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指口音跟本地语音不同的人。
侉 kuǎ
◎口音与本地语音不合:他说话有点儿侉。侉子(蔑视语)。
子 zǐ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刵 )。棋子儿。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姓。 [1]
(1) 这人我认得,是侉子营的钟破,娘的,他还欠我一百文钱赌债呢,怎么就这么死了。
(2) 周侉子看看周二狗、周大狗,又看看赵大虎,最后还是忍不住对赵大虎说:“长官,我的两个儿子就交给你,交给国家了……”。
(3) 那汉子穿着猩猩红色一般的无袖外褂,下着熟皮色崭新侉子,脚下是深蓝色布袜子,裹在草鞋里。
(4) 我不敢再想了,连忙换了一双鞋,匆匆的和侉子跑去教室。
(5) 周二狗回到家里,过上了隐士生活,除了每天帮父亲周侉子做点零活,就是看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