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传统认为本书的作者是约书亚本人;但学者对这方面却持有不同意见。明显地,本书部分内容如24章:29-33节并不是出自约书亚手笔。不过,从整卷书看,每件事的记载都栩栩如生;即使作者不是约书亚,也是与约书亚同时代的以色列人。他按自己所目睹的,把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一一记了下来。
本书多处显示这是以色列人早期——先于扫罗和大卫时代——的作品,因9章:27的记载先于扫罗时代(参看撒下21:1-9),15章:63的记载先于大卫时代(参看撒下5章)。另外13:6只提“西顿”这城,没有提及后来与西顿并驾齐驱的大城“推罗”。总括来说,本书的完成大
概在约书亚离世后。
本书大部分篇幅讨论选民如何占领迦南,以色列国把地抽签分给十二支派,正强调神成就了赐迦南地给以色列为产业的应许:耶和华应许赐福给以色列家的话,一句也没有落空,都应验了(21章:45节)。不过,书中亦指出以色列人还没有把所有迦南人赶出,真神亦应许帮助他们(23:5)。另一方面,以色列人要专一事奉真神,忠于与真神所立的约,否则便会受到违约的惩罚。
约书亚记图册(6) 公元前1473年。以色列人在摩押平原上安营,准备就绪,将要进入应许之地迦南。约旦对岸有许多小国分布四境,每个小国都拥兵自重。在埃及腐败的统治期间,它们四分五裂,国势日弱。虽然如此,但对以色列国而言,剧战是势所难免的。若要攻取应许之地,便先要攻下许多坚固的大城,例如耶利哥城、艾城、夏琐和拉吉。前路困难重重。他们必须在这些重大的战役中取得胜利。耶和华亲自介入,用大能奇迹协助他的百姓,帮助他们在该地定居以实现他的应许。 受耶和华任命作摩西继承者的约书亚是担当这项任务的最佳人选。
约书亚记所包含的时期超过20年,从公元前1473年以色列人进入迦南至大约公元前1450年。约书亚大概是在该年去世的。 约书亚(希伯来文Yehoh·shu′a`,耶何书亚)的意思是“耶和华是拯救”。鉴于在征服应许之地期间,约书亚是以色列的显形领袖,这个名字实在非常贴切。他将一切荣耀全归给耶和华,视他为伟大的拯救者。《七十士译本》把这本书称为以稣斯(I·e·sous′,耶何书亚的希腊文),耶稣一名便自此演变而来。由于约书亚表现勇敢、服从、忠诚等杰出品德,他预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极佳先模。
《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系列和新约系列一样,旨在提供研经者便利且资料最新的解经丛书。大多数较批判性的问题在导论和增注中详加讨论,同时避免内容艰涩难懂。
本系列的每位作者,对各项问题除了自由表达其独特的见解之外,在篇幅的限制之内,他们也经常介绍其他热诚基督徒的看法。
希斯博士将他卓越的语文知识、对古代近东考古、文化学识都恰如其份地带入这本注释中。在这过程中,他特别考虑到许多深思熟虑之读者的问题。包括:以色列民进入应许之地、“圣战”的观念、对迦南外敌的灭绝令、耶利哥城的陷落、喇合的角色等。同时,希斯博士也将经文的应用巧妙地与今日基督教会及读者串连起来。
没有任何英译能适切反映旧约圣经的原文。因此,本注释系列的作者将视需要引用不同的圣经版本,或自行另译,以使深奥的经文易于明白。必要时,作者还音译希伯来文(或亚兰文)经文,使不熟悉原文的读者,能明了所讨论的字和作者的论点。读者在阅读注释时,应使用一本或一本以上可靠的英文圣经版本。
人们对旧约圣经的意义及信息,兴趣仍未稍减。盼望本系列注释能促进大家有系统地研究神的启示、旨意及道路。本注释系列的编者、出版人及作者们一致衷心祈祷,本系列能有助于更多人在今日了解并回应神的话语。
约书亚记的故事,是圣经中最精采的部分之一。绕行耶利哥竟使城墙倒塌,这样的剧情怎不令人兴奋?约书亚和南方诸王作战,太阳为他立在空中不动,这“最长的一日”怎能让人忘怀?穿插在这些多采多姿的故事之间的,乃是一个国家如何建立在一片土地上,所有以色列人如何在约书亚面前与神立约,后来又更新这约,以及全民如何分配土地(这是神赐福祂选民的明显记号)等大事。这就是约书亚记,其中的信息更是现今的我们应该聆听的。
