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行交通“慢行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的,有时亦可称为非机动化交通(non-motorizedtransportation),一般情况下,慢行交通是出行速度不大于15km/h的交通方式。慢行交通包括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由于许多大城市的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自行车交通,慢行交通的主体就成为步行及自行车交通。
慢行交通自行车道①以人力为空间移动的动力,所以平均出行速度较低,步行速度分布于0.5m/s一2.16m/s,天桥、地道上行慢。下行快;自行车出行速度一般在10km/h左右;同时,慢行交通出行距离也比较短,一般小于3km;
②绿色环保健康。不产生环境污染,还兼有锻炼身体的功效;
③在交通安全中处于弱势地位。
深圳市福新洲路自行车道(跨北环段)效果图1、慢行交通系统既是城市交通出行方式中的一类独立出行方式.也是其它机动化出行方式不可或缺的衔接组成。不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到何种水平。它均是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中鼓励与支持的;
2、慢行交通系统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出行,它更是城市活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慢行交通系统是实现人与人面对面身心交流、城市紧张生活压力的释放、城市精彩生活感受的最基本且不可或缺的活动载体;
3、通过营造环境优美、尺度宜人、高度人性化的慢行环境,可以增进市民之间的情感交流、保护市民的生活安全、促进城市居民创造力的发挥。并可直接支持城市休闲购物、旅游观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提升。从而增进提高城市整体魅力。
4、慢行交通系统隐含了公平和谐、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且在提高短程出行效率、填补公交服务空白、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保障弱势群体出行便利等方面,具有机动交通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可以与私人机动化交通和公共交通相互竞争、相互配合,共同构成城市的客运交通系统。
针对交通拥挤问题,北京、上海、深圳、武汉、贵州、海南等城市都在积极酝酿、出台城市慢行交通的“十二五”规划。[2]
2014年6月列入全国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唯一示范省。安徽一直致力于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统筹考虑城市公交、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和匹配,力争2017年末全省16个市实现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全覆盖;从2012年开始着手绿道建设,计划到2016年,全省设区城市和县(市)城区建成绿道3000公里以上,全省城市绿道框架基本形成,环巢湖和皖南区域景观绿道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绿道。[2]
2010年成为国家住建部首批6个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示范城市之一。2014年出台《昆明主城区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系统三年建设规划》,提出到2015年,要建成“二轴七廊三道”的特色步行和自行车轴廊主骨架,完成12条依山傍水长约161公里的特色廊道设施建设,以盘龙江为骨架,搭建起主城区十大传统公园的“二轴七廊三道”。[2]
2008年公布《杭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表示到2020年,全市将建成125条自行车骑车廊道,建成湖滨地区、武林商业区等11个重点步行区;根据车流量的不同,将非机动车道规划为廊道、集散道、连通道和休闲道四个等级,以形成一个“五十九横,六十六纵”的慢行交通网络。[2]
去年9月公布《关于建设亚洲体育中心城市和世界体育名城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15年,基本建成亚洲体育中心城市,到2020年,建成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国际集聚辐射能力的世界体育名城;构建城市慢行系统作为建设工作的组成部分同步实施。[2]
上海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已经被提上日程根据《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上海计划以徐汇、前滩、三林南片等区域为试点,加强步行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等建设,合理布局自行车租赁点、休息驿站,并与轨道交通、大型交通枢纽站实现“无缝对接”,将市民户外活动空间从腹地引向滨江。其中黄浦江滨江岸线的公共开放空间内,将同步新建约260公顷成片公共绿地,涉及宝山、杨浦、虹口、黄浦、徐汇、闵行、浦东等。在没有条件建设成片绿地和广场的区段,将会设置上跨观景平台,架设水上栈道,局部开辟通道或架设桥梁,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滨江步行活动可以连续进行。[3]
打造安全慢行交通系统让城市主干道畅通。 为缓解平面交通交叉状况,构筑立体交通网络,新增梨花街、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和省体育馆等3处人行下穿通道。
2017年11月20日,《成都高新区慢行交通系统(含绿道)规划》正式出炉。根据《规划》,成都高新区建设800多公里自行车交通网和700多公里步行交通网,打造含多彩慢行大道与绿道慢行线在内的多条特色慢行线。[4]
2017年08月17日,大连为进一步提升“公交+慢行”的绿色交通出行效率,大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大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其中专项规划主要内容多达11项,并确定在东港、高新区、机场前等外围地区提升、改造及新建自行车道。[5]
公共自行车启用 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在丹麦,人们用修建自行车专用路网的办法,来平衡汽车和自行车的关系。哥本哈根市政府每建成一条新的自行车车道,这个路段的骑车人数就增加20%,而开车者减少10%。
美国洛杉矶市市长安东尼奥·维拉莱格萨表示,为建立一个绿色环保城市,洛杉矶市大力鼓励市民少开车多骑自行车,并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为自行车开道”。
由于无污染、零排放这一点,骑自行车出行在英国被贴上了流行的绿色标签,深受政客们的钟爱。因此骑行这种本来有点过时的交通方式“老树开新花”,俨然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在纽约骑车的严重事故的数量正在减少,骑自行车的人数则在增多。2007年到2008年间,在纽约市中心选择自行车作为通勤方式的人数增加了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