驿站和古老渡口。过去的渡口,既无船只,又无桥梁,人们过渡要靠牛、羊皮筏子。解放后的1966年建起了黄河上游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黄河沿公路大桥。它把两岸的山川草原连在一起,更把牧民群众融进社会主义祖国温暖的大家庭中。

1999年末,玛多县面积25253平方千米,人口10717人(根据青海省志),辖6个乡。县政府驻玛查里(黑河乡境内)。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玛多县总人口10890人,其中:黄河乡1900人,黑河乡1642人,扎陵湖乡1564人,花石峡乡1868人,黑海乡1068人,清水乡765人,玛查理未批镇2083人。

2000年,玛多县辖6个乡,县府驻玛查里(黑河乡境内)。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089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黄河乡 1900 黑河乡 1642 扎陵湖乡 1564 花石峡乡 1868 黑海乡 1068 清水乡 765 玛查理未批镇 2083 

2001年3月5日,青海省政府青政函[2001]14号文批复:撤销清水、花石峡、黑海3乡,合并设立花石峡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原花石峡乡)。调整后,玛多县辖1个镇、3个乡:花石峡镇、黄河乡、黑河乡、扎陵湖乡。

2001年末,玛多县辖1个镇、3个乡、1个国营牧场,共有34个牧委会。花石峡镇驻花石峡,辖措柔、卓兰、东泽、造日埂、日谢、日榜、吉日迈、加木恩、豆措、那尔扎、维日埂、扎地、哲合迈、斗地、斗纳、加果16个牧委会。黄河乡驻热江坎多,辖江旁、热曲、阿映、白玛纳、唐格玛、哲合理6个牧委会。黑河乡驻作维隆哇,辖江多、隆埂、尕拉、坎木青、赫拉、江措6个牧委会。扎陵湖乡驻哈美茶卡,辖尕泽、多涌、擦泽、鄂陵、勒那、阿涌6个牧委会。国营牧场驻玛查里。

2001年3月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14号文批复:撤销清水、花石峡、黑海3乡,合并设立花石峡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原花石峡乡)。

2001年底,玛多县辖1个镇、3个乡、1个国营牧场,34个牧委会。

2006年8月,撤销黑河乡,设立玛查里镇(镇政府迁驻玛查里)。调整后,玛多县辖2个镇、2个乡:玛查里镇、花石峡镇、黄河乡、扎陵湖乡。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玛多县下辖2个乡、2个镇。[9]

区划详情

2个镇:玛查理镇、花石峡镇。

2个乡:黄河乡、扎陵湖乡。[9]

玛多县行政区划
乡镇 辖区
花石峡镇 辖措柔、东泽、日谢、吉日迈、维日埂、扎地、斗纳、加果8个牧委会。
玛查理镇 辖玛查理、江多、隆埂、刊木青、尕拉、赫拉、江措、玛拉驿8个牧委会。
扎陵湖乡 辖河源新村1个,尕泽、多涌、擦泽、卓让、勒纳5个牧委会。
黄河乡 辖果洛新村1个行政村,江旁、热曲、阿映、白玛纳、塘格玛、斗江6个牧委会。
资料来源果洛藏族人民政府网

自然环境

玛多县行政区划
乡镇 辖区
花石峡镇 辖措柔、东泽、日谢、吉日迈、维日埂、扎地、斗纳、加果8个牧委会。
玛查理镇 辖玛查理、江多、隆埂、刊木青、尕拉、赫拉、江措、玛拉驿8个牧委会。
扎陵湖乡 辖河源新村1个,尕泽、多涌、擦泽、卓让、勒纳5个牧委会。
黄河乡 辖果洛新村1个行政村,江旁、热曲、阿映、白玛纳、塘格玛、斗江6个牧委会。
资料来源果洛藏族人民政府网

