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长春观灵官殿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善应镇安阳长春观第六进建筑中,是道教护法的殿宇。为三间硬山建筑,内供奉王灵官神像。
安阳长春观灵官殿 据明清时期的神仙传记称,王灵官原名王恶,湘阴浮梁之庙神,因其吞噬童男童女,为西河的第三十代天师虚靖真人的弟子萨守坚,飞符火焚,将王恶烧成火眼金睛。王恶不服,奏告于天庭。玉皇大帝即赐慧眼并金鞭,准其阴随萨真人,察有过错,即可报复前仇。十二年间,王恶以慧眼观察无遗,竟无过错可归咎于萨真人。后至闽中,拜萨真人为师,誓佐行持。萨真人乃以“善”易其名,改王恶为王善,并且奏告天庭,录为雷部三五火车雷公,又称豁落灵官。
明清建筑具有明显的复古取向,官式建筑由于形式上斗拱比例缩小,出檐较短,柱的生起、侧脚、卷杀不再使用梁坊的比例沈重,屋顶柔和的线条轮廓消失,故不如唐宋的浪漫柔和,反而建立严肃,拘谨而硬朗的基调,明代的官式建筑已高度标准化,定型化,而清代则进一步制度化,不过民间建筑之地方特色十分明显。
他三只眼睛耀天地,手执金鞭巡世界,身披金甲显威灵,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统领百万神将神兵,能走火行风、穿山破石、飞腾云雾、祈晴祷雨、镇妖伏魔、志刚志勇,还能治病驱邪,收瘟摄毒,普救生灵,法力无边。因此为镇守山门的护法神。
道教有众多护法神,王灵官就是地位最高的一位护法神,亦称“王灵官元帅”、“豁落火车王灵官”、“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或“隆恩真君”。
祈求:祈晴祷雨、治病驱邪、收瘟摄毒、普救生灵、镇妖伏魔。
很久以前,附近村庄的一个村民去集市上卖东西,晚上回来得比较晚,天也比较黑,没看清楚就撒尿。第二天,感觉浑身酸痛、无力,儿子请来郎中为父看病。郎中直说中了风寒,吃几副药调理一下,就无大碍。吃了几幅药后,身体并没有好转,又开始发高烧说胡话,断断续续说什么无心冒犯,还请原谅之类的话。妻子听后,心想丈夫可能是中邪。随后,就请了人人熟知的半仙为丈夫驱邪。只听半仙说到,丈夫由于撒尿到一处墓碑上,得罪了那个女鬼,女鬼道行比较深,他也无能为力,可以去求求王灵官,他法力无边。妻子听后,到灵官殿祈求王灵官救救丈夫,妻子痛哭流涕,头都磕出了血。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儿子到灵官殿找到母亲说,父亲已经苏醒,父亲说梦中有人告知他以后一定要谨行。听完儿子的话,拉着儿子一起叩谢王灵官。
王灵官三只眼睛耀天地,手持金鞭巡世界,身披金甲显威灵,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安阳长春观经过重新修缮后,灵官殿焕然一新,王灵官的神像威严刚勇。王灵官,镇守安阳长春观山门的护法神。
灵官殿在华山西门上一公里处,旧称三里龛,后龛毁于水患,道教协会便筹资造殿。殿虽面积不大,但建筑精巧,雕梁画栋,殿堂上有道家护法神王灵官站像一座。
王灵官传说名叫王善,是萨真人萨守坚的弟子,在湘阴城隍庙当需隍时,因提罪了萨真人,被萨真人一恼之下轰雷致电,焚毁了城隍庙,这才四处云游,被道家请为护法神,象佛家供奉韦驮一样,进了道家经典。又传王灵官为唐太宗时人王恶,“有臂力,性刚暴质直。”曾因为民除害焚烧一江怪古庙,致怪风大作,幸值萨真人赶到,作法反风灭妖。玉帝欣赏王恶疾恶如仇,敢作敢当,便封他为豁洛元帅,赐金印掌监察之职,后被道家尊为护法神。
今殿内王灵官的形象高约七尺,威武凶猛,红脸膛,额上还有一只眼,三目圆睁,锯齿镣牙,虬须怒张,披甲执鞭,确有震妖降魔气魄。殿两边有楹联曰:三眼分明遍观大地;一鞭威武永护南天。
