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髎

下髎

目录导航

定位

在骶部,当中髎下内方,适对第四骶后孔处。下髎下髎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竖脊肌。浅层布有臀中皮神经。深层布有臀上、下动、静脉的分支和属支和臀下神经,第四骶神经和骶外侧动、静脉后支。

名解

下,与上三髎穴相对所处为下也。髎,孔隙也。下中髎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下髎。

穴性

[穴义]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本穴的地部孔隙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

功效

[主治]

1. 小腹痛,腰骶痛。

2.小便不利,带下,便秘。

[配穴]

苍汁 阴痛: 中髎、下髎、 太冲、 独阴。

[操作]直刺1~1.5寸

[功能作用]疏导水液,健脾除湿。

[治法]寒则通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注]上、次、中、下髎四穴的主治病证基本相同,其功用为通行水液,在治病取穴时当按不同情形对证取穴。以上四穴中上髎穴调节的经水量大,用时当为体表大寒或体内大热之状,而下髎穴调节的经水量最小,用时当为体表微寒或体内微热之状。余类推。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