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细胞癌

透明细胞癌

目录导航

疾病概述

  透明细胞肿癌来自米勒管上皮。透明细胞肿癌可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平均发病年龄48~58岁,但以45岁以上为多,几乎所有的病例都大于25岁。透明细胞肿癌中的良性极少见、交界性比较少见。典型症状为食欲减退、肌无力、多尿、烦渴等。在离体条件下培养,正常细胞生长到相互接触时就停止增殖,而透明细胞癌却仍不停止细胞分裂,继续生长成堆,形成不规则团块。大量实验证明,癌细胞生长失去控制,与细胞表面化学物质,特别是表面糖蛋白的变化密切相关。透明细胞肿癌女性半数患者有不育史、月经紊乱或绝经后出血。10%左右合并高血钙症,其典型症状为食欲减退、肌无力、多尿、烦渴等。手术切除肿癌变后高血钙往往于36h内迅速恢复正常,若肿瘤复发,血钙又复升。透明细胞癌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密切,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高达25%~50%,高于其他所有卵巢癌包括卵巢宫内膜样癌。卵巢透明细胞癌常因肿物较大,诊断时以早期居多,可高达50%~65%,这一点也不同于其他卵巢上皮性癌。透明细胞癌对化疗不敏感。如果术中有癌组织残留.预后极差。同期别的透明细胞癌较浆液性腺癌预后明显不良。所以,手术疗法对卵巢透明细胞癌尤为重要。通常.Ⅲ和Ⅳ期卵巢癌细胞减灭使残存肿瘤也cm。可改善预后:最近又有<1cm可更大程度改善预后的报道。据研究,Ⅲ和Ⅳ期透明细胞癌残留1cm和超过1cm的肿瘤预后几乎相同。所以.透明细胞癌必须将肿瘤细胞清除至0.即要切除极少残留肿瘤的部位。

  

疾病病因

  透明细胞癌的真正起因仍不能确定,认为能够引起透明细胞癌的有:放射线,包括太阳光,游离性辐射品,如铀、镭、紫外光线。可引起皮肤癌、骨癌和血液方面的癌症。化学物质

  空气污染与吸烟

  :产生碳氧化合物,易刺激呼吸道,引起肺透明细胞癌。饮食的不当:如嗜吃酸辣食物或腌浸蔬菜,易得胃透明细胞癌,而一些食品添加剂和着色剂,也可能导致透明细胞癌。高脂肪食物可能与大肠透明细胞癌、乳腺透明细胞癌有关。

  食物贮藏方式

  :一些发霉食物如酱类或干湿物上长有真菌,进而产生霉素,可能引起透明细胞癌。尤其是黄曲霉素,已被证实与肝透明细胞癌关系密切。

  某些药物

  ,例如荷尔蒙,也被怀疑与乳透明细胞癌、子宫透明细胞癌有关。

  个人习惯

  1、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易患肺透明细胞癌20倍,口腔癌3-10倍,喉癌3-17倍。2、性生活的多少与妇女子宫透明细胞癌有关。

  滤过性病毒与寄生虫

  。一部分血液及淋巴癌症与病毒有关。软部肿瘤、子宫颈癌、鼻咽癌亦然。

  

疾病病理

  透明细胞癌有幼嫩、不成熟、易离散等特点,离散后的癌细胞会随淋巴液和血液循环在体内游走,穿入各种组织器官中继续分裂繁殖,形成新的癌肿,此即癌转移。透明癌细胞的内外潜藏着自身无法克服和无法排除的逆转因素,这是它的特点,也是它的缺点,造就了它的不稳定性。如果不加切除或抑制透明细胞癌便会恶性生长,夺取人体养分,使人体消瘦衰竭,最终导致死亡。科学家指出,透明癌症细胞在转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首先要经过数十次变异,然后要克服细胞间粘附作用脱离出来,并改变形状穿过致密的结缔组织。成功逃逸后,透明癌症细胞将通过微血管进入血液,在那里它还会遭到白细胞的攻击。生物体内某些正常细胞生长失去控制而恶性增殖的细胞。接下来癌细胞将通过微血管进入一个新器官(现被称为“微转移”)。在这里,癌细胞面临着并不友好的环境(称作“微环境”),有些细胞当即死亡,有些分裂数次后死亡,还有一些保持休眠状态,存活率仅为数亿分之一。存活下来的透明癌细胞能够再生和定植,成为化验中可发现的“肉眼可见转移”。随着转移的发展,它挤走了正常的细胞,破坏了器官的功能,最后足以致命。

  