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玛多县玛多县玛多县位于青海省 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地理坐标北纬33°50′~35°40′,东经96°50′~99°20′。北依 积石山支脉布青山,与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都兰县相接,东部与 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和 果洛州 玛沁县毗邻,南与果洛州 达日县和四川省石渠县接壤,西靠 玉树藏族自治州的 曲麻莱县,西南以 巴颜喀拉山为界,与玉树藏族自治州 称多县相连。南北宽约207公里,东西长约228公里。全县总面积25253平方公里,占果洛藏族自治州面积的20.8%。

玛多县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北与海西蒙古族自治州都兰县接壤,东与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相毗邻,南与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和四川省石渠县接壤,西靠玉树藏族自治县曲麻莱县,西南与玉树藏族自治州相连,南北宽207公里,东西长约228公里,全县总面积25253平方公里。

气候特点

玛多县属高平原地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大部分在4500~5000米之间,地形起伏不大,相对平坦,比高500~1000米,西北高,东南低,山间有平坦地、沙漠地、沼泽地。大地构造单元属巴颜喀拉褶皱带,构造线均作西北至东南走向,地貌轮廓明显地受构造控制。玛多地区占优势的地貌类型是宽谷和河湖盆地,它们多为断陷作用所形成。玛多县玛多县

水文特征

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4℃,属高寒草原气候。

玛多县属高寒草原气候,一年之中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而通常又把冷暖两季分别称为冬季和夏季。冬季漫长而严寒,干燥多大风,夏季短促而温凉,多雨。其温度、风力、降雨量情况是:

温度

玛多县年平均气温-4.1℃,除5~9月份,各月平均气温在-3.0℃以下,最冷的1月份为-16.8℃,1978年竟达-26.6℃,极端日最低温-48.1℃,是青海省极端日气温最低的地方。最热月7月份为7.5℃,极端日最高温22.9℃,累年气温≤0.0℃,日数为94.8天,既是最温凉的夏季,最少也有10天以上。玛多高原白天日射强,地面接受热量多,升温快,散热量大,温度急剧下降,气温日差较大,年平均14.0℃。全年无绝对无霜期。

风力

玛多县大风日数多,从11月至次年4月最为频繁,约占年大风日数的70~85%。大风的年际变化大,最多的1966年达110天,最少的年份仅出现12天。大风的连续日数最长达8~10天。最大风速34米/秒。各月大风风向大部在西北—北西北之间,这类大风最为普遍,风速大、持续时间长。玛多县玛多县

降水

玛多县年均降水量303.9毫米,但年际变化大,最多的年份434.8毫米,最少的年份84.0毫米。

自然资源

玛多县是黄河发源地,境内河流密集、湖泊众多,全县共有大小湖泊4077个。境内主要河流有玛曲、热曲、江曲、勒那曲、多曲等,水能蕴藏量约424.65万千瓦。

资源概况

草场资源

玛多县地处黄河源头,巴颜喀拉山北麓,阿尼玛卿山以西的黄河谷地。著名的扎陵湖、鄂陵湖在境内,素有“千湖之县”之称。属高原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年均温-4℃,年降水量585.5毫米。矿藏主要有煤、金、铜、水晶石等。野生动物有野马、野驴、熊、羚羊、石羊、雪豹、旱獭、红狐等。有各种鸟类38种。野生药用植物有冬虫夏草、贝母、雪莲等。湖泊河流产花斑裸鲤、鲤鱼等。

黄河源区有丰富的高原草甸,野生动物资源、珍禽鱼类、冰蚀地貌、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美丽淳朴的神秘传说,文成公主进藏和亲的足迹、藏族英雄格萨尔王遗迹历史画卷,黄河源国际狩猎场等独特的自然和历史人文旅游资源。

玛多县万里黄河的发祥地,享有黄河源头第一县的美称,在这片神奇广袤的草原上,牛羊成群,湖泊星罗棋布。鄂陵湖、扎陵湖、冬格措纳湖、星宿海、黄河等汇成了丰富的水利资源,地下蕴藏着可观的矿藏资源等待开发。

矿产资源

玛多县2007年土地总面积262.67公顷,其中草场面积229.91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87.5%,可利用草场面积180.53万公顷,占草场面积的78.5%。玛多草场按照植物适口性、利用率、营养成分划分为优、良、中、低劣5个等级的草场。

