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泪腺炎在临床上较急性泪腺炎普遍常与全身感染有关。慢性泪腺炎[1]是一种眼科疾病在临床上较急性泪腺炎普遍,常与全身感染有关。
病因治疗,给予抗生素、皮质激素、水杨酸钠、X线照射。必要时做泪腺切除术。
多为原发性,亦可由急性转变而来。经过缓慢,病变多为双侧,腺组织逐渐扩大使上睑外上侧有一无疼痛之隆起,但可有触疼,肿物还可触及分叶状,伴有眼球向下内方移位,上转受限,而发生复视或导致上睑下垂表现。
1.结核性泪腺炎:为最常见之一种,随血行扩散而致,双侧或单侧肿大,无疼痛,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常表现为孤立型结核瘤。多数能自愈。但也有呈干酪样坏死,形成寒性脓肿。穿破皮肤后形成结核性瘘管。
2.沙眼性泪腺炎:沙眼对泪腺的影响可能有两方面:一是沙眼在结疤痕的过程中,引起泪腺排出管道之阻塞—导致泪腺继发性萎缩;一是沙眼病毒沿排泄管侵入泪腺,而形成沙眼性泪腺炎,但需充分证实。
慢性泪腺炎 3.泪腺类肉瘤结节瘤:为一种侵蚀网状内皮系统的肉芽炎症,原因尚未明确,常为全身病的一个局部症状,患者多发生在20~40岁之间,双侧发病,但不一定同时发病,泪腺表现为逐渐肿胀,呈无病结节状,质地坚硬,与眶组织有联系,但在皮肤与眶缘下可被自如推动,最后确诊需靠活体组织检查。
4.米古利兹(Mikutiez)病:典型者是以双侧泪腺和腮腺肿大的慢性炎症,多发性30岁以上,亦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病因不明,多数开始缓慢,亦可有急性发生者。初发为单侧,继发为双侧。不伴疼痛及全身反应。泪腺肿胀、对称、柔软,可移动,有弹性,无压痛,有时伴肝脾肿大及全身淋巴结肿大之症状。常常在同时或在几周或几年以后,腮腺开始对称性肿胀,有时侵犯副泪腺及腺,使唾液分泌量减少,致口腔、鼻腔、咽喉粘膜干燥。
在泪腺和腮腺肿胀的慢性炎症时,并伴有结核、白血病、淋巴瘤、类肉瘤结节或葡萄膜炎、腮腺热,则称之为米古利兹综合征。
病因治疗,给予抗生素、皮质激素、水杨酸钠、X线照射。必要时做泪腺切除术。
中医学将其归于胞生痰核,眼睑属肉轮,酿湿生痰,凝结于脾,以致营气不从,风热郁结,递于肉里壅结于胞睑之间而成。故予以化痰散结、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方剂。 药效:化痰散结,清热解毒,健脾利湿。 方剂:浙贝母9g,青皮9g,郁金9g,柴胡6g,蒲公英15g,赤芍12g,丹参15g,桔梗9g,连翘9g,生薏苡仁15g,夜交藤15g,玄参9g,茯苓15g,生牡蛎(先煎)15g。
慢性泪腺炎容易与下列疾病混淆:
1、Mikulicz综合症慢性泪腺炎伴有唾液腺炎症是,称为Mikulicz综合症。
2、甲状腺相关性疾病。
3、泪腺肿瘤。
有研究认为,造成慢性泪囊炎的原因是鼻泪管阻塞或狭窄,而引起阻塞或狭窄的常见原因是外眼的炎症,例如沙眼、结膜炎、睑缘炎、泪小管炎等。此外,还与鼻 泪管的宽度、长度,或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慢性鼻炎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对这些情况,新视界眼科医院预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保持眼睛清洁卫生,不用脏手或脏手帕揉擦眼睛。积极治疗沙眼、睑缘炎等外眼部炎症,不让细菌有机可乘。
2、有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慢性鼻炎或鼻息肉者,应尽早治疗。
3、出现迎风流泪的情况,应尽早到医院检查,找出病因,及时治疗预防慢性泪囊炎。
由于慢性泪囊炎病程长、见效慢,病人常缺乏信息与耐心。这就要求病人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长期坚持治疗。
为最常见之一种,随血行扩散而致,双侧或单侧肿大,眼药水无疼痛,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常表现为孤立型结核瘤。多数能自愈。但也有呈干酪样坏死,形成寒性脓肿。穿破皮肤后形成结核性瘘管。
沙眼对泪腺的影响可能有两方面:一是沙眼在结疤痕的过程中,引起泪腺排出管道之阻塞—导致泪腺继发性萎缩;一是沙眼病毒沿排泄管侵入泪腺,而形成沙眼性泪腺炎,但需充分证实。
为一种侵蚀网状内皮系统的肉芽炎症,原因尚未明确,常为全身病的一个局部症状,患者多发生在20~40岁之间,双侧发病,但不一定同时发病,泪腺表现为逐渐肿胀,呈无病结节状,质地坚硬,与眶组织有联系,但在皮肤与眶缘下可被自如推动,最后确诊需靠活体组织检查。
典型者是以双侧泪腺和腮腺肿大的慢性炎症,多发性30岁以上,亦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病因不明,多数开始缓慢,亦可有急性发生者。初发为单侧,继发为双 侧。不伴疼痛及全身反应。泪腺肿胀、对称、柔软,可移动,有弹性,无压痛,有时伴肝脾肿大及全身淋巴结肿大之症状。常常在同时或在几周或几年以后,腮腺开 始对称性肿胀,有时侵犯副泪腺及腺,使唾液分泌量减少,致口腔、鼻腔、咽喉粘膜干燥。
在泪腺和腮腺肿胀的慢性炎症时,并伴有结核、白血病、淋巴瘤、类肉瘤结节或葡萄膜炎、腮腺热,则称之为米古利兹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