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设备性能劣化或降低设备失效的概率,按事先规定的计划或相应技术条件的规定进行的技术管理措施。当产线设备故障后,操作者需要第一时间迅速通知设备维护人员前来维护。一般采用工位安装点拓无线报警按钮,设备维护人员携带点拓移动bp机。设备故障时候,操作者只要一按按钮,设备维护人员即可立即收到报警信息前往故障现场。产线设备维护,一般配备产线设备异常看板,机修人员和领导可以直观及时了解产线设备状况。
设备的维护修理,如果只是在当问题出现时才着手进行的话,就会导致生产能力和品质低下,失去竞争力。因此就有必要将保养的一些基本思路决定下来,然后进行分组:
基本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①事后维护 ( BM :Break Down Maintenance)
②预防维护 (PM :Prevention Maintenance)
③生产维护 (PM :Productive Maintenance)
④全公司的生产维护 (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⑤预知维护 (PM :Predictive Maintenance)
a)状态基准维护 (CBM :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 )
b)时间基准维护 (TBM :Time Based Maintenance )
设备管理的循序渐进的历程分为以下5个阶段:
(1)第1阶段 事后维护
在1950年以前所进行的都是事后维护(BM:Breakdown Maintenance)。
想法就是:等到坏了再修理,即使现在,当生产设备的的停止损失可以忽略时也可以采取事后维护的方案。修理作业的发生如果是突发性的话,要事前立计划是很难的。因此就容易不利于人员、材料、器材的分配和安排。但是,从生产性到综合性看的话,如果这种效率可以无视的话,可以采用事后维护。
还有,当平均故障间隔(MTBF)不是一定时,平均修复期间(MTTR)短,定期地进行部件交换要花费高额费用,这种情况下也可采取事后维护。
(2)第2阶段 预防维护
预防维护(PM:PreventionMaintenance) 在1950年左右导入到美国。
这种方法是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进行维护。
预防维护是为了防止设备的突发故障造成的停机而采取的一种方法,是根据经济的时间间隔对部件或某个Unit进行更换的维护方式。
预防维护的间隔时间根据设备的规模或寿命等来定,可以一年一次或每半年一次或一月一次或一周一次进行定期点检或是修理或是Overhaul。
预防维护如果过多的话就会不经济实惠。
根据事后修理费用或是综合起来的生产性和生产目标达成的情况以及稼动率等进行综合商讨后,而设定预防维护的计划。
(3) 第3阶段 生产维护
20世纪60年代考虑使用的是生产维护(PM:productivemaintenance)。这是在确保能提高设备的生产性的最经济的很好的维护方式。这种方式就是将设备整个运用过程中其本身的Cost(LCC:life cyclecost)或维持设备运转所花费的一切费用与设备的劣化损失以及Justification结合起来,然后决定怎样去维护的一种方式。
有以下两种方式和思路:
1、改良维护(CM:correct maintenance)
为了使设备的维护和修理更容易,更进一步说为了使不需要修理维护也可以进行设备改良,也就是说通过改善和改良设备的生产性而对设备进行的技术改良。
2、维护预防(MP:maintenance prevention)
为了从根本上降低设备的维护费用,与其只是去考虑如何维护的方法,还不如制造不需要维护的设备或是购入时就考虑到维护这个事情。这种想法能最大限度上达到设备的调达和维护的顺利和经济,就叫做维护预防。
(4)T第4阶段 PM
从1970年开始就进入了包含了作业者自主地组成的小集团活动为单位的全公司性的生产维护(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日本电装在1971年发表了一篇名为《全员参加的生产维护(TPM)》文章。
指出生产预防(保养)不光是办公室人的责任,而是包括所有Staff为中心的所有经营层、管理层及作业员的全公司的Total式的一种全员预防。
经营层是推进生产维护的责任人,全体作业员要抱着热情参与到活动中来,即使可能还没有成熟和完善,但是这已经是革新的TPM活动诞生了的标志。
(5)第5阶段 预知维护
就是在1980年代开始普及的预知保全(PM:predictive maintenance)。
预知保全是对设备的劣化状况或性能状况进行诊断,然后在诊断状况的基础上开展保养、维护活动的这样一种概念。因此,要尽量正确并且高精度地把握好设备的劣化状况,这是前提。
对劣化状态进行观测、在真正需要维护的必要时候实施维护,就是状态基准(监视)维护(CBM: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
随着对设备的状况进行定量的把握和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提高,最近有从根据时间进行点检査和修理过渡到以设备的状态为基准进行判断和对策上来了。
以时间为基准的就叫做时间基准维护(TBM:time-based maintenance)或是叫做计划维护。
1.制定设备使用程序
2.加强按计划检修工作
3.制定设备操作维护规程
4.建立设备使用责任制
5.建立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度
设备的维护修理,如果只是在当问题出现时才着手进行的话,就会导致生产能力和品质低下,失去竞争力。
因此就有必要将保养的一些基本思路决定下来,然后进行分组:
基本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①事后维护 ( BM :Breakdown Maintenance)
②预防维护 (PM :Prevention Maintenance)