近几年考古学的发现,使圣经的读者对早年以色列的世界有更清楚、更详细的认识。考古学在从前大城的遗址进行勘察,如:耶利哥、拉吉、夏琐等,他们的观察成为过去所作解释的挑战。有些分析学者在圣经之外的资料中搜寻,看本书的结构与形式受到哪些来源的影响,如:莫内他石柱(Merneptah stele)──其中首次出现的“以色列”字样;亚马拿经文(Amarna text)──其中描写迦南地的政治状况;还有最近在夏琐、希伯仑等地发现的楔形文字的材料,都有助于我们对经文的了解。另外,社会考古学的兴起,在过去几十年对遗址的调查也很重要。终于有人能够完整地说明从前的人如何生活,住在何处,有多少人住在山地,多少人住在其他地方。运用这些新的证据,我们可以将约书亚记扎根于早年以色列的世界中,在细节上比从前准确得多。
此外,圣经的文学研究法,让人对老问题有了新亮光,在约书亚记尤然。比方,“以色列人过约但河究竟有几次?”以及随之而来的:“这个故事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现在这类问题都有更让人满意的答案,不必再假定本书的作者能力不足。
不过,比这一切更重要的,乃是这卷书对基督徒究竟有何意义。它鼓励我们在万难之中要信靠神,警告我们罪是何等可怕,会牵连全家、乃至全族,也激励我们要接受神在基督里的新约,完全承受其中的祝福,就像约书亚时代的以色列人一样,得到应许之地为业。
在此我要向格拉斯哥圣经学院(Glasgow Bible College)的校长和同事致谢,本书进行期间,他们给予许多支持;我也要特别谢谢一些学生,书中很多思想都是与他们讨论得来的。还有一些人对这本简要的注释书提供了构想,我要特别谢谢以下几位:金顿牧师(David Kingdon)浏览了本书的初稿,并提供意见;杨格博士(K. Lauson Younger, Jr.)仔细阅读了全书,并提出重要的看法;魏兹曼教授(Donald Wiseman)在写作过程中,不断提供美好的建议。我也要感谢欧尔德博士(Graeme Auld)对书目的建议。米拉德教授(Alan Millard)和温瑟-尼尔森博士(Nicolai Winther-Nielsen)度量很大,将他们尚未出版的稿件让我参考。这本注释书要献给珍(Jean),因在她的帮助下,我的信心不至于只停留在纸面上,而能落实在生活中。[1]
《约书亚记》是《旧约圣经》其中一卷,天主教译为《若苏厄书》。约书亚记是圣经全书的第六本,记录了以色列人由约书亚带领进入应许之地的过程。
约书亚记一 征服迦南 一1~十二24一 绪言:命令与吩咐 一1~18
1 上主命令约书亚征服迦南 一1~9
2 约书亚吩咐百姓过约但河 一10~11
3 约书亚吩咐河东支派的人同往 一12~18
二 探子与喇合 二1~24
1 探子到喇合家 二1~7
2 喇合的认信和探子的应许 二8~14
3 探子的脱险与嘱咐 二15~21
4 探子的报告 二22~24
三 以色列人过约但河 三1~五1
1 过河 三1~17
A 过河的吩咐 三1~6B 过河的应许 三7~13
约书亚记
C 过河的情状 三14~17
2 过河的纪念 四1~24
A 取十二块石头 四1~7
B 放石于宿地和河中 四8~10
C 都过了约但河 四11~18
D 在吉甲安营 四19~24
3 约但河西列王的反响 五1
四 在吉甲和近耶利哥的活动 五2~15
1 行割礼 五2~9
2 守逾越节 五10~123 统帅的显现 五13~15
五 耶利哥的陷落 六1~27
1 绕城的吩咐 六1~7
2 绕城的执行 六8~14
3 呼喊与城陷 六15~21
4 喇合与家人蒙救 六22~25
5 重修耶利哥的咒诅与约书亚的名声 六26~27
六 攻打艾城的失败与成功 七1~八29
1 亚干犯罪 七1~26
A 攻打艾城失败 七1~5
B 约书亚和长老的哀伤与祈祷 七6~9
C 上主的吩咐 七10~15
D 约书亚的查察 七16~21
E 亚干连累众人的结局 七22~26
2 攻取艾城 八1~29
A 夜间埋伏 八1~9
B 日间诈败 八10~17
C 伏兵夺城 八18~23
D 剿灭艾城 八24~29
七 在以巴路山筑坛宣读律法 八30~35
八 河西诸王和基遍人的反应 九1~27
1 河西诸王备战 九1~2
2 基遍人的欺瞒与立约 九3~15
3 作了劈柴挑水的人 九16~27
九 南征 十1~43
1 五王攻打基遍 十1~5
2 从吉甲去营救基遍人 十6~15
3 擒杀五王经过 十16~27
