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县

柘城县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柘城县炎帝陵柘城县炎帝陵

六千多年前,炎帝朱襄氏建都并葬于柘城,朱姓起源于此。

柘城县历代行政区划柘城县历代行政区划(3)夏朝时期称“株野”。

商朝时期称为“秋地”。

西周时期为“三恪”之一的陈国开国之都,胡姓、陈姓起源于此。

东周春秋时期,为陈国与宋国交界处,宋、楚两国在此发生了泓水之战。

东周战国时期,大部分属楚国,少部分属宋国。

秦朝时筑城设县,因邑有柘沟环流、两岸柘树丛生,自古又盛产柘丝而得名“柘县”,分属陈郡、砀郡,县城位于陈郡。

柘城县历代行政区划柘城县历代行政区划(3)西汉时期,柘县隶属淮阳国;境内北部又增设傿县(治今柘城县远襄镇),属陈留郡。

东汉时期,柘县隶属陈国;傿县改称“鄢县”,隶属梁国(治商丘睢阳)。

三国时期,县境分属陈郡、梁国、陈留国、谯郡四地。柘县属陈郡;鄢县属梁国。

西晋时期,属梁国(治商丘睢阳),县境分属鄢县和武平县(治今鹿邑县邱集乡武平城村)。

隋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撤销鄢县,复置柘县,改称为“柘城县”,属梁郡(后改称为宋州)。

唐朝时期,属宋州睢阳郡,西南部(安平、铁关)属陈州。

柘城县柘城县宋朝时期,大分属南京应天府、少部分属东京开封府;柘城县治位于两京交界处。

金朝时期,柘城县先后属开封府、睢州、归德府。

元朝时期,柘城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汴梁路。

明朝洪武初时期,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开封府。

明朝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旧城圯于大水,一城锦乡,没于泽国,即今日“北旧湖”。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城池南迁,以迄于今。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分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归德府、开封府;县治位于归德府。

清朝时期,分属河南省归德府、陈州府;县治位于归德府。

隋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撤销鄢县,复置柘县,改称为“柘城县”,属梁郡(后改称为宋州)。

1937年-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柘城属日伪河南省豫东道。

日本投降后,柘城属河南省第二行政区(治商丘县)。

柘城北湖柘城北湖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前夕邓小平同志率军东进,驻扎柘城岗王乡刘楼村,在此设立中原野战军指挥部

1949年解放后,柘城属河南省商丘专区。

1958年商丘、开封二专区合并,柘城属开封专区。

1961年复置商丘专区。

1969年商丘专区改称商丘地区。

1997年设立地级商丘市,柘城属商丘市至今。[4][5]

鸟瞰柘城鸟瞰柘城

行政区划

柘城县城区柘城县城区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柘城县下辖4个街道、9个镇、9个乡。[6]

区划详情

4个街道:凤凰街道、浦东街道、春水街道、双河街道。

9个镇:陈青集镇、起台镇、胡襄镇、慈圣镇、安平镇、远襄镇、岗王镇、伯岗镇、张桥镇。

9个乡:洪恩乡、老王集乡、大仵乡、马集乡、牛城乡、惠济乡、申桥乡、李原乡、皇集乡。[6]

柘城县东关街景柘城县东关街景

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柘城在河南及商丘的位置柘城在河南及商丘的位置(2)柘城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商丘市西南部,北与宁陵县、睢县相连,南与鹿邑县接壤,西与太康县为邻,东北与睢阳区相依。全县总面积为1048平方公里,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0.63%。

柘城位于东经115°06'~115°32'、北纬34°00'~34°15',东西横跨29公里,南北纵贯27公里。

地形地貌

柘城北环柘城北环(2)柘城位于华北平原南部,属于豫东平原。全县地势平坦,属黄河冲积平原。自然形势趋向是西北高,东南低,微度倾斜,地面坡降1/3500。最高点在惠济乡杜屯一带,海拔52.8米,最低点在洪恩乡王瓦房一带,海拔42.9米,高差10米左右。

水文特征

柘城境内河流属淮河流域涡河水系。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开挖治理,变化很大。2011年,集水面积(包括上游境外)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涡河、惠济河、蒋河、废黄河、太平沟、永安沟、小洪河、洮河8条;30平方公里~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马头沟、明净沟、小洪河北支、芦沟、杨河、小马沟、余河坡、朱寨沟、生产沟、清水河、洪牛沟、永安支沟、仿宋沟、小沙河、大仵沟、红泥沟、晋沟河17条;3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15条。除涡河、惠济河基本常年流水外,其余均为季节性河流。