王灵官在华山可说是恪尽职守的。传说华山原有猴子,很顽皮,常偷食庙观供果,又经常骚扰众道不得安宁。众道但请求王灵官挥鞭将猴子赶到峨眉山去了。此举虽让道士们得了暂时的安宁,却让华山绝了猴子嬉戏的热闹景致,这不能不说是华山人的一大遗憾。
在道教神系中,灵官是护法监坛之神,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所有违法乱纪、不忠不孝者他都要加以制裁。金顶灵官殿长廊上悬有木质横匾,楷书“圣恩普沛”。在这里,“圣恩普沛”有双重含义,一是说当朝皇帝的恩典广布人间,赞美当朝盛世;另一重含义是赞美真武大帝的恩惠像阳光雨露一样,大公无私地照耀滋润天下,使普天之下获得旺盛的生机。
北京白云观灵官殿,始建于明英宗正统八年(1443年),明代英宗景泰七年(1456年)重建,清康熙元年(1662年)再修,殿内主祀道教护法尊神王灵官。
道教有众多护法神,王灵官就是地位最高的一位护法神,亦称“王灵官元帅”、“豁落火车王灵官”、“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或“隆恩真君”。他三只眼睛耀天地,手执金鞭巡世界,身披金甲显威灵,司天上、人间纠察之
职。统领百万神将神兵,能走火行风、穿山破石、飞腾云雾、祈晴祷雨、镇妖伏魔、至刚至勇,还能治病驱邪,收瘟摄毒,普救生灵,法力无边。因此为镇受山门的护法神。对他的传说记载不一。有说是王灵官本名叫王善,是宋徽宗时候之人。有说他原是湘阴(今江苏淮阴)城隍庙的城隍,因威猛无敌,刚正无私,嫉恶如仇,普救生灵,而被玉皇大帝封为“都天纠察豁落先天主将”。老百姓赞之曰: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
殿内灵官像为明代木刻雕像,高约1.2米,比例适度,雕刻精美。红脸虬须朱发,三目怒视,金甲红袍,绿靴风带,左手掐灵官诀,右手执金鞭,足踏风火轮和祥云,形象栩栩如生。其左边殿壁上为赵公明和马胜之纸本画像,右侧为温琼、岳飞之画像,兼工带写,白描淡彩,勾勒铁线遒劲流畅,清新脱俗,具有文人画风,生动地表现了四大护法元帅刚正威猛的形象,为清代神像画中少有的佳作。
殿内立有两块石碑,东边的为“重修白云观殿宇桥梁碑”,1924年建立,记载白云观第21代方丈陈明霖集资修建观内中路殿堂及窝风桥之事。西边的为“白云观表德述异记”,记载民国时檀越施主向本观赠助布施之事。碑下负碑者谓“××”。据说,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好重者谓“××”,能负石碑;好险者谓“嘲风”,站在大殿角上;生性好杀者谓“睚眦”,故被雕在剑柄上;好望者谓“螭吻”,站在大殿屋脊上;好水者谓“趴蝮”。好鸣者谓“蒲牢”,刻在铜钟上;好乐者谓“囚牛”,被用在乐器架上,好烟者谓“狻猊”,雕刻于香炉上;性情温顺者谓“椒图”,铸在门环上。
巍宝山灵官殿在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的巍宝山前山。创建于明末清初,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遭兵燹废圯,光绪年间(1875—1908)重修。殿内原供奉铜铸王灵官像,其重两百余公斤,后铜像被毁,现奉之像为泥塑彩绘;殿柱悬联一副,语曰:“莫谓霹雳一声,若遇那贪官污吏,管教尔粉身碎骨;须知威灵有赫,果然是忠臣孝子,定许他增福延年。”为清代云南总督岭毓英所题。
灵官殿又名主君阁。灵官是道教的护法神,一般布局在较大的道观两侧。但巍宝山前山的灵官殿却是独立的单一殿宇,与玉皇阁在同一轴线上,灵官殿成了玉皇阁的山门。