生物资源

玛多县现已探明的矿藏有煤、盐、砂金、硼矿等。花石峡镇与都兰县交界处的杂抑合惹煤矿,和正在开采的红土坡煤矿,蕴藏量都在百万吨以上。

人口

玛多县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主要有:野牛、野驴(俗称野马)、羚羊、黄羊、石羊、盘羊、白唇鹿、棕熊、狼、红狐、猞猁、雪豹、獾猪、野猫、旱獭等。玛多县鸟类也很多,这些鸟类大部分属候鸟,每年5月飞来,10月离去。生活在这里的留鸟主要有棕头鸥、斑头雁、玉带海鸥、赤麻鸭、黑颈鹤、金鸻、红脚鹬、鹭鹤等,种类不多,数量很大。在扎陵湖、鄂陵湖及两湖的连通河中有鱼类8种,其中有花斑裸鲤,极边扁咽齿鱼,骨唇黄河鱼,黄河裸裂尻鱼,厚唇重唇鱼。两湖中8种鱼类在黄河上流均有分布。

人口详情

民族分布

2018年,全县人口出生率16.1‰,人口死亡率3.19‰,人口自然增长率13‰。年末常住人口15714人。其中:其中城镇人口3340人,农村人口12374人。[10]

经济

玛多县共有汉、藏、蒙古、回、撒拉、满、土、瑶、苗等9个民族。

综述

第一产业

2018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429万元,同比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587万元,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3275万元,同比增长2.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567万元 ,同比增长6.0% 。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20616.67元,同比增长8.98%。

2018年,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略微提高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略微下降,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31%,同比提高0.4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为40.94%,同比提高0.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为38.75%,同比降低0.7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由上年19.82:40.7:39.48转变为20.31:40.93:38.76。[10]

玛多县纯属牧业县,县辖扎陵湖、黑河、黄河三乡和花石峡镇,共有27个牧委会。全县总人口13076人,平均人口密度只有0.43人/K㎡,其中牧业人口10266人,牧业人口占78.5%。2006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938.7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645.2万元,第二产业完成157.6万元,第三产业完成4135.97万元。完成现价牧业总产值4433.42万元,牧民人均收入为2022.69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人口出生率为16.52‰,计划生育率为97.21%;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8%,其中牧民子女入学率97%。现有国道214线横穿县域全境,花吉、倒邦公路、黄河源旅游公路等,境内公路里程达1330.04公里,随着近几年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各项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第二产业

2018年,全县完成农牧业总产值8295.29万元,同比增长3.09%;完成农牧业增加值6827.33万元,同比增长2.90%。

2018年,共育活各类仔畜4.24万头只,繁活率60.83%;损亡各类成畜0.32万头只,损亡率为2.34%;出栏各类牲畜3.84万头只,出栏率为28.13%,其中:出售商品畜3.53万头只,商品率为25.86%,总增各类牲畜3.82万头只,总增率为28.72%,年末存栏各类牲畜13.77万头只,其中:能繁殖母畜6.85万头只,母畜比例49.75%。  

2018年,牛奶产量2569吨、肉类产量885吨、绵羊毛产量80吨、牛毛绒产量44.73吨。[10]

第三产业

2018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88.63万元,同比下降6.3%,实现工业增加值174.88万元,同比下降43.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生产情况:完成自来水供应18.67万吨,同比下降3.80%;汽车摩托车修理1843.52万元,同比下降24.8%;发售电量66.89万千瓦时。[10]

交通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全县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335万元,同比下降7.41%。施工项目85个,其中续建项目15个,结转资金6800万,新建项目70个,投资额62800万元。

2018年,三次产业投资看, 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156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2.8%。第二产业投资完成7029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17%。第三产业投资投资完成33150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80.2%。[10]

贸易业和物价 

2018年,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47.5万元,同比增长6.3%从销售地区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40.5万元,同比增长6.6%。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7万元,同比增长5.5%;分行业看,零售贸易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41.5万元,同比增长7.4%。住宿和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6万元,同比增长2.2%。[10]