柘城县北湖生态公园规划图柘城县北湖生态公园规划图

气候特征

柘城柘城柘城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降水,风向随季节变化显著,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的冬长寒冷雨雪少、夏季火热雨集中、春秋温暖季节短、春夏之交多干风的特点,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5℃,最冷月平均气温0.4℃,最热月气温27.2℃。年均降水量781.9毫米,无霜期208天,年日照时数2023.7小时[1]

柘城容湖柘城容湖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7年1月4日,柘城县总面积10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7万亩[7]

矿产资源

柘城县地下煤炭资源丰富,东起柘城的通柘煤田煤炭存储量达230亿吨,境内已探明储量达25亿吨的优质煤田,是未来新兴能源城市。柘城县远眺柘城县远眺

人口

年轮塔年轮塔依据2021年省3%人口抽样调查推算,2021年,柘城县人口出生率为9.38‰,死亡率8.0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2‰。2021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77.05万人,城镇化率为41.07%。[2]

政府领导

王景宇王景宇王景宇:县委书记[8]

余化敏:县委副书记

经济

综述

2021年,柘城县生产总值2951434万元,同比增长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81054万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02762万元,与去年持平;第三产业增加值1167618万元,同比增长4.4%。三次产业结构为23.0:37.4:39.6。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77%。全县人均生产总值36298元。

202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8%。八大类商品价格呈现“六升二平”的格局,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0.6%、居住类上涨0.3%、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5.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4%,交通和通信类上涨2.3%,医疗保健类、衣着类持平。[2]

第一产业

柘城种植区柘城种植区(2)柘城县盛产三樱椒、棉花、烟叶、林木、优质小麦等农副产品。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90万亩以上。柘城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柘城县三樱椒常年种植面积达30多万亩,是全国著名的辣椒生产加工集散地。

2021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6.9亿元,实现增加值69.94亿元,比上年增长6.4%。

2021年,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为232.3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8.84万亩,其中小麦99.81万亩,蔬菜48.77万亩,油料3.33万。

2021年,全年粮食总产量为78.03万吨,比上年增加0.8%,其中,夏粮总产量50.43万吨,同比1.24%;秋粮总产量达27.6万吨,同比15.7%。油料产量3.28万吨;蔬菜总产量为139.51万吨。

2021年,存栏34.54万头;牛出栏4.11万头,存栏7.06万头;羊出栏36.89万只,存栏37.7万只;家禽出栏751.16万只,存栏618.69万只;肉类总产量5.74吨;禽蛋产量4.66吨。

2021年全县林业总产值961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

2021年,全年完成渔业总产值4057万元,比上年增长6.5%。

2021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87.2万千瓦(不含农用运输车)。各种类型拖拉机1.5万台(35.33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0.1万台;联合收割机0.45万台(28.13万千瓦),其中稻麦联合收割机0.32万台;农用排灌机械1.3万台(1.9万千瓦);全县完成机耕面积101.2千公顷,机播面积135.7千公顷, 机收面积138.6千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9.57千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98%。[2]

第二产业

柘城县总体规划图柘城县总体规划图(4)柘城工业体系门类齐全,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板块经济各具特色,高新技术产业迅速起步。初步形成了皮革、面粉、食品、酿酒、医药、化工、造纸、轴承、木材、机械、建筑、铝制品、金刚石微粉加工等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格局,建有三大工业园区和民营工业城。柘城全县金刚石微粉加工企业发展到140余家,年产量达3亿克拉,占全国生产总量的75%以上,占出口总量的46%以上,是中国内地金刚石微粉加工生产重要基地和主要经销市场。2013年,柘城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新增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工业企业5家。

柘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前身是柘城县产业集聚区,为河南省政府确定的全省180个重点产业集聚区之一,总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确定了超硬材料和医药制造两大主导产业,累计落地工业企业138个。2012年12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3年,柘城县产业集聚区工业增加值完成42.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上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2013年9月,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商丘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202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328721万元,同比增长8.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4家,比上年增26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62121万元,同比增长7.4%;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242364万元,同比增长18.2%;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7.3%。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见附(表四)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增速低于工业增加值增速4.4%,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0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21年共耗能22524吨标准煤,同比上升3%,万元增加值能耗预计下降2.5%。[2]

