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膝关节炎

骨性膝关节炎

目录导航

概述

  长期以来,人们发现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发生在老年人群的退行性疾病,是一组具有不同病因学但却有相似的生物学、形态学及临床特征的疾病.其中以膝关节的发生率比较高.膝关节OA指膝关节关节面软骨发生原发性或继发性退变及结构紊乱,伴随软骨下骨质增生、软骨剥脱,从而使关节逐渐破坏、畸形,最终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一种退行性疾病,OA导致的痛苦和残疾严重地损害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之一.随着我国人口逐步进入老龄化时代,预计OA的发病率也会越来越高。

  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病,又称增生性膝关节炎、老年性膝关节炎。临床上以中老年发病最常见,女性多于男性。

  本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与年龄、性别、职业、代谢、损伤等关系密切。其病理改变是一种因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化引起的以骨质增生为主的关节病变,滑膜的炎症是继发性病变。

病因

  1.慢性劳损:长期姿势不良,负重用力,体重过重,导致膝关节软组织损伤。

  2.创伤:经常的膝关节损伤,如骨折、软骨、韧带的损伤。

  3.关节面受力不平衡:某种因素如外伤、劳损或姿势不良等。

临床表现

  1.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肥胖女性,往往有劳累史。

  2.膝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其特点是初起疼痛为阵发性,后为持续性,劳累及夜间更甚,上下楼梯疼痛明显/劳累过度。

  3.膝关节活动受限,甚则跛行。极少数患者可出现交锁现象或膝关节积液。

  4.关节活动时可有弹响、磨擦音,部分患者关节肿胀,日久可见关节畸形。

       5.发肿,麻木.

体征与检查

  1.膝髌处有明显压痛,股四头肌可见萎缩。

  2.X线摄片可见胫、股骨内外髁、髁间棘增生及髌韧带钙化。

  3.髌骨研磨试验阳性。

  4.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均正常,血沉正常,抗"O"及类风湿因子阴性,关节液为非炎性。

       5.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均正常,血沉正常,抗"O"及类风湿因子阴性,关节液为非炎性

诊断要点

  1.反复劳损或创伤史。

  2.膝关节疼痛和发僵,早晨起床时较明显,活动后减轻,活动多时又加重,休息后症状缓解。

  3.后期疼痛持续,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股四头肌萎缩,关节积液,甚至出现畸形和关节内游离体。

  4.膝关节屈伸活动时可扪及摩擦音。

  5.膝关节正、侧位X照片,显示髌骨、股骨髁、胫骨平台关节缘呈唇样骨质增生,胫骨髁间隆突变尖,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致密,有时可见关节内游离体。

鉴别诊断

  1.髌骨软化症:膝关节活动量越大,疼痛越明显,且有过伸痛,行走无力。膝前侧、下端、内侧、外侧及腘窝均有压痛,按压髌骨时伸膝,可触及摩擦感及疼痛。髌骨研磨试验阳性。

  2.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在韧带损伤部位有固定压痛,常在韧带的上下附着点或中部。膝关节呈半屈曲位,活动关节受限。侧方挤压试验阳性。

  3.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有外伤史,伤后关节疼痛、肿胀,有弹响和交锁现象,膝内外间隙压痛。慢性期股四头肌萎缩,以股四头肌内侧尤明显。麦氏征和研磨试验阳性。

  4.髌下脂肪垫损伤:有外伤、劳损或膝部受凉病史。膝关节疼痛,下楼梯为甚,膝过伸位疼痛加重,髌下脂肪垫压痛明显,膝过伸试验阳性,髌腱松弛压痛试验阳性。X线膝侧位片,可见脂肪垫支架的纹理增粗,少数可见脂肪垫钙化阴影。

治疗

  1、非甾体类镇痛消炎药:主要起到镇痛消炎作用,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

  2、透明质酸钠膝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膝为关节腔滑液的主要成分,为软骨基质的成分之一,在关节起到润滑作用,减少组织间的摩擦,关节腔内注入后可明显改善滑液组织的炎症反应,增强关节液的粘稠性和润滑功能,保护关节软骨,促进关节软骨的愈合与再生,缓解疼痛,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常于关节内注射,1次25mg,1周1次,连续5周,须严格无菌操作。

  3、氨基葡萄糖:氨基葡萄糖为构成关节软骨基质中聚氨基葡萄糖(GS)和蛋白多糖的最重要的单糖,正常人可通过葡萄糖的氨基化来合成GS,但在骨关节炎者的软骨细胞内GS合成受阻或不足,导致软骨基质软化并失去弹性,胶原纤维结构破坏,软骨表面腔隙增多使骨骼磨损及破坏。氨基葡萄糖可阻断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促使软骨细胞合成具有正常结构的蛋白多糖,并抑制损伤组织和软骨的酶(如胶原酶、磷脂酶A2)的产生,减少软骨细胞的损坏,改善关节活动,缓解关节疼痛,延缓骨关节炎症病程。口服1次250~500mg,1日3次,就餐服用最佳。

