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犹大末年为背景。当时,犹大在玛拿西王的影响下,拜偶崇邪,作恶多端,神的忿怒总不止息。虽然在约西亚王第十八年间,朝廷从事大刀阔斧的宗教改革(参列王纪下22至23章),可惜后来流于表面的革新,未能深入民间实际的崇拜的生活中,百姓并没有真正悔改归向神,反而迷信圣殿城,认为那是民族安全最大的保障(参7章),整个国家堕入虚假的安全感中,从先知到祭司一味作假。
外交方面,先知蒙召时,犹大还臣服于渐趋衰微的亚述帝国,主前612年亚述首都尼尼微被巴比伦,玛代攻陷,公元前609年埃及法老尼哥(Neco)率军北上援亚述,犹大王约西亚出兵拦阻,不幸阵亡。其子约哈斯继位,作王仅三个月就被尼哥带到埃及,由尼哥另立约哈斯的兄弟约雅敬为王,从此犹大成为埃及的附庸。
主前605年埃及在迦基米施(Carchemish)之役惨败后,巴比伦势力进入巴勒斯坦,曾掳去犹大宗室贵胃,如但以理等(参历代志下24:1),于是犹大转为巴比伦的附庸,惟不久约雅敬又倾向埃及,结果巴比伦联军围攻耶路撒冷,约雅敬之子约雅斤被掳至巴比伦,巴比伦王立西底家为犹大王。西底家生性懦弱,又乞援埃及,导致巴比伦第二次攻陷耶路撒冷,西底家也被掳到巴比伦,犹大逐亡。巴比伦所立的省长基大旋即被行刺,犹大余民逃至埃及。
历史学家早已发现《耶利米书》的希伯来语版本及希腊语的《七十士译本》在内容上有所不同。过去一直推断可能是因为翻译的出错,使某些部份被漏译。但随着《死海古卷》中的《耶利米书》残本,历史学家发现残本的内容与七十士版本的内容相同。因此,现时普遍认为在《死海古卷》产生之时,耶利米书的内容还尚未成型。所以在七十士版本完成之时,耶利米书还有修订,以至出现今时今日的两个不同版本。
神对犹大的审判(1─45章)
1、耶利米蒙召;2、耶利米指责犹大的罪恶;3、耶利米预言犹大灭亡;4、耶利米指责犹大的领袖;5、神应许犹大复国;6、神预言的审判终于临到。
耶利米指责君王、假先知及在圣殿和城门口的人的罪,但他们无动于衷,令耶利米灰心丧气,痛苦难言,并怀疑自己所做的是否有用。其实,向这批人宣讲如此令人沮丧的信息真是不容易。我们同样也有责任向这个沉沦的世界宣告:继续沉溺于罪恶生活的人必受永远的惩罚,看见人们反应冷淡难免也会心灰意冷,但仍要竭力告诉别人,对罪审判的结果和神应许的盼望。
神对列国的审判(46─52章)
1、 对外邦列国的预言;2、耶路撒冷沦陷。
耶利米亲眼目睹自己预言的应验,其中最重要的事件就是耶路撒冷的沦陷,这都是人犯罪招致的后果,不肯认罪悔改的人必为自己招致最后的审判。
耶利米的信息带着悲观与盼望,又存着对审判与复兴的矛盾憧憬。虽然他一再对悖逆的百姓绝望,却对神有信心,他相信神的管教具有医治的能力,他透视了苦难背后的恩典,审审百姓的信心得以存留,能以面对惨剧。先知再次坚定神与大卫之约那不变的应许,并且强调神的管教,苦难不是结束,以色列与犹大在神手中是有盼望的,拆毁为要带来积极的建立,大伤为医治,被掳还要归回,以色列回转后就真正懊悔,受教后就“拍腿叹息”(耶31:19)。
耶利米是祭司希勒家的儿子,继以赛亚之后第二个主要的先知。
耶利米生于祭司的家庭,约西亚王第十三年(公元前627年)蒙召,以后在犹大历史中最黑暗的时期,克尽他先知的职份凡四十年。他感情丰富而又多愁善感,通常被称作“流泪的先知”(参9:1),他奉差遣传神审判的信息,一再忍受反对、鞭打、监禁等逼迫(参11:18-21),面对百姓的罪恶与神将临的惩罚,他内心的痛苦与冲突达到极点,但他仍忠心地传讲与国家政策相违的信息,甚至必须与政治,宗教领袖敌对,在那个周围有各样攻击的环境中,神让耶利米单独凭着信心继续传道。
当巴比伦大军攻陷耶路撒冷时,先知怀着一颗破碎的心眼睁睁地看着他的预言应验。在国家沦亡,百姓被掳后,先知获释,并受巴比伦王优待,任他选择前往巴比伦或留在耶路撒冷,他选了后者。但不久又被强迫逃往埃及,在埃及传道一段时间后,据说终于殉道了。
此书的内容是根据题材而非按年代先后编排的。故此,它的记载在时间和背景资料方面作了很多改变。它的最后部分,第52章,详实地描述耶路撒冷和犹大沦为荒凉的经过。这些记载显示书中大部分的预言已获得应验,而且也为下一本经书——耶利米哀歌——提供适当的背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