财政、金融 

2018年,全县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11万元,同比增长109.14%。其中:税收收入517万元,同比下降9.46%;非税收入2894万元,同比增长173.02%。税收收入中:增值税186万元,同比下降29.28%;企业所得税7万元,同比下降76.67%;个人所得税146万元,同比增长20.66%;城市维护建设税95万元,同比下降9.52%;房产税46万元,同比增长119.05%;印花税26万元,同比增长4%;城镇土地使用税2万元,同比增长100%;车船税8万元,同比增长60%;契税1万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00414万元,同比增长14.7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292万元,同比增长19.98%;公共安全支出4285万元,同比增长11.68%;教育支出12735万元,同比增长0.3%;科学技术支出723万元,同比下降7.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199万元,同比下降3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942万元,同比增长23.41%;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6456万元,同比增长43.75%;节能环保支出4041万元,同比增长59.2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570万元,同比下降43.73%;农林水事务支出38425万元,同比增长30.09%;交通运输支出714万元,同比下降10.19%;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56万元,同比下降29.11%;住房保障支出3711万元,同比下降24.95%。

2018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3448万元,同比下降2.18%,各项贷款余额14575万元 ,同比增长4.27%。[10]

社会

以214国道为主干线的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县城、花石峡镇、三岔路口等城镇商铺林立,旅馆、饭店罗列街道、公路两旁,旅游服务水平逐步得以提高。黄金旅游线路西宁――玛多――扎陵湖、鄂陵湖――牛头碑――黄河源头正在开发,不久的将来,将成为一条集狩猎、探险、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黄金线路。 自然条件

玛多县公路通车里程1759公里,同比增加178公里。其中:国道255公里,省道75公里,县道424公里,乡道507公里,村道498公里。

2018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377.0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313.4公里,国道299.7公里,省道318.5公里,县道170.9公里,乡道665.3公里,村道586.6公里,专用道22.73公里;客运站6个,三级站1个,五级站5个,客车4辆,县内客运量1.3万人。[10]

教育科技

文化旅游卫生

2018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所,其中:幼儿园6所、小学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全县县内在校生2353人(其中:学前教育学生数612人、小学1260人、初中481人)。全县共有各类学校教职员工123人(其中:专任教师121人,专任教师中初中31人,小学90人)。政府临聘幼儿园教师27人。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适龄少年入学率97.55%,学前教育毛入园率73.17%。

2018年,全县共有地震观测台站1个。[10]

邮电通信

2018年,全县文化旅游事业单位5个,其中: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 1个,文化馆1个,电影放映管理站1个,广播电视台1个,图书馆1个,广播覆盖率96%,电视覆盖率98%。

2018年,全县有3A级旅游景区1处;全年来县旅游人数1.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58万元,同比下降91%。

2018年,全县卫生机构8个(不含诊所等),其中:县级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计划生育服务站1个。卫生职工总人数13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9人(含执业和助理医师35人,注册护士13人,药师1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70人),其他人员17人。全县有病床57张。[10]

人民生活

2018年,全县邮政局(所)4个,其中:城镇1个,农村3个;邮政业务总量66.45万元,同比下降10.72 %;全县电信局(所)2个,其中:城镇1个,农村1个;电信业务总量1609万元(含移动和联通),同比增长20.24%;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242户,同比增长3倍;移动电话用户16430户,同比增长21.17%,其中:电信5089户,移动7986户,联通3355户;全县互联网用户2646户,同比增长60.75%。其中:电信互联网用户1782户,移动互联网用户714户,联通互联网用户150户。[10]

社会保障

2018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02元,同比增长1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99元,同比增长8.1%;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7401元,同比增长14%。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同期全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1.21%。[10]

环境保护

2018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情况。城镇新增就业7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653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085人,同比增长0.28%,参加城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81人,同比增长2.23%;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718人,同比增长2.32%;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7238人,同比增长3.3%;参加工伤保险1280人,同比增长7.93%;参加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保险11220人,同比增长1.92%;参加生育保险1127人;参加失业保险600人。