4 攻夺南方诸城经过 十28~39
5 回兵吉甲营中 十40~43
十 北伐 十一1~15
1 夏琐王联盟诸国 十一1~5
2 砍断其马蹄筋和焚烧他们的车辆 十一6~9
3 焚烧夏琐和掠夺诸城 十一10~15
十一 结语 十一16~十二24
1 约书亚夺了全地 十一16~23
2 摩西击败的诸王 十二1~6
3 约书亚击杀的诸王 十二7~24
贰 分配未得之地 十三1~廿一45
一 绪言 十三1~7
二 分配河东之地 十三8~33
1 绪言 十三8~14
2 分给吕便支派的土地 十三15~23
3 分给迦得支派的土地 十三24~28
4 分给玛拿西半支派的土地 十三29~31
5 结语 十三32~33
三 分配河西之地 十四1~十九51
1 绪言 十四1~5
2 迦勒得希伯仑为业 十四6~15
3 分给犹大支派的土地 十五1~63
A 四围的交界 十五1~12
B 迦勒攻取的土地 十五13~19
C 犹大的城邑 十五20~63
4 分给以法莲和玛拿西半支派的土地 十六1~十七18
A 绪言 十六1~4
B 以法莲的境界 十六5~10
C 玛拿西半支派的得地 十七1~13
D 结语 十七14~18
5 分给其余支派的土地 十八1~十九48
A 绪言 十八1~10
B 分给便雅悯支派的土地 十八11~28
C 分给西缅支派的土地 十九1~9
D 分给西布伦支派的土地 十九10~16
E 分给以萨迦支派的土地 十九17~23
F 分给亚设支派的土地 十九24~31
G 分给拿弗他利支派的土地 十九32~39
H 分给但支派的土地 十九40~48
6 结语 十九49~51
四 设立庇护城 二十1~9
1 庇护城的作用 二十1~6
2 庇护城的所在 二十7~9
五 利未人的城邑 廿一1~42
1 绪言 廿一1~3
2 分邑概说 廿一4~7
3 哥辖作祭司子孙的得邑 廿一8~19
4 哥辖其余子孙的得邑 廿一20~26
5 革顺子孙的得邑 廿一27~33
6 米拉利子孙的得邑 廿一34~40
7 结语 廿一41~42
六 总结的话 廿一43~45
叁 附录 廿二1~廿四33
一 河东二支派半的问题 廿二1~34
1 转回河东 廿二1~9
2 约但河边的祭坛 廿二10~34
A 在河西边上筑坛之争 廿二10~20
B 河东之人的回答 廿二21~29
C 问题得解决 廿二30~34
二 约书亚的遗言 廿三1~16
三 在示剑的劝勉与立约 廿四1~28
1 劝勉百姓事奉上主 廿四1~15
2 百姓的回应与立约 廿四16~28
四 死葬与约瑟的骸骨 廿四29~33
1 约书亚的死与葬 廿四29~31
2 约瑟的骸骨下葬于示剑 廿四32
3 祭司以利亚撒的死与葬 廿四33[1]
犹太传统认为本书的作者是约书亚本人;但学者对这方面却持有不同意见。明显地,本书部分内容如《约书亚记》第24章第29节至第33节节并不是出自约书亚手笔。不过,从整卷书看,每件事的记载都栩栩如生;即使作者不是约书亚,也是与约书亚同时代的以色列人。他按自己所目睹的,把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一一记了下来。
拣选约书亚作领袖,并派他记下行将发生的各事无疑是适当的。在旷野流浪的40年间,他一直是摩西非常亲密的同伴。他“从青年时代就是摩西的助手”,这表明他具备资格在灵性上和军事上作百姓的领袖。以色列人于公元前1513年出埃及时,他是在战败亚玛力人一役中的将领。(《出埃及记》第17章第9节至第14节)约书亚是摩西的忠贞同伴,也是个勇敢无畏的将领。当以色列人从每支派中拣选一人前往迦南担任探子的危险任务时,约书亚很自然地获选代表以法莲支派。由于他的忠信、勇敢的表现,他结果获准进入应许之地。嫩的儿子约书亚“是心中有圣灵的”,他“专心跟从[耶和华]”,“被智慧的灵充满”。当“约书亚在世……的时候,以色列人[继续]事奉耶和华”。
本书大部分篇幅讨论选民如何占领迦南,以色列国把地抽签分给十二支派,正强调神成就了赐迦南地给以色列为产业的应许:耶和华应许赐福给以色列家的话,一句也没有落空,都应验了(书21:45)。不过,书中亦指出以色列人还没有把所有迦南人赶出,真神亦应许帮助他们(书23:5)。另一方面,以色列人要专一事奉真神,忠于与真神所立的约,否则便会受到违约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