柘城产业园柘城产业园

第三产业

柘城柘城(2)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22157万元,比去年增长8.9%。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1016612万元,同比5.6%。第二产业投资685810万元,同比35.1%;第三产业投资534847万元,同比下降10.1%。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01852万元,同比下降14.9%。商品房销售面积66.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15%。

2021年,全年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3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8.3%。其中产业集聚区工业投资62.2亿元,比上年增长43.1%。特色商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5亿元,比上年下降4.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0.5%。

国内贸易

2021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82660万元,同比增长5.6%。分城乡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19207万元,增长10.1%;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3453万元,增长-3.3%。分行业看,批发业319543万元,增长4.5%;零售业739332万元,增长6%;住宿业14850万元,增长5.9%;餐饮业108935万元,增长6.2%。

财政金融

2021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4259万元,同比增长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7958万元,同比下降18.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5.6%,非税收入完成46301万元,同比增长47.3%。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07670万元,下降9.3%。

2021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267500万元,比年初增346389万元,同比增长11.86%。其中,住户存款2937815万元,比年初增396813万元,同比增长15.6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506130万元,比年初增196366万元,同比增长14.99%。[2]

文化

柘丝

柘丝柘丝柘丝是柘城的古特产,由柘桑养的蚕抽丝而闻名。该丝光润鲜艳,细长均匀,有韧性,拉力强度大,历史上有“柘丝为最”的美誉。由柘丝制作的绸缎、被面,颜色鲜艳,图案美观、质地优良,畅销海内外。

柘城的柘丝历史悠久,上古时期,柘城一带就丝业大兴。汉朝年间,柘丝就经丝绸之路,运往中亚、中东,最后到达欧洲,史有“柘丝为最”的美称。1931年,柘城全县有高大乔木桑5万余棵,年产蚕丝10万公斤以上。1934年《申报年鉴》记载:“19世纪20年代,柘城家家植桑,户户养蚕。”群众流传说:“懒纺棉、勤养蚕,四十五天得茧钱。”民国27年(1938年)日军侵占柘城后,大量桑树被砍伐,蚕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建国后,人民政府为恢复发展蚕业生产,曾设专业机构,配有技术人员,引进优良蚕种,改进养蚕技术。1971年后,柘城县推广桑杈园养蚕,发展湖桑养蚕和试养秋蚕。至1977年,全县养蚕5867张,收购茧79607公斤。[9]

煸炒鸡

煸炒鸡煸炒鸡煸炒鸡产于柘城县安平镇,是当地传统的地方名吃,为安平镇丁家所祖传,至今有百余年的历史。煸炒鸡在2000年被商丘市政府评为名优名吃。[10]

慈圣烀锅猪肉

慈圣烀锅猪肉慈圣烀锅猪肉慈圣烀锅猪肉为柘城县慈圣镇城西李滩村农民朱文祥首创,已有150多年的经营历史,至今已传5代。该肉肉质鲜艳,酥软香烂,肥而不腻食之如泥,凉吃热吃,老少皆宜,佐食助酒无不称美。[11]

鸡爪麻花

鸡爪麻花鸡爪麻花鸡爪麻花是柘城县安平镇特产,具有落地即碎、香而不腻,清香纯正,入口酥脆,久放色香味不变之特点,因其形似鸡爪,故而得名,是豫东名产,被评为1990年度风味小吃。[12]

酥制培乳

酥制培乳是柘城县的传统名产,产于柘城县城关镇。1980年在武汉召开的全国豆制品评比会上,被评为全国第二名,产品主销北京、天津、广东、新疆、内蒙古等地,颇受群众欢迎。[13]

柘城辣椒

柘城辣椒,形态均匀、色泽暗红、油亮光洁、辣度适中、香味浓郁、果长4厘米至8厘米、直径0.5厘米至1.5厘米。其椒形正、着色好、肉皮厚、产量高、品质优、耐储运、抗旱稳产、经济效益好的独特优点,并具有极高的营养、药用价值和军工利用价值。

胡芹

胡芹胡芹胡芹,又名“归芹”(即“归德府”芹菜)。原产于河南省柘城县胡襄镇胡芹村,故得其名。[14]2016年3月,柘城胡芹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5]

