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虾亚纲

掠虾亚纲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软甲纲的1亚纲。全为海生。身体窄长筒状,略平扁,头胸甲仅复盖头部和胸部的前4节,后4胸节外露并能活动。有1对带柄的腹眼,眼柄着生于眼节上,第1触角自触角节生出,这两个体节在头部前端,能活动,与其他各类甲壳动物都不相同。掠虾类起源于中生代的侏罗纪,现存300余种。绝大多数种类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少数见于温带。大多在潮间带和潮下带浅海底穴居,但深虾蛄属最深可达952米。中国沿海均有,南海种类最多,已发现80余种。

掠虾亚纲 Hoplocarida

  分类地位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甲壳动物亚门 Subphylurm Crustaceea Malacostraca 软甲纲 Malacostraca 掠虾亚纲 Hoplocarida

  掠虾亚纲通称 虾蛄 mantis shrimp,下辖仅有口足目,其中除全为化石种类的古虾蛄科外,现生种分4个总科:深虾蛄总科、指虾蛄总科、虾蛄总科和琴虾蛄总科。全为海生。掠虾类起源于古生代的侏罗纪现存300余种。绝大多数种类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少数见于温带。中国沿海均有,南海种类最多,已发现80余种。

  虾蛄身体窄长筒状,略平扁,头胸甲仅覆盖头部和胸部的前4节,后4胸节外露并能活动。有1对带柄的复眼。这两个体节在头部前端能活动。腹部宽大,共6节,最后另有宽而短的尾节,与腹部最后1对附肢构成尾扇。口位于腹面两个大颚之间。肛门开口于尾节腹面。

  虾蛄多穴居,常在浅海沙底或泥沙底掘穴,穴多为U字形。口足类为肉食性,多捕食小型无脊椎动物;此类动物体能以尾肢摩擦尾节腹面或以掠肢打击而发声。

习性

  虾蛄多穴居。虾蛄科和琴虾蛄科的种类多在浅海沙底或泥沙底掘穴,穴多为“U”字形。指虾蛄科多居于珊瑚礁的洞穴中。口足类为肉食性,捕食甲壳类、小形鱼类、软体动物或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游泳能力强,行动十分迅速,能以掠肢追捕猎物。此类动物体能发声,虾蛄科种类以尾肢摩擦尾节腹面而发出声音,指虾蛄科种类以掠肢发出打击声。

  雌性产卵后,将受精卵块抱在颚足之间。孵化后,幼体的形态与成体有很大差异,扁平而透明,肉质少,体轻,行漂浮生活,经多次蜕皮和一系列的变态后,才能变成母体的形状,并开始在海底生活。口足类的繁殖期在中国的黄渤海区为5~8月,在南海时期稍长。

经济意义

  虾蛄科、琴虾蛄科等体形较大种类的肉和卵巢可食,味道鲜美,口虾蛄成熟的卵巢的鲜美程度远远超过中国对虾。另外,也可作为钓铒或肥料。体形较小的个体常为黄鱼、章鱼的饵料。数量最多的是口虾蛄,体长达15厘米,中国以黄渤海区产量最大,是重要经济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