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痢

湿热痢

目录导航

病因

因脾胃湿热内蕴,胃不消导,脾失健运,湿热夹滞所致。以痢下赤色,或如鱼脑、稠粘臭秽、排便次数频多、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有力等为特征。

症状

主症: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粘冻,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有恶寒发热,心烦口渴,苔多黄腻,脉象滑数或濡数。

饮食

1、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2、忌烟酒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

预防

与体会婴幼儿湿热痢的治疗原则与成人基本相同,均以清热利湿为法。单纯的药物治疗,因小儿用药不便,且有苦寒败胃之嫌,如清吴鞠通《瘟病条辩、解儿难》指出: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故取而代之的推拿疗法,不仅简便宜行、疗效可靠,而且易于被患儿接受,对婴儿幼儿湿热痢有积极的治疗与预防作用。根据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体质特点,湿热痢的治疗虽以清热利湿的驱邪方法为主,担应时刻顾护正气。对于体质壮实者,失补后清、俾正复以助驱邪:或视其病情,扶正与驱邪并复,清法与补法兼施,以达清不伤正、补不留邪之功、且有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临床应用时,应根据体质与病情,权衡二者之间的主次轻重,区别对待。

治疗

治湿热痢便方

方1

【组成】鲜马齿苋1000克、白蜜30毫升。

【用法】马齿苋用温开水洗净取汁,加白蜜调匀,1次服下,日服2次。

【主治】湿热痢。证见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方2

【组成】绿茶100克、醋100毫升。

【用法】绿茶煎取浓汁300毫升,每次服100毫升,加醋10毫升热饮,每日3次。另取绿茶未12克,白痢以姜汤送服,赤痢以甘草水送服。每日3次,症状消失后,连服3日,以巩固疗效。

【主治】湿热痢。

【说明】虚寒久痢者勿用。有失眠症者,晚上勿服。

方3

【组成】大葱100克、牙皂6克、细辛27克、田螺2个、神曲12克。

【用法】先将牙皂,细辛,神曲烘干,研为细末,再和大葱,田螺肉共捣成膏,取药膏适量,纱布包裹,压成饼状,敷神阙穴,然后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药干即换,病愈停用。

【主治】湿热痢、噤口痢。

【说明】噤口痢指下痢不能进食,或呕不能食者。

检查

粪便白细胞,粪便红细胞,粪便隐血试验(OBT),便常规,粪细菌培养,血常规,尿常规。

诊断鉴别

诊断

症见腹痛、泄利赤白,稠粘臭秽,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溺短赤,脉滑,苔黄腻,或可见恶寒发热。

若兼表邪,恶寒发热、头痛,用荆防败毒散,身热甚,用葛根芩连汤。

如偏于气滞、食滞,则腹痛、里急后重较甚,宜用枳实导滞丸。

并发症

下痢粘冻脓血,赤白相杂。《素问》又有注下赤白、泄注赤白、赤白沃等名。《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赤白痢候:然其痢而赤白者,是热乘于血,血渗肠内则赤也;冷气入肠,搏肠间,津液凝滞则白也。冷热相交,故赤白相杂。重者状如脓涕而血杂之,轻者白脓上有赤脉搏血,状如脂脑。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