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肠胀糯米,糯香四溢,是广东潮汕地区普宁古城洪阳的一种地方民间传统小食。它历史悠久,老少咸宜。[1]“胀”在潮汕方言中有把东西装入容器中的意思,“猪肠胀糯米”的名称由此而来。 猪肠胀糯米的做法是将糯米,肠衣,花生提前浸泡。把香菇,腊肠,瘦肉切粒,姜切末。然后灌肠。灌好的肠冷水下锅,拿针或牙签插糯米肠,让它排气。当糯米肠收紧时,就捞起来,再放锅里隔蒸30分钟就完成了。灌肠时一定得轻,也不能灌太满。[2]
8观看
胀紧联结套(简称胀套),锁紧联结盘(简称锁紧盘)是一种近代新型先进的机械基础件。
16观看
鼓胀系指肝病日久,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所导致的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本病在古医籍中又称单腹胀、臌、蜘蛛蛊等。鼓胀为临床上的常见病。鼓胀为临床重证,治疗上较为困难。现代医学的肝硬化、腹腔内肿瘤、结核性腹膜炎等形成腹水,出现类似鼓胀的证候,可参照鼓胀治疗。若治疗及时,中医、西医均可治愈。[1]
1观看
牙龈痒胀:剥脱性 龈炎是一种综合征、此症常伴有口腔苔藓或天疱疮。自诊要点 牙髓炎的典型症状是牙龈出血、牙龈痒胀。
肛门坠胀有可能是 肛窦炎、 直肠炎、痔疮等疾病!肛窦炎肛窦炎又称 肛隐窝炎,常是肛管直肠部位感染性疾病的发源病灶,因症状不重,易被忽视。
7观看
《痧胀玉衡》由清代郭志邃撰写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该书有初刻本等多种刊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该书是痧胀专著,成书时共3卷,成书后三年即康熙十七年(1678年)乃撰成后卷。上卷,载述了痧症发蒙论;中卷,叙述临床各种痧证的症状,并附以治疗验案;下卷,载述了治痧方药;后卷,载述了痧胀看法,痧胀兼证及变证,详述了各种痧证的临床症状和具体治疗方法。[1]
13观看
脐膨出是最常见的先天性腹壁发育畸形。发病率为1/5000-1/10000。多为男性。病因目前尚不清,部分学者认为本病有家族倾向。脐膨出表面覆盖透明的囊膜,内层为壁层腹膜,外层为羊膜,囊内容物为腹腔脏器,巨大的脐膨出囊内除肠道外还可见肝、肾、脾、膀胱等。脐膨出常合并心血管、消化、泌尿、运动、中枢神经系统的畸形。本病的治疗视脐膨出的大小采用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
10观看
睾丸炎、附睾炎是阴囊坠胀的常见原因之一。多有过发热,附睾、睾丸急性肿大及疼痛的急性发作,以后转为慢性,坠痛便接踵而至,时轻时重。有时患者自己可以在阴囊里摸到一个有痛感的小硬节。急性期高热、寒战、睾丸痛向腹股沟放射,伴恶心呕吐;急性腮腺炎性睾丸炎,多在腮腺炎发生后3-4日出现,高烧可达40℃常伴虚脱,阴囊红肿,睾丸肿大,鞘膜积液,明显压痛,如为腮腺炎性的还可查到腮腺肿大。
脑膨出是一种先天性颅骨缺损, 中枢神经系统部分组织经此缺损向颅外疝出。如果颅内疝出物只包括脑脊液和脑膜,则称为脑膜膨出,如果内容物为脑组织和脑膜,则称为 脑膜脑膨出,如疝出物有脑组织,脑膜和脑室,则称为脑积水脑膜脑膨出。 [1]
膨润土,也叫斑脱岩,是以蒙脱石为主要矿物成分的非金属矿产,也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天然矿物材料。 它由于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可做净化脱色剂、粘结剂、触变剂、悬浮剂、催化剂等,广泛用于农业、轻工业及化妆品、药品等领域。中国膨润土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位,种类齐全,分布广。
45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