汉白明月酒

汉白明月酒汉白明月酒汉白明月酒产于柘城县申桥乡,是一种超低度白酒,也是一种保健酒。该酒是在传统民间酿造小米酒的基础上,引用“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之配方,以小麦叶曲天然发酵,以粘谷小米为原料,不加酒精勾兑,输以牛鞭、羊睾、鹿茸、淫羊霍、枸杞等18种名贵中草药酿制而成。该酒1993年6月荣获中国郑州93′医药卫生新技术产品博览会金奖,1994年9月获中国名饮新展精品展《中国绿色食品证书》,1994年11月荣获巴拿马国际金奖;1997年4月被推荐为香港回归祖国指定庆典专用酒。

王贡酒

王贡酒王贡酒王贡酒产于柘城县老王集乡。又名王酒、贡酒。该酒酿造之水与古井贡酒、宋河酒同属一个水系。该酒酿造历史悠久,为宋朝时期一王姓酒商酿造。当年王家酿酒所用的水井,保存完整,至今水清泉旺。因酿造技术高明,酒香味浓,飘忽数里,一时被誉为“十里香”。宋太宗至道二年(公元996年),皇帝赵光义御驾东巡,“驻跸”柘城,品尝“王酒”,高兴之至,赞誉不绝,点为贡酒,从此更名为“王贡酒”。此后,有人书写“幸有马车临门弟,贡酒胡芹宴佳宾”之楹联予以称赞。1981年,柘城县重新发掘和修整了当年酿酒所用的三个旧池和古井,建成王贡酒厂,酿造大曲酒。先后被评为“河南十大地方白酒”、“河南省优质产品”、“河南省优质食品”、“河南省免检产品”、“中国著名品牌”、“河南优秀精品”、“世界金奖”等。[16]

交通

公路

商周高速柘城站口商周高速柘城站口柘城交通便利,紧邻京九铁路与陇海铁路的黄金十字架交会处,距连霍高速公路和310国道30公里,东距105国道、西距106国道40公里。商周高速公路与淮亳高速公路贯穿县境,并在境内设有柘城北、柘城西两个出入口;永登高速公路从南部穿过,并在柘城、鹿邑两县交界处设有出入口;八条省道呈“米”字形遍布境内,柘城全县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和省级主干道为主,县乡道和村村通为辅,干支相连、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

商周路、柘鹿路、柘睢路、柘宁路、柘太路、柘郸路、S326等7条省道与县、乡、村三级公路网布全县,联通八方,人流物流畅通便捷。东北距京九铁路、陇海铁路、商丘观堂机场仅50公里。截至2013年,柘城县境内共有公路34条,全长351.44公里,有沟通7个地区、31个县市的10多余条客运线路。

通讯

截至2013年底,柘城县乡有线光缆已铺通。全县程控电话总容量达到54800门,实现了国内国际长途电话直拨,图文传真。

柘城县西环街景柘城县西环街景

社会

文化事业

豫东琴书豫东琴书2021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3个,文化馆2个,图书馆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及有线电视台2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100%。[2]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豫东大鼓》
《豫东琴书》
《四平调》
《目连戏》
《豫东调》
《豫东坠子》
《大平调》

教育事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豫东大鼓》
《豫东琴书》
《四平调》
《目连戏》
《豫东调》
《豫东坠子》
《大平调》

卫生事业

2021年,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学校647所,在校生187156人。其中,普通中学63所(高中4所),在校学生52923人,招生18252人;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4131人,招生1630人;聋哑学校1所,在校学生286人,招生27人。小学305所,在校学生88937人,招生15230人。幼儿园277所,在校学生40879人,招生9743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2]

小学学校 中学学校
柘城县实验小学柘城县实验小学 柘城县实验中学柘城县实验中学
柘城县实验小学 柘城县实验中学(惠济中学、完全中学)
柘城县第二实验小学 柘城县第二实验中学
柘城县北街小学 柘城县城关中学
柘城县北关小学 柘城县南关中学
高中学校
柘城县高级中学始建于1943年,原名柘城县私立惠济中学,后相继更名为柘城县初级中学、柘城完全中学、柘城县红卫兵中学、柘城县五七中学,1978年被定为商丘地区重点高中,是商丘地区首批重点高中之一,现为河南省示范性高中。 柘城县高级中学柘城县高级中学
柘城县第二高级中学又称柘城二高,始建于2000年7月,是县委、县政府和县教体局根据当时高中教育发展战略的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按照”行政级别相同、师资力量对等、生源质量相当”的原则,从原柘城县高级中学分设出来的一所新建高中。 柘城第二高级中学柘城第二高级中学