2018年,社会福利事业状况。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75户,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87人,发放低保金611.36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482户,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026人,发放低保金1622.83万元;全县共有收养性单位数4个,供养人数59人,年需供养资金80.8万元。

2018年,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当年稳定脱贫人数2698人,年末实有贫困户数0户,实有贫困人数0人。[10]

安全生产

2018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51天,优良率为96%。玛多县玛多县

2018年,全县2个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达到Ⅱ类水质标准;用水总量178.44万立方米,用水总量控制在350万立方米指标之内; 6个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全部达标,达标率100%。

2018年,天然林管护面积17.81万亩,重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管护面积17.8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0.7%。[10]

旅游

2018年,安全生产情况。全年共发生各类经营性生产安全事故0起,死亡0人。[10]

旅游概况

主要景点

玛多县地处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奇特,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享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人文景观。绚丽的高原,湖光十色的美丽景色,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到玛多县旅游、观光探险。领略河源风光,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和河源藏族同胞的深情厚意。其中著名的扎陵湖、鄂陵湖犹如草原上的两颗明珠镶嵌在黄河源头,扎陵湖面积526平方公里,鄂陵湖600多平方公里,湖中的一些小岛是夏天候鸟自由生活的王国,人们称之为青海的第二鸟岛,有成千上万的斑头雁、棕头鸥、鱼鸥和鸬鹚、黑颈鹤、大天鹅等候鸟。还有牛头碑、香港回归纪念碑、澳门回归纪念碑、黑海海心山鸟岛、猴王山、人头山等等,是民族风情旅游观光的理想之地。玛多县玛多县(4)

玛多县海拔在4200米以上,天气变幻未测,一日四季景。绿草如茵的原野,宛如一块巨大的碧毯,展现在万里苍穹之下,天高云淡,无边无际,更有数不清的牦牛、藏羊、骏马撒满草原,真是一幅维妙的“天苍苍、野茫茫”,草地遍地见牛羊的壮丽图画。县城玛查理是万里黄河流经的第一县城,也是我国自唐代以来通往西藏边陲的重要驿站和古老渡口,千百年来多少青马黄衣的使者,传经布道的僧人在河畔解鞍饮马、风餐露宿,多少南来北行为表现的旅者,专事买卖的商贾在这里含辛茹苦、幕宿朝行。世代生存在这片古老神奇土地上的勤劳纯朴、豪放耿直的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地域文化,这里有藏族人民独特的风俗、风情,充满神秘色彩的藏传寺院。这里曾经是藏族传奇英雄格萨尔王叱咤风云的地方,也是唐蕃古道重要的驿站,是松赞干布迎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圣地,是藏汉民族世世代代紧密相连的纽带。到玛多观光旅游,追踪滔滔黄河的涓涓之源,领略河源景色,异域风情,珍禽异兽,自然景观,高原风光,是多少志士梦寐以求的宿愿。

荣誉

巴颜喀拉山

巴颜喀拉山位于玛多县西南,蒙古语意为“富饶青(黑)色的山”,藏语叫“茶拉”,意为华丽的山,从 昆仑山脉东延780千米,是昆仑山的南支。巴颜喀拉山口位于山脉中部,自古以来是由西宁至玉树的交通要道,有青康公路通过。巴颜喀拉山巴颜喀拉山(2)

星宿海

星宿海,藏语称为“错岔”,意思是“花海子”,位于黄河源头地区,东与扎陵湖相邻,西与约古宗列盆地相接,这个地区海拔4500米左右,是一个狭长盆地,地势平缓,黄河行进至此,河面骤然展宽,流速变缓,水流四处散流,形成大片沼泽草滩和难以计数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湖泊。这些星罗棋布小海子,大的上百立方米,小的仅几立方米,星宿海之名即由此而来。星宿海星宿海(2)

冬格措纳湖

藏语名为“冬格措纳湖”,蒙语称为“托索湖”,意思均为黑海。坐落在玛多县花石峡镇西北约16公里处,也意为“一千座山围成的湖”。该湖地处海拔4117米的高原之上,东西长45公里,西北宽10公里,面积450平方公里,水深10米,湖水呈深蓝色,淡水,可饮用。