病症分类

  卵巢透明细胞癌BR>卵巢透明细胞癌占卵巢癌的5%~11%,发病平均年龄58岁,肿瘤囊实性,直径可达15cm以上,多为单侧性。镜下瘤细胞排列成片、巢、索状,或呈腺管、乳头状。瘤细胞胞浆丰富,富含糖原,呈透明或空泡状;有的瘤细胞因核突出,仅有少量胞浆,称为“靴钉细胞”;有的瘤细胞核异型性明显。肿瘤内常混有子宫内膜样癌,浆液性囊腺癌等成分。卵巢透明细胞癌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密切,在病变的卵巢中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达24%左右,而同时存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的达25%~50%左右;这在其他卵巢上皮性癌中是少见的,临床常见症状为腹部包块、腹胀,约半数患者有月经紊乱、绝经后出血、不育史、少数出现腹水。10%患者可伴高血钙症,这是因为瘤细胞可以产生一种类似甲状旁腺激素的物质。患者有高血钙症,出现多饮、多尿、消瘦无力等症状,肿瘤切除后,血钙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亦消失。卵巢透明细胞癌为恶性肿瘤,应行肿瘤细胞减灭手术,术后辅以化疗,其年存活率为40%~50%左右。预后与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

  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

  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是肺癌少见的一种病理类型,占肺癌的2%~5%,误诊率高达80%~90%[1]。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起病缓慢,主要症状为咳嗽、气短、胸痛,咯大量泡沫痰,每日可排痰2000ml以上,痰中可带血丝,早期症状较轻,伴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加重,晚期可出现胸腔积液。也有患者以刺激性剧咳及进行性呼吸困难、气短为突出表现。其中咳大量泡沫痰为肺泡细胞癌的特征表现。痰脱落细胞阳性率<40%。X线表现分三型,(1)结节型:孤立球形病灶,边界清楚。

  基底透明细胞癌

  基底透明细胞癌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是一种基底样细胞的低度恶性的皮肤肿瘤。在中国是最常见的恶性皮肤肿瘤。本病起源于基底细胞或毛囊外根鞘细胞,生长缓慢,边缘呈珍珠状色泽,主要为局部的慢性浸润性生长。虽可破坏邻近的组织器官,但极少发生转移。经常暴露于日光下的农民、渔民、海员或喜日光浴者易发本病;X线引起的射线皮炎、烫伤、烧伤等引起的疤痕以及长期接触砷污染。

  肺泡透明细胞癌

  肺泡透明细胞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又称为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或细支气管腺癌。部位在肺野周围。在各型肺癌中,发病率最低,女性比较多见。一般分化程度较高,生长较慢,癌细胞沿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壁生长,而不侵犯肺泡间隔。淋巴和血行转移发生较晚,但可经支气管播散到其他肺叶或侵犯胸膜。肺泡细胞癌在形态上有结节型和弥漫型两类,前者可以是单个结节或多个结节;后者形态类似肺炎。病变范围局限的结节型,手术切除疗效较好。

  肾透明细胞癌

  肾透明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是成年人原发性肾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占肾肿瘤的70~80%,占肾恶性肿瘤的90%。多见于60岁左右的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多以无症状性血尿为始发症状,渐出现腰痛并能触及肿物。初诊时肿瘤限于肾内的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但侵及肾静脉或扩散至肾周围脂肪组织的患者,五年生存率仅5~20%。肾细胞癌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

  

疾病诊断

  诊断以上尿路移行透明细胞癌的诊断为例,血尿、腰痛、腹部肿块为最常见症状,有血块通过输尿管时可引起肾绞痛或腰部钝痛,出现条索状血块伴肾绞痛应想到上尿路肿瘤。多数患者无明显阳性体征。静脉尿路造影(IVU)和逆行尿路造影对肾盂输尿管癌的诊断和估计肿瘤的分期、分级有临床意义。

  尿路造影

  :可显示肾小盏牵拉变形、扭曲变细、小盏破坏,或小盏扩张变形。当肿瘤体积极大并向各方向生长后,大部分肾小盏拉长、变细、变形,有时还进入肾盂,或将上部输尿管也推压到对侧,甚至超过中线,其形状颇似蜘蛛足样,故名“蜘蛛足征”。