③生产维护 (PM :Productive Maintenance)
④全面生产维护 (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⑤预测维护 (PdM :Predictive Maintenance)
a)基于状态的维护 (CBM :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 )
总线与设备
生产过程控制性能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故障的预测和防范。过程总线和开放的设备网络可以在故障发生之前提供系统维护所需的诊断信息,从而大大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内置网页的设备
施耐德电气全系列的马达控制器和变频器支持通过网页配置和保存参数。这些设备还支持故障设备替换(FDR) 技术。使用这项技术使得配件在更换后,能自动将最新的配置信息重新载入新设备。这一特性能缩短维护时间,从而降低生产过程的停机时间。
降低安装成本
总线和网络的使用还能降低系统在设计和安装阶段的成本。
支持FDT/DTM技术
FDT/DTM技术是一种独立于任何设备制造商和总线通信协议的技术。它提供同一的环境进行现场设备的配置,调试和在线管理。PlantstruxureTM集成了FDT/DTM技术从而可以帮助您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维护成本并保护对已投运设备的投资。
开放的总线策略
采用开放的总线策略,Plantstruxure为您提供与下述所有总线和网络的互联智能仪表总线:
HART;
Profibus PA;
Foundation Fieldbus;
用于集成传感器,变频器和马达控制器的主流总线:
EtherNet/IP;
Profibus DP;
Modbus TCP;
CANopen;
AS-i;
一、 设备的维护保养
通过擦拭、清扫、润滑、调整等一般方法,对设备进行护理,以维持和保护设备的性能和技术状况。
1、清洁:设备内外整洁、各滑动面、丝杠、齿条、齿轮箱、油孔等处无油污,各部位不漏油,不漏气,设备周围废弃材料、杂物、脏物都要清扫干净。
2、整齐:工具、附件、工件(产品)要放置整齐,管道、线路要有条理。
3、润滑良好:按时加油、换油,不断油,无干磨现象,油压正常,油标明亮,油路畅通,油质符合要求。
4、安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超负荷使用设备,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齐全可靠,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
二、设备的三级保养制
三级保养制是以操作者为主,对设备进行以保为主,保修并重的强制性维护制度。
1、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一般有日保养和周保养。
A:日保养。日保养由设备操作工人当班时进行,认真做到班前四件事、班中五注意和班后四件事。
班前四件事:消化当班产品的工艺和生产要求,检查交接班记录,擦拭设备,按规定润滑加油;检查各传动、运转部位是否正常、灵活,安全装置是否可靠,操作位置周围是否有安全隐患。
班中五注意:注意运转声音;注意设备的温度、压力、电气、气压系统;注意仪表信号;注意设备是否正常;注意安全操作规程。
班后四件事:关闭电源;清除杂物、脏物,擦净工作面上的油污,并对所需润滑部位加油;清扫工作场地,整理附件、工具;填写交接班记录和运转台时的记录,办理交接班手续。
B:周保养。周保养由设备操作工人在每周末进行,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外观:擦净设备各传动部位及外露部分,清扫工作场地,达到内外洁净无死角、无锈蚀,周围环境整洁。
操纵传动:检查各部位的技术状况,紧固松动部位,调整配合间隙,达到传动声音正常、安全可靠。
润滑:清洗滤油,油箱添加油或换油;检查油路是否畅通;达到油质清洁,油路畅通。
电气系统:擦拭电动机、线路管表面,检查是否存在绝缘、接地现象,达到完整、清洁、可靠。
2、一级保养。一级保养是以操作工为主,维修工协助,按计划对设备局部拆卸和检查,清洗规定的部位,疏通油路管道,更换易损件,调整设备各部件的配合间隙,紧固设备的各个部位。一保完成后应作记录并注明尚未清除的缺陷,设备部维修处组织验收。
3、二级保养。二级保养是以维修工为主,操作工参加来完成。二级保养列入设备的检修计划,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和修理,更换或恢复磨损件,清洗、换油、检查、修理电气部分,使设备的技术状况全面达到规定的要求。二保完成后,维修人员应详细填写检修记录,由设备维修处和操作者验收,验收单交设备部存档。
三、 精、大、稀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要求
1、“四定”工作
A:定使用人员。按定人定机制度,精、大、稀设备操作工应选择本工种中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者,并尽可能保持稳定。
B:定检修人员。选择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者专门负责设备检查、精度调整、维护和修理。
C:定操作规程。根据机型逐台编制操作规程,进行明示和培训,并严格按规程执行。
D:定备用配件。根据备件来源情况,确定储备定额,并优先解决。
四、设备的区域维护
1、负责本区域内设备的维护修理工作,按规定保证设备完好率、故障停机率等指标。
2、认真执行设备定期点检和区域巡回检查,指导和督促操作工做好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工作。
3、在设备部指导下参加设备状态普查,精度检查,调整、治漏,开展故障分析和状态检测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