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 淮河新区息县有三千多年的建县历史。公元前1046年始封息侯国,公元前682年在华夏大地上首次设县,古今相延不易“息”名、不改县治,堪称“郡县制”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华第一县”。境内有息国故城、赖国故城、秦楼等遗址,息氏、赖氏、白氏均发源于此。历史名人有“三年不语”的息夫人、“马革裹尸”的伏波将军马援、清廉刚直的明代尚书李若星等。2009年,在境内发现距今3500年历史的商代独木舟,现存放于信阳市博物馆。
《禹贡》载:“荆、河惟豫州”。息县归属豫州。
商代为息方国。
周武王十三年,分封为息侯国。周庄王十五年,楚灭息国置息县。
秦,息县属颍川郡。
大美息县(12)汉置新息县,属汝南郡。东汉为新息侯国,又分地置褒信县,后为褒信侯国。
魏属豫州汝南郡。
晋代,新息县属汝南郡,郡治新息;褒信县属汝阴郡。刘宋分为南、北新息县。北魏太和十九年(495),置东豫州于新息,领汝南、东新蔡、新蔡、弋阳、长陵、阳安六郡。州治新息。
南北朝时期,南、北新息属汝南郡,苞信县先属东新蔡郡,后属新蔡郡及长陵郡,长陵县先属新蔡郡,后属长陵郡。梁大通元年(527),改为西豫州。太清元年(547),改为淮州。东魏武定七年(549),复置东豫州,北齐沿袭未变。北周大象元年(579),改为息州。
隋因之。大业初废息州,新息、褒信二县属汝南郡。
唐武德四年(621),复置息州,领新息、淮川、长陵三县,褒信属舒州(今新蔡)。贞观元年(627),废州,省淮川入真阳,长陵入褒信,以新息县隶属蔡州汝南郡,五代沿袭未变。
北宋时期,新息县和褒信县仍属蔡州。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与金议和,以淮为界,二县遂属金。金泰和八年(1208),复置息州,领新息、新蔡、真阳、褒信四县和王务镇。蒙中统三年(1262)二月,废息州,十二月复置。
光州息县元至元三十年(1293),隶属河南江北行省汝宁府。
明洪武四年(1371),息州属中都临濠府。不久改州为县,属颍州。洪武七年(1374)属汝宁府,洪武十三年(1380)属光州。明弘治十七年(1504),全县编户为13里。嘉靖五年(1527)为15里,嘉靖四十年(1562)增至28里。
清初沿明制,息县属南汝光道分辖。雍正二年(1724),息县属光州(直隶州),设28里,领47保。
民国元年(1912)直属河南省。三年(1914)属豫南道。十七年(1928)属河南省第十三行政区。二十一年(1932)属河南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5月属潢川专区。1952年10月属信阳专区。1970年属信阳地区。199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并由省人民政府7月29日正式通知,撤销信阳地区,改设地级信阳市。息县属之至今未变。[4]
息县工业园2005年,息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许店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曹黄林乡管辖,曹黄林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李塘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八里岔乡管辖,八里岔乡政府驻地不变。2009年5月成立县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
2012年8月31日,息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城关镇、城郊乡,对其原辖行政区域实行城市管理体制;将孙庙乡的何营建制村纳入城区管理;设立谯楼、龙湖、淮河3个街道办事处。区划调整后息县辖3办5镇13乡。
2013年3月9日,息县乡镇区划调整:曹黄林乡撤乡建镇,原辖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区划调整后息县辖3办6镇12乡。
2016年6月,成立县商务中心区建设发展办公室。[4]
截至2021年,息县下辖3个街道、6个镇、12个乡、1个管理区。[5]
3个街道:谯楼街道、龙湖街道、淮河街道。
6个镇:包信镇、夏庄镇、东岳镇、项店镇、小茴店镇、曹黄林镇。
12个乡:孙庙乡、路口乡、彭店乡、杨店乡、张陶乡、白土店乡、岗李店乡、长陵乡、陈棚乡、临河乡、关店乡、八里岔乡。
1个 管理区:濮公山管理区。[5]
息县位于东经114°34′~115°07′,北纬32°08′~32°40′,中原腹地南侧、大别山北麓。地处河南省东南部、信阳市东北部,地跨淮河南北,东濒闾河与淮滨县相望,东南与潢川以淮河、寨河相隔,南与光山为邻,西南与罗山县隔淮河相望,西和西北与驻马店市正阳县接壤,北与驻马店市新蔡县毗邻,距信阳市区74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53.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58.5千米,总面积1892.46平方千米。其中陆地1715.79平方千米,占90.66%;水域面积176.67平方千米,占9.34%。[4]