  B超表现

  :可显示肾实质内边界回声不整齐,内部回声杂乱不等、高低不均的实性肿块。整个肾外形变形,局部有肿块凸起于正常野轮廓之外。

  CT表现

  :平扫可见肾局部隆起,内部密度不均匀偏低,其内可见斑片或小点状钙化,有时呈蛋壳状;增强扫描后正常部分肾增强明显,而癌内增强较低,内部增强程度不规则,有更低密度的坏死区存在。癌可穿破包膜进入肾周脂肪层,晚期穿破肾筋膜扩散至肾外组织。肾细胞癌分期多采用Robson分期法,即Ⅰ期癌限于肾包膜内;Ⅱ期癌已穿破包膜,侵入脂肪层,仍局限在肾筋膜内;Ⅲ期癌已侵入肾静脉或(和)下腔静脉,局部淋巴结可能有转移;Ⅳ期癌已穿破肾筋膜,侵入邻近脏器或发生远处转移。

  MR表现

  :在多体位观察了解肿瘤侵犯范围,略胜CT一筹。随着腔内泌尿外科的发展,输尿管镜检查可用于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诊断及治疗。可直接观察和作组织活检,也可切除肿瘤。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并会在影像学改变以前作为发现肿瘤的线索,本组阳性率为50.0%,多次复检可提高癌细胞的检出率,并能用于术后检测肿瘤的复发。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简便易行,可作为筛查手段,如果其他检查提示输尿管狭窄而尿中找到癌细胞则更有临床意义。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特异性较好,但敏感性差,一般为30%~50%,容易漏诊。NMP22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中有比尿脱落细胞学更好的敏感性,同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成为检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良好辅助手段之一。检查对肾盂癌诊断有重要意义。表现为肾盂内实性占位,晚期可发现浸润周围器官和淋巴结。对输尿管作全程扫描亦有助于诊断输尿管癌,但应用有一定局限,可作为尿路造影的补充检查。CT对早期输尿管肿瘤的诊断意义不大,不能作为输尿管癌的常规诊断方法,但对晚期肿瘤的分期及了解肿瘤浸润范围有重要意义根据X线影像如充盈缺损区边缘连续性和形态、充盈缺损区造影剂残留等情况,可以估计相应的肿瘤大体形态和肿瘤分期,并进一步推测肿瘤的分级。是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主要诊断方法。由于10%~30%肾盂癌和50%输尿管癌IVU完全不显影,若逆行造影失败会影响诊断和处理方法的制定。MRU能良好解决该问题,并有不需造影剂的对比和避免放射性损害等优点。

  

疾病治疗

  冷冻疗法和加温疗法

  冷冻疗法和加温疗法低温(-40℃以下)和高温(45℃以上)都可以将癌细胞杀死。因此人们开展了用液氮冷冻治疗浅表皮肤癌和某些良性皮肤肿瘤,以及局部加温治疗皮肤癌、四肢癌和膀胱癌。加温方法有短波、超短波、微波及激光等手段。

  基因疗法

  基因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化学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DNA)。不同的基因起着不同的生物学作用,而癌症的发生、发展均与细胞内基因发生变化有关。已经发现了两类与癌症直接相关的基因,即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的变化会导致肿瘤发生,而抑癌基因的作用是阻止细胞癌变。

  中医治疗

  中国的中医疗法源远流长,其治疗肿瘤不仅有独到之处,而且可弥补西医疗法的某些不足。中医药治疗癌症不仅有抑制、杀伤癌细胞的作用,还可改善病人症状及其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减轻放疗、化疗及手术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中医治疗作为术前治疗的一部分,可以改善脏器的功能,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术后应用中医治疗可促进体力恢复,减少术后复发及并发症。同时,部分中草药还是放疗的增敏剂,可增强抗癌效果。

  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立体定向放射疗法无创性立体定向放射是世界医学界治疗肿瘤的领先技术,具有疗效好、准确、安全、无创伤、将患者痛苦减低至最小程度的特点。立体定向放射疗法的精确度非常高。

  免疫疗法

  患癌症的病人,体内免疫功能往往低下才造成了癌症发生、发展以至扩散。免疫疗法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遏制癌的生长或扩散的目的。提高免疫力的制剂称为免疫增强剂,其中有熟悉的卡介苗,还有转移因子、干扰素、免疫核糖核酸等。

  内分泌疗法

  适用于那些发生、发展及治疗与体内激素含量密切相关的症,即激素依赖性癌症。这些癌症主要有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及甲状腺癌。其原理是通过服用或注射某种激素对体内激素水平进行调整,达到控制癌生长的目的。例如用雄激素治疗乳腺癌、雌激素治疗前列腺癌、甲状腺素片治疗甲状腺癌等等。内分泌疗法仍然作为癌症的辅助治疗手段,不能取代手术、放疗和化疗。