民生事业

小学学校 中学学校
柘城县实验小学柘城县实验小学 柘城县实验中学柘城县实验中学
柘城县实验小学 柘城县实验中学(惠济中学、完全中学)
柘城县第二实验小学 柘城县第二实验中学
柘城县北街小学 柘城县城关中学
柘城县北关小学 柘城县南关中学

环境事业

高中学校
柘城县高级中学始建于1943年,原名柘城县私立惠济中学,后相继更名为柘城县初级中学、柘城完全中学、柘城县红卫兵中学、柘城县五七中学,1978年被定为商丘地区重点高中,是商丘地区首批重点高中之一,现为河南省示范性高中。 柘城县高级中学柘城县高级中学
柘城县第二高级中学又称柘城二高,始建于2000年7月,是县委、县政府和县教体局根据当时高中教育发展战略的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按照”行政级别相同、师资力量对等、生源质量相当”的原则,从原柘城县高级中学分设出来的一所新建高中。 柘城第二高级中学柘城第二高级中学

旅游

柘城柘城2021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691(不包括个体行医)个,床位5229张,卫生技术人员5289人,其中,执业医师1245人,执业助理医师811人,注册护士2205人,技师367人,药剂配制人员221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全县共置村级医疗点644个,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1228人。[2]

文物古迹

柘城县街景柘城县街景(3)2021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9.3元,同比增长8.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0.8元,同比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09元,同比增长9.0%;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362.6元,同比增长14.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6868.4元,同比增长12.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542.2元,同比增长16.3%。[2]

风景名胜

2017年,柘城县全年优良天数295天,高于全年目标92天,大气环境质量进入全省前列,荣获河南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先进单位。对全县53条河流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古黄河、余河坡黑臭水体治理,累计清淤5.6万方,截污纳管25.5公里,惠济河砖桥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商丘全市流域治理攻坚战现场会在柘城县召开。

柘城县南环街景柘城县南环街景

城市名片

著名人物

柘城县现存文化古迹遗址共234处,馆藏文物1800余件。其中,柘城故城和孟庄遗址被列为全国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老王集乡扳曾口村的古柘桑树,栽植于宋仁宗年间,距今约有1000年。2013年,柘城县建成了烈士陵园。柘城柘城

柘城故城柘城故城

文化遗址
柘城故城 孟庄遗址 史堌堆遗址 老君堂遗址 孔子困匡处
李庄遗址 玉皇庙遗址 梁湾蚕姑庙 胡襄山陕会馆 王居信旧居
宝台庙遗址(凤凰台)
陵墓
炎帝朱襄氏陵 夏姬墓 杨庄墓群 邵元汉墓群 胡庙墓群 大毛战国墓群
陈思济墓 李子金墓 师家坟遗址 杜知耕墓 轩輗墓
战争遗址
大棘之战遗址 泓水之战遗址 伯岗霸岗烟柳 吴起点将台 代口战役旧址 中原野战军指挥部旧址

古代

文化遗址
柘城故城 孟庄遗址 史堌堆遗址 老君堂遗址 孔子困匡处
李庄遗址 玉皇庙遗址 梁湾蚕姑庙 胡襄山陕会馆 王居信旧居
宝台庙遗址(凤凰台)

