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头咀隧道洲头咀隧道的道路等级为城市一级主干道,标准段为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为50公里/小时。隧道在荔湾区分别设置右进右出匝道与芳村大道实现交通转换,在海珠区采用匝道与内环路预留匝道相连。
隧道通车后,海珠内环段与芳村行车时间缩短至2公里3分钟,优于绕行珠江隧道、鹤洞大桥8.5公里20分钟的出行方式,从而缓解珠江隧道、鹤洞大桥等过江通道的交通压力,同时进一步完善广州西南部地区的骨架路网体系,改善芳村地区和海珠区的路网交通状况。
工程岸上段2007年11月开工,水中段2008年10月开工。原计划20个月就完工,但因为工程周边的拆迁难度大,所以进展缓慢,2009年还曾一度停工。
经过多年的建设,洲头咀隧道于2015年1月18日上午11时开通。
作为广州市建设规模最大的过江隧道工程,洲头咀隧道建设中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在珠江340米长的水中段采用沉管隧道形式,是亚洲最大的变截面过江沉管隧道,也是国内首次沉管水下变截面管段连接。首先在岸上预制沉管,然后把巨大的管道放入江底,沉管完成拼装即形成一条完整的隧道。沉管段中第一节(连接海珠区)及最后一节(连接荔湾区芳村)均为截面大小不同的变截面管段,最大宽度39.36米,比标准段宽度31.4米大7.96米,需精确计算管段浮心,让又重又大的沉管按设计安放,不差丝毫。
洲头咀隧道系统工程示意图2015年1月18日起,洲头咀隧道为试运营阶段,建设单位将对隧道内的灯光、排水、交通标志等进行联合调试。为确保调试顺利完成,自1月18日11时起,至3月17日6时止,隧道实行限行。限行期间,大型车辆(总重量4.5吨、乘坐人数20人或车长6米以上的汽车)禁止通行;隧道内双向各封闭一条车道进行系统调试,保持双向四车道开放。调试期间公交车暂不能通行,调试结束后,建设部门会同交通部门研究开通公交线路、设置公交车站。届时或有通过洲头咀隧道连接海珠与芳村的公交线路。调试结束后隧道仍会有一些限制:限高5米,行人、非机动车、危险品车、拖挂车、超重车辆(5吨及以上)禁行。
广州洲头咀隧道包围下的“圈中楼”(6)2015年年初,历时8年建设的广州洲头咀隧道开通,经过洪德路一带,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座黄色外墙的8层小楼被“立交圈”包围在中央。[1]
在原本的规划里,该座8层小楼要被拆迁,并建成绿化带。但在建设过程中,有两户留守的人家不肯搬迁,仍居住在内,楼房因此被保留下来,成为“圈中楼”。楼里有水有电有电话线,除了没有有线电视,出门走十分钟就是公交站和超市,留守户的基本生活设施并不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