  导向疗法

  导向疗法是一种比较新的治疗癌症的技术。与一般化疗不同之处是将杀死癌细胞的化疗药物与一种专门与癌细胞结合的物质结合在一起。用药后,药物绝大部分集中在癌细胞上,化疗药物可以最大限度地杀死癌细胞,对正常细胞影响小,因此疗效高,副作用小。已研制出多种针对不同癌症的单克隆抗体像激光制导的导弹一样精确地“飞向”癌细胞,携带的弹头就是杀伤癌细胞的药物。

  化学疗法

  化学疗法即用化学药物治疗癌症,一般都是指西药抗癌药。这些药物能在癌细胞生长繁殖的不同环节抑制或杀死癌细胞,达到治疗目的。但现有的化学药物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人体细胞也有损害。因此,进行化疗时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化疗主要用于各种类型的白血病以及用于无法手术而又对放疗不敏感的病人。此外,也用作癌症手术后的辅助疗法,以便杀死散在的或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的癌细胞,推迟或预防癌症复发。透片

  普通放射疗法

  普通放射疗法是用放射线杀死癌细胞以达到治疗目的。有些癌症对放疗效果好,或称对放疗敏感,例如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等;而另一些癌症则对放疗不敏感,即效果不好,例如胰腺癌、结肠腺瘤、软骨肉瘤及黑色素瘤等。放疗可以有效地杀死癌细胞,可以避免手术造成的组织缺损和畸形。当癌已向周围组织蔓延或转移到别处,手术无法彻底切除,就可以用放疗来杀死癌细胞。与化疗一样,普通放疗也对人体正常细胞造成损伤,所以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

  手术疗法

  手术疗法是最早应用的治疗癌症的方法,也是许多早期癌症治疗的首选疗法。许多早期癌症可以通过成功的手术达到根治的目的。一些癌症病人病情发展到晚期,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但是为了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也可进行手术,这种手术称为姑息性手术。例如结肠癌阻塞肠腔,无法正常排便,则要采取大肠造瘘的姑息性手术以解除肿瘤对肠腔的阻塞。不是任何癌症都可以进行手术的,例如血癌(即白血病)就无法手术切除。

  

疾病护理

  护理透明细胞癌疼痛常比癌症引起的死亡更令人畏惧,它会从心理、生理、精神和社会多方面破坏患者的生存质量,故疼痛的治疗及护理十分重要。心理护理疼痛是透明细胞癌的主要症状之一,尤其是透明细胞癌晚期难以控制的疼痛对患者威胁更大。患者的不同性格、精神状态及社会背景对疼痛的反应均有不同。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减轻和避免患者的疼痛感。争取信任在透明细胞癌患者面前应仪表端庄、举止稳重、动作敏捷、谈吐适宜,从而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使其情绪稳定,解除焦虑。应以自信、善于控制感情、顺应性强、技术娴熟、工作热情、果断的人格角色出现在他们的面前。透明细胞癌癌痛常提示患者癌细胞的存在和死亡的临近,患者往往整日悲观绝望,焦虑不安。护士应组织患者参加必要的活动,如听音乐、看书、听些医学报告,同病友一同结伴游玩等,将年龄、性格及生活方式相近的患者尽可能安排在同一病房,以便患者互相交流,在和谐的气氛中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病因治疗护理首先应了解各种治疗的目的、方法、作用、副作用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由于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早已用于临床,护士对相应的技术和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手术方式、温热疗法、冷冻疗法、免疫疗法等新技术、新方法、新药物应运而生,要求护士必须关注抗癌治疗新进展,才能安全、准确地执行医嘱,保证护理质量与治疗方法相适应,取得最佳效果。疼痛治疗用药的护理按照“三阶梯”止痛方案,按需给药。“三阶梯”止痛法是临床癌症疼痛治疗的基本方法,即将止痛药按非麻醉性、弱麻醉性及麻醉性分为三个阶段;在以非麻醉性止痛药(第一阶段/轻度疼痛)为主的基础上,当其不能控制疼痛时,按顺序加用少量弱麻醉性药物(第二阶段/中度持续疼痛或加重)及麻醉性止痛药(第三阶段/强烈持续疼痛),已达到尽可能缓解癌痛的目的。了解透明细胞癌痛治疗药物的用法、剂量及适用范围。如不经胃肠给药的吗啡对较严重的疼痛有效,联合用药更有效等。止痛药尽可能口服,其次是直肠给药,最后是皮下或静脉,反对肌内注射。因肌内注射作用持续时间短,肌肉薄者吸收差,自我用药困难等。要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定时给药,在前次药效消失1h前用药,以免给患者增加痛苦,增加药物剂量。掌握其他疗法的护理。如经静脉持续使用PCA泵自控镇痛及硬膜外腔和椎管内给药,应注意消毒及无菌操作,注意局部皮肤及导管的检查与护理,防止硬膜外腔及椎管内发生感染,出现问题及时对症处理等。