息县息县地处黄淮平原的南部边缘,以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形为主,平均海拔47米。淮河以北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略倾斜,淮河以南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由于受地质及外力作用的长期影响和侵蚀,其地表形态大体可分为丘陵、洼地、平原三个类型。[4]
息县境内河流均属淮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淮河干流;淮河一级支流——清水河、闾河、泥河、澺河、寨河、竹竿河、运粮河、范港、临河港;淮河二级支流——莲花港、乌龙港、马步港、孟店孜港、汝河倒流水、小李河、龙泉河;淮河三级支流——朱鹤港、白马港、吴港、顾港等。除淮河外全部为雨源型河道。[4]
息县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湿润区,四季分明。
气温:2017年平均气温16.8℃,比标准值高1.3℃。其中,年极端最低气温-3.3℃,出现在12月17日。年极端最高气温39.1℃,出现在7月27日。
降水:2017年总降水量1371.0毫米,较标准值多372.5毫米。
日照:2017年日照总时数1686.5小时,较标准值少54.4小时。
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2017年年平均气温和历年同期值相比偏高,降水与历年同期值相比偏多,日照比历年同期相比偏少。本年度1—3月,气温偏高有利于小麦拔节,返青。9月汛期降水偏多。[4]
息县矿产资源主要种类有:石灰岩、大理石、硅石、铁、河砂、黏土、煤等。[4]
息县水资源总量约7.8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约5.25亿立方米,地下水约2.59亿立方米。[4]
饲养动物:主要有牛、马、驴、骡、猪、羊、兔、貂、猫、狗、鸡、鸭、鹅、白鸳鸯、鸽、鹌鹑、花鸳鸯等。
野生动物:主要有貉(山貉子)、獾、野猫、野兔、鼠(俗称老鼠)、黄鼠狼、刺猬、水老鼠、黄鹭、野鸡、锦鸡、燕雀、啄木鸟等。[4]
息县处于南北两个气候带过渡地区,南北植被有所差异,淮南植被属中南常绿阔叶林类型,淮北属华北落叶阔叶林类型,全县植物种类(不含菌类、藻类)有140多科,500余种。林木:136种,主要有马尾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杉木、野山楂等林种,多分布在淮南。粮食作物:20余种,主要有小麦、水稻、黄豆、红薯、高粱、玉米、大麦、谷子、绿豆、红豆、豌豆、蚕豆、豇豆、黑豆、扁豆、荞麦、寒粟等。经济作物:65种,主要有红麻、油菜、花生、芝麻、棉花、蓖麻、烟叶、甘蔗、向日葵、白菜、萝卜、西瓜、黄瓜、马铃薯、芹菜、蕃茄、茄子、辣椒等,淮南淮北均有分布。水生植物:56种,主要有莲藕、菱角、芡实、荸荠、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浮萍、芦苇、获子等。野生药用植物:共294种,主要有息半夏、明党参、白头翁、猫爪草、枸杞、薄荷、苍耳等。[4]
人口
2017年年底,息县总户数为325004户,户籍总人口为1125952人(其中农业户籍人口为917718人)。[4]
民族
息县共有8个民族,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约146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0.14‰。全县7个少数民族,蒙古族人口54人,回族24人,土家族11人,哈尼族11人,傈傈族11人,佤族24人,拉祜族11人。[4]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汪明君 |
县委副书记 | 管保臣、张鑫 |
职务 | 姓名 |
---|---|
县长 | 管保臣 |
副县长 | 李晋升、贡少辉、曹永甲、张海兵、谢文彬、刘创、杨昌兴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张生日 |
副主任 | 周民、张巍、李华、周俊峰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李建光 |
副主席 | 何枫、何伟、李洪俊、赵丽 |
以上内容参考:腾讯新闻[6][7]、网易新闻[8]。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汪明君 |
县委副书记 | 管保臣、张鑫 |
职务 | 姓名 |
---|---|
县长 | 管保臣 |
副县长 | 李晋升、贡少辉、曹永甲、张海兵、谢文彬、刘创、杨昌兴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张生日 |
副主任 | 周民、张巍、李华、周俊峰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李建光 |
副主席 | 何枫、何伟、李洪俊、赵丽 |
2017年,息县生产总值完成208.01亿元,同比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5.99亿元,同比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9.01亿元,同比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1.17亿元,同比增长10.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2.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79元,同比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33元,同比增长9.4%。[4]