灵官殿始建于明末清初,清咸同年间被毁,光绪年间进行过复修。正殿内曾祀有一座青铜铸造的王灵官像,重达200余公斤,灵官手执的金鞭为铁铸,整座神像十分壮观,可惜1958年大跃进时被毁。殿内现在的灵官像为泥塑,赤面,三只眼。殿内供奉的炳灵太子,又称华光大帝,是南方道教特有的神人,民间称之为“火神”。
灵官殿内有明代晚期种植的“桂叶银红”山茶花树两棵,今仅存一棵。古山茶树高十六七米,直径约15厘
米,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大理山茶花。每到春季,山茶花开数百朵,大花如碗,红似胭脂,异常艳丽,远远看去好像一片云霞依半空,近看像灿烂的红日光彩照人,古人誉其为“山茶流红”的胜景。相传,古山茶原生长在深山丛林中,明末清初修建灵官殿时,道人把它移栽到殿内,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这株至今仍生长茂盛的古山茶已被作为名树古木加以保护。
古代苏州文人陈全钰曾写诗赞美这株古山茶,诗句如下:“丛深春藏不闻莺,露下啼妆别有情,可惜琼葩因僻远,分心馨口独含颦。”将这株“桂叶九心十八瓣”的山茶珍品写得美丽羞涩。
西宁北禅寺山脚,有座灵官殿。灵官殿修建于明洪武年间,因战火毁烧,重修于1915年。原有山门,东
西两边有厢房,房中间有横匾上书“灵官殿”三个大字,清宣统二年(1910年)西宁各界捐资将灵官殿整修一新。
殿内,供奉着护法王灵官。灵官赤面三眼,手执金鞭。王灵官是道教的护法镇山神将,和佛教的韦驮相似,有的书说他是武当山中五百灵官的统帅,叫华光元帅,又叫五显灵官。到了宋代,又出现了一位“火车王灵官”,根据《新搜神记》的记载,王灵官本名叫做王善,是宋徽宗时候的人。
武当山灵官殿:进入紫禁城南天门拾级而上,是金顶灵官殿长廊。这里幽暗阴森,石冷袭人。灵官,在道教神系中,是镇守山门、监坛护法之神,司掌天上人间纠察之职。设置在登临金殿之前的灵官殿,对朝拜者进行最后的精神洗礼,具有特殊意义。
由于山貌地型的限制,灵官殿只是依岩建置的小石殿。石殿内安放一座明代制造的锡制小殿,这座仿木结构的殿堂式建筑,通体用锡金属制作,是中国十五世纪应用锡金属的见证,其冶炼铸技术十分成熟,艺术造型同样值得称道,是武当山目前发现的唯一的一件锡制文物,非常珍贵。
灵官殿镇在湖南省邵东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集镇。地处丘陵地带,四面环山,中间较为平坦,形似水盆。灵官殿背依大云山,脚踏蒸水河,处于盆底中央,气候温暖宜人,四周峰峦翠秀,花开四季,果树飘香。大云山是邵东第一高峰,山上云雾缭绕,若巨龙隐现。山上有不少名胜古迹,现在可考的有六仙殿、乌龟岩等。山上盛产茶叶,用它泡茶,入口清爽,滑而不腻,香远益清,被誉为“云山雾尖”。六仙殿不断涌出的数股清泉沿山泻下,在山脚汇成一条小河,俗称“蒸水”,它贯穿该镇东西,一直延伸到佘田桥南拐流入湘江,闻名潇湘的“佘田桥豆腐”便是用该水制作的。
灵官殿镇物产丰富。大云山金矿、马鞍山和小山头的铅锌矿、萤石矿,不仅储量丰富,而且出矿率极高。大云山脚下的七一七矿,曾是中央和省的重点企业。灵官殿镇农业种植近几年蓬勃发展,其中以柑桔的产量最大,且品种多、质优。早熟蜜桔、冰糖桔等已成为拳头产品,闻名遐迩,产品远销两广、内蒙、新疆、东北三省等全国二十几个省市,部分产品远销海外,出口创汇。茶油是灵官殿的又一特产,境内小水、群升、合龙等20多个村盛产茶果,加工的茶油,无油渣,清亮纯正,是真正的纯天然植物油。近年来,经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香芋生产,已初具规模。