近现代

陵墓
炎帝朱襄氏陵 夏姬墓 杨庄墓群 邵元汉墓群 胡庙墓群 大毛战国墓群
陈思济墓 李子金墓 师家坟遗址 杜知耕墓 轩輗墓

荣誉

战争遗址
大棘之战遗址 泓水之战遗址 伯岗霸岗烟柳 吴起点将台 代口战役旧址 中原野战军指挥部旧址

友好城市

炎帝朱襄氏陵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城东6公里处的大仵乡朱堌寺村,是远古时期三皇之一的炎帝朱襄氏之陵墓。2001年,炎帝朱襄氏陵被商丘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商丘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朱襄氏陵炎帝朱襄氏陵
容湖原名“北旧湖”、“双龙湖”,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柘城县城北侧,是明朝嘉靖年间黄河决口冲灌城池、历经湮沉而形成的自然湖泊。容湖不仅面积大、保存完好,而且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湖内有大量名胜古迹。2016年12月,容湖生态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景区。[17] 容湖容湖
夏姬墓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城关镇北旧湖东北部,《史记》、《柘城县志》、《太平寰宇记·卷十二》、《天下名胜志》等亦有记载、考辨。2000年,包含夏姬墓在内的旧北门遗址与柘城故城遗址、邵园汉墓一同被批准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夏姬墓所在处夏姬墓所在处
玉皇庙也称玉皇寺,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城北15公里的尚寨村,是祭祀玉皇大帝的宗教活动场所,同时它也集道教、佛教于一体,是豫东地区规模较大、供奉神像、佛像最多的庙宇之一。柘城县玉皇庙始建于唐朝。唐朝以前即为其它宗教祭祀场所,历史上屡遭战乱,多次重建修葺。据传规模较大时,远近信徒涉及周边省份,香火最盛。 柘城县玉皇庙柘城县玉皇庙
锦鸡台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城关镇,《归德府志》记载:“歇鹤台,在柘城,相传老子歇鹤于此”。也指此处,是柘城七台八景之一。 锦鸡台锦鸡台
陈思济墓位于柘城县慈圣镇虎陈村,是元代正议大夫、吏部尚书陈思济的坟墓。墓前有碑亭一座,墓侧有其子,元代监察御史陈诚之墓。 陈思济与其子墓陈思济与其子墓
朱阳书院旧址位于今柘城县城关中学后院,是清初著名的教育家、理学家窦克勤所创建的柘城历史上的第一所书院。因书院位于朱襄旧城之南,故取名"朱阳书院"。 朱阳书院朱阳书院
白瓷塔位于柘城容湖生态景区,塔苑占地3600多平方米,设计为七层八角式,塔身高40米,是柘城县十大地标性建筑之一。之所以该塔以“白瓷”命名,是为了纪念400多年前柘城一名叫白瓷的抗洪女英雄。 白瓷塔白瓷塔
千树园位于柘城县未来大道西段,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绿化达标公园。占地620亩,其中水系面积5万平方米、广场面积2.4万平方米,引进栽植树种300多个,绿化苗木4.5万多株,绿化覆盖率达90%以上。 千树园千树园

词条图册

炎帝朱襄氏陵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城东6公里处的大仵乡朱堌寺村,是远古时期三皇之一的炎帝朱襄氏之陵墓。2001年,炎帝朱襄氏陵被商丘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商丘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朱襄氏陵炎帝朱襄氏陵
容湖原名“北旧湖”、“双龙湖”,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柘城县城北侧,是明朝嘉靖年间黄河决口冲灌城池、历经湮沉而形成的自然湖泊。容湖不仅面积大、保存完好,而且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湖内有大量名胜古迹。2016年12月,容湖生态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景区。[17] 容湖容湖
夏姬墓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城关镇北旧湖东北部,《史记》、《柘城县志》、《太平寰宇记·卷十二》、《天下名胜志》等亦有记载、考辨。2000年,包含夏姬墓在内的旧北门遗址与柘城故城遗址、邵园汉墓一同被批准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夏姬墓所在处夏姬墓所在处
玉皇庙也称玉皇寺,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城北15公里的尚寨村,是祭祀玉皇大帝的宗教活动场所,同时它也集道教、佛教于一体,是豫东地区规模较大、供奉神像、佛像最多的庙宇之一。柘城县玉皇庙始建于唐朝。唐朝以前即为其它宗教祭祀场所,历史上屡遭战乱,多次重建修葺。据传规模较大时,远近信徒涉及周边省份,香火最盛。 柘城县玉皇庙柘城县玉皇庙
锦鸡台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城关镇,《归德府志》记载:“歇鹤台,在柘城,相传老子歇鹤于此”。也指此处,是柘城七台八景之一。 锦鸡台锦鸡台
陈思济墓位于柘城县慈圣镇虎陈村,是元代正议大夫、吏部尚书陈思济的坟墓。墓前有碑亭一座,墓侧有其子,元代监察御史陈诚之墓。 陈思济与其子墓陈思济与其子墓
朱阳书院旧址位于今柘城县城关中学后院,是清初著名的教育家、理学家窦克勤所创建的柘城历史上的第一所书院。因书院位于朱襄旧城之南,故取名"朱阳书院"。 朱阳书院朱阳书院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