鄂陵湖扎陵湖

扎陵湖与鄂陵湖位于黄河源区的青海省玛多县境,系高原淡水湖泊,素有“黄河源头姊妹湖”之称。

鄂陵湖在东,扎陵湖在西。两湖中间,有巴颜朗马山相隔。从山顶远眺,可见黄河分成三股流入扎陵湖中。扎陵湖的湖面东西宽而南北窄,面积52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6米,最浅处仅1米多,蓄水量46亿立方米。由于水浅的地方呈乳白色,因而被称为“白色的长湖”。冬格措纳湖冬格措纳湖

黄河从扎陵湖的南岸流出,经过一条长约20公里、宽300多米的黄河峡谷,分九股在西南隅流入鄂陵湖。鄂陵湖南北宽而东西窄,面积为61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7.6米,最深处达30多米,蓄水量107亿立方米。被称作“蓝色的长湖”。

黄河源国际狩猎场

青海黄河源国际猎场,位于果洛州玛多县境内,猎场总面积37多万公顷,有3个猎点,分别是黑海乡境内的冬格措纳湖猎点,面积14万公顷,冬格措纳湖面积2400公顷;第二个是扎陵湖乡境内的扎陵湖和鄂陵湖猎点,面积15万公顷,扎陵湖和鄂陵湖面积11.44万公顷;第三个是黑河乡野马滩猎区,面积8万公顷。境内湖泊棋布,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黄河源国际狩猎场黄河源国际狩猎场

莫格德哇

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位于花石峡西北约80公里处,是青海省三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2000平方米。

神牛碑铭

牛头纪念碑位于扎陵湖和鄂陵湖之间的海拔4610米的措日尕则山的顶峰。为开辟黄河源头的旅游业,玛多县人民政府于1988年9月修建了这座“华夏之魂河源牛头碑”,碑体总重5.1吨,纯铜铸造,碑身高3米,碑座高2米,宽2.8米,单层厚度1.5毫米。已故十世班禅大师和胡耀邦同志分别为纪念碑题写了藏汉文“黄河源头”字样。

格萨尔王王妃珠姆宫殿遗址

格萨尔王王妃珠姆娘家加洛村遗址。占地约20亩,明显可见两处紧挨在一起的石砌城堡遗迹,上部城堡近似正方形,墙体较厚实,似是人居之处,下部城堡呈梯形,面积略大,墙体较单薄,似是蓄圈或院子。

黄河源水电站

玛多县黄河源水电站于2003年建成发电,它作为黄河源第一座水电站载入水电建设史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水电站,海拔3980米,以25亿立方米的库容在河源大地造就了一大奇观,结束了玛多作为无电县的历史,为玛多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扎陵湖、鄂陵湖这两个姐妹塑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措哇尕泽寺

错哇尕泽寺位于扎陵湖、鄂陵湖之间的措哇尕泽山脚下,寺院原以“刻石板经”、垒石板经墙或嘛呢石塔为基础。1985年,在活佛三华的筹划下,组织信教群众自愿捐款建寺院,建筑面积约2800平方米,嘛呢石塔14个,嘛呢石墙22个,僧侣22人,其中入寺的1人,活佛2人,扎哇19人。1994年设寺管会。

曲那迈寺

曲那迈寺位于玛多县黑海乡境内,原属查科部落,没有固定土房寺院,只有1个流动的玛多县玛多县(3)帐房寺院,随牧民帐房的搬迁而移动。1958年前,共有僧众100多人,寺院费用以化布施为主要经济来源。1958年寺院内的阿卡还俗,寺院解体。1980年后在“曲那迈”地方重新设立宗教活动,1985年批准恢复开放,逐年扩建寺院,现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僧侣37人,其中入寺7人,活佛2人,扎哇28人,分有草山1500亩,设以寺养寺的小卖部1个。1994年设立了寺管会。

词条图册

2021年1月,入选“2021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榜单。[5]玛多县玛多县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