灵官殿还有得天独厚的养鱼资源,全镇共有11个小Ⅰ、Ⅱ型水库和上千口山塘,其面积达几千公顷,大量的农田还可进行稻田养鱼。同乐坪中型水库,四面青山环抱,水源是大自然山泉,出产的鱼个大、味鲜。据专家鉴定,同乐坪水库的鱼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特别丰富。灵官殿镇地理位置优越,地处祁阳、邵阳、衡阳“三阳”交界之处,东邻佘田桥,西接祁东、祁阳,南毗堡面前,远通两广,是湖南进入广西的必经之途。 在大力加速城镇建设的东风下,灵官殿镇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镇规划区街道路面的改造。镇区街面完全建好了高标准水泥路面,达到硬化要求,修好了湘桂枢纽线上的灵官殿大桥。建好邮电大楼,开通了移动电话,为本镇的经济建设织就一张紧密的信息网。修建了无线频道,收视率达100%,修建5个有线电视网点。按“绿化、净化、亮化”的要求进行市容建设,整个街面,宽阔平坦,绿化带令人心旷神怡,街道两边高楼鳞次栉比,城市面貌令人耳目一新。
灵官殿村,位于河南省巩义市新中镇浮戏山深处,村前原有一条小河流过,名为玉仙河。该村有座泰茂庄园。 清朝时,一位叫张书泰的牧羊人看上了浮戏山,从河边到山岭,建起了9层的庄园,如今只剩下5层,每层有三处院落,总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庄园房屋、窑洞、庭院、树木互相掩映,错落有致,紧凑和谐。每层、每处院落之间还修有暗道,像一座坚固的城堡,进可攻,退可守。
当地人说,泰茂庄园主人在清朝那时候,可以说是暴发户中的暴发户,要不没有钱盖这样规模宏大的庄园。他们是如何发家致富的,目前有多种说法。 有文字记载的说法是,庄园为清朝咸丰年间的张书泰所建,张书泰有弟兄四人,他排行老三,在兄弟们之间威信最高,被推举为当家人。张家以放牧起家,有大批的牛羊、骡马,发家后又购买了1400亩田地,家业鼎盛时,家里雇佣的长工和短工就有数十人。 但也有人对此说法的真实性进行了质疑,从布局、建筑风格等可以判断,泰茂庄园是由一代人来建的,一代人靠放牧建起如此大的庄园,几乎不可能。巩义牛凤山庄园是由清朝牛氏武状元和儿子两代人建的,他们都在清朝做官做到一员大员,但牛凤山庄园与泰茂庄园相比仍逊色不少。“一品大员都建不了那么好的庄园,一个牧羊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更不可能了。” 于是在巩义当地,关于张家的发家又有了另一个说法。灵官殿村一位姓李的老人说,他的祖父曾告诉他,张书泰是李自成义军的后人,在李自成失败后,分得一部分金银财宝。为躲避战乱,张书泰就带着金银财宝到深山里定居。 泰茂庄园的繁荣,清朝末年的一个女子做了很大的贡献,这名女子就是张家的四老祖母。贺宝石是原来巩义报的副总编,对泰茂庄园的历史很感兴趣,在他的手里还存有这位治家有方的张家四老祖母的照片。 这位四老祖母执掌家庭制定了严格的家规,家里娶亲,都要在刚发家时盖的那所房子里住上一个月,然后再搬到其他地方居住,家族里人都称这所房子为“婚房”。 由于家里人口较多,吃饭也有着严格的规矩,第一批吃饭的人是长工、短工,而且饭菜也较好,第二批是家里的男壮劳力,第三批是妇女老人,最后才是儿童孩子。
现存的泰茂庄园依矮山而建,像一座坚固的城堡,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山崖、房屋、窑洞、庭院、树木,互相映衬,错落有致,紧奏和谐,天成一体。细数有房屋40间,窑洞45孔。抗日战争时期,豫西专员公署曾驻扎在这里,豫西抗日先遣队司令员皮定钧在此办公居住过。
安徽九华山灵官殿
位于肉身殿下方东侧,北与十王殿毗邻。始建于清末。原属肉身殿的一部分。1953年住持僧松盛。文化大革命中佛像被毁。1982年重修殿宇和重塑灵官像。1985年至今住持僧圣勇。殿宇民居式,3开间2层,建筑面积128平方米。参见“佛教常识·灵官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