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珠人

采珠人

目录导航

职员表

导演 Sidney King --- ---

作者简介

导演 Sidney King --- ---

剧情介绍

    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他的创作,特别是他的歌剧创作,在十九世纪的欧洲音乐史中占有十分显赫的地位。

比才于1838年10月25日出生在法国巴黎。他的父亲是一位声乐教师。比才从小就显示了突出的音乐才华,九岁就考入了巴黎音乐学院,师从著名作曲家阿列维等人学习作曲。他在音乐学院学习期间成绩十分突出。十七岁时完成《C大调第一交响曲》,此外还写过轻歌剧等许多作品。十九岁时获得了罗马大奖,随后又到意大利学习了三年。在这期间,他十分醉心于瓦格纳的作品,并立志一生从事歌剧写作事业。1863年,他的第一部歌剧《采珠人》问世,此后又相继写成了《培尔兹城的美丽姑娘》、《扎米雷》等歌剧和戏剧配乐《阿莱城姑娘》等作品。

1872年,比才创作了歌剧《卡门》。这部根据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说写成的歌剧,是比才一生创作中最优秀、最伟大的作品。这部歌剧以其生动鲜明的音乐语言、丰富巧妙的和声配器手法以及强烈感人的戏剧性发展,把作品的主题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在歌剧中塑造的女主人公卡门,比原作更加突出了她的热情、爽直和放荡不羁的性格。歌剧《卡门》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丰富内容的伟大作品,这部作品现在已成为世界各国歌剧舞台上经久不衰的保留剧目。可是在当初这部歌剧初演时却遭到了惨痛的失败,比才因此而卧床不起。在歌剧初演后的三个月——1875年6月3日,这位伟大的作曲家便与世长辞了。

五年之后,《卡门》再度在巴黎上演,获得了极大轰动。

比才其他的作品还有管弦乐组曲《儿童游戏》、《C大调交响曲》等。

比才是继古诺之后,打破意大利歌剧对法国的影响,使法国歌剧从浅薄、浮华中解放出来的杰出人物。他的作品常取材于社会底层的平民生活,采用现实的手法描写场景,体现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在风格上体现了法国特有的华丽纤细和喜歌剧传统,以受到瓦格纳、柏辽兹等人的影响,使用大胆的和声与对位法,及强有力的戏剧表现。同时展现了浓重的民族色彩(如《卡门》中的西班牙风格、《阿莱城姑娘》中的法国南部气息),充满热情,反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