息县有可耕地196.5万亩,常年粮食种植面积240万亩,连续九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7年,新建高标准粮田15万亩,新增耕地5700亩,弱筋小麦种植面积20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近20亿斤,全省第一个完成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划定任务并通过省级验收。与茅台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以“国麦”酿“国酒”,着力打造有机小麦特色县品牌。省市重点龙头企业增加到39家,新增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5家。[4]
淮北主种小麦,淮南主种稻谷,素有“有钱难买息县坡,一半干饭一半馍”的美誉。这里出产的香稻丸为历代贡米。地理标志产品是息半夏。
近年来,息县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抢抓发展机遇,明确了“生态主食、膳待国人”的发展使命,大力实施中国生态主食厨房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从“田间到舌尖”的绿色食品主导产业,把息县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以营养主食、休闲食品、生态饮品三大系列为主的美食产业蓄势崛起,初步形成了从种植到加工、从研发到检测、从流通到消费的全产业链。[4]
县委、县政府立足于农业大县资源禀赋,抢抓产业转移机遇,明确了“生态主食、膳待国人”的发展使命,大力实施中国生态主食厨房战略,聚力打造从田间到舌尖的全产业链条。201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2亿元。中国生态主食厨房战略纵深推进,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达53%,息半夏药食产业园、豫道食品、明德果蔬生产线等一批主导产业项目落地生根。产业集聚区建设扩容提质,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18亿元,新增工业用地2000余亩,新建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道路、管网、绿化等基础设施持续提升,在全市率先升级为省一星级产业园区。[4]
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7.19亿元,同比增长12.3%。成功创建“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乡村电商服务站达113家,以行路户外、三只熊猫为代表的一批电商企业成长迅速,“关店土豆”“尹湾糯玉米”等实现线上销售。总投资50亿元的移联网信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园区项目签约落地。现代物流业方面,物流、快递公司发展到46家,息县益利物流有限公司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旅游产业方面,息州森林公园被评为2017“中国森林体验基地”,弯柳树德孝文化乡村游生机勃勃,息国风情园接待游客突破20万人次。[4]
息县人民传承焖、炖、蒸、滑、煎、炕、炸等传统烹饪技艺,“信阳菜”息县菜系,咸香味厚、食材多样、南北兼容。
面炕系列:面炕鸡、面炕羊肉、面炕青椒圈、面炕葫子汤等。
焖菜系列:气哈馍焖鸡、红焖五爪土鸡、醋焖小焦鱼。
炖菜系列:腊肉炖鳝鱼(泥鳅)、清炖牛腩、炖鱼头、炖老土鸭等。
蒸菜系列:蒸榆树叶、蒸槐花、蒸荆芥、原味蒸三样等。
滑菜系列:三菌滑牛肉、滑鱼片、滑猪肉片等。
炸菜系列:干炸焦鱼、香酥河虾、炸春卷、炸萝卜丸子等。
此外,香煎淮河大白刁鱼、铁锅鱼块、砂锅鱼块、铁锅羊三宝、溜乌鱼片等宴席菜,刷子鸡块、油酥馍、包信大饼、凹子馍卷咸鸭蛋、芝麻焦馍、松花蛋等小吃也是本地特色菜。[4]
息县方言属北方方言中江淮方言的一种。息县方言特色:平实古朴、种类繁多、兼蓄南北。如:搬坡儿——搬椅子和凳子给人坐;路坝子——有沟塘的村宅的出路;不成仙——不争气;迷瞪瓜——丢三忘四的人;眼气——羡慕;花娘——小婶子等。[4]
息县地处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交汇之地,古为姬姓封国。息县民间文化有:板凳龙、嗨子戏、淮河排、皮影、地灯、花伞旱船等。
嗨子戏,又名“花篮戏”,当地人称“浪当妖”,形成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大约有200年的历史,是息县的传统地方戏。
旱船,始传于明清年间,以舞为主、说唱为辅,是一种民间文艺。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旱船出现在濮公山庙会、张陶乡、包信镇的乡会和正月十五等民俗节日期间。[4]