  

疾病预防

  检查预防中国医学科学院根据中国的情况,提出下列十大症状,作为引起人们对透明细胞癌注意的警号:1.身体任何部位,如乳腺、颈部或腹部的肿块,尤其是逐渐增大的。2.身体任何部位,如舌头、颊粘膜、皮肤等处没有外伤而发和生的溃疡,特别是经久不愈者。3.中年以上的妇女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分泌物(俗称白带增多)。4.进食时胸骨后闷胀、灼痛、异物感或进行性加重的吞咽不顺。5.久治不愈的干咳或痰中带血。6.长期消化不良、进行性食欲减退、消瘦、又未找出明确原因者。7.大便习惯改变,或有便血。8.鼻塞、鼻衄、单侧头痛或伴有复视。9.黑痣突然增大或有破溃、出血、原有的毛发脱落。10.无痛性血尿。除上述八大警号和十大症状外,还有以下一些征兆,也要高度警惕。1.单侧持续加重的头痛、呕吐和视觉障碍,特别是原因不明的复视。2.耳鸣、听力下降、回吸性咯痰带血、颈部肿块。3.原因不明的口腔出血、口咽部不适、异物感或腔疼痛。4.无痛性持续加重的黄疸。5.乳头溢液,特别是血性液体。6.男性乳房增生长大。7.原因不明的疲乏、贫血和发热。8.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疼痛、骨关节疼痛。另外,癌前病变也应视为早期征兆。如粘膜白斑病、皮肤慢性溃疡、瘘管、增殖性疤痕(特别是化学药品烧伤引起的疤痕)、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直肠多发性息肉、皮肤角化症(特别是大小鱼际处的手掌角化症、乳腺囊性小叶增生病、宫颈糜烂、宫颈息肉等)可发展为癌症。

  

饮食治疗

  食用营养丰富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多样化膳食,选择富含各种蔬菜和水果、豆类的植物性膳食,但并不意味着素食,但应该让植物性食物占据饭菜的2/3以上;保持适宜的体重人群的平均体质指数(BMI=体重/身高2(米)在整个成年阶段保持在BMI为21~25,而个体的BMI为18.5~25,避免体重过低或过高,并将整个成人期的体重增加限止在5公斤之内;坚持体力活动如果从事轻或中等体力活动的职业,则每天应进行约1h的快步走或类似的运动,每周还要安排至少1h的较剧烈出汗运动;鼓励全年多吃蔬菜和水果,使其提供的热量达到总能量的7%,全年每日吃多种蔬菜和水果,每日达400g~800g。限制食盐成人每日从各种来源摄入的食盐不应超过6g,其中包括盐腌的各种食品;尽力减少霉菌对食品的污染,应避免食用受霉菌毒素污染或在室温下长期储藏的食物;食品保藏易腐败的食品在购买时和在家中都应冷藏或其他适当方法保藏;对食品的添加剂和残留物以及各种化学污染物应制定并监测其安全用量,并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和监测办法。食品中的添加剂、污染物及残留物的含量低于国家所规定的水平时,它们的存在是无害的,但是乱用或使用不当会影响健康;营养补充剂补充剂不能减少癌症的危险性,大多数人应从饮食中获取各种营养成分,而不用营养补充剂;食物的制备和烹调在吃肉和鱼时用较低的温度烹调,不要食用烧焦的肉和鱼,也不要经常食用炙烤,熏制和烟熏的肉和鱼。选用富含淀粉和蛋白质的植物性主食,应占总能量的45%~60%,精制糖提供的总能量应限止在10%以内。个体每日摄入的淀粉类食物应达到600g~800g,还应尽量食用粗加工的食物;不要饮酒,尤其反对过度饮酒。如果要饮酒,男性应限制在2杯,女性在1杯以内(1杯的定义是啤酒250ml,葡萄酒100ml,白酒25ml)。孕妇、儿童及青少年不应饮酒;肉类食品红肉(指牛、羊、猪肉及其制品)的摄入量应低于总能量的10%,每日应少于80g,最好选择鱼、禽类或非家养动物的肉类为好;总脂肪和油类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15%~30%,限制脂肪含量较多,特别是动物性脂肪较多的食物,植物油也应适量,且应选择含单不饱和脂肪并且氢化程度较低的植物油。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