        4、骨性膝关节炎的痛点治疗:痛点在中医又叫阿是穴、天应穴、不定穴、敏感点等。凡无固定的位置和名称,以病痛局部或压痛点作治疗的方法就统称为痛点靶向疗法或穴位靶向疗法。阿是穴的主治病症多为痛症,其作用以近治作用为主,从古至今阿是穴应用广泛,其镇痛消炎作用的主要机理是对痛点疏通瘀滞、调理气血,经络气血通畅,通则不痛。该类穴在调理气血方面弥补了十四经穴和经外奇穴的不足。根据阿是穴和痛点的特征制成的磁可贴由位于贴膏中央的钕铁硼生物永磁体所对应的痛点部位产生毛细血管扩张作用,配合膏贴内的有效药物成分渗入骨关节部位,达到舒筋活络、消炎镇痛的作用。

  5、痛点阻滞及小针刀治疗、理疗等。

  6、膝关节镜检查。

  7、膝关节置换:对于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关节严重变形、影响生活者可靠行膝关节置换术!

  

临床表现

  

  1.身体发热 大部分病人有不规则的轻度或中度发热,但亦有呈弛张热或持续低热者。脉率加愉,大量出汗,往往与体温不成比例。

  2.关节炎 典型的表现是游走性多关节炎,常对称累及膝、踝、肩、腕、肘、髋等大关节;局部呈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但不化脓。部分病人几个关节同时发病,手、足小关节或脊柱关节等也可累及。通常在链球菌感染后一个月内发作,抗链球菌抗体滴度常可增高。急性炎症消退后,关节功能完全恢复,不遗留关节强直和畸形,但常反复发作。典型者近年少见。关节局部炎症的程度与有无心脏炎或心瓣膜病变无明显关系。

  3.心脏炎 为临床上最重要的表现,儿童病人中65%~80%有心脏病变。急性风湿性心脏炎是儿童期充血性心衰竭的最常见的原因。

  4.皮肤变化 可为荨麻疹,斑丘疹,多形红斑,结节性红斑及环形红斑,以环形红斑较多见,且有诊断意义。常见于四肢内侧和躯干,为淡红色环状红晕,初出现时较小,以后迅速向周围扩大,边缘轻度隆直,环内皮肤颜色正常。有时融合成花环状。红斑时隐时现,不痒不硬,压之退色,历时可达数月之久。

  5.舞蹈症 常发生于5~12岁的风湿病儿童,女性多于男性。多在链球菌感染后2~6月发病。系风湿热炎症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基底节、大脑皮质、小脑及纹状的表现,起病缓慢。临床表现有:精神异常 起病时,常有情绪不宁,易激动,理解力和记忆力减退;不自主动作;肌力减退和工济失调。

  6.其他表现 除上述典型表现外,风湿偶可累及其它部位而造成风湿性胸膜炎、腹膜炎、脉管炎、应引起注意。

食谱

鲨鱼软骨粉:以纯天然鲨鱼软骨粉为宜,尽可能每天摄取7.5克。

  川乌粥

  原料:制川乌2克,姜汁10滴,粳米30克,蜂蜜适量。

  烹制方法:将川乌研末,粳米洗净,同放入瓦锅,加适量水,沸后加入川乌,用文火煮2~3小时,待米熟烂后加入生姜汁和蜂蜜,搅匀,再煮1~2沸即可。

  食用方法:佐餐食用,随量服食。

  牛藤桂心散

  原料:山茱萸100克,怀牛膝100克,桂心60克。

  烹制方法:将以上原料洗净,晒干或晾千,共研成细末,备用。

  食用方法:每日1次,每次3克,以黄酒送服。

  牛膝酒糟

  原料:牛膝500克,糯米1000克,甜酒曲适量。

  烹制方法:先将牛膝洗净,同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水煮2~3次,取部分药汁浸糯米,另一部分药汁于糯米煮熟后,拌和甜酒曲,于温暖处发酵为酒槽。

  食用方法:每日1次,每次取酒槽30克煮食。

  桑葚桑枝酒

  原料:新鲜桑葚500克,新鲜桑枝100克,红糖500克,白酒1000克。

  烹制方法:将桑枝洗净、切断,与桑葚、红糖同入酒中浸泡,l个月后可饮。

  食用方法:随量饮用,以不醉为度。

  茶疗法

  (1)川芎茶:川芎3克,茶叶6克,共研细末,和匀,开水冲泡,代茶频饮。每日1次,常服。

  (2)金银菊花茶:茶叶5克研末,金银花5克,菊花6克,开水冲泡,每日多次饮用。用于患者关节疼痛、发热、发红者。

  (3)玄参麦冬茶:玄参8克,麦冬8克,与茶叶少许和匀,开水泡10分钟后,饮用。可用于老年性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口干、心烦者。

  (4)芪参茶:黄芪5克,西洋参5克,切成薄片,与茶叶混匀后,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饮用。1天1剂,可饮6--8次。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患者由于气阴两虚而夜寐不安、多汗者。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