息县从年初到年尾都有民俗相随。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正月初十,给石头放鞭炮,祈求一年风调雨顺;正月十五,看灯展,小孩打灯笼,欢庆佳节;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大人、小孩都抢在这一天理发、搬家、给未婚青年订婚;三月三,到濮公山赶庙会,到寺庙上香请愿祈福;端午节,门前插艾草、炸油条、吃粽子,清早煮艾草水给孩童洗澡,祈愿驱除五毒;七月七,给心仪的人送花;八月十五,家人围在一起吃月饼赏月;重阳节登山,孝敬老人;腊月二十三日以后,家家打扫卫生,购置年货。[4]
息县香稻丸:也称“香稻丸”,早在宋朝时就已有种植。明清息县志记载为“烷稻”,曾是宫廷贡品之一。 1914年,在旧金山万国商品展赛会上,息县香稻丸博得好评。[4]
息半夏:息县独有的优良中药材品种,在二千多年前《礼记·月令篇》曾有关于半夏的药用记载。据《五十二病方》《局方》《仁斋直指方》和《金匮要略》等记载,息半夏入药能治疗咳痰喘急、肺胃虚寒、呕吐眩悸、便秘泄泻、小儿惊风等症,药物实验有镇咳、止吐、解毒等功效,外敷可止痛消肿。[4]
优质弱筋小麦:息县地形主要为平原丘陵,是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淮河作为气候的分水岭穿境而过,土壤含沙量大,有机质含量低,小麦面筋形成时间短,为全省乃至全国最适宜弱筋小麦种植的区域之一。[4]
息县地处中原经济区、皖江城市群和武汉都市圈的三角核心带,境内G106、G230和S336、S337纵横交错,宁西铁路横穿东西,大广高速纵贯南北,随着淮河息县闾河口港区、息邢高速、安罗高速、濮潢铁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的规划实施,息县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
谯楼夜景
息县北距郑州市358公里,东距合肥市287公里,南距武汉市254公里,地处南北陆地和淮河东西水路要冲,处于中原经济区、皖江城市群和武汉都市圈的三角核心地带。
国道G106、G230和省道S336、S337纵横交错,宁西铁路横穿东西,大广高速纵贯南北,息邢高速、安罗高速、濮潢铁路、淮河息县闾河口港区等项目规划实施中。[4]
宁西铁路息县境13.04公里,在曹黄林镇何小庄村建客货三等站一个(县级站)。[4]
公路总里程4630公里,公路密度约125公里/百平方公里。大广、息淮2条高速公路76.02公里,在建息邢高速公路27.1公里,即将开工建设安罗高速公路5.35公里。干线公路总里程174.2公里。[4]
淮河息县闾河口港区工程建设投资约4.6亿元,设计10个500吨级泊位,年吞吐能力300万吨,岸线长度785米,计划于2019年12月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4]
息县持续提升息夫人文化园、刘邓大军渡淮纪念场馆、马援广场等文化场馆配套设施,全面升级新华书店建设;完成息国故城、赖国故城国保单位申报调查工作,编纂出版新版《息县志》,整理点校嘉庆版《息县志》,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得到强化。截至2017年底,息县建成10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1个乡镇(办事处)建有文化站,建成农家书屋365家。[4]
教育
截至2017年末,息县共有普通高中2所,在校学生14775人;职业高中(中专)2所,在校学生2996人;初中35所(含民办5所),在校学生37993人;小学145所(含民办20所)、教学点161个,在校学生89476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51人;幼儿园76所,在园幼儿35125人(含附设班)。[4]
党校
中共息县县委党校[4]
高中教育
息县第一高级中学
息县第二高级中学
息县东岳五七干校旧址息县高中(筹)[4]
职业教育
息县职业高中
息县卫生学校[4]
特殊教育
息县特殊教育学校[4]
体校
息县业余体校[4]
截至2017年年底,息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家;市级众创空间2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市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市级星创天地1家。其中2017年申请专利80件,授权专利52件,发明专利拥有量8件。[4]
截至2017年年底,息县共有卫生机构40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1个,妇幼保健服务中心1个,疾控中心(防疫站)1个,民营医院8所。近年来,息县深入推进以支付方式为主要内容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府购买按病种付费项目增至420种,基本涵盖了地区常见病、多发病。医改经验被国务院医改办刊发推介,